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生命意誌的肯定與否定
一 生命意誌的否定
創造了世界現象的意誌,一定不會因為處於潛在的狀態而喪失對現象的支配力,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先天真理。現在我們知道,如果前一種狀況構成意誌活動的現象,那麽後一種狀況便構成非意誌活動的現象。從本質上看,這與佛家的涅槃相同。
生命意誌的否定不是指要消滅實體,而是表示否定意誌活動,也就是說,以往有意誌活動的東西現在不再有意誌活動了。這個作為“物自體”的意誌,我們隻有透過生命意誌的活動才能知道它,因此當意誌不再活動以後,我們也就無法說明或想象它是什麽東西或要做什麽事情了,於是對作為意誌現象的人類來說,這種生命意誌的否定就代表著一種從有到無的變化。
二 希臘羅馬泛神論精神和基督教精神
在希臘人和印度人的倫理學之間有一種明顯的對立:前者的目的(柏拉圖例外)是使人能夠過一種快樂的生活;後者的目的則相反,是追求從生命中徹底解脫,數論派在其代表著作中的第一句話,就直截了當地這樣表達過。
如果你看到佛羅倫薩美術陳列館裏一具古代的雕刻精美的石棺的話,就會發現一種與上述情況相同的對立情形,由於這種對立情形具有可見的形象,所以顯得更有力。這具石棺上的浮雕所描繪的是完整的結婚儀式:從最初的求婚,到婚姻之神海門的火炬照亮,最後再到洞房之路。然後你把這種情形和基督徒的棺木做一下比較,就會發現後者的棺木四周都漆上黑色以示悲歎,棺木上放一個十字架。
這種對立情形非常有意義。他們都想在麵對死亡時獲得慰藉,且都做到了,但方法卻完全相反。一個表示對生命意誌的肯定,認為不管生命的形式是怎樣快速地一個一個彼此相續,但生命永遠是穩固的。另一個則由痛苦和死亡的象征來表示棺中之人已從死亡和魔鬼支配的世界中得到解脫,這是對生命意誌的否定。也就是說,在希臘羅馬泛神論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之間,真正的對立其實是生命意誌之肯定與否定的對立。而在這個問題上,基督教的認識才是對的。
三 叔本華倫理學與其他倫理學的關係
如果以教會的觀點來解釋的話,我的倫理學和歐洲其他所有哲學家的倫理學之間的關係,就像《聖經》的《新約》和《舊約》之間的關係。《舊約》把人置於律法支配之下,但律法並不引導人走入救贖之境。《新約》則不同,《新約》告訴我們律法是不夠的,它不要求人服從律法,而是宣揚天堂以代替律法,認為我們可以通過信仰、愛和徹底的自我否定進入天堂。《新約》告訴我們,這是從邪惡和現象世界中獲得救贖的唯一道路。
不過,所有新教徒和理性主義者都錯了,《新約》的真正精神無疑是禁欲主義精神,而這種禁欲主義精神正是生命意誌的否定。無論是從律法範圍轉變到信仰範圍,還是從罪惡和死亡世界轉變到基督教中的永恒生命世界,從實質意義上看,這些都是從單純的德行轉變到生命意誌的否定。在我之前的整個哲學倫理學都固守《舊約》的精神。它提出一種絕對道德律,即沒有基礎也沒有目的的道德律,並包含道德上的命令和禁律,而在這些命令和禁律背後,隱藏著一位不容置疑的上帝。不管這種倫理學表現的方式如何,都逃不脫這樣的規律。
相反,我的倫理學卻有基礎、目的和目標:首先在理論上證明正義和良善的形而上的基礎,然後指出正義和良善完全實現時會達到的目標,同時也明確承認生活在這世界上的人應當受到責難,並指出隻有意誌的否定才是救贖之道。因此我的倫理學實際上和《新約》的精神是一樣的,而所有其他倫理學和《舊約》精神一致,它們在理論上甚至與猶太教沒什麽兩樣,也就是說,它們隻是一種一神教而已。從這個意義上看,我的學說可以說是真正的基督教哲學,盡管那些不願深入研究隻想了解皮毛的人覺得這種說法似乎並不合理。
四 罪惡的存在
如果一個人能夠稍做深入的思考,他就會立刻發現,人類的種種欲望並非隻在彼此偶然對立、產生傷害時才是罪惡的,而是隻要它們帶來了惡果,本質上它們就是罪惡的,是應受責難的。從這個角度看,整個生命意誌都應是罪惡的。這個世界所充滿的殘酷和痛苦的現象,事實上隻是生命意誌的種種客觀化方式的必然結果,因此也隻是對生命意誌的肯定所做的解釋。
死亡本身就證明了我們的存在含有罪過。
五 生育活動與生命意誌
如果你從物自體,或者說從生命意誌出發去了解這個世界,那麽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核心是生育活動。相反,如果你從現象世界,從經驗世界、觀念世界出發,所看到的情形就會大不相同。在這裏,生育活動成為了不合理的反常事物,它需要被掩飾和隱藏,有時甚至會帶來許多笑料。
我們可能以為這隻是魔鬼隱藏詭計的方法,是高貴世界裏騙人的把戲,因為性欲總會給我們帶來無數浪漫的憧憬和想象,但這些憧憬和想象卻往往難以實現,尤其是當我們把性欲固定在某一特定女人的身上,全心全意地迷戀她時,就更會這樣。
生育活動是宇宙中心,這表明“生命意誌再度被肯定”。另一方麵,妊娠則表明“智慧之光再度和意誌合一”。借此我們可以發現再度擺脫這個世界的方法,而得到救贖也因此成為可能。從這個角度看,女人在生育活動中擔任的角色比男人擔任的角色更有益,因為男人使小孩具有意誌,這是一切不幸和邪惡的源泉,是最大的罪惡,而女人卻使小孩具有智慧,這就打開了救贖之門。
有一個明顯的事實:每個女人雖然乍聞生育活動會覺得羞死人,然而當她們拖著一個大肚皮時卻毫無害羞的樣子,甚至會引以為榮,這正是因為妊娠抵消了**帶來的罪過。**主要是男人的事情,妊娠則完全是女人的事情。小孩從父親那裏獲得意誌和性格,從母親那裏獲得智慧。後者是救贖生命的途徑,而前者則奴役生命。正是因此,雖然**使人覺得很害羞和不好聽,然而與**密切相關的妊娠卻代表純潔無邪,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它是神聖的事情。
生命意誌仍然存在於時間之中,生命意誌的重新具體化也是一種象征,它象征著最明亮的智慧之光,也就是救贖的可能,再度和意誌合一了。這種再度合一的外在表現是妊娠,於是妊娠可以大搖大擺地公開展現出來,是能讓人引以為榮的事情,而**卻要像罪犯一樣藏頭藏尾。
六 犯罪與生命意誌
對從事不義和犯罪行為的人來說,這種行為是其肯定生命意誌力量的表征,因而他仍然離真正的救贖,即離生命意誌的否定很遠,也離“從這個世界救贖出來”很遠,在他能夠真正得救之前仍需長時間地學習知識和訓練受苦。不過,對這樣的人來說,不義和犯罪行為雖然從形而下的意義看是一種罪惡,可是從形而上的觀點看卻是一種良善的、有益的行動,因為它們在幫助他走向真正的救贖之道。
七 世界精神與人的對話
世界精神:需要你付出所有勞動和忍受所有痛苦的工作,才能證明你是像萬物一樣切實存在著的。
人:但是我能從生活中得到什麽呢?如果生活是滿足的,我便隻有痛苦,如果生活是空虛的,我便隻有厭煩。付出這麽多的辛勞,忍受這麽多的痛苦,你怎能隻給予我這麽少的報酬呢?
世界精神:可是,這全是按照你所有艱辛和痛苦的比率而給予的,這也正說明了你的付出像回報一樣貧乏。
人:的確,那不是我能了解的。
世界精神:我知道會如此。我應該告訴他生命的價值就在於這些嗎?我應該教他不要對回報有所希求嗎?生命一定為他準備了這個最初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