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大漢後宮故事 呂雉:功績不輸帝王

劉邦的結發妻子、西漢王朝開國皇後呂雉,因她在劉邦死後臨朝聽政十五年的種種“暴行”,在史書中有“毒婦”的稱號。但是按照《史記》和《漢書》等正史的記載,早年初嫁給劉邦的呂雉卻還有另一麵:對待非自己所生的劉邦私生子劉肥,她視如己出,照料有加。那時候的劉邦是沛縣泗水亭長,家裏的事情全當了甩手掌櫃,都靠呂雉一個人支撐,後來她生了兒子劉盈(漢惠帝)與女兒劉樂(魯元公主)後,更是每天一邊下地幹活一邊帶孩子。《史記》中還有這樣一段記錄:某日呂雉下地幹活,路遇一老人討水喝,她不但熱心幫助老人,更把隨身帶的午飯分給老人吃。那時候的呂雉,是親朋鄉鄰眼中交口稱讚的好媳婦,一個勤勞樸實善良的農家主婦。

呂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漢高祖劉邦皇後,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是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又稱為漢高後、呂後、呂太後。她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製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五年。與漢高祖合葬於長陵。

對於劉邦後來的大業來說,呂雉也是個合格的賢內助。早年劉邦還在沛縣混日子的時候,呂雉幫他操持家業,並且事事給他撐足麵子。那時候劉邦喜歡交朋友,明明家裏沒錢,還整天把哥們兒叫到家裏胡吃海喝,每次都是呂雉給他操持。下廚做飯置辦酒席不說,為了湊菜錢,呂雉還經常帶著女兒劉樂一起替人縫補掙外快。實在沒錢了,就拉下臉四處求借。但再苦再累,從不在人前表露,不管哪路兄弟來了都熱情招待。當時常來劉邦家蹭飯的有蕭何、曹參、周昌等人,全是西漢建國後的核心執政者。而從那時候起,在這些劉邦的老哥們兒口中,呂雉就已經有了一個普遍的尊稱:四嫂(劉邦排行老四)。

在劉邦的起義過程裏,呂雉的貢獻也不僅僅是照顧好了家,她本人還是丈夫堅定的支持者。公元前209年,還是亭長的劉邦,在押解犯人修皇陵的路上悍然反水,帶領一群囚徒鑽入山中做土匪,這就是各類正史中津津樂道的“劉邦斬白蛇起義”。但按照《西京雜記》的說法,這則傳說本身就是呂雉替丈夫編造的,而且在事發後,呂雉更是不辭辛苦,把這則流言散布到街頭巷尾。劉邦躲進深山中時,呂雉還曾冒著危險給丈夫送飯。那時候的劉邦饑寒交迫,進取心早已大沮,見呂雉到來,隻是無精打采地問:“你怎麽找到這裏來了?”結果呂雉興高采烈地回答:“我進山的時候見到一團白氣,順著白氣一下子就找到你了。這說明你有老天爺眷顧啊!”話音剛落,劉邦立刻精神大振。

是年九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劉邦也順風而動,率軍加入了起義大軍,開始了他打天下的序幕。而在他最早逐鹿天下的陣容班底裏,“呂氏元素”也極其濃鬱:呂雉的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是劉邦的部將,呂雉的妹夫樊噲更是劉邦的左膀右臂。呂澤也是個極其重要的人,《史記》上說,他是帶著兵投奔劉邦的,劉邦麾下的許多大將都與他有莫大的關係。從一開始,呂家就是劉邦事業的重要支持者。呂家勢力,不但是劉邦大業的支撐,更是其中一脈獨立力量。呂雉與劉邦,既是夫妻關係,又是合作夥伴關係。外戚對於整個西漢政局的獨特作用也因此而奠定。

為了劉邦的事業,早年的呂雉操碎了心,吃夠了苦。在劉邦外出打天下留她看家的整整四年裏,她經曆過許多生死的考驗。比如劉邦早年鑽山當土匪的時候,呂雉也被株連,遭沛縣縣令投入大牢。牢房中有個獄卒垂涎她的美貌,竟然想借機強暴她。危急時刻,幸虧同為獄卒的劉邦好友任敖仗義出手,將這個色狼獄卒打得滿臉開花,這才保住了呂雉的清白。後來劉邦殺回沛縣,招募沛縣子弟兵從軍再次離家遠征時,留守當地的部將雍齒反水,將沛縣城據為己有,更強迫家家戶戶出壯丁修城牆。家裏沒有壯丁的呂雉,也隻能一個人咬牙硬頂,搬石頭扛沙包幹了好幾個月活,差點兒死在叛軍的皮鞭下。

呂雉人生裏遭受的最黑暗的磨難,發生在公元前205年6月。是年劉邦以“漢王”的名義出關中與項羽爭鋒,一舉端掉項羽的老窩彭城。取得大勝的劉邦卻因此誌得意滿,甚至忘記去接留守在家的呂雉團聚。結果不久後項羽反撲,把劉邦打得幾乎全軍覆沒不說,還把留守在沛縣的劉邦老父劉太公及呂雉全抓了。之後,就是呂雉長達二十四個月的囚徒生涯,這期間她曾被項羽綁在柱子上威脅劉邦投降,差點兒就被下鍋煮了。至於還受過哪些苦,正史上很少提及。但是《漢書》記載,十多年後,已經貴為“太後”的呂雉跟兒子漢惠帝說起早年的事情,當說起留守沛縣的歲月時,她尚且表情如常,但當說到囚禁於項羽大營的那段日子時,呂雉卻當場失聲痛哭,再也說不出一句話來。

對於呂雉來說,讓她傷心的除了打天下的磨難外,還有老公劉邦的喜新厭舊。公元前203年,項羽和劉邦達成了停戰協議,呂雉也得以釋放返歸劉邦處,但劉邦為她舉行的歡迎儀式卻著實氣人。當時劉邦把這期間自己收的所有小老婆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叫出來與呂雉見麵。其中最得劉邦寵愛的就是戚夫人,而仗著劉邦的寵愛,這位戚夫人毫無規矩,見呂雉的麵隻是微微欠個身子算是行禮,然後嘴角肆意上翹,滿臉不屑地看著呂雉。隨後她伸出纖纖玉手,摟住劉邦的脖子,在眾人麵前大大秀了一把恩愛。對於一位替丈夫吃了多年苦的妻子來說,沒有哪一幕比此時更令人刺痛了。呂雉的反應卻相當淡定:當著劉邦的麵,她始終保持著微笑,直到歡迎儀式結束。

再次回到劉邦身邊的呂雉,遇到的另一件傷心事,就是兒女的哭訴。在結束“小老婆歡迎儀式”後,呂雉見到了分別兩年多的一雙兒女——兒子劉盈與女兒劉樂。結果兩個孩子見了親娘的麵就哇哇哭,痛說當年沛縣逃難的時候,父親劉邦為了自己逃生,多次把他們扔下車駕的事。做娘的呂雉當然心疼,但是心疼過後,她不但沒有安慰孩子,反而板起臉來嚴肅地對兒女們說:“這件事情,你們就是爛在肚子裏,也絕不許跟別人說。”多年的苦難生活,已經把呂雉錘煉成極具隱忍力的女人。

劉邦的小老婆戚夫人敢對著呂雉囂張,是因為她有囂張的本錢。彭城戰敗後,當時劉邦慌不擇路,逃到了山東曹州戚家村,在村中休整時和戚夫人相識。戚夫人吸引劉邦的除了嬌媚的外貌外,還有一曲華麗的舞蹈。她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舞蹈家之一,一曲“翹袖折腰”舞流芳後世,在當時就迷住了劉邦的心。在封她做小老婆後,劉邦對她幾乎好得過了頭,休息的時候要她陪,打仗的時候走到哪裏都帶著她,甚至召集部將開作戰會議的時候,還不忘把她摟在懷裏,時不時地當著眾臣的麵親熱一把。甚至有一次,酈食其找劉邦匯報工作,劉邦在臥室裏懶洋洋地說:“進來吧。”結果進門一看,赤身露體的劉邦正摟著戚夫人親熱呢,嚇得酈食其撒腿就跑。劉邦還很納悶,光著膀子追出來喊:“進來吧,進來吧,沒關係,沒關係。”

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亦稱戚姬,名懿,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曾隨劉邦征戰四年。西漢初年的歌舞名家,善跳“翹袖折腰”之舞。從出土的漢畫石像來看,其舞姿優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當的技巧且花樣繁複。她還長於鼓瑟,節奏分明,情感飽滿細膩。

回到劉邦身邊的呂雉,在公元前202年西漢建國前,她做的工作和早年一樣——看家。返回劉邦軍營沒多久,她就被劉邦打發回了漢中,協助老管家蕭何搞後勤,做起了孤苦伶仃的“留守女士”。但也正是從這段時間開始,呂雉廣泛地介入政事之中,她後來卓越的行政能力及廣泛的人脈,都是從此時積累起來的。

西漢開國後的呂雉,其一家都得到了無上的榮寵。呂雉本人被封為皇後,成為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母儀天下。她的哥哥呂澤與父親呂文都得以封侯,其親子劉盈被封為太子。但她真實的處境,誠如《史記》中所說:那時候的她年老色衰,與劉邦的夫妻感情已經極其淡漠,很多時候,甚至想見劉邦一麵都不可得。

劉邦於公元前202年正月在定陶舉行的登基大典上,還追封了一個特殊的女人——他的母親劉媼。這是一個在正史中記錄非常簡略、身份異常神秘的女人。劉邦早期外出打天下時,把父親劉太公扔在家裏,卻把母親帶在軍中,主要任務是給自己做飯。結果在一場戰役中,母親因勞累過度病亡。在定陶登基儀式上,劉媼被劉邦追封為昭靈夫人,成為西漢第一位皇太後。她留給後世的一大謎團是:劉媼死後,埋葬於陳留小皇城,而劉邦的父親劉太公過世後則被葬於陝西新豐,夫妻二人並沒有合葬。個中的緣故,也引發了後世無數的猜測。

作為西漢開國皇後的呂雉,主要任務是給劉邦當槍使。當時劉邦非常忌憚開國後的異姓諸侯王,而在清除異姓王的過程中,主要都是呂雉來做惡人。比如對梁王彭越,劉邦開始隻是削去了彭越的爵位,貶他去四川當老百姓。但呂雉插過來一句話說:“彭越是個壯士,你怎麽能讓他活呢?”結果彭越隨後被劉邦滅族。未央宮斬韓信,更成為呂雉政治生涯的又一大重要時刻。公元前197年,已經被廢楚王位,以淮陰侯身份在長安居住的韓信被人告發謀反。當時劉邦正在代地平定陳豨叛亂,京城兵力空虛。非常時刻,呂雉當機立斷,召蕭何密謀,由蕭何出麵誘騙韓信入宮,再部署重兵殺害。上了當的韓信,臨終留下悲愴的遺言:“我縱橫一生,戰無不勝,沒想到卻死在一個女人手裏。”失寵的呂雉的皇後位能夠多年屹立不倒,除了她的家族背景外,也因她一直給劉邦當“槍”。

就在呂雉給劉邦當槍時,公元前200年,劉邦卻向呂雉發動了一次“試探性進攻”,這就是張敖案。當時劉邦征討匈奴歸來,路過趙王張敖的地盤。這張敖是呂雉女兒魯元公主的丈夫,劉邦的姑爺,也是個出名的老實孩子,對待劉邦極為恭順。但劉邦的表現卻是相當囂張,一路上對張敖汙言穢語,打罵不斷。老實孩子張敖忍了,但他的手下不能忍,張敖的丞相貫高和趙武圖謀刺殺劉邦,事敗後遭逮捕,劉邦隨後就以謀反罪將張敖也逮捕入京。事情發生後,呂雉慌忙為女婿求情,甚至告訴劉邦:“咱閨女魯元公主已經懷了張敖的骨肉了,你就放他一馬吧。”沒想到劉邦冷笑了一聲,說了一句令呂雉徹骨心寒的話:“好啊,要是張敖當了皇帝,那得利的可就是你的女兒了。”他說的是“你的女兒”,可見在自己的皇後麵前,他已無半點夫妻情分。

劉邦之所以忌憚呂雉,主要是因為日益壯大的呂家外戚勢力。早在西漢建國前,呂氏家族就在劉邦的團隊內部成功滲透,形成了一脈勾搭連環的獨立勢力。隨著劉邦的節節勝利,這支實力派的力量也如滾雪球般壯大,成了呂雉的堅強後盾。等到西漢建國後,這部分勢力就有了一個通用的名字:外戚集團。後來掌權十六年的呂雉,就是他們的總代表。而對於劉邦來說,這派勢力自然也是威脅,比如呂澤並沒有被封王,其實就是劉邦的一種壓製。

西漢在建國後,采用了分封製與郡縣製並行的政體,分封皇室宗親為諸侯王,個中的考慮就是希望強化皇室權力,壓製日益壯大的外戚勢力。而外戚力量對於整個西漢王朝最重要的影響是:他們既對西漢皇室有威脅,同時又是不可缺少的力量,更是支撐西漢皇權建築上的重要一環,可以說是血脈相連的一部分。所以整個西漢王朝裏,呂氏集團可以被取代,但是外戚的這種獨特地位,任誰當皇帝都無法取代。因為他們好比帝王身體上的軀幹,可以治療,卻絕不能截肢。

麵對劉邦的進攻,呂雉通常的做法往往是“軟釘子”,也就是表麵不聲不響,背地裏卻搞動作反擊。比如張敖案中,劉邦本來想借著張敖案既削弱呂雉,又打擊異姓諸侯王,因此動手之後,連呂雉本人的求情都不管用。但呂雉求情過後沒幾天,劉邦就吃驚地發現,負責審訊張敖一案的廷尉居然主動向劉邦辭職,辭職的理由是:“我審不出張敖的罪狀來,很慚愧,幹脆就不幹了。”而按照《西京雜記》的說法,其實是呂雉派自己的哥哥呂釋之出麵,做通了廷尉的工作。而明白呂雉手腕的劉邦也隻能草草收手,張敖本人雖被削去了王爵,降為侯爵,卻終於保住了性命和駙馬身份。他的屬地趙國的領土,則被封給了劉邦的新寵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

西漢建國後,戚夫人母子就成了呂雉的最大威脅,這娘兒倆,一個惦記著呂雉的皇後位,一個惦記著呂雉兒子劉盈的太子位。相比呂雉的擴張權力,他們的辦法很簡單:向劉邦邀寵。戚夫人本人一是會展現女性魅力,經常把劉邦伺候得心花怒放;二是會哭,經常挑夜深人靜的時候,突然對著劉邦嚶嚶哭泣,不住地說“要是你死了,我們娘兒倆該怎麽活”之類的話,淒婉的訴說令劉邦心碎。而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從小也是個相當聰明的孩子,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八麵玲瓏,在家長麵前特別會來事,劉邦不止一次地稱讚說:“這孩子真的很像小時候的我啊!”尤其不容易的是,劉如意和太子劉盈,本來應該是一對對手,但劉如意對劉盈巴結得很好,兩人是從小到大最要好的玩伴。一直到做了皇帝,劉盈對這個弟弟依舊感情很深。

呂雉乃至整個呂家外戚集團,在西漢建國後遭遇的最大危機,就是公元前196年的“廢太子事件”。這個事件按照《史記》的說法,是因為晚年的劉邦嫌太子劉盈仁弱,因此動了廢太子的心思。但真實的原因卻遠非這麽簡單。呂家的勢力早已樹大根深,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一旦劉邦故去,呂家勢必隻手遮天。

為了廢太子,劉邦也做足了功課。勞苦功高的丞相蕭何,被他以莫須有的貪汙罪下獄,眼看性命不保,結果又稀裏糊塗地被放了出來。整治蕭何的原因也很簡單:讓你閉嘴。後來劉邦欲廢太子時,以蕭何為首的重臣果然閉了嘴。

對廢太子反對最激烈的,卻是一群中下級官員,中尉周昌就是其中一個。此人也是劉邦打天下時候的老班底,性格耿直而且說話結巴。當時爭論到最激烈處,周昌一著急,憋紅了臉對劉邦說:“臣期……期……期……期不敢奉召。”那副臉紅脖子粗說不利索話的醜態,居然把劉邦逗樂了。本來想當場就廢了太子的劉邦,也就把此事暫時擱置。散朝之後,聞聽消息的呂雉見到周昌,居然當場撲通一聲跪下來,哭著感謝周昌說:“今天如果不是你,太子就被廢了。”無意之中,呂雉又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衝臣子下跪的皇後。

真正扭轉廢太子事件走向的,按照通常的正史說法,是因為呂雉按照張良獻策,請來了大儒商山四皓,終於令劉邦改變了主意。但其中也有另一個重要人物的活動,就是呂雉的兄長呂釋之。呂雉向張良求救時,是呂釋之出麵勸說張良;後來去拜訪商山四皓的,同樣也是呂釋之。正是他出色的口才,才使呂雉最終抓住了事件的關鍵點。

劉邦最終打消廢太子的想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呂家勢力已成氣候,動不了。

公元前195年劉邦過世後,掌權十五年的呂雉最被人詬病的惡行,就是她對劉邦生前寵妃們的殘害,尤其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戚夫人。對於呂雉的報複,劉邦生前就有預料,他臨終之前,就曾特意叮囑對呂雉有恩的周昌,要保全戚夫人母子。他的辦法,就是讓周昌擔任戚夫人兒子劉如意的丞相,隻要劉如意能夠紮根在趙國,呂雉就有所顧忌。劉邦死後,戚夫人雖然被呂雉關押,並罰在宮廷裏舂米,但顧忌劉如意的力量,呂雉並不敢太過胡來,雙方一直僵持著。在此期間呂雉曾經三次以朝廷名義征召劉如意入京,都被擔任劉如意丞相的周昌阻止。

按照《西京雜記》的說法,當時呂雉最寵信的大臣審食其曾經對她說,現在這樣就差不多了,戚夫人已經被罰做苦役,這日子對她已經很受折磨了。呂雉本人也一度打算見好就收,但改變呂雉主意的,卻是戚夫人唱的一首歌。一次呂雉去看望戚夫人,結果發現戚夫人悲哀地唱歌,歌詞的大意是:兒子當王爺了,母親卻當了囚犯,在後宮裏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誰能告訴我兒子,讓他快來救我啊!正是這首歌激得呂雉大怒,隨後開始了她一生中最殘忍的報複行動。

呂雉先把數次阻擋她的趙國丞相周昌調離,然後召劉如意進京,並派人將他殺害。徹底失去兒子保護的戚夫人,隨後也被呂雉砍斷手腳,挖掉雙眼,並用香熏聾了耳朵,扔在豬圈裏淒涼地死去。這樁惡行,就是西漢曆史上著名的“人彘”。

但呂雉沒有想到的是,她這番殘忍的行為,竟然間接害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目睹此慘狀的漢惠帝對母親生出了極大的恐懼,當場就嚇病了。呂雉去看兒子的時候,漢惠帝見到母親,竟然嚇得直往被窩裏縮。此後的漢惠帝一改登基早期勵精圖治的形象,日日沉迷於聲色犬馬,終被酒色掏空了身體,二十三歲就英年早逝。

在劉邦生前的諸多寵妃中,唯獨一個女人不但沒有遭到呂雉的報複,反而得到了呂雉善待,那就是薄夫人。代王劉恒(後來的漢文帝)的母親薄氏是個早已失寵的嬪妃,更與去代地就國的兒子分別多年。呂雉專權後,思念母親的劉恒上書呂雉,請求把母親接到代地奉養。那正好是呂雉殘害戚夫人的時候,然而雙手剛沾完血的呂雉,卻給了薄氏母子難得的恩遇。她派人將薄氏隆重禮送到代地與兒子團聚,並給了薄氏“代王太後”的封號。這個稱號的尊貴程度,在當時僅次於呂雉本人。孤獨淒涼一輩子的薄氏,也終於苦盡甘來。呂雉做的這件好事,也在她死後保護了自己。後來薄氏的兒子漢文帝劉恒即位,有人提議把已過世的呂雉從棺材裏刨出來,把劉邦陵裏屬於正房妻子的陵寢空給薄氏以後用,結果薄氏憤然拒絕。呂雉也最終以劉邦妻子的身份,長眠在丈夫身邊。這樁好事與其說是呂雉良心發現,不如說是兩位女性的同病相憐。

公元前195年至公元前180年,是呂雉實際掌權的十五年,這十五年在正史中被通稱為“呂氏亂政”。然而,同樣在這十五年裏,漢帝國多次下調賦稅,出台政策鼓勵生產,並且複原大批軍人回鄉,增加勞動力。呂雉執政有一個宗旨叫“約法省禁”,也就是法令要寬簡、行政要簡約,可稱是對劉邦仁政思想的繼續。在她的治下,西漢不僅民生複蘇,而且政府的行政效率也大大提高。另外諸如因言獲罪之類的殘暴刑罰,也是在呂雉執政時期得以廢除。這“呂氏亂政”的十五年,中國民生反而比劉邦在位時期更太平安樂。對於西漢的皇族重臣來說,呂雉是個殘忍刻毒的惡領導。但對於西漢治下的百姓來說,身為“國母”的呂雉,卻是一個兢兢業業佑護子民、操持家事、齊家興業的好主母。

呂雉當政時期,對西漢王朝的另一個貢獻就是對諸侯國的打壓。她對劉姓諸王的打壓清算,雖然成為她“陰毒殘忍”的“罪狀”,但造成的結果卻是那些本可以在和平年代迅速發展的諸侯國,其發展壯大的速度被大大延緩,對中央的威脅也得以遏製。如果沒有她這番折騰,後來漢景帝削藩的時候,麵對的勢必是比七國實力更強大的對手,中央王朝能不能堅挺下去,恐怕都要打問號了。一心打壓劉氏皇族的呂雉不會想到,她所做的事情恰恰為西漢中央集權政體的建立,鋪好了最平坦的道路。

呂雉在掌權後有仇必報,但她同樣還有有恩必還的一麵。當年在牢裏救過她的任敖,後來被她重用為禦史大夫。她被囚禁於項羽大營二十四個月的黑暗時期裏,鞍前馬後伺候她的侍從審食其,也成為她執政時期最信任的重臣,甚至有史料認為兩人有私情。當年曾力阻廢太子的直臣周昌,後來受劉邦托付保護劉如意,多次阻止了呂雉暗害劉如意的陰謀,甚至在劉如意被殺後,以辭職做抗議。呂雉不但沒有為難他,反而對他多有厚賜。

同樣在保護劉盈時出力頗多的大儒叔孫通,在後來呂雉當權時做了一件幾乎是打呂雉耳光的事。當時,漢惠帝劉盈因嫌拜見母親時道路不通,想重新修條路。這本來是娘兒倆的家事,但叔孫通卻認為這樣做於禮法不合,不能修,於是一番據理力爭,路最終沒修成。即使如此,呂雉也沒有為難過叔孫通。

到了公元前180年,六十一歲的呂雉生命已到了盡頭。呂氏家族這時的威勢也到達頂點:皇後是呂雉的侄孫女,相國是她的侄兒呂產,另外幾個侄子也大多都封王,劉氏家族中實力較強的朱虛侯劉章也娶了呂家的女兒。另外,整個呂氏家族,封侯的還有十多個。八月,呂雉病逝,她臨終前的遺言是不要為她發喪,幾個侄兒一定要好好把住軍隊,防止突發事件。這也符合呂雉的做事習慣,當年與劉邦鬥法,她就通常以守為攻,防守反擊。按她的謀劃,把住朝廷的兵,看住可能要搞事的人,誰動就滅了誰,照這樣做,就算自己死了,也沒誰能翻得了天。

但呂雉的子侄們卻是一個比一個不爭氣。呂雉前腳剛咽氣,齊王劉襄就發兵起義,號稱要誅殺呂家。呂雉的這些侄子們先是用人不當,派去征討劉襄的灌嬰走到半道上就叛變了。接著,上將軍呂祿嚇破了膽,被陳平、周勃這些劉邦的老臣一頓忽悠,竟然乖乖交出了兵權。後麵的事情,就如黃河決口一發不可收拾。先是周勃趁機控製了北軍,奪取了皇城兵權,接著與劉襄聯手,帶兵殺入京城,把呂氏全家逮捕,呂家上下不論男女老少一律處死。連呂雉生前立的傀儡皇帝劉弘,也因此被殺害。

風光一時的呂氏家族,在呂雉病故後僅兩個月就迅速灰飛煙滅了。這場政變,被後人稱為“諸呂之亂”,按照勝利者的說法,即呂氏家族要叛亂,被忠於劉氏家族的正義力量鎮壓。作為呂氏家族主母的呂雉,也因此永遠落下了“毒婦”的名聲。她創下驕人執政成就的十五年,也因此被叫作“呂氏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