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賦成就你一生的事業

英國散文作家托馬斯·卡萊爾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數那些說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麽的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適合他們幹的事,簡直無處容身。”

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和想做什麽的人是幸福的,這樣的人往往有目標、有動力,可以快速朝著成功邁進;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和想做什麽的人往往是痛苦和迷茫的,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天賦,沒有計劃和目標,永遠與失敗為伴。幾乎沒有人願意做後一種人,因為人們更願意投入成功的懷抱,度過一個可以自我掌控的人生。而要想掌控自己的人生,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天賦。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而人的天賦正是人們開啟使命和安身立命之所的鑰匙。

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或許我們的天賦被人忽略了,但沒有關係,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高我們對自身的認識,在時間的幫助下,尋著我們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我們一樣可以找到天賦。

天賦會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留下蛛絲馬跡,如果你還沒有找到你的天賦,那麽你完全可以通過觀察和回顧以往的生活來尋找天賦的身影。

不管是誰,都喜歡聽好話,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但如果你做得不好,誰會讚美你呢?其實,讚美往往預示著我們的天賦在“閃光”,當你順著天賦做事的時候,你會感到非常輕鬆,同時也會對所做之事表現出足夠的興趣,更願意去完成它,而這樣做事往往能把事情做得趨於完美。如果你總是能把某件事做得非常完美,總是能讓別人在這件事上看到你的“閃光點”,總是因為這件事而受到別人的誇讚,那麽這件事一定與你的天賦存在著聯係。所以找到你做的受到誇讚最多的事,通常就能找到你的天賦。

相應地,找到令你最有成就感的事也能幫助你找到天賦。你會發現令你有成就感的事很可能就是你所受到誇讚最多的事。一方麵,你做完這件事後得到別人的誇讚,你會感到滿足,有成就感,甚至感到得意;另一方麵,你做這件事分外輕鬆,幾乎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比別人做得好,這樣你就會對做這件事充滿興趣,以至樂此不疲,那麽做這件事也會令你有成就感。

你最喜歡、最欣賞的人是誰呢?他身上有哪些特質是你喜歡和欣賞的呢?人有一種慣性,即越是喜歡的東西越是傾向於模仿和學習它。你喜歡和欣賞一個人,很可能是你想成為像他那樣的人,或者你能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如果你喜歡韓寒、郭敬明,那麽你很可能是一個對文字、寫作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喜歡孔子、孟子,那麽你很可能是一個對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喜歡成龍、李連傑,那麽你很可能是一個對武術、運動感興趣的人。你很可能會無意識地用這些人物形象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有意識地以他們為奮鬥目標。而他們表現出的特質,很可能就是你的天賦所在。

隻要你願意,你總有辦法找到自己的天賦,隻有找到了天賦,才能用它來成就自己的事業。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麽比用天賦來成就一生的事業更幸福的事情呢?如果你一直能做你想做的事,不僅能通過做這些事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能通過它們來保障自己的生活,那麽這無疑是最完美的人生。

美國著名影視巨星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的人生堪稱完美,因為他正是用天賦來成就自己一生的事業的。

1946年,美國紐約市貧民區的一所慈善醫院裏,一名產科醫生正在為一名產婦接生。由於產婦的生產過程並不順利,整個產房的氣氛十分凝重。醫生和護士緊張地進行著工作,盡管他們經驗豐富,但仍在緊要關頭出了差錯,由於醫生錯誤地使用助產鉗助產,最終導致嬰兒左臉幾乎殘廢。這個孩子,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影視巨星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左臉麵癱,左眼瞼和左邊嘴唇下垂,同時伴有口齒不清,這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幾乎都是災難性的打擊。但是,雖然史泰龍因為臉部傷殘和口齒不清遭受到許多的嘲笑和非難,但這也相應地鑄就了他堅毅和永不服輸的性格。

1957年,史泰龍父母的婚姻宣告結束。於是,11歲的史泰龍便跟著父親一起生活。在經曆了4年的窮苦生活之後,史泰龍再次見到了自己的母親。母親的到來,給了史泰龍希望,也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

1961年,史泰龍開始與母親一起生活,他們搬到了費城的郊區。在母親的安排下,史泰龍就讀於一家私立天主教學校,但他的學習過程並不順利,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史泰龍經曆了十多次的轉學。後來,史泰龍在十年級輟學,然後又進入了德弗魯·馬諾高中,這所特別的高中給史泰龍帶來了新的希望。高中階段,史泰龍除了學習外,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體育方麵。他喜歡許多體育項目,比如踢球、擲鐵餅、舉重等,他的體育成績十分優秀,並得到老師和學校的認可。高中畢業後,史泰龍優秀的體育成績為他贏得了一筆瑞士美國大學提供的獎學金。

大學畢業後,史泰龍成為一名女子體育教練。一次偶然的機會,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向他發出了邀請,希望他主演自己的戲劇《推銷員之死》。雖然這部劇在當時非常火爆,但史泰龍並沒有因此名聲大噪。不過,這次成功的演出令史泰龍發現了自己的天賦,他發現演戲比體育更能令他興奮,於是他立誌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演員。

1969年,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史泰龍決定到邁阿密大學學習戲劇,但最終以3分之差未能如願。在母親的鼓勵和建議下,史泰龍決定暫時用另一種方式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準備創作劇本。剛開始創作劇本是艱難的,史泰龍不得不通過打零工來維持生活,他曾在動物園做過清潔工,在比薩店做過外賣員,在書店做過售貨員,在電影院做過領座員。除了打零工和寫作外,他還嚐試去百老匯外圍的劇院找機會,偶爾會在那裏演一些臨時性的小角色。1970年,為了能獲得演出機會,史泰龍答應以200美元的片酬在一部電影中飾演舞男,盡管所演的角色微不足道,但這是他第一次以電影的形式演戲。此後,史泰龍又陸續飾演了許多小角色,比如在電影《香蕉》中飾演沒有台詞的劫匪,在《柳巷芳草》中飾演跳舞的人等。

1974年,電影《狂野少年》上映,史泰龍在影片中擔任主角,這是他以主角身份真正意義上出演的第一部電影,不僅如此,整個電影劇本的創作也是由他獨自完成。

1975年,史泰龍受拳擊比賽錄像的啟發,隻用了三天時間便創作出一部新劇——《洛奇》。史泰龍在這部電影中成功出演了洛奇一角,這也成為他飾演的最令人耳熟能詳的角色之一。1976年,《洛奇》正式上映,累計票房突破2.25億美元。憑借出色的表現,《洛奇》最終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與此同時,史泰龍也因此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1977年,憑借“洛奇”一角,史泰龍榮獲第34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洛奇》的成功為史泰龍的演藝事業鋪平了道路。

此後,史泰龍的時代正式到來,他出演了《陋巷風雲》《勝利大逃亡》《第一滴血》等多部影片,憑借出色的演出獲得了法國第17屆榮譽凱撒獎、“千年動作明星獎”、威尼斯“電影人榮譽最高獎”以及好萊塢事業成就獎等多項大獎。如今,功成名就的史泰龍與妻子、女兒們生活在一起,生活幸福而美滿。

史泰龍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自己的天賦,此後他所做的努力都是在朝著天賦的方向邁進,他創作劇本、跑龍套、自導自演電影等都是用天賦在成就自己的事業,他懂得順著天賦做事,願意把一切奉獻給自己熱愛的東西,所以他的人生沒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