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你所擁有的幸福
我們每天生活在一個光鮮亮麗的世界裏,可是我們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這是為什麽?
《時代雜誌》曾經刊登過這樣一篇報道,一個戰士在戰鬥中受傷,喉部被碎彈片擊中,輸了7次血。他給醫生寫了一張紙條,問道:“我能活下去嗎?”醫生回答說:“是的。”他又寫了一張紙條問:“我還能說話嗎?”醫生又回答他:“當然可以”。得到這樣的答複後,他寫道:“那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你為何不馬上停下來問問自己:“那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是對的,隻有大概百分之十是錯的。如果我們要得到快樂,就應該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那百分之九十的對的事情上,而不要去理會那百分之十的錯誤。假如你想擔憂,想難過,想得胃潰瘍,那麽就集中全部思想去想那百分之十的錯事而無視那百分之九十的好事吧。
《格列佛遊記》的作者史維伏特,堪稱英國文學史上最悲觀的一位作家。他曾為自己的出生而悲哀,因此每當生日時一定要穿上黑衣並絕食一天。但在絕望之際,這位悲觀主義者卻盛讚開心和快樂給人健康的力量。他寫道:“世上最好的三個醫生是節食、安靜和快樂。”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得到“快樂醫生”的免費服務,隻要我們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所擁有的那麽多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富上——那些財富遠超過阿裏巴巴的珍寶。你願意把自己的雙眼賣一億美金嗎?你肯將自己的雙腿賣多少錢?還有你的兩隻手,你的聽覺,你的家庭。把所有的資產加在一起,你就會發現自己如此富有,即使把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三個家族所有的財富都加在一起給你,你也不願意出賣。
然而我們能真正理解這些嗎?其實並不能。正如叔本華所說的:“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擁有的,卻時刻想起自己所沒有的。”這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劇,它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可能比曆史上所有的戰爭和疾病還要多。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幾乎使約翰·柏馬“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一個脾氣糟糕的家夥”,並且差一點毀了他的家庭。他曾經訴說過關於他的故事。
柏馬先生說:“從部隊退役不久,我開始做生意,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起初一切進展順利。但是很快問題就發生了,我買不到零件和原料。這可能使我被迫放棄生意,為此,我內心充滿了憂慮,從一個正常的普通人變成一個脾氣糟糕的老家夥。性格也變得尖酸刻薄——當時我無法自知,直到現在才明白。情況越來越惡劣,幾乎讓我失去了自己快樂的家庭。然而,有一天,曾在部隊當過我手下的一個年輕人對我說:‘約翰,你應該感到慚愧,你這副樣子仿佛世界上隻有你一人有煩惱一樣。就算把工廠關掉,又能怎麽樣呢?等事情恢複正常後,你還可以重新開始。本來你可以有更多值得感激的事,而你卻不斷地在抱怨。天啊,我真希望我是你。你看看,我隻有一隻胳膊,半邊臉都燒傷了,可我從來不抱怨。如果你繼續滿腹牢騷的話,你不僅會失去你的生意,還會失去你的健康,你的家庭和你的朋友。’他這番話使我如夢初醒,我發現自己正走在一條歧路上。我下定決心要加以改變,重新找回我自己,現在我做到了這一點。”
羅根·史密斯曾言簡意賅地說過這樣的話:“生活應該有兩個目標。第一,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第二,充分享受它。隻有智者才能做到第二步。”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將在廚房裏洗碗變成一次難得的人生經曆的話,請讀一讀這本名為《我希望能看見》的富有啟發性的書,作者是波姬·戴爾,一個失明長達50年的女人。她在書中寫道:“我隻有一隻眼睛,而且滿是瘡疤,隻能透過眼睛左邊的小洞來看。看書時必須把書貼近臉,然後努力地將眼睛盡量往左邊斜過去。”
即使如此,波姬·戴爾仍然拒絕接受他人的憐憫,不願意讓別人認為她與常人有什麽不同。小時候,她渴望與其他孩子一起玩跳房子的遊戲,卻看不見地上的線,隻好在別的孩子回家之後趴在地上,將眼睛貼在線上瞄來瞄去,將小朋友們玩的地方牢記於心,久而久之,她變成了遊戲高手。讀書時,她將用大字印的書緊緊靠近自己的臉,連眉毛都碰到了書上。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得到了兩個學位——明尼蘇達州州立大學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在我的腦海深處,”她寫道,“常常懷著一種害怕完全失明的恐懼,為了要克服這種恐懼,我對生活采取了一種快活而近乎遊戲的態度。”
1943年,也就是她52歲時,一個奇跡發生了,一次成功的手術之後她的視力比以前提高了40倍。她的眼前展現出一個全新的、令人興奮的、可愛的世界。她突然發現,即使在廚房水池前洗碟刷碗,也令自己非常開心。她寫道:“我玩著洗碗盆裏的肥皂泡,將手伸進去,抓起一大把肥皂泡,迎著光舉起來,在每一個肥皂泡裏,我能看到小小彩虹閃出來的明亮色彩。”
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慚愧,我們每天生活在一個光鮮亮麗的世界裏,可是我們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根本沒有充分享受生活。
要得到快樂,請記住:算算你的得意事——別太在意自己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