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二八法則”,把握關鍵的20%

很多人喜歡把“我沒有時間”掛在嘴邊,這實際上是個蹩腳的借口。隻因時間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公平的,你的一天永遠隻有24個小時。當別人能將時間安排得從容緊迫、有條不紊的時候,問問自己:“為什麽隻有我沒有時間?”

有沒有時間,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沒有堅定的意誌,不夠自律,是你失敗的主因。其實,隻要牢記“二八法則”,把握住關鍵的20%,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美國有句俗語:“美國人的金錢裝在猶太人的口袋裏。”隻因猶太人經商向來遵循“二八定律”,這是他們的生存與發展之道。

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曾與格利登公司有過一次合作。靠著為對方公司銷售油漆,他第一個月掙到了160美元。這報酬少得可憐,根本對不起付出。穆爾失望至極。

偶然情況下,猶太人經商的某項法則引起了他的注意——永遠將最多的時間集中於那20%的最重要的客戶上。穆爾對照著自己的銷售圖表,做了一番分析後,突然醍醐灌頂。

他發現,他大部分的收益確實來自20%的客戶,餘下的80%的客戶卻沒有給他帶來更多好處。而過去,他卻會在每一位客戶上都花費同樣的時間,這無疑是走上了一條彎路。

穆爾根據“二八法則”做出了調整,他將自己所有的客戶姓名列在一張表上,標出其中20%的重要客戶。

這以後,穆爾集中精力,幾乎將所有的時間都傾注到那20%重要客戶的身上,這樣做收效明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他就賺到了1000美元。此後的九年時間裏,穆爾一直遵循這一法則行事,終於創下了一番事業。

對“二八法則”毫無概念的人總認為抓緊時間把所有事情做完是時間管理的實質,這實際上是走入了某種認知偏差之中。“二八法則”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你要決定什麽事情該做,什麽事情不該做,這才是時間管理的目的。

“二八法則”由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在研究意大利經濟形勢的時候發現,20%的人口占有80%的土地,20%的植株產生了80%的豌豆。帕累托立即想到:原來能夠產生大部分效果的往往是少數派,控製重要的少數因子便可控製全局。

這一研究成果後被應用到時間管理上,逐漸形成“二八時間法則”,它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工作中,應避免將時間花費在普遍而又瑣碎的多數問題上,提綱挈領,關注重點,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實生活中,普通人所做的絕大部分事情都是低價值的,真正關鍵的那20%的事情,卻被我們含糊帶過,淹沒在密密麻麻的行程表中。

比如說,如果你的本職工作是文案編輯,你卻傾注了80%的精力去提升自己業務談判的技能,這一定會引來老板的痛罵。如果你人生的80%的時間都這樣迷糊度過,你絕不可能有機會加入20%的優秀精英的行列之中。

“二八法則”若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應該遵循以下步驟來進行:

首先,明確每天最重要的一件或兩件事,在日程表上將它們重點圈畫出來。將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應用於這些主要問題的解決上,確保能順利完成任務。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人可能會無法取舍,認為很多事情同等重要。這就需要你根據自身情況,嚴格遵循“不定太多任務,任務一定完成”原則,做下明確的判斷。

其次,製訂“一周關注計劃”。我們可將每一周都視為一整個循環周期,重點關注任務完成情況,效果好的,宣布循環完成,效果不好,再持續進行下去。

最後,一定不要忘了撰寫工作日誌,記錄下每天具體的時間運用情況。這份日誌能夠起到的作用有很多,它促使我們反思,亦推動了之後的改進計劃。

時間管理實際上是服務於個人管理的。若將“二八時間法則”運用到人生道路的規劃上,則必須牢記以下原則:

首先,弄清楚目前生活的主要矛盾是什麽。進行到這一步的時候,自我審視是必要的。如果提升工作技能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那麽不妨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在這上麵。如果拓寬事業道路對你而言最為重要,那麽大膽地放開眼界,積極走出舒適圈。

其次,弄清矛盾的主要方麵是什麽。比如說,你想學習某項專業技能,為自己的人生增值。編劇技巧、人際溝通技巧、演講技能、攝影知識等都在你感興趣的範圍內,那麽先學哪個?重點學哪個?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麵,你的問題便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