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悟道成佛

摩耶夫人半道上生下了一個連蹦帶跳、指天戳地的男娃後,顧不得再回娘家,隨從的宮女侍臣急忙把夫人和剛出生的小聖人抬上車,向王宮急轉而去。

侍臣把太子降生的喜訊稟報給淨飯王,並說出了太子降生後指天戳地、大聲呼喊的所作所為。淨飯王聽後大駭不已,急令群臣將剛從南邊一個鄰國來的大星相家阿私陀請來為太子占卜星相。

阿私陀來到王宮領取了旨意,一位宮女把太子抱來,放在殿前的龍座上。

號稱大仙人的著名星相家阿私陀望著太子,急忙將散落在額前的白色長發向後捋了幾把,又極度驚恐地瞪大了眼睛。整個大殿沉悶無聲,所有的人都緊緊地盯著這位大仙人。

釋迦牟尼降生(銅像,美國舊金山亞洲美術館藏)

隻見這位星相家突然老淚縱橫,當眾號啕大哭起來。

站在兩邊準備祝賀的宮女侍從傻了,滿朝文武重臣懵了,淨飯王臉色鐵青,終於忍無可忍地怒吼道:“阿私陀!在這舉國歡慶的大喜日子裏,你竟然當眾出醜,究竟是為了什麽,難道你想咒我太子不成……”

阿私陀聽到這裏,知道自己失態,心中打了個寒噤,“撲通”一聲跪倒在淨飯王的麵前,連忙叩頭謝罪:“大王息怒,請饒恕老夫的失態吧!”阿私陀嘴唇顫抖,泣不成聲。“不瞞大王說,這位太子的相貌太奇特了,太偉大了……如果將來繼承王位,不但善理朝政,使國家繁榮富強,而且會用他的大智大勇統一整個世界。”

淨飯王聽著阿私陀的話,半信半疑,臉上的怒色有些消融,但仍餘氣未消:“既然如此,何必痛哭?!”

阿私陀抬頭抹了一把垂於前額的花白頭發,停住哭聲,辯解道:“以臣愚見,從相法上看,如果太子要是出家修行,將來會成為全人類的救星,成為萬世不朽的聖者。可惜……”

阿私陀講到這裏,哭聲又起,嗚咽不止,極為悲愴遺憾地說:“可惜愚臣年邁將休,怕是看不到太子成功的那一天了……”

阿私陀說著,老淚橫流,伏地不起。

淨飯王終於明白了這位大仙人號哭不止的緣故,不禁仰頭哈哈大笑起來:“仙人何必為此憂傷,我看你會活到太子成功那一天的。到那時,一定請你參加太子的慶功宴。”

淨飯王情緒激昂,心潮起伏湧動,他的臉上**漾著幸福愜意的微笑,對阿私陀說:“大仙人,再煩您費心,為太子取一個名字吧!”

阿私陀再次跪拜,用沙啞的嗓音回答道:“能為太子取名字,乃愚臣的造化,三生有幸啊……我看就叫悉達多吧。這個名字的含義是成就一切,和太子本來要成就的功業正好吻合,不知國王陛下以為如何?”

淨飯王看看滿朝文武,眾臣一齊跪倒,連聲呼喊:“恭賀國王陛下。”

“好,就叫悉達多!”淨飯王一錘定音,命宮女侍從擺宴慶賀。

這時旭日東升,金色的霞光灑遍了整個王宮大殿,大殿內外一片歡騰。

就在這朝野上下一片歡騰祝福之時,摩耶夫人卻因野外臨產,邪風侵入體內而身體越來越壞,到第七天,便告別了人世。

淨飯王喜得太子,又不幸喪妻,一得一失,使他痛苦萬分又有些欣慰。為了撫養年幼的太子長大成人,不久,淨飯王又選摩耶夫人的妹妹摩訶波閣公主為妃。從此,摩訶波閣公主以母親的身份和愛心對年幼的王子百般照料。

冬去春來,光陰荏苒。悉達多太子在姨母的精心照料下,已到了大婚的年齡。淨飯王和姨母便不失時機地選娶了拘利國國王的耶輸陀羅公主與太子成親。一年後,耶輸陀羅公主又為國王生下了一位白白胖胖的皇孫。淨飯王驚喜之中,賜皇孫名字為羅睺羅。

悉達多太子在皇宮中住了近二十年,越來越覺得宮中生活呆板沉悶,缺少活潑清新的氣息。終於有一天,他稟報國王,要去城外看看美麗的春光,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他的稟報得到了國王的恩準。

悉達多太子坐著一輛專為春遊用的象車,帶著大批隨從,走出宮門,來到田野。

太子端坐車中,深深地呼吸著春天的馨香,頓覺心曠神怡。他走下象車,踏著草地,沿著河岸緩緩前行,不禁為滿目的人間春色所陶醉。

當他來到一片叢林之中時,突然看到一群喜鵲正在和一群烏鴉爭鬥。他站在一邊,靜靜地看著,許久才明白原來是烏鴉要搶占喜鵲的窩,喜鵲當然不讓,於是雙方發生一場廝殺搏鬥。交戰雙方均是皮開肉綻,血滴飛濺,悲鳴不斷。悉達多太子看著看著,不覺悲從中來,一股從未有過的陰影籠罩在他的腦際。他不明白,本來是喜鵲搭起的窩,你烏鴉為什麽去搶占?難道飛禽走獸也像人類一樣,相互爭鬥、相互殺戮嗎?這樣的爭鬥廝殺何時才能根絕?

悉達多太子不忍心再看下去,他拾起一塊石頭擲向樹梢,驚飛了交戰的喜鵲和烏鴉,然後登上象車,向宮中走去。

碧綠的叢林被甩在了身後,象車在春天的大路上滾滾向前。太子望著無垠的鄉野田疇,心情輕鬆舒展了許多。

象車在疾進。突然,路邊的溝中爬出來一個人,疾進的象車險些將他撞倒。趕象的馭手急忙召大象向旁側轉進,象車連同車上的太子差一點被傾於溝中。

象車停下,前方的人也早已驚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太子、馭手以及隨行的侍從,紛紛從車上下來,高大粗壯的馭手氣勢洶洶地要向站立的人問罪,手中的鞭子高高揚起,隻待抽向對方。

悉達多太子走向前來,將馭手隔在一邊,細細地打量起這個呆立不動的人。

隻見此人頭發、胡子白如飛雪,麵如黃蠟,滿臉縱橫交錯的褶皺,全身上下骨瘦如柴,躬腰駝背,手裏拄著一根木棍,情形極為可憐。太子上前扶住老人,親切地問道:“老先生,你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

老先生似乎醒悟過來,望著太子那溫和謙恭的麵容,吃力地搖搖頭:“我也不知從何處來,要到何處去。”

太子頗感奇怪,趕忙補充道:“我是問您家在何處,如果您要回家,我用車送您。”

老人搖搖頭說道:“我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人,就不要勞您大駕了。”老人的嘴一張一合,說話十分吃力。太子看到,老先生的牙已全部脫光,張開的嘴如同一個陰森森的黑洞,令人倍感歲月的滄桑、人生的短暫、命運的殘酷。

一絲悲苦襲上悉達多的心頭,他望著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再一次問道:“老先生,你有兒女嗎?”

老人麵帶怒色,回答道:“兒女?有。可有兒有女又有什麽用呢?他們嫌我老了,不能為他們做事了,就盼我早些死去,還把我趕出了家門……”

老先生說著,熱淚浸濕了眼眶,花白的頭發在春風中瑟瑟抖動。

“那我把您帶回宮中,為您養老送終吧。”太子沉思了一會兒說。

老人止住了眼中的淚水,搖搖頭,嘴唇嚅動了幾下,苦笑著說:“我十分感謝你的大恩大德,可我不能隨你進宮。你可以給我飯吃,給我衣穿,可你無法讓我的頭發變黑,讓我的聾耳聽清聲音,讓我掉光的牙齒再生出來,我需要的是生命青春的再來。如果你能讓我青春再複,我就隨你進宮,如果不能讓我恢複青春,那我隨你進宮又有何益?”

麵對老人那富有哲理的問話,太子無言以對。

老人失望地看了太子一眼,又躬身向他深施一禮,然後拄著拐杖,踉蹌而去。

太子站在那裏,呆呆地望著老人遠去的背影,直到老人消失在叢林樹木之中。

太子重新坐上象車,令馭手驅車回宮。車過浮橋,進入城中,巍峨燦爛的皇宮就在眼前。悉達多太子似乎沒有發現眼前氣勢磅礴的皇宮大殿,他仍在想著剛才的一切。

突然,象車又停了下來。隨著車身急劇的**動,太子回過神來。“出了什麽事?”他問道。

一位侍衛官跑上來稟報:“前邊有一位麻風病人躺在大街中心乞討,不肯讓路,我已吩咐侍衛把他拖開。太子稍候,待病人移開,即可起駕。”

太子遊南門見病人(明代壁畫,山西崇善寺)

“是這樣?!”太子沉思片刻,起身下車,對侍衛官說道:“先不要動他,待我過去看看。”

太子來到麻風病人跟前,身子不覺一抖,差點嘔吐起來。

隻見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躺在路中間,全身衣服破爛不堪,頭發已經脫光,滿臉膿瘡,鼻骨已經爛掉,露著兩個汙穢恐怖的黑洞,兩隻眼睛向外浸淌著殷紅的血水,看上去人妖不分、鬼魔難辨。那早已爛掉的雙腳和雙手,使他無力行走,隻有滾爬在地,輾轉行乞。

“老爺、太太們,可憐可憐我,給點吃的吧……”麻風病人全身**著,用潰爛的手腕晃動著麵前的一個破瓢,不時地向過往行人發出乞求的喊叫。

悉達多太子望著望著,不覺淚水溢出眼眶,他走向前去想說些什麽,身邊的侍衛官急忙上前擋住了他的去路,神情緊張地勸道:“請太子殿下留步,不要靠近病人,一旦被他傳染,後果不堪設想……”

太子愣了下神,而後推開侍衛官,大步來到麻風病人麵前,躬身溫和地說:“我很同情你的不幸遭遇,不過我沒有帶錢,隻是身上這件衣服還能夠換得錢來,你將它賣掉,換些錢治病吧。”太子說著,就要脫身上那件綴滿珠寶的衣衫。

麻風病人吃力地坐起來,伸出一隻潰爛流膿的胳膊阻止了太子的行動。他用含混不清的濃重聲音說道:“雖說您的寶衣價值萬金,可仍然不能使我的病治好,我這種病是人間無法醫治的。尊貴的太子,我需要的是健康的身體,而不是珠寶。請問,您能給我一個健康的身體嗎?”

太子搖搖頭,表示對這種麻風病人的病情無能為力。然後長歎一口氣,轉身回到車中,命令驅車回宮。

車輪滾滾,旗幡舞動,太子的車隊回到了皇宮。但此時車中的悉達多看到的不再是流光溢彩、雕梁畫棟的燦燦宮殿,他的腦海裏反複迭現著那個白發蒼蒼、無家可歸的老人和倒在路中、全身潰爛的麻風病人。他的耳際隻充斥著一種聲音,那就是:“給我青春!”“給我健康!”

悉達多回到宮中,幾天來一直悶悶不樂。當淨飯王得知太子不樂,是因為在出遊中遇到了一位老人和一位病人時,便下令召見全國各地的千村長。

各地的千村長接到詔令,策馬飛奔,日夜兼程,來到皇城王宮叩見國王。

淨飯王向他們頒布了太子將再次出遊的詔書,嚴令凡太子所到之處,沿途百姓一律回避。在太子駐足遊玩之地,千村長要親自主持準備一些歡樂的場麵迎接太子,避免讓太子看到不愉快的事。如有違犯,拿頭謝罪。

諸位千村長知道事關重大,不敢輕視,慌忙謝恩叩拜,各回原處加緊布防。

在國王的命令下,太子又一次出遊各地。

此次出遊,果然與上次不同,太子車隊所到之處,布滿了鮮花、美女和歡呼的百姓。太子心中暢快了許多,精神為之大振。

這天,正當太子興高采烈地向歡呼的人群揮手示意,表示自己與民同樂之時,前麵的車隊突然停了下來,人群一陣騷亂。

“何故停車?”太子問道。

一個侍衛官上前回稟道:“前邊有一隊送葬的人從這裏經過,因怕驚動太子,所以我們的車隊就停了下來。”

悉達多點了點頭,從車上走下來,直奔騷亂的人群。

隻見幾個男人抬著一口黑漆棺木,一群女人和幾個孩子跟在後邊,號哭不止。十幾個衛士跑過來,手執長劍,準備大開殺戒。幾個抬棺的男人自知闖了大禍,扔掉棺木,拉起女人孩子四散奔逃。

太子命人召回了追殺的衛士,然後驅車回宮。

當他步入大殿準備稟報父王時,一個侍衛官急匆匆地跑了上來,大聲稟報:“國王陛下,那個失職的千村長已自殺,並派人把他的頭送來,以謝其罪。”

悉達多看著侍衛官手中那顆血淋淋的人頭,不由得“啊”的一聲,暈倒在地……

當悉達多醒來時,已躺在自己的**,美麗的公主正淚眼婆娑地望著他那痛苦的臉。

大殿中的淨飯王對太子兩次出遊遇到的事更是十分不快。他除了訓斥左右侍衛官,又想出一個新的招數,命令王宮的禁衛軍,對太子宮加強警衛,沒有國王的命令,嚴禁太子外出。同時,他又和謀臣商量,下令在全國選拔五百名能歌善舞的美女放入太子宮,並密詔美女,誰要是能讓太子忘記憂愁,添些歡樂,即有重賞。誰要是被太子喜歡臨幸,身懷有孕,就晉升為妃……

遺憾的是,淨飯王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招數,不但沒使太子感到歡樂,反而更增添了他的煩惱和憂愁。在他的腦海裏,跳躍閃動著的是爭奪廝殺的禽獸,是白發蒼蒼、無家可歸、叫喊著還他青春的老人,是滾爬於地、全身潰爛的麻風病人,是那口黑漆塗就的棺材,是號哭不止的一群男女老幼,是無盡的苦難,無盡的生老病死,無盡的惡性循環。就連他的父王、他的愛妃愛子,包括他自己也逃脫不了這種命運、這種結局。還有那五百名美貌絕倫的女人,自從她們出生那天起,生老病死的命運就跟在身後緊緊地纏住她們的靈魂和肉體。她們由小變大,由大變老,由老得病,由病而亡。最後,她們隻不過是七竅流膿的死屍、幾堆磷火點點的白骨而已——這就是她們也是自己的命運。

想到這裏,太子內心的痛苦已達到極點。在這痛苦的煎熬中,他突然覺得自己應該走出深宮,去尋求一條擺脫人類苦難的大道。他要出家修行,為蒼生,也為自己。

主意已定,悉達多選定了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悄悄地騎上一匹快馬,疾速向宮外奔去。

這是公元前536年,悉達多時年二十九歲。

從此,悉達多失去了迦毗羅國王宮,迦毗羅國王宮失去了太子。

饑餓的悉達多(雕塑,泰國)

悉達多來到苦行林後,便舍棄了寶馬和華貴的衣衫,遍訪各處進入林中苦練修行之人。當他幾乎訪遍了利用止語、倒懸、火焚、燒臂、斷食等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苦行者後,感到十分失望,這些苦行者沒有一個能回答他提出的徹底解脫人生痛苦的問題。於是,他放棄了這種參學生活,獨自一人來到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中,開始了新的苦行生涯。

悉達多身穿破衣爛衫,每天隻吃一頓粗飯,並跟其他修行者一樣,對自己的肉體實施種種苦刑,以尋求渡越“生死大海”的真諦。他的身體一天天消瘦下去。

時間像悉達多修行處的尼連禪河水一樣悠悠而逝。一晃六個年頭過去了。太子的修行毫無結果,隻是他越來越感到,人們所以有煩惱,最根本的症結是心地的不淨。而要清除人們心靈中的汙垢,隻靠年複一年地折磨自身的肉體和精神是達不到所追求的那個至高無上的目標的。

經過痛苦、嚴肅的反思,悉達多決定放棄這種毫無希望得道的苦行生活。他站起身,向不遠處的尼連禪河走去。

滾滾奔流的尼連禪河水,清澈碧綠,涼爽宜人。悉達多脫去身上的破衣爛衫,進入河中。他撩撥著水花,將覆蓋在身上的汙垢慢慢洗掉,又在水中漂浮了許久,才緩緩走上岸來。

當他在柔軟的沙灘上剛走出幾步後,突然襲來的一陣頭暈目眩,使他倒了下去,昏迷不醒。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名叫難陀波羅的美麗少女,頭頂一罐新鮮的牛奶,從河邊經過。她發現了昏迷中的悉達多,並以一種慈悲救世的心情,將牛奶喂進悉達多的嘴裏。

太子喝了少女喂送的牛奶,慢慢蘇醒過來,感到周身充滿了力量。他站起來,衝少女深施一禮,感謝之後,便獨自一人渡過尼連禪河,向高聳秀麗的伽耶山走去。

伽耶山位於古印度波羅奈斯國的西北部,神奇的大自然賦予了這裏絕美的風光,山上山下萬木競秀,秀草飄動,鮮花盛開。在這花香草露、樹影婆娑中,一道道溪流潺潺從其間流過,在長藤密林中迂回纏繞,清脆悅耳,而那潔白如絮、升騰不止、縹緲不定的縷縷煙霧,更映托出山體林海的空靈與神秘,清新與虛無……悉達多心曠神怡。

當他來到伽耶山的半山腰時,一棵枝粗葉茂的菩提樹,使他的精神為之一振。他走上前來,雙手抱住樹幹,眼望遮天蔽日、縱橫交錯、碩大無比的樹冠,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溫情與親近之感,這股溫情使他再也不想離開,他要在這棵樹的庇護下重新開始修行生涯。

當悉達多剛要在樹下一塊圓石上坐下時,身後傳來了一個男童的聲音:“喂,修行的先生,你知道眼前是塊什麽石嗎?”

太子望著從樹叢中閃出的身背柴草的男童,又看看身邊那塊光潔如玉的石頭,搖了搖頭。

“這是金剛石,先生要在這裏修行,我願意把身上的柴草鋪在石頭上,給你當墊子。”男童說著,將柴草放在金剛石上。

悉達多道著謝,又不解地問道:“這是什麽草?”

男童笑了笑說:“這叫吉祥草,要修行,就得坐在這種草做成的墊子上,隻有這樣才能成正果。”

悉達多再次謝過男童,端坐在金剛石和吉祥草上,在菩提樹的嗬護下結跏趺坐[1],心中默發大願:“我悉達多不悟到無上正覺[2],不離此座,寧可就地而死……”

這個極具悲壯意味的誓願一經發出,他便閉目靜思,開始了那偉大覺醒的最後一瞬。

太子靜靜地坐在菩提樹下,整個心靈漸漸進入一種不散不亂、無欲無物、純潔忘我的境界。太陽落山了,月亮悄悄升了起來,斑駁明亮的銀光從樹葉的縫隙裏射下來,灑在這位修行者的身上,點點露珠從樹葉上慢慢滑下,輕輕落到這位偉大先哲那光潔的頭頂。伽耶山中,菩提樹下,聖者的心靈漸漸融入天地宇宙之中,天地陰陽形成了一個法輪[3]常轉、永無休止的整體。

悉達多趺坐到第七天夜裏,漸漸領悟出,眾生要想解脫這世間生老病死的苦難,唯有修學八正道[4]和四聖諦[5],才能真正圓融證法,轉迷成悟。“眾生無一不是置身於汪洋無邊的苦海之中,隻有修得此道,方能安抵彼岸,免去這無盡無休的生死苦厄……”他想著,並默默地念著。這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四聖諦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如果世間每一位芸芸眾生都能身體力行、圓滿實踐這八正道、四聖諦,人身和社會都將得到淨化,三千大千世界將充滿無盡的安樂、祥和與幸福……

悉達多頓悟此道,臉上現出會心的微笑。

正在這時,天空忽然現出一道耀天刺目的閃電,接著是一聲振聾發聵的炸雷,悉達多頓感四周山崩地裂,地火突爆而出。霎時,整個天地勁風嘯嘯,烈焰飛騰,雷鳴陣陣。地動山搖中,碩大秀麗的菩提樹行將被勁風折斷,金剛石在烈焰的灼烤中行將炸裂。

悉達多仍趺坐不動,正念觀察,發心默念:“八正道,八正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在默念中,忽然又是一陣雷鳴,大雨傾瀉而下,爆燃的地火霎時變成了死灰,狂奔的勁風收攏了肆虐的腳步,天空立時繁星燦燦,明月皓然,大地一片清新,空氣中再度**漾起鮮花草露的芳香。

悉達多猛一抬頭,隻見一顆光天耀目的明星忽地從東方升起,橫亙夜空——在這一刻,他完成了最後的頓悟。

他微垂眼簾,看見了宇宙星辰的運轉、萬代人世的轉回、生生滅滅的規律。也就在這一刻,他看到了久遠的過去,也看到了久遠的未來。他知道了無限久遠以前的自己,生在什麽地方,叫什麽名字,做過哪些善事惡事以及生他養他的父母在人間存留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他覺悟到自己及一切眾生,從無量阿僧祇劫[6]以來,輪轉在生死界中有長,有時做人父母,有時做人兒女,有時做人師長,有時做人子弟,有時做人主子,有人做人奴婢,彼此相屬相生相死相連,這是一個無法分割的整體和親緣。但是,被一世風塵所迷惑的眾生卻不知道別人曾做過自己的父母姐妹、親屬朋友,終日為名利所縛,為欲望所困,絲毫不再去顧及眷念往昔的親情——他要懷著同體[7]的大慈大悲,拯救世界上那些被各種煩惱所纏繞、所迷惑、所顛倒的芸芸眾生,他要以至高無上的法輪,普度眾生走出人間苦海、命運劫難。

六道輪回(重慶大足石刻)

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它是佛陀之前的教派和佛教本身都承認的一種生命般若,來世盡量修煉成接近天道的輪回轉世,是佛教徒現世行為的精神指南

發現了宇宙真理、人生真諦的悉達多激動萬分,臉上湧起陣陣潮紅,雙目光亮,神態安逸,威嚴又慈祥。他決定起坐造法,到三千大千世界去傳法送經,普度眾生——他緩緩站了起來。

就在這一刻,他成佛了。一個萬世不休的大智大覺大慧大聖者誕生了!

他與宇宙一體,與天地合流了!

曙色的長空中,回響起震撼萬物、橫貫天地的轟鳴:

“佛陀[8],佛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佛陀,佛陀,天……下……歸……佛……”

——這是公元前530年12月8日,佛祖釋迦牟尼時年三十五歲。

由太子而沙門,由沙門而釋迦牟尼,由釋迦牟尼而佛陀——新生的佛教在古印度伽耶山中菩提樹下誕生了。

當昔日的太子、今日的佛陀從伽耶山走下來後,便在古老的印度以及廣大的恒河流域,開始廣招弟子,傳經布道,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他以佛陀的聖名,向天地人間發出了莊嚴肅穆、驚心動魄的宣言:

“我——佛陀,從黑暗癡愚中求大知大覺者。今生大慈大悲心,證得五眼六通[9],已經看到輪回流轉的相是生,無明的迷惑是生的根源。眾生如果想要不死,唯有不生,唯有斷絕無明。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人滅,六人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皆盡滅。諸垢既淨,自身清淨而無礙的光明普照,那就是真實的悟界,才能獲得不生不死不滅的解脫自在……”

古代印度克拉久霍石窟壁畫

佛祖的聲音在田野中回響,在蒼穹中飄**。他的法音,如一股涓涓細流,滋潤著人世間芸芸眾生的心田,使他們逐漸走向大徹大覺、向善向佛的神聖領地。

注釋:

[1]結跏趺坐:佛教徒坐禪的一種姿勢,即交疊左右足背於左右股上而坐,亦稱吉祥坐。

[2]無上正覺:無上正等正覺之簡稱,即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指佛之悟也。

[3]法輪:佛教名詞,對佛法的喻稱。有兩種解釋,一是佛法能摧破眾生煩惱邪惡,猶如轉輪王轉動輪寶(戰車的神化)能碾摧山嶽岩石一樣;一是佛說法不滯於一人一處,如車輪輾轉不停。

[4]八正道:佛教用語,亦譯八聖通、八支正道、八聖道分。意謂通向涅槃境地的八種正確途徑——正見,即堅持佛教四諦的真理;正思,亦作正誌、正思維,即根據四諦的真理進行思考、分別;正語,即修口業,不說妄語(謊言)、綺語(花言巧語)、惡口(罵人)、兩舌(挑撥離間);正業,從事合乎佛教要求的正當活動,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正命,過符合佛教戒律規定的正常生活;正精進,亦作正方便,即毫不懈怠地修行佛法;正念,即明記四諦之理;正定,專心致誌地修習佛教禪定,於內心靜觀四諦之理,可由凡入聖,從迷界此岸達到悟界之彼岸。

[5]四聖諦:又稱四諦、四真諦,佛教的基本教義之一,即苦、集、滅、道四諦。指釋迦牟尼最初說教的內容。苦諦,是對於世俗界所做的價值判斷,謂人間的一切皆是苦,有三苦、八苦之分;集諦,亦名習諦,指煩惱和業是造成苦諦的原因;滅諦,亦名盡諦,是指要解脫苦果,達到“寂滅為樂”的涅槃境地;道諦,指達到涅槃境地的理論和修習方法。

[6]無量阿僧祇劫:阿僧祇,亦稱阿僧企耶,佛教用以表示無限的時間單位。據稱以萬萬為億,萬億為兆計,一阿僧祇有一千萬萬萬萬萬萬萬萬兆。劫,佛教名詞,劫波或劫簸的簡稱,是不能以通常的年月日時計算的極長時間,與極短暫時間“刹那”相對。無量阿僧祇劫,意指無限長遠的時間。

[7]同體:佛家譬喻。四肢之於一身,謂之同體。按諸佛、菩薩觀一切眾生,猶如與己同體一身,因而起拔苦與樂之大慈悲心。

[8]佛陀:亦作佛馱、浮陀、浮圖、浮屠,意為覺者、智者。其覺有三——一自覺,即所謂自悟本性;二覺他,即所謂說法度人;三覺行圓滿。具備這三點的,稱為佛陀。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有十種尊號,其一為佛陀。

[9]五眼六通:佛家用語。五眼,凡夫所見為肉眼;天人禪定所見為天眼;小乘照見真空之理為慧眼;菩薩照見普度眾生的一切法門為法眼;佛陀具種種眼而照見中道實相為佛眼。六通,指六種神通力,包括神足通,遊涉往來非常自在;天眼通,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視無礙;天耳通,得色界天耳根,聽聞無礙;他心通,能知他人之心念而無所隔礙;宿命通,知自身及眾生宿世行業而無障礙;漏盡通,斷盡一切煩惱得自在無礙。前五者凡夫能得之,而第六通,唯聖者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