大明宮的前世隻是個養老院
多年以前,熱播過一部曆史劇,叫《大明宮詞》。
長安細雨,沐浴著太平;大明宮景,多少宿命。回首遙望蒼穹下,眾世沉浮,無常無情;終我一生,難尋太平。
輝煌壯麗、氣勢恢宏的大明宮殿,跌宕起伏、婉轉曲折的宮廷恩怨,讓這部曆史劇大放異彩,堪稱年度最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明宮坐落在長安城的東北部,與太極宮是兩個獨立的宮殿群。根據考古探測,大明宮麵積約3.2平方千米,是凡爾賽宮的3倍,紫禁城的4.5倍,克裏姆林宮的12倍,盧浮宮的13倍,白金漢宮的15倍。
在唐朝,大明宮也稱東內。
根據野史記載,大明宮修建的時候,在工地挖出過一麵古銅寶鏡。魏徵認為,此鏡是秦始皇的國寶,名叫“秦鏡”。傳說,這麵鏡子能照見人的五髒六腑,通過鏡子能看到人臣對君主是否忠心,國運是否長久。
大明宮竣工之後,“秦鏡”就被掛到了朝堂,專門用來震懾妖邪,後來也就有了“明鏡高懸”的說法。有“秦鏡”鎮守,自然是正大光明,宮殿因此得名大明宮。
這個故事神奇色彩較多,是真是假,千年之後,我們很難辨別。不過,唐朝皇室修建大明宮的淵源,那還是有史料記載的。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在太極宮居住了三年,後來搬到大安宮。由於大安宮地處樹林茂密地帶,每逢夏天,要麽陰雨綿綿,非常潮濕,要麽被暴曬,酷暑難耐。李淵表示,居住的舒適度差到了極點。
唐朝以孝治國,按理說,老爹在大安宮住著遭罪,李世民應該給他整修大安宮的。然而,在李世民和李建成鬥爭的過程中,李淵一直偏袒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又霸占太極宮,這讓李世民感到非常鬱悶。再加上開國初年,唐朝窮得叮當響,李世民便以財政困難,需要與民休息為由,一直沒有整修大安宮。
634年,李淵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監察禦史馬周才鬥膽進言,勸李世民給李淵重新修建一座養老的宮殿,以免後人指責李世民不孝。馬周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大臣的附和。彼時,李淵和李世民的關係也有所緩和,李世民便做出批示,修建新宮殿。
新宮殿取名永安宮,也就是大明宮的前身。首席設計師叫閻立本,是唐朝大名鼎鼎的畫家、工程師,大明宮的整體設計、宮殿群的布局,全部由閻立本裁定。
有李世民的批示,工程立馬開建。悲劇的是,635年5月,李淵突然駕崩。鑒於工程耗費較大,李世民叫停了永安宮,讓它變成一個爛尾工程。
繼任帝位的李治患有嚴重的風濕病,太極宮的潮濕酷熱讓他痛苦萬分。662年,隨著李治一聲令下,朝廷舉全國之力,一次性完成了大明宮的建設。此後,李治便搬了家,而大明宮也成為唐朝新的權力中心。
若要講宮殿的裝修水準,如果大明宮是五星級,太極宮隻能算三星級。唐高宗李治之後,除了特別念舊的皇帝,大部分李唐皇帝都喜歡住在大明宮,比如唐中宗、唐睿宗,他們偶爾會到太極宮舉辦活動,或小住幾日。因此,如果您穿越到貞觀以後的長安,想見到皇帝,別去太極宮了,直接去大明宮報到吧。
太極宮正門叫承天門,大明宮正門叫丹鳳門。
太極宮的外朝正殿叫太極殿,大明宮的外朝正殿叫含元殿。
太極宮的中朝正殿叫兩儀殿,大明宮的中朝正殿叫宣政殿。
太極宮的內朝正殿叫甘露殿,大明宮的內朝正殿叫紫宸殿。
走進大明宮,您會發現這裏的格局就是太極宮的翻版。沒辦法,太極宮建築的布局是建造宮殿的標準,李治能做的,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瘋狂砸錢,把裝修標準無限提高。
大明宮是新的權力中心,也是大唐王朝煥發生機的標誌。
大明宮的拔地而起,將大唐王朝分割成了兩個時代。前麵是艱苦奮鬥的貧寒時代,後麵是繁榮昌盛的享樂時代。
在唐朝,王維、李白、杜甫、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李商隱、韋莊等許多大詩人,都親臨過大明宮。
圍繞著詩人,也發生過許多有趣的事兒,比如下麵這件。
賈至,中書舍人,負責起草詔書。有一天淩晨,賈至和同僚結伴上朝,透過朦朧的夜色,看到大明宮燭火通明,宮殿旁邊楊柳低垂,早起的鳥兒繞著宮殿飛來飛去,於是有感而發,寫了一首《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禦爐香。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這是一首應景的詩作,性質很像是早晨上班,發了一個表達美好心情的朋友圈,對所有同事可見(兩省僚友就是中書省和門下省的同僚)。然後,期待著同事給自己點讚或者留言回複。當然了,有心情寫詩回複的,都是肚子裏有墨水而且思想蠢蠢欲動的那類人,比如王維、杜甫、岑參。
先看看王維寫的: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王維可能沒想到,他的第二句詩,成為後世誇讚大明宮的經典名句。
岑參也回應了: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幹。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再看杜甫的: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最有趣的點在於,賈至對大明宮的描寫,全部是直來直去的白話,不含蓄內斂,沒有韻味,氣勢也不夠。而其他三位都是詩詞名家,水平高出很大一截,這也讓賈至的原作變得黯然失色。
到了晚唐時期,中央皇權衰微,戰爭頻繁,大明宮屢次被軍閥破壞。晚唐詩人韋莊就曾用文學作品記錄過: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在大明宮內,還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宗教建築。
在後庭的東南角,有一座佛教的昭德寺。而最多的要數道教建築,遍布整個宮殿群,比如三清殿、玄元皇帝廟、大角觀、望仙台、靈符殿、崇玄館等。
沒辦法,道教是唐朝的國教,地位最高,而最崇尚佛教的武則天,常年居住在東都洛陽,因此佛教寺院大多集中在洛陽的宮殿群。
興慶宮,號稱大唐“南內”,位於長安城東門春明門,原址在隆慶坊,是唐玄宗李隆基做藩王時的府邸。712年,李隆基登基稱帝,為避其名諱,將隆慶坊改為興慶坊。在李隆基看來,自己靠流血政變登基,多少有些運氣成分,所以在他眼裏,興慶坊就是有龍氣的風水寶地,怎麽能讓不相幹的人霸占呢?
我們來盤點一下,都有誰住在興慶坊:李隆基的大哥李成器、二哥李成義、四弟李隆範、五弟李隆業。這些兄弟可都是正兒八經的皇族,有充分的謀反理由,怎能讓他們住在有龍氣的興慶坊?所以,還是盡早把他們攆出去吧。
由於拆遷對象都是皇族,隻能由李隆基親自出麵談條件。幾位兄弟搬出去之後,李隆基又把老百姓的房子拆遷,最後興慶宮占地東西1080米,南北1250米。
值得一提的是,興慶宮的南部是園林區,北部才是宮殿區。南部有個龍池,東西長915米,南北寬214米,池中種有荷花、菱角,周邊還有沉香亭、百花園等景觀。720年,李隆基在西南角修建了花萼相輝樓、勤政務本樓。
李隆基登基後,興慶宮就成了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
可以說,李隆基的一生基本都是在興慶宮度過的。除了日常政務,李隆基經常舉辦社會名流、文人雅士的聚會,或者搞文藝演出。因為李隆基的雅興,唐朝誕生了一批華麗的詩作,比如李白的《清平調》就誕生在興慶宮的沉香亭: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杆。
有時候,李隆基也得去大明宮辦公,出行方式就成了大問題。按照距離,李隆基需要經過三個坊。堂堂帝王,每天穿越百姓的坊市,萬一遇到刺客怎麽辦?李隆基思慮再三,最終在長安外郭城的邊上修了一條長達八千米的夾道,兩邊都是高牆,中間是皇上的VIP通道。有了這條道,李隆基可以在大明宮、興慶宮和曲江芙蓉園無障礙穿梭。
安史之亂以後,李隆基成為太上皇,興慶宮變成了養老院。年老的時候,李隆基經常爬上花萼相輝樓,約上幾個老朋友,喝點茶,聊會兒天。
如果您穿越到那個年代,會經常看到這樣一番和諧的場景:李隆基站在花萼相輝樓,長安百姓站在城牆外邊,大家揮揮手,互相打招呼,好像認識多年的朋友。如果趕得巧,還能碰到李隆基在興慶宮的門口擺攤子,發放糧食,或發放錢財,這時,請不要害怕,勇敢地走上前去,拿走屬於您的那一份。
開元一朝,興慶宮是大唐的權力中心,開元之後,大明宮則重新成為主角。至於興慶宮,隻能淪為太上皇、皇太後的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