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仕途與美酒

自李白仗劍天涯,出蜀中行走江湖以來,這一路馳馬行舟,行俠仗義快意恩仇。好一個酒中仙!他一襲青衫,眸光炯亮,嬉笑怒罵,盡現詩中。

他走南闖北遍賞綺麗風景,散盡千金義結知己好友,在漫長的旅途中悠然自得,縱使人生時常遺憾,晴空難免烏雲,也從不灰心喪氣,從不厭倦生活。

行途中的一切經曆都是可貴的,既叫詩人擴寬了眼前世界,又叫詩人增長了胸中溝壑。即使是坎坷苦難,當時令人痛苦不堪,事後卻也不失為一種寶貴的經驗,為詩人往後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這是智者的生活智慧,藏在生活中的涓涓細流中,被有心人拾得,化為己用,便越挫越勇,益發一往無前;卻又被大多數人無視,於是在無盡的挫折中漸行漸遠,越遠便越覺吃力艱難。

困於煩瑣世俗的我們,不如適當地停下腳步,靜心聆聽來自心底的聲音。不如學學詩人,卸去一身的沉重包袱,卸下一身的名利枷鎖,既感動於四季如畫山川秀美,又沉浸於宇宙奧妙天地無極,更惜取眼前風景和腳下的路,豪情縱酒以饋生命的美好,恣意歌唱不負青春的熱血。

猶記得詩人剛出蜀中一路東下,經巴渝,出三峽,途經楚蜀咽喉荊門之時,兩岸崇山峻嶺高聳入雲,繚繞霧氣氤氳了一方天空;投映水中,層層倒影便染綠了一江激流。

河道迂曲,行舟時疾時緩,年輕詩人坐於船頭,一把劍,一壺酒,美景助長詩興,微醺徒增豪情,好不快活!

至河道陡狹之處時,江流奔湧,如千萬匹肆意撒歡的駿馬,揚著雪白的馬蹄向著前方疾馳,那浪濤拍打岩石的輕嘯又如馬嘶,一聲高過一聲,在清冽的空氣中回環往複,在遠行的遊俠心中**氣回腸。

李白正仰頭痛飲,一陣暢快的風滑過耳際,斑斕的光束迎麵照來,心中一動,霎時間眼前一片清亮,千山退卻盡顯遼闊天地,原是行舟已經駛過荊門山。

那如駿馬奔騰的激流爭相擁入大江懷抱的一瞬間,便莫名溫順了起來。他站在船頭,站在那遼闊壯遠的大江之上,如同當日站在那一望無際的荒漠的落日餘暉裏,此時天空寥廓,江麵無垠。

詩人的心好似進入了另一個高遠的境界裏,他的長袍衣角被風卷起,獵獵作響,左手執著裝滿美酒的酒壺,右手撫著係在腰間的長劍,嘴角洋溢著喜悅的微笑。

在這廣闊天地麵前,這位豪情萬丈的劍客詩仙在心中立下重誓:大丈夫當建功於代,以濟四海,安能矻矻為一儒哉!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這是詩人在此次經曆之後留下的不朽名句,縱使這流經故鄉的滔滔江水仍叫詩人不禁心起思鄉之情,他對遼闊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卻從未削減一分。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對於詩人來說,生死何值一提,來這人世走一遭,卻不能快意恩仇行濟天下才是古往今來第一件憾事。

勇敢的人向來隻會介懷人生的曆程苦短,生命的舞台太小,卻從不抱怨路途辛苦荊棘橫生。心開闊了,能進入到眼裏的風景便多了,便不再甘心被困滯於這眼前景;心開闊了,能夠選擇的道路便多了,便不再留戀於這既定的路線。

外麵的世界多美好,不如快馬加鞭,趁著這好春光,登高望遠更上一層樓,去重覓人生的另一番風景,重登理想的另一重境界!

無論是之前蜀中的經曆還是出蜀之後的壯遊,無論是刻苦積累的懵懂少時還是**昂然的青年時光,漫漫旅途之中,豪氣縱橫天下、才情奇絕千古的謫仙人李白從不缺朋友。他曆來豁達灑脫,輕錢財,重情義。

他的俠義心腸隱於他生平從不相離的那柄利刃的劍鋒裏,從不罷手的那壺美酒的香氣裏。萍水相逢的人為他的才情而震撼,短短相交的人又為他的風骨而傾倒,惺惺相惜的人更為他骨子裏的卓爾不群,高遠理想而歡欣鼓舞,拍掌叫好。而這一路,知己好友的欣賞鼓勵於李白的人生更是益處頗多,亦叫他更生勇氣,更添豪情。

李白踏足成都之時剛剛二十出頭的年紀,那是輕狂歲月裏的一段青澀又美好的記憶。彼時成都城中及近郊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美景。物阜民豐、雕梁畫棟的繁華都市叫李白目不暇接;名士會集,酒館林立的新奇民風又叫他流連忘返。盡管在此行中,年輕的李白也為後人留下了“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的名篇,他卻並未一味沉湎城中美景,更未忘記此行目的。

聞得禮部尚書蘇頲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行將路過成都,李白欣喜異常,他盼望結交這位當今朝廷的博學之士已久。不隻是聽聞這位名士幼時聰穎異常掩卷不忘,如今才思無雙名滿天下,更是因為這位新任長史曾官至宰相,縱橫官場深諳官道。李白見他,既為了結交名士以償夙願,也是為盼得賞識,以實現仕途願景,因此才毛遂自薦,驛亭投刺。

見到這位蘇頲蘇大人之時,隻見李白昂首向前,止步行禮奉上《大獵賦·冠年聞天子獵》《訪戴天山道士不遇》等詩賦,自報家門不卑不亢。一雙精光炯亮的眼眸顧盼之間,盡顯風采。蘇頲饒有興趣地打量著麵前的年輕人,接過他的詩賦,一掃之下卻被深深吸引。

“有趣!有趣!”蘇頲捧著手中詩賦,反複誦讀,口中誇讚不絕,沉吟再三,問這傲然佇立的年輕人是否能夠現場作賦一首。聽此要求,李白微微一笑,研墨執筆,筆走龍蛇一揮而就。群僚環伺周圍,一邊誦讀,一邊嘖嘖稱奇。蘇頲一讀之下便心花怒放,環顧眾人,衷心感歎道:“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年輕的李白因蘇頲的賞識而感到莫大的鼓舞,又因蘇頲讚語中“風力未成”之句而升起了昂揚的鬥誌,從此後他不再滿足於蟄伏故鄉蜀中,將目光投向了詩酒並存的遠方,投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年輕的他辭別蘇頲,結束了成都之行,意氣風發向著“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的峨眉山疾馳而去,精神抖擻地開始了又一段旅程。

峨眉山終年山泉**滌,青煙繚繞,多有世外高人隱居於此。詩人暢遊其中,自覺收獲良多,身心清淨,耳目俱靈。

此時他結識了一位年輕蜀僧,這位蜀僧琴藝出眾,更兼有一把綠綺名琴。他曾聽過這位年輕蜀僧彈起綠綺琴,真是一曲催得空穀花開,一曲引得白雲駐足,曲高和寡,琴聲清冷。

一聽之下,李白再也忘不了他的琴聲。數日後,李白再次拜訪蜀僧,二人相談甚歡,一個以高昂琴音會友,一個以絕妙詩文答謝,彼此誌得意滿,欣然暢快。

綠綺琴聲響起,宛如銀瓶乍泄,珠玉落盤,琴音清脆,悠揚流暢,倏忽琴音一轉,刹那間氣勢如虹,回**在這深山古刹之中,就像是天上的仙樂隔著重重雲山,隔著熱鬧紅塵翻湧而來,美妙異常。詩人凝神細聽,不由神思向往。

一曲未了,李白一蹴而就,已成一首名詩。神韻天成,情思端凝。

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鬆。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峨眉山峰聳立,詩人行跡已不可尋,偶爾風吹花動,好像還聽得見那深山蜀僧美妙的琴聲。隻是光陰似箭,一去不回。

初秋時分,山風已變得冷極。半輪明月懸掛高空,如霜月光輕柔地泄入浩浩江水,行舟顛碎了夜色下年輕詩人投映水中的倒影。船艙裏亮著一星暗紅的珠光,李白立於船頭,就著青山明月,就著山風冷酒,一口口咽下鄉愁。

冷酒入肺腑,卻激起一連串熾燙的熱念。有對未來生活的無盡暢想,有對家鄉故人舊景的熱切懷念。就像一曲慷慨激昂的行軍曲調中,總有一兩段婉轉清幽之音,從清溪到三峽,離家鄉越來越遠,詩人的思鄉情緒便越來越濃。見得明月,如見故人。此後一生浪**,行遍天涯,見慣笙歌繁花,嚐盡世情冷暖的遊子雖一朝出蜀,毅然決然,卻一生從未忘記過故土。就像是在陌生城市打拚的我們,盡管與故鄉聯係的機會已微乎其微,但是無論我們走多遠,那流淌在血肉中的思鄉之情便如那根細長綿延的風箏線,一端係著我們,一端永遠係著故鄉的土地。

沐浴在月光下的李白在冷冽的山風中洗盡了一身的俗塵雜念,第一次感受到濃濃的思鄉愁緒的他一夜之間胸腔裏的情感變得濃稠深厚,亦叫他往後的作品飛揚灑脫、磅礴大氣中往往夾雜著些許人間的溫情似水。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峨眉山月歌》便是李白途中所寫,展現了詩人洶湧情懷中的柔情一麵,意境空妙,令人陶醉。

峨眉山之行是詩人離蜀之前的絕唱,此後他一腳踏入紅塵,周遊四海。不愧大唐仗義遊俠,飄逸自如,好比濁世下凡仙人,安陸十年醉酒隱世,長安三載傲骨錚錚。暢途處處美景,人生多有知己,美酒千杯不醉,詩文曠古爍今。盛唐璀璨,能人輩出,隻是再多名人高士,也像是環繞在李白周圍的星辰,而李白卻是那絕無僅有的明月,皎潔明亮,銀輝耀映著人間,實乃盛唐第一奇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