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我們另外的故鄉
——第三屆“文津圖書獎”總序
我這一種想法,或我這一種說法,大約是不會引起太多歧義的吧?
“人文伊始,文化天下”——其實意思也就是,自從世界上有了人類活動的現象,於是文明普及開來,遂有文化。
將文化邊緣了的國家或民族,肯定難以強盛。即使強盛一時,終也不會長久。
而被文化邊緣化了的國家或民族,無疑是可悲的。
雖然,文化之載體現已變得特別多樣,但書籍這一最古老的文化載體仍對傳播文化內容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估計也是沒有太多歧義的。
北京圖書館作為中國目前唯一的國家級圖書館,發起和認認真真地進行“文津圖書獎”評選活動,所秉持的正是以上思想,並且也正是“文津圖書獎”評委們的一致思想。
雖然,此次評選活動才是第二次,但是我們可以高興地告訴人們,參選的書籍比第一次增多了二百餘冊。十部獲獎圖書,乃是從五百餘部參選圖書中經過幾番投票認認真真地評選出來的。
五百餘部參選圖書是這樣匯總的——三分之二左右是由全國各出版社積極選送的;三分之一中的大部分是由國家圖書館的具體工作人員根據年度全國出版信息按種類比例篩選的;另有少數,是評委們推薦的。評選過程采取投票方式。一旦有兩位以上評委對結果並不滿意,那麽便展開討論,各抒己見,之後再投票,直至全體評委對結果基本滿意為止。
而評選規則是這樣的——小說、詩歌仍不列入評選範圍,因為此兩類圖書已設有全國性的優秀文學獎。我們有自知之明,深感以我們的水平恐怕難孚眾望。但是評選活動並不完全排斥文學屬性的圖書,某些傳記類、散文類、紀念文集類圖書,仍包括在評選範圍之內。比如首屆“文津圖書獎”中,就有一部旨在紀念胡耀邦同誌的文集高票數獲獎,而那是一部傳記內容與回憶、紀念內容相結合的圖書。至於散文類圖書,我們的評選原則有以下三點:一、獲全國散文集優秀文學獎之外的圖書;二、同樣具有良好的文學品質;三、其內容使普通民眾感到親切,同時有助於提升民眾情懷修養和精神風貌的圖書。一言以蔽之,就是具有“人文”普及性的散文類圖書。
我們盼望在下一屆評選中,會有那樣的散文類圖書獲獎。
我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在此次評選活動中,有兩部書以特別關注社會現實的內容獲得評委們的重視,便是《中國教育公平的理想與現實》和《醫事:關於醫的隱情與智慧》兩部書。
對於在這兩方麵社會現實問題麵前倍感困擾的人們,我們相信兩部書能夠提供更全麵更客觀當然也更理性的認識,並引發思考;在公眾意識方麵,可進一步形成有利於改革兩種社會現實問題的條件。
我們也願借此機會,向國家公務員和國家領導幹部們,向教育工作者、領導者和醫務工作者、領導者推薦以上兩部書。我們認為,歸根結底,對於教育事業均衡發展及醫療資源合理共享這兩種社會現實問題,以上人士應比公眾負有更大更多的改革熱忱和責任。盡管,兩部書的作者並沒在書中提供出什麽靈丹妙藥式的解決方案,但我們認為這是完全可以原諒的不足。畢竟,事關一個十三億多人口大國的嚴重的社會現實問題的解決,非是哪兩個人的頭腦所能形成完整方案的。有時候,將問題所有方方麵麵現象和原因予以綜合和分析,實在也是書籍的意義。
在此次獲獎的十部書中,自然仍有《上帝擲骰子嗎》等四部科普類圖書,以生動形象而又具有文學色彩的個性化風格所著的科普類圖書,是我們在兩次評選活動一如既往地予以關注的。我們非常希望我國的青少年通過閱讀這一類圖書,培養起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因為中國的將來,需要更多有誌於科學,肯於獻身科學的才俊。因為科學和文化水平,決定中國目前的崛起和騰飛能達到多高、多久、多遠。
《中華文明史》(1~4卷)、《最有價值的閱讀》、《萬古江河:中國曆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等書籍,是此次獲獎的人文類書籍。我們很希望做家長的也來讀這一類書籍。依我們想來,在中國現行教育體製和模式之下,僅僅將兒女交付給學校教育來培養,顯然對下一代的良好成長是不夠的。家長們也應特別能動性地負起引導孩子良好成長的責任,而這就不僅需要家長們在物質方麵關愛和滿足自己孩子們的訴求,也更需要在文化方麵予以引導和滿足。那麽,自己首先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顯然也就更大程度地掌握了與孩子們進行文化知識交流的主動性。
我們自我調侃地感歎,我們所參與之事,類似售樓小姐之推薦樓盤。
但我們又十分欣慰地認為,我們所推薦的“樓盤”,乃是世界上空間最大的“樓盤”,幾乎可以用大到是世界的一部分來形容。比之於目前房地產商們的評價,我們所推薦的“樓盤”,也實在可以說是性價比較合乎商業原則的了。
每一部好書的封麵都如同一扇門:誰打開它,就如同從某一個方向邁入了科學和文化知識的世界。在那個世界裏,知識的“樓盤”是無形的,於是便也似乎是無限大的。
因為好書的特征是這樣的——當人讀完並合上它的時候,必將引導人思想。而思想的領域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