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 身體的品性特征1
每當我們談到,人的內心狀況會體現為某些外部表征,與之相關的結論就是,總有一些塑造肢體行為的現象反映出心理狀態對外在行為的影響;反過來講,一些獨特的身體特征對心理狀態或者其他身心狀態也有重要影響。作為第一種情況的典型例證,人們通常會提到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即宗教信徒的表情通常非常女性化。第二種情況的典型例證就是吉爾科維奇[51] 提到的現象,性無能者通常表現出令人不快的品性特征。反思這些情況,最終都可歸結為那句殘忍但卻真實的名言:“注意那個帶標記的人。”《聖經》首次關注這些罪惡的標記。當然,沒有人會認為,那些存在身體畸形的人確實帶有罪惡的品性——這不是巧合,而恰恰是原因。那些缺乏專業訓練的人,實際上也是大多數人,通常不會對那些存在身體畸形的不幸者加以關愛和嗬護,而是進行嘲諷和虐待。這種傾向不僅體現在大人身上,也體現在孩子身上,孩子們經常惹惱那些身體畸形的玩伴(無論是否公開進行,也無論是否因為考慮不周),也時常讓殘疾兒童不得不直視自己的身體缺陷。因此,許多案件都涉及早年的遭遇,起初是感到痛苦,然後是嫉妒、冷酷,對幸運者的難言憤怒,對破壞的喜悅,以及所有其他與憎恨類似的情感。
伴隨時間的推移,所有這些潛藏的痛苦情緒累積起來,由此產生的情感變得更加強烈和持久,最終就會演變成為一個“注定要作惡”的人。與之相關的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就是,那些帶標記的人通常要比其他人更加聰明和富有教養。這究竟是偶然形成還是必然結果,很難作出定論;但是,由於其中多數人僅僅是由於身體缺陷而被剝奪了所有常人的快樂,並且隻能悶頭關注自身事務,一旦當他們受夠了虐待、嘲諷和哄笑,就可能變得更加善於思考。麵臨這些情形,他們不得不深入思考,他們比其他人更加注重學習以錘煉智慧,主要是為了在遭到身體攻擊時進行自衛。他們經常通過智慧取勝,盡管如此,當他們需要基於尖刻的、帶有攻擊性和破壞性的智慧進行自衛時,總是難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善意。然而,如果殘疾人天性並不友善,其他潛在的惡習傾向就會在其心中滋長,如果他無須通過非常手段對說謊、誹謗、密謀、迫害等遭遇進行自衛,就可能不會意識到這些傾向。所有這些將會形成一種複雜的現象幾何體,在專家看來,這些現象與每類殘疾人都密不可分:聾人的不可信性,盲人的凶狠表情,駝背的那種無法形容因而極其特殊的微笑,凡此種種。
1 ☆本節為“身體的品性特征”主題下的起始章節,後麵至第21 節都屬於該主題下的內容。——編者注
所有這些都已人所共知,人們也對此深信不疑,因此,我們經常發現,殘疾人比正常人更加容易被懷疑涉嫌犯罪。如果犯罪行為的實施者並不明確,而罪行本身又顯示出罪犯具有極其邪惡的品性,並引起社會的普遍憤慨,那些殘疾人就很容易遭到懷疑。此種情況下,一旦殘疾人遭到懷疑,就不難找到犯罪嫌疑的根據;嫌疑信息就將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隨後,在“這就是上帝的聲音”這句諺語的影響下,某個不幸的殘疾人就可能會陷入犯罪嫌疑的證據漩渦之中,最終簡化為他長著紅頭發或者駝背等事實。此類事件的發生頻率令人震驚。[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