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樂觀:樂觀的女孩心情更愉快,生活更光明 少些控製——管控太嚴,女孩找不到自由和快樂
父母能夠給予女孩的除了健康的身體,還有一生的快樂以及女孩臉上的笑容。而所有的這一切,不僅需要輕鬆愉悅的氛圍,還要依賴於女孩自己的樂觀。因為隻有樂觀的女孩才能找到快樂的鑰匙,才容易獲得大家的好感和親近感,更能展示自己的魅力,才更能抓緊身邊的幸福。將女孩管教得太嚴,她們什麽事情都不敢做,就會少了一些心靈的自由。
月月自尊心很強,每次麵對父母,都覺得有些抬不起頭來。父母都畢業於名牌大學,對她的學習要求一直都很高;隻要她考試成績不好,父母總會唉聲歎氣地說她。月月總覺得,自己周圍都是悲觀的情緒,自己無論怎麽努力,父母都不會給她展露笑容。
父母對月月要求很嚴,一心想把她培養成小淑女,給她報了美術、鋼琴輔導班,可是月月卻喜歡運動,尤其是喜歡打籃球。她還是學校籃球隊的主力隊員,曾代表學校參加過很多比賽。月月想考體校,但媽媽不同意。
上了初三後,為了不影響學習,別說考體校了,甚至是籃球,媽媽都不讓月月碰。月月極力辯解:“我最喜歡打籃球,想考體校,你們不要剝奪我唯一的權利。”媽媽沒有聽進去,反而安慰她說:“我們也是為你好,你要體諒一下父母的心情。”看到月月不領情,爸爸嗬斥月月,還規定:放學必須按時回家,不能在學校逗留。
月月淚水四溢,關上房門,晚飯也沒吃,無論爸爸媽媽怎樣敲門,她都不開。從此,一向樂觀開朗的月月變沉默了,不與人交往,對父母也是愛理不理,成績也直線下滑,最終連普通高中都沒考上。
自由,是每個女孩都向往的,可是為了女孩的健康成長,父母都會給她們製定一定的規矩,約束她們的言談舉止。可是,管得太多,會束縛了女孩的思想,即使是開朗的女孩,也容易變得內向。因此,要想讓女孩樂觀起來,就要給她們自由的時間和空間。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強迫工作違反心理學原則,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要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興趣是女孩最好的老師,父母千萬不要管教她們太過於嚴格,要給她們一定的自由,不能一廂情願地安排。父母要尊重女孩的個人愛好,不要隨便幹涉她們。
如果女孩喜歡熱鬧、愛交際,就讓她們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如果女孩喜歡音樂、舞蹈,就要遵從她們的意願給予相應的培養;如果女孩喜歡畫畫,就她們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其創作靈感。
◆別給女孩太大的學習壓力
學習是十分清苦的,在要求女孩學習好的同時,還應當幫助她們消除緊張的學習情緒,不要總讓女孩整天想著學習。她們還是孩子,玩是她們的天性。在學習之餘,可以讓女孩暢快地玩一兩天,放鬆一下緊張的大腦。
壓力太大會給女孩的一生帶來陰影,還會讓她們在人格上出現缺陷。所以,不要給女孩太大的壓力。
筱雨正在讀六年級,還有幾個月就要升初中了。這些天,筱雨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讓她有些透不過氣來。自從開學以來,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對她特別好,雖然沒有說讓她“好好複習,爭取考出理想的成績”之類的話,可是,他們的做法卻讓筱雨感受到了窒息。
下午隻要一放學回到家,媽媽和奶奶就會迎上來,媽媽拿毛巾給筱雨洗臉擦汗,奶奶拿著飲料或者冷飲,讓筱雨先享受一番。為了給筱雨提供足夠的營養,每餐都多做兩道菜;此外,媽媽還照著菜譜,給筱雨多加了一道“狀元菜”,比如“名列前茅”“金榜題名”等。晚上,筱雨在房間寫作業、複習,平時不做家務的爸爸則會精心製作夜宵,讓筱雨充饑。
家人將筱雨照顧得無微不至,她也能感受到父母對她的期待,總是告訴自己“隻有考出好成績才能報答她們”。在這種想法的支配下,筱雨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
對女孩來說,尤其是麵臨著升學壓力的女孩,父母應該心態平和,按照以往的方式照顧她們的生活起居,給她們過度的照顧和關心,隻會給女孩造成過重的心理負擔。案例中,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如果能坦然麵對筱雨的升學,不給予過於無微不至的照顧,多跟筱雨談談心、聊聊天,反而更容易幫筱雨排解心理壓力。
壓力伴隨著人的一生,女孩在一生中也會麵對各種各樣的壓力。女孩在幼兒園時期,壓力主要來自父母的限製與幹涉:她想盡情地玩,可是父母總是為她報興趣班;上了小學後,麵臨學業壓力,父母的期望與枯燥的學習生活則是壓力的主要原因;進入社會後,女孩還會麵臨就業、交往、家庭等更多的壓力。
嚴格管教是一把雙刃劍,父母應該辯證地看待。適度的管教可以激發女孩的內在動力,讓女孩積極進取,改變懶散的狀態;一旦過度,就會讓女孩產生窒息感,對她們的成長不利。
◆不要拿女孩做比較,否則就會傷自尊
很多家長喜歡在不知不覺中和別人做比較,總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落後於其他孩子。這種不根據女孩的實際情況而盲目攀比的行為,隻能是害了女孩。
小蓮媽媽總喜歡拿小蓮和別人比較,總說小蓮不如其他孩子漂亮,不如其他同學會說話……小蓮感到很鬱悶。一說起女兒的學習,小蓮媽媽就特別激動:“我們做父母的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隻想讓你好好讀書,可你就是不爭氣。你表妹才比你小一歲,學習從來就沒讓你大姨操過心!我橫看豎看,你都不比別人差,別人行,你為什麽不行呢?”
一天,小蓮拿著自己的成績單,興衝衝地跑到家裏。一進門就說:“媽媽,我這次考了第三,比上次進步了好多!”
媽媽聽了,臉上也露出了笑容,不過很快又說:“我知道了,你們老師已經在微信群中公布成績了。我看了看,雖然你比以前進步了,但跟第一名比起來還差很多,超過前麵的才算本事。”聽了媽媽的話,小蓮的興奮勁兒**然無存。
之後,小蓮變得越來越內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經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家裏,感到深深的自卑。
不要覺得自己的女兒很“笨”,這種表象可能僅僅是因為你喜歡拿她的弱項和其他孩子的強項比較的結果,隻看到女孩的弱項,而忽視了她們的強項。其實家長一旦發現了她們的強項,她們就會變成這方麵的優等生。因此,永遠不要拿自己的女兒和其他孩子做比較,要多挖掘女孩的可愛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