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鎮海節度使,朝廷不是好欺負的
西川戰役,李純用一場華麗的勝利,給藩鎮節度使傳遞了一個信號:朝廷不再是任人欺負的弱勢一方,有人敢挑戰皇帝的權威,就必須付出代價。比如劉辟,就算想自殺,朝廷也不會給你最舒服的姿勢。
說白了,朝廷強勢,地方藩鎮就要放低姿態。西川戰役後,各地的節度使紛紛前往長安,當麵向李純匯報思想,表示歸順。當然,還是有些不識時務,眼力見不好的軍閥,比如鎮海節度使李錡。
李錡,唐朝宗室,淮安王李神通的後裔。因為有家族的庇護,李錡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德宗一朝,他便晉升為潤州刺史、浙西觀察使、鹽鐵轉運使,成為江南名副其實的財神爺。李適是個愛錢的皇帝,李錡為了滿足李適的私欲,也為了養肥自己,開始在江南瘋狂地搜刮奇珍異寶,民脂民膏。
錢財可以通神,權力可以壯膽,有了這兩樣東西,李錡的自信心膨脹了。他雇了很多私人保鏢,其中精於箭術的人被稱為“挽硬隨身”,身體強壯的外族被稱為“蕃落健兒”,李錡則被他們稱呼為“假父”。
貞元十七年(801),浙西平民崔善貞上書朝廷,揭露李錡在江南的罪行,李錡私下派人將他處死,李適對他不管不顧。永貞元年(805),朝廷罷掉他的鹽鐵轉運使之職,將他晉升為鎮海節度使。
所謂的鎮海軍,下轄潤州、蘇州、常州、湖州、杭州、睦州,包括現在浙江北部,以及江蘇長江以南,鎮江以東的地方。說白了,明著給你升官,暗中卻收回了李錡的財政大權,逐漸切斷他的經濟來源。李錡的心理不平衡了,他開始變本加厲地搜刮民脂民膏,擅殺朝廷官員,以至於鬧得雞飛狗跳。
西川戰役後,李錡看到政策有些不對,於是跟著其他節度使一起上書朝廷,表示要親自到長安述職。對李錡來說,這隻是表明歸順姿態的形式而已,如果李純足夠懂事,下旨安慰一下,這件事就算過去了。然而,李純偏偏不按套路出牌,他在第一時間安排宦官前去慰問,還要帶李錡一同入京。
有理由相信,李錡應該很想扇自己幾個大嘴巴子。為了迷惑宦官,李錡將鎮海節度判官王澹任命為留守,同時假裝打包行李,準備啟程。然而,宦官等了好幾天,也不見李錡有實質性的行動,因此催促他趕緊啟程。王澹也屢次勸說,讓他千萬不要和朝廷對著幹,先去長安述職再說。
宦官催促也就罷了,王澹也想讓他快點走人,難道他王澹想暗中投靠朝廷,自己做鎮海軍節度使?吃相是不是也太難看了?有唐一朝,節度留後篡權奪位的例子數不勝數,李錡不能不防。李錡表示,自己得了重疾,隻能臥床休息,長安是去不了了,到年底再說吧。宦官聽聞此言,嚇得急忙趕回長安複命。
李純的臉上火辣辣的,有種被人當猴耍的感覺。如果放任李錡胡作非為,以後還怎麽帶隊伍?隨後,李純召開宰相會議,商討如何處置這件事情。
門下侍郎武元衡:“陛下初登大寶,李錡要求朝見就朝見,要求中止朝見就中止,朝廷的顏麵何在?將來還怎麽對全國發號施令?”
打了勝仗,說話的底氣就是不一樣。
有了宰相武元衡的態度,李純便沒有再征詢其他朝臣的意見,他直接發了一道言辭嚴厲的詔書,讓李錡別廢話,趕緊來長安。李錡是地方的土皇帝,平日裏桀驁不馴,目中無人,從來不聽別人的調遣,麵對李純的詔書,他懶得解釋,直接進入了謀反模式。要造反,必須先除掉王澹這個心腹大患。
有一天,李錡坐鎮軍中,操持著給將士們發放冬季衣服的事情,節度判官王澹和朝廷特使進帳謁見,環列在四周的數百名士兵突然起哄,他們嚷嚷道:“鎮海軍什麽時候由王澹來發號施令了?”
發號施令?你們難道沒看見,發號施令的人端坐在中軍大帳嗎?
很遺憾,王澹還沒來得及辯解,就被砍成肉泥。站在一旁的將軍趙琦大聲質問,瞬間就被砍倒在血泊裏。想要除掉的人已死,李錡慢悠悠地站起身,隨後表現出一臉驚恐的模樣,結束了這場由他自己導演的鬧劇。
元和二年(807)十月,李純發布詔書,罷免李錡鎮海節度使之職,任命他為尚書左仆射,讓他回京城養老,任命禦史大夫李元素為鎮海節度使。
當然,詔書對欲造反的李錡來說,就是一張廢紙。
殺掉王澹後,李錡把目光瞄向了治下的湖州、杭州、常州、蘇州、睦州、潤州。除了潤州外,其餘五州刺史都是朝廷的人,不過李錡已經在各州安排了高級將領,麾下有數千兵力。此刻,他們已經接到傳信,要動手除掉朝廷命官,自己取而代之。悲劇的是,李錡還是想得太簡單。他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朝廷也安排了許多密探,說白了,李錡的行動已經暴露了。
戰爭還沒打響,五個州就開始了激烈的地下戰役,最後結果出來,隻有蘇州的將領擒獲刺史李素,其他各州的行動全部失敗。由此可見,藩鎮節度使雖然是朝廷的心腹大患,但朝廷隻要能控製刺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牽製住節度使。朝廷最不想看到的結局,就是強勢的節度使,外加一堆牆頭草般的刺史。
失去了江南,李錡又把目光轉向了富饒的宣州(今安徽省宜城市):“兵馬使張子良、李奉仙和田少卿,給你們三千人馬,幫我們拿下宣州。”
用三千人攻打一個州城?李錡的腦子進水了?
張子良、李奉仙和田少卿很有默契,大家都知道這次出兵就是個鬧劇,何苦為了一個笨蛋節度使去葬送美好的前程呢?據史料記載,三千大軍剛剛離開鎮海軍總部,就被帶到了荒郊野外訓話。張子良咆哮道:“將士們,李錡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想謀反,如今朝廷各路大軍已經集結,我們現在去宣州就是送死,你們都是有老婆孩子的人,是想回去抓住李錡向朝廷請功,還是想去宣州送死?”
結局已然注定。當天晚上,張子良等人返回鎮海軍總部,打了李錡一個措手不及。隨後,李錡被送往長安,準備“愉快”地接受大唐君臣的侮辱。
元和二年(807)十一月,大明宮興安門,李純責問一臉無奈地跪在地上的李錡:“朝廷對你曉之以理,你為何執迷不悟,一定要謀反逆天?”
李錡辯解:“不怪我呀,都是我的手下張子良叫我這樣做的。”
李純反問:“你知道張子良要謀反,為何不先發製人,將他誅殺呢?”
李錡:“……”
李純:“將李錡和他的兒子李師回腰斬於市!”
在唐朝,公然造反是大罪,完全可以株連。當時,不少朝臣都力主拆除李錡一脈的宗廟,誅殺李氏家族的男丁。然而,李錡的祖先是李神通,關乎開國功臣的顏麵,最終並沒有被大肆株連。至於李錡搜刮的財富,李純表示,不用再上繳給皇室私用,全部算作當年浙西上繳給朝廷的稅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