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兒女們的忘劇

公元前205年,楚漢相爭。楚嗎王項羽率大軍北擊田橫。漢王劉邦乘機聯絡各路諸侯聚兵55萬人,攻占了項羽的根據地彭城。

劉邦占領彭城後,自恃兵多將廣,便不把項羽放在心上,天夭跟將領們“置酒高會”.還把楚宮中的寶貨和美人據為己有。卻不料項羽聽到彭城失陷的消息後,讓隨軍的大將繼續和田橫作戰,自己卻率三萬精兵偷偷殺了回來。雙方兵力雖然懸殊,但漢軍是各處征調來的,基本是烏合之眾,再加上麻痹輕敵.而項羽統率的八千子弟兵,卻個個勇猛情悍。雙方剛 接觸,漢軍就死傷累累.四處潰散了。彭城境內有效 (gu穀)水、灑水兩條河流,漢軍被楚軍-1入河中,淹死十餘萬人。其餘的漢軍奔向南山。楚軍跟蹤追擊,又把漢軍趕入靈璧以東的灘(sui雖)水。這一仗,漢軍死傷達二十餘萬人,灘水中擠滿了漢軍的屍體,河水竟阻塞不流。

劉邦率領百餘名親兵,逃過灘水。一大隊楚軍在後麵追趕。幸好突然刮起了西北風一刹時天昏地暗,樹倒屋訴(che撤),飛沙走石。楚軍個個睜不開眼睛.有的伏到凹處避風,有的竟四外逃散。等大風過去再聚攏來,己找不到劉邦等人的蹤影。追兵隻好再到別處去找。

這邊劉邦帶著剩下的幾十個人,倉皇逃走,路過沛縣。沛縣是劉邦的老家,親人還在家中,劉邦想順便把父親和妻子接走.不料到家一看,家人全都不在.不知是出去避難還是被敵人擄去。劉邦隻好繼續西行。

當時劉邦乘坐的是一輛馬車,參乘(古代乘車,禦者在中間.主人坐在左邊,右邊還坐一個人。是為了維持平衡,防止車子傾斜的,這個人就是“參乘”,又叫“車右”)是滕公夏侯嬰,其餘幾十人則騎著馬在車後追隨。正走著,夏侯嬰突見路邊有一個約十歲的小女孩,領著一個七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在齲齲(ju舉)走著。等走近了一看.原來是漢王的兒子劉盈和他的姐姐。夏侯嬰趕忙下車,把兩個孩子抱到車上。劉邦無意中找到一雙兒女,也很高興。問他們爺爺和媽媽哪裏去了。他們說:聽說彭城打仗,審食其叔叔帶領他們全家出來避難。途中走散,也不知爺爺和媽媽到什麽地方去了。

夏侯嬰把兩個孩子安段在車後一行人繼續前進。正走著,、忽見後麵塵土大起;想是楚兵追來了。劉邦忙令禦者打馬飛奔。楚軍逐漸追近。劉邦急了,嫌馬車跑得慢,認為是載人太多的緣故,竟將劉盈姐弟推下車去。夏侯嬰一見急忙跳下車將兩個孩子抱起,又放回車上.就這樣劉邦接連推了三次,夏侯嬰抱回三次。劉邦怒斥夏侯嬰:

協隻顧他們,讓大家一齊喪命嗎?”

夏侯嬰回答說:

“這是大王的親骨肉,怎能遺棄?"

劉邦氣得拔出劍來,想殺夏侯嬰.想想現在正是倚靠他的時候,隻好再把劍放進鞘中。就這樣又跑了一程,終於逃脫敵人的追逐.這兩個孩子也才得以保全。

事後劉邦想想,覺得有些對不住孩子,便於當年冊立七歲的劉盈為太子,封女兒為魯元公主。

那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劉邦的妻子呂雄(zhi質)‘在避難中跟劉盈姐弟失散,卻碰上了楚軍。楚軍擄他們回營.項羽便把他們留在營中,作為人質。

嗣後楚漢兩方,繼續作戰。兩年後,雙方在廣武相持.楚軍糧食不足,項羽便想了個辦法,派人把劉太公帶來,在軍中置蛆(割肉用的砧(zhen針)板),讓太公俯在上麵,然後派人傳話給劉邦:

“如果漢王不退兵,我就把太公烹了。”

劉邦讓使者回報項羽:

“我和項羽曾經共事懷王,約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他的父親。既然他要烹他的父親,希望分給我一杯肉羹!”

劉邦這種無賴的腔調,把項羽的肚子都要氣破了,項羽下令將劉太公殺掉.經他的叔叔,暗中跟劉邦勾結的項伯說情,劉太公才幸免一死.

當年八月,劉邦和項羽講和,項羽將太公和呂雄放回。然而當項羽率軍東返的時候,劉邦卻不則三和約,在後邊追攝,終於該下一戰,項羽自殺,劉邦擁有天下,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

劉邦動作粗野,喜歡罵人,這可能跟他的亭長出身有關。秦朝時候,十裏設一個亭,由亭長來主持,也就相當於後來的鄉長吧!亭長管老百姓,來不來就要責罵訓斥,有時還會掄起拳頭打人。後來他作了領兵的主帥,再後來又當了皇帝,但老毛病沒改。他討厭文人,客人中如果有戴儒冠的,他就把人家的帽子摘下來,往帽子裏撒尿。跟人說話,來不來就破口大罵。他還喜歡對客人箕踞而坐。那時人們坐在席上。箕踞是把兩條腿伸開,象一個簸箕的樣子,這是極不禮貌的姿態。可他並不以為然.有一次,麗則食其去見他,他正在箕踞而坐,讓兩女子給他洗腳,他就那個樣子接見哪生。 麗則生也不客氣,對他長揖不拜,說:

“足下是想助秦來攻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攻秦呢?”

劉邦罵他說:

“你這混蛋儒生,天下受秦的苦已經很久了,所以諸侯才聯合起來伐秦.你怎麽還說助秦攻諸侯呢!"

麗則生說:

“如果是想大家聯合,舉義兵來伐秦,你就不該這樣對長者不禮貌!”

劉邦一聽知道哪生有點來頭,這才不再洗腳,站起來整整衣冠,清哪生上坐,賠禮道歉,然後向哪生請教.

插敘這一段,是想說明漢開國皇帝有這麽個不良習慣。有一次,劉邦還差點為這個送了命。而這件盯,卻又與他的大女兒價元公主有關。

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魯元公主已達及就(ji)之年(十五歲),劉邦把他嫁給了老朋友張耳的兒子張敖。那時張耳已死,張敖襲爵趙王。有一次,劉邦跟匈奴冒頓單於打仗,被圍在白登七天,幸而突圍逃出,班師時路過邯鄲。趙王張敖以子婿之禮拜見他。劉邦遭受挫折,心情不順,接見張敖時又擺出箕踞的姿勢,還把張敖罵了一頓。在他來說,也許不是有意的,隻是舊習難改,借機出口氣罷了。張敖是他的女婿,還不覺怎樣,倒是趙相貫高和大臣趙午等人忍受不了,覺得皇帝這麽侮辱趙王,趙國的群臣也太難堪了。貫高等人聚在一起商議,認為趙王過分懦弱。貫高去見趙王,說:

“方今天下豪傑並起,誰有能耐就作皇帝。而大王對皇帝執禮那樣恭敬,皇帝卻如此無禮,不如趁機殺了他。”

張敖一聽,嚇得把手指放進嘴裏,竟咬出血來。他說:

“公言錯了!想先王亡國(指張耳一度被逐),是靠皇上才得以複國的。我等得有今天,全是皇上的賜予,子孫都感念皇上的恩德。請公千萬別再說這樣的話.”

貫高不再說什麽。但他跟趙午等人,總覺得皇帝無緣無故把趙王臭罵一頓,太傷趙國的尊嚴。趙王不肯背德,寧願受辱,但作為趙國的大臣,卻難以咽下這口氣。他們商量,決定不告訴趙王,瞅機會殺了皇帝。如果計謀敗露,他們自己承當,而不連累趙王。

第二年冬天,劉邦帶兵出征,路過柏人縣。柏人縣地屬趙國。貫高等人事先在釋館廁所中埋伏了刺客,等皇帝住下後上廁所的時候刺殺他。偏偏劉邦覺得這個縣名不吉利,“柏人者,迫於人也,”於是不在柏人住宿而繼續往前走了。貫高的計劃便落了空。

但這件事做得不機密,讓貫高的一個仇人知道了,便向皇帝上書揭發。高祖下詔將趙王張敖和貫高、趙午等參予計謀的人一齊逮捕,押往京師。趙午等十幾個人都自殺了。貫高卻罵他們說:“誰讓公等做這件事的?現在大王也被捕了,而大王對這件事並不知情。如果公等都死,誰去證明大王不反?”

貫高和張敖被校尉們押往長安,下廷尉(掌刑獄的衙門)審問。貫高一口咬定是他和趙午等人幹的,趙王絕不知情。役吏拷打他,用鐵刺刺他,以至於身上竟沒有再下刺的地方,貫高也總是不改口。

呂後對皇帝說:

“趙王是騎馬,衝著公主,他也幹不出這樣的事來。”

劉邦卻怒衝衝地說:

“假如讓張敖據有天下,他豈在乎少了你的女兒!”不聽呂後的勸,讓廷尉繼續審問。

但廷尉把一切酷刑用盡,貫高還是那句話:“趙王不知道!”廷尉實在問不出別的,隻好去報告皇帝。劉邦聽說倒挺讚賞貫高的硬骨頭。他問朝臣:

“誰跟貫高認識?憑私人交情問問他吧!”

中大夫泄公說:

“貫高和臣是同一邑的人,以前有過交情。他這個人講義氣,重信諾,讓臣去問問他。”

劉邦答應了.泄公來到廷尉,那時貫高由於體無完膚,已不能站立行走,役吏們用竹編的抬轎把他抬出來,跟泄公見麵.泄公見他被折磨成這個樣子,也不覺慘然。但貫高卻神色自若,跟泄公談起家常,和老朋友重逢一樣,談得十分親熱。談了一陣,泄公問他:

“我知道兄是信人,那麽請你告訴我,趙王到底知不知道柏人的事?”

貫高回答說:

“人誰不愛他的父母妻子?如今我三族都將論死,難道愛趙王還超過我的親人嗎?不過趙王的確不曾反,都是錢等因皇上謾罵趙王,心中懷忿才做出來的。”接著他把上次皇帝過趙時辱罵趙王的事說了。泄公回去向皇帝報告。劉邦當然知道自己的毛病,沒想到隨便罵人竟差一點惹出殺身之禍,也不免有些慚愧.於是將張敖赦免,貶為宣平侯。同時,將貫高也赦免了。

泄公去告訴貫高說已將趙王放了。貫高還不大相信,一再詢問。泄公說:

“聖上不但赦了趙王,對足下的義氣也挺滿意,讓我來放你出去。”

貫高神色黯然地說:

“我雖然一身已無完膚,而忍痛不死,就是為了證明趙王不反啊!如今趙王出獄,我的責任已經盡到,雖死也無恨了。而且作為臣子的,已經有了篡軾君主的罪名,又有什麽臉麵再去效力皇上呢!即使是皇上不殺我,我於心也有愧呀!”說著雙手扼住自己的喉管,等泄公前去搶救時,貫高已自殺身亡了。

泄公去回奏皇帝,劉邦也不禁歎息。想不到自己這喜歡罵人的毛病,竟險些讓年輕輕的女兒魯元公主作了寡婦。

下麵再講太子劉盈的故事.

劉邦不喜歡大兒子劉盈,給他兩個字的評語,“仁弱”。他自己出身一個區區的亭長,憑三尺劍掃**群雄,縱橫天下,終於當上皇帝。他喜歡的是豪邁英挺,太子“仁弱”的性格不合他的意,所以他總想把太子換換。

他看中的是他的小兒子,趙王如意。

劉邦作了皇帝之後,自然也要像曆代的帝王一樣,弄些年輕美麗的少女在身邊,封為姬妾。史書說他“姬妾數百”,可見數目是不少的。其中有一位戚夫人,生得分外漂亮,十分當皇帝的意,因此皇帝外出巡幸的時候,常常帶著她。

呂錐是劉邦的結發妻子,戰爭年代,跟著劉邦吃了不少苦,如今作了皇後,享盡榮華富貴,倒也心滿意足.但她也和皇帝一樣,都已是半百的年紀,人老珠黃,皇帝對她雖然尊崇,卻很少有愛戀之意,而隻鍾情於那些年輕貌美的妃姬。呂後看在眼裏,恨在心中。尤其對那常常陪著皇帝外出的戚夫人,更是恨之入骨。想當初她也曾多次陪隨皇帝,但那是千軍萬馬之中’,經受著火與血的磨難,甚至於還曾在項羽的營中作了兩年俘虜。而如今功成業就,陪隨皇帝巡幸的人不用再擔驚受怕,變成了遊山玩水的享受。那戚夫人又仗著什麽憑空獲得這樣的福分呢?這太不公平了!

而劉邦看中的那個兒子趙王如意,恰恰是戚夫人生的.

《尚書大傳》說:“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曆史上這一類的事太多了.劉邦喜歡戚夫人,就覺得戚夫人生的劉如意也格外可愛―比他的任何一個兒子都當他的意.再加上戚夫人在他麵前白天黑夜地嘀咕,要皇帝立如意為太子.劉邦既嫌太子劉盈“仁弱”,就覺得小小的如意竟各方麵都像自己。於是就存下了廢長立幼的念頭。

廢立太子是大事,劉邦想先聽聽大臣們的意見.許多大臣不同意,惹得劉邦的野蠻脾氣又發作了,“你等都不同意,我就非換不可!”君臣在朝堂上僵住了.禦史大夫周昌不怕皇帝發火,大聲爭辯.他有個口吃的毛病,越焦急越說不出話來。劉邦問他:

“為什麽說太子不能換?”

“臣、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劉邦見周昌結結巴巴、麵紅耳赤的樣子,不由笑了。這件事就暫時擱置下來。散朝之後,在殿東廂竊聽的呂後找到周昌,跪下謝他,說:

“不是公力爭,太子險些被廢了.”

呂後生了一子一女,女兒是魯元公主,差一點作了寡婦;兒子就是劉盈,如今又碰到了被廢的危險。 呂後知道,周昌的力爭隻能暫時維持局麵,危險依然存在。就和她娘家哥哥建成侯呂澤商量。呂澤建議去找張良。因為張良是劉邦的謀士,劉邦對他可說是言聽計從. 呂後便托呂澤去向張良問計。

“公是皇上的謀臣,如今皇上要更立太子,足下怎麽還能高枕而臥呢?”呂澤見到張良後開門見山地說.

“不錯,”張良回答.“當初皇上在困急的時候,我有幸曾經出過幾次主意。但如今天下安定,皇上以自己的愛惡要易太子,這是皇家骨肉之間的事情.朝堂上大臣們雖然諫過,皇上不聽則我又有什麽辦法!”

“這些我都不管,我隻是向你問計1"

張良沉吟著說:

“恐怕口舌之爭是難以奏效的了。我知道有四位有學問的老人,人稱‘四皓’。皇上幾次派人征召他們。他們不肯答應,原因就是皇上喜歡侮罵人,他們不願受辱,所以避匿於山中。如果你能找到這四個人,卑辭厚禮,請他們出來作太子的侍臣。讓皇上看見,必定大為驚奇,說不定太子的位子可以保住。”

“這四人是誰呢?”

“他們都把真名隱去了,對人隻稱外號,叫東園公、綺裏季、夏黃公、角裏先生。他們隱居在長安東南約二百裏的商山。你派人到那兒打聽‘商山四皓’,便能夠找到。”

呂澤回去以後,跟呂後核計好了,讓太子親筆寫了書信,訴說目前的困境,請“四皓”幫助解脫。還派了能說會道的使者,帶了不少禮物,找到商山.“四皓”看了太子的信,非常同情他,答應下山。到長安後就住在建成侯呂澤府中,作了太子的客人。

後來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劉邦正好有病,想讓太子帶兵出征。“商山四皓"說:

“太子帶兵出征,有了功也不能再增加地位,但如果失敗,正好作了被廢的借口。”

“那怎麽力、呢?”呂澤問。

“四皓”便教給呂澤一套話,讓呂澤傳達給呂後,用這套話去說服皇帝。召後聽從了,她到劉邦的病榻前,先間候了皇帝的病,然後間:

“聽說陛下要派太子去征討英布,可有此事嗎?”

“是呀,寡人有疾,隻好讓盈兒代勞了.”

呂後硬咽著說:

“想那英布,乃是天下有名的猛將,善於用兵,盈兒怎是他的敵手!何況朝中的眾將,都是陛下起事時的元勳,讓盈兒這樣的孩子去指揮他們,無異是讓一隻羊來指揮狼群,誰肯聽他的呢!讓英布知道是盈兒掛帥,他非鼓行而西不可。”

“那怎麽辦呢?"劉邦點點頭,問。

“依臣妾看,還是陛下親征吧!陛下雖然禦體欠安,但勉強乘車,臥著指揮,眾將也不敢不盡力。陛下雖然吃了苦,但也是為了妻子兒女啊!”說著流下淚來。

這段話既說之以理.又動之以情,劉邦隻好振作起精神說:

“我也知道沒出息的小子難以依靠,還是老子自己去吧!”

劉邦禦駕親征,終將英布打敗。劉邦凱旋回京,大擺慶功宴席,太子劉盈侍坐。劉邦見太子身後站著四個老人,須發斑白,似乎都在八十歲以上。便奇怪地問:

“這四個老兒是誰?”

“四皓”分別行禮回答:

“臣東園公。”

“臣角裏先生。”

“臣綺裏季。”

“臣夏黃公。”

劉邦一聽,驚訝得張開大嘴,原來這就是則商山四皓”啊!他問:

“聯尋求公等好幾年了,公等避逃不見,如今怎麽卻從我兒遊呢?”

四人回答說:

“陛下輕漫文士,又喜歡罵人.臣等義不受辱,所以才懼而逃匿。後來聽說太子的為人,仁孝、恭敬、愛重士人,天下人莫不願為太子效死,故老臣等才願奉侍太子殿下。”

劉邦搖搖頭,再一次為自己的好罵人感到遺憾。酒宴散了,“四皓”隨在太子的身後瞞珊走去。劉邦身邊隻剩下戚夫人一人。劉邦指著“四皓”的背影對戚夫人說:

“這四人是天下民望,人人尊重。如今他們來輔佐太子,太子的位子就難以撼動了。”

戚夫人不由哭了起來。劉邦說:

“你為我跳個‘楚舞’吧,我為你唱‘楚歌’助舞。”於是皇帝唱起來:

鴻鴿高飛,

一舉千裏。

羽翩已就,

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

當可奈何!

雖有增繳,

向安所施!

這歌的意思是,鴻鵲的羽翼已經養成了,可以一飛千裏,雖有網羅,也無能為力啦:

皇帝終於沒能更換太子。

早在兩年以前,劉邦雖然起意想立趙王為太子,但不知能否成功,曾為如意的將來預作打算。劉如意封為趙王,接替他姐夫張敖的爵位。那時趙相貫高雖然由於愚妄,若下了大禍,但他最終舍身救主的精神還是可取的。劉邦便想找一個能真心保護如意的人,讓他作趙王的國相。他間符璽禦史趙堯,有誰是皇後、太子和群臣都敬畏的人;趙堯向他推薦禦史大夫周昌。劉邦想起周昌既然敢於在朝堂上“期期’,地保太子,那麽把趙王托給他也一定會盡心維護。於是便任命周昌為趙相,陪護趙王就國,那年趙王隻有十歲―那是高祖十年的事。

高祖十二年,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崩於長樂宮,卒年五十三歲。

皇帝死了,十七歲的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惠帝,尊母親呂後為皇太後。

呂後早盼著這一天啦!她立刻下令,將戚夫人的頭發剪了,穿上赤土染的囚服,押在永巷(監禁宮人的處所)裏讓她春米。又派人去宣召趙王如意。

使者到了邯鄲,宣讀了太後頒的詔書。趙相周昌對使者說:

“我聽說太後怨恨戚夫人,想召趙王回去一同誅死,因此我不敢遣趙王回京.而且趙王正在生病,也無法奉詔。”

使者回複了呂後。 呂後便又想了個辦法,她找了個借口,把周昌召回長安。等周昌來到之後,才另派人去召趙王。十二歲的如意,哪裏知道這位嫡母的用心,反而以為又有了和母親戚夫人見麵的機會,便高高興興地隨著使者上路。

這邊惠帝聽說母親派人去召趙王,不禁大吃一驚。他雖然經受過廢立的波折,但他也明白這都是父皇和戚夫人的主意,跟小弟弟如意無關,他還是非常喜歡他這個伶俐的小弟弟的。聽說趙王將到,他自己親身到長安城外的霸上去迎接。然後帶回自己的宮中,跟他同吃同住。 呂太後雖然屢次想殺如意,都沒能成功。

惠帝身體不好,想加強鍛煉,所以常常早起到禦苑練習射箭。惠帝元年十二月,一個很冷的天氣。惠帝起來穿好箭服,拿起弓箭。往常射箭他都把趙王帶著,還特製了小弓小箭讓弟弟練習。可是今天外邊太冷了,又見如意睡得正酣,就不忍心叫醒他,獨自到禦苑去了。等他練完箭的時候,天已亮了。想起弟弟,急急忙忙回宮,等到寢室裏一看,小王子直挺挺地躺在那裏,麵色青紫,七竅流血,分明是被毒死的。他喝問內侍,內侍吞吞吐吐地告訴他太後宮中來了兩個太監,給趙王灌了藥酒。惠帝聽了大叫一聲,仰麵跌倒。

惠帝病了,太後來看他。他帶搭不理,對母親十分冷淡。太後知道是為趙王的事情,索性就再刺激他一下.過了兩天,惠帝已經痊愈,便有太後宮中的一名太監來宣他,要他去看一件東西。他跟太監去了,到了一處廁所,隻見廁所地上擺著一個怪物,血肉模糊。他很奇怪,不知母後要他來看這個幹什麽,便問太監:

“這是何物?”

“人好(zhi治。it就是豬)。”

惠帝第一次聽到這個名稱,仔細再看,發現這正是一個人的身軀,但兩手兩足都沒有了,隻剩下軀幹和頭部,五官已分不清,,滿頭竟全是血淋淋的窟窿。那人並沒死.筋肉不時還**一下,看了越發令人毛骨驚然.

“這是誰?”惠帝顫聲問。

“戚夫人。”太監低聲回答。

惠帝一聽大哭起來,他想到這位父親的愛姬,生前花容月貌,如今竟被母親作踐到如此地步,母親的心也太毒了,手也太狠了.他讓那太監去告訴太後:“這不是人作的事!聯是太後的兒子,日後有什麽臉麵來治理天下,那就一切由太後作主吧!”

太監把惠帝扶進後宮,去回報太後。太後聽了把牙一咬,說了句:“好吧,隨他去!”

惠帝這一病病了將近一年。這個期間,國政便由太後管理。太後乘機大封她娘家的子侄,不少人封王封侯,就連他的妹妹呂你(xm須)也封為臨光侯。

第二年惠帝病好了,但他心灰意冷,看到朝廷已為母親和諸呂操縱,他也不去管,隻是“日飲為**樂,不聽政。”他用這種自暴自棄的態度來作踐自己,也可以說是慢性自殺吧!

惠帝二年十月,齊王劉肥來朝。高祖劉邦年輕作亭長的時候,曾有外室,生下了劉肥。所以劉肥的年齡比惠帝還大,是惠帝的大哥.劉邦登基以後,找到劉肥母子,封劉肥為齊王。惠帝很尊重哥哥,帶他來拜見母親。太後便設宴招待這個庶出的兒子。在安排座位的時候,太後坐在上麵。惠帝認為宮中應以兄弟齒列為序,用不著講君臣之禮,就讓齊王坐在他上首。太後看了很不高興,竟然讓宮女放一杯毒酒在齊王麵前,想毒死他。太後請齊王飲酒,祝他身體健康。齊王趕忙站起來。這時惠帝也站起來陪飲,卻端起了齊王麵前的酒杯。太後一看親生兒子要喝毒酒,趕忙一巴掌把惠帝手裏的酒杯打掉。齊王見了很奇怪,就不敢再飲,假裝飲酒過量,辭謝出宮。回去以後,把這件事告訴陪他進京的齊王府長史.長史說這是太後要害他.讓皇帝攔住了。齊王很害怕。長史給他出主意,讓他把齊的一個郡―城陽郡贈給魯元公主作湯沐邑。也就是說,以後城陽郡的稅收就歸魯元公主了。太後這才高興了.準許齊王回國。

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太後作主,冊立皇後。史書上記載,“四年,冬,十月,立皇後張氏。後,弟姊魯元公主女也,太後欲為重親,故以配帝。”

這裏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皇後跟皇帝是什麽關係?第二,皇後年齡多大?

第一個問題比較容易解釋,史書上說得明白,“後,帝姊魯元公主女也”,既然是姐姐的女兒,那就應該跟皇帝叫舅舅。外甥女嫁給舅舅,是“太後欲為重親”的緣故。“重親”就是親上加親,於是便不管人們譏諷為“人倫之變”了。

第二個問題需要算一算,公元前205年,劉盈跟姐姐看元公主一起逃難,那年劉盈七歲,魯元多大?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滕公夏侯嬰保護這對姐弟,將他們三次抱上車,估計魯元的歲數也大不了。魯元的丈夫前趙王張敖挨劉邦罵那年是公元前200年。離逃難那年隻有五年,可能魯元剛剛及異就嫁給張敖了。而到公主嫁女的公元前191年,中間隻差了九年。也就是說,小皇後嫁給二十歲的惠帝的時候,頂多隻有九歲。

太後讓九歲的小外孫女作皇後,目的也隻有一個,那就是讓這小女孩把皇後的位子占住,不讓別家的女兒作皇後,反正小皇後總會一天天長大的―想不到皇家也招“童養媳”。

然而沒等小皇後長大,惠帝就死了.那是公元前188年,那年他24歲.

太後為了親上加親,給劉邦的另兩個兒子也都娶了她娘家呂氏的閨女。劉友原封淮陽王,趙王如意死了之後,太後改封劉友為趙王,把呂家一個女兒嫁給他作趙王妃.

可是劉友不愛這位王妃,惹得王妃發火,跑到長安去向太後進讒,說:“趙王說過,‘姓呂的憑什麽資格封王?等太後百歲以後,看我一個一個收拾他們!’”太後一聽當然發怒,立刻把劉友從邯鄲召來,禁閉於京中的趙王府邸,派士兵看守,還不給他飯吃。有的趙府官員偷偷給趙王送點食物,讓士兵發現,立即處死.劉友終於餓死了。太後不許以王禮葬他,而把他埋在了長安城郊的亂葬崗上。

趙王劉友死了,太後把劉邦的另一個兒子梁王劉恢改封趙王.太後給劉恢娶的是呂王呂產的女兒。而呂產是太後的哥哥建成侯呂澤的兒子,是太後的侄兒。這樣一來劉恢夫妻就又差了一輩。

劉恢由梁遷趙,心中不樂,因為梁大趙小,而且他在梁住慣了,不喜歡搬家。偏偏這位王妃倚仗她父親呂產太傅的身份,不把趙王看在眼裏;而且她還隨帶了不少心腹,作了趙王府的官屬,趙王劉恢處處受王妃監視,行動竟不自由。趙王有個愛姬,王妃也把她毒死了。趙王不勝悲忿,終於自殺.

劉邦有三個兒子先後封為趙王.他們是劉如意、劉友、劉恢,卻又都一個一個地死於非命,這不算是一種巧合吧!

惠帝六年,齊王劉肥病逝,至此,劉邦的兒子除惠帝外,還剩下兩個,一個是代王劉恒,一個是淮南王劉長。

惠帝死後,張皇後沒有兒子。太後收養了別人的孩子.假托是張後生的,繼承帝位。而把那孩子的母親殺掉。

太後找來這個小皇帝還是個娃娃.你想,皇後那年也不過十三、四歲,給她找來個大兒子也說不過去。皇帝年幼,呂太後還跟以前一樣臨朝稱製。所以史書上就稱這一年為“高後元年”。

高後八年,呂太後死了。大臣們聯合起來,誅殺諸呂,迎立代王劉恒即皇帝位,他便是文帝。

至於淮南王劉長,卻還有一段頗為曲折的出身曆史。

當初,劉邦把女兒魯元公主,下嫁給趙王張敖。高帝七年,劉邦過趙時,雖然罵了張敖,張敖還是巴結嶽父,獻一個美人給他侍寢,聊以解除皇帝的旅途寂寞。不料這美人伴寢之後,竟然懷有身孕。這件事劉邦並不知道。

後來貫高事發,許多人連坐入獄.這美人也受牽連,囚禁於河內獄中。那時美人已生了一個兒子。美人的舅舅趙兼因為這孩子是皇帝的骨血,想找皇帝替美人求情。他輾轉托人找到了辟陽侯審食其。審食其答應幫忙,把這孩子的事告訴了呂後。 呂後為戚夫人的事就夠惱火的了,如今又出來個趙美人,她生氣還氣不過來,哪有心思去管!這件事便壓下了。美人等來等去沒有消息,還以為皇帝無情,有意不管她呢,在獄中忿而自殺。留下個小孩子,隻好由河內的府吏來處理。

河內府吏聽美人說這是皇帝的兒子,不敢怠慢,便抱著這孩子進京,把孩子送給皇上。劉邦聽府吏說了這孩子和他母親的情況,想起前事,也不勝後悔.他不知道呂後曾經壓下美人求救的事,就把這孩子交由呂後撫養,給他起個名字叫劉長。又派人去到河內,把美人葬於真定。後來又封劉長為淮南王.

劉長小時候長得膀大腰粗,十分強壯,呂後和惠帝都很喜歡他。所以盡管那些年,朝中、宮中風波迭起,劉長卻得以無恙。他有一個乳母,隨他入宮,知道他母親的事.等他長大之後,便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告訴他。他以為是審食其不肯救他的母親,心裏怨恨,時時想殺審食其替母親報仇。

劉長在宮中,由於他年齡小,身世苦,王子們都同情他.文帝劉恒的母親薄姬還常常照顧他的衣食。所以他跟劉恒的感情很好。他長大後尚武有力,未央宮院子裏那隻銅鼎,他能雙手舉起。宮人們誇他賽過楚霸王,他也便引以為豪,在宮中沒人敢惹。

後來他到淮南(九江)就國。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他從淮南來朝。文帝以為,高祖的幾個兒子,隻剩下他和劉長兩個了,所以對他格外親熱。漢朝規定,諸王每年來朝見天子,隻見四次麵。第一次是親王剛到的時候,進宮見皇帝,見見麵吃頓飯就辭出,這叫“小見”。到了正月初一,所有親王和皇帝團聚在一起祝賀新年,舉行盛宴,這叫“法見”。過三夭後,再為親王置酒,賞賜金錢財物。再過兩天,則是最後一次“小見”,是親王向皇帝辭行了。所以史書說:親王“凡留長安,不過二十日。”

然而劉長不樂意走,他覺得九江沒有長安熱鬧,他要多住些日子。文帝便也由他。京中有淮南王府,但劉長卻常常住在宮裏。皇帝出去打獵,他就跟皇帝同車,一口一個“哥哥”地叫著,毫不講究什麽君臣之禮,文帝也不怪罪。

有一天,劉長帶著隨從魏敬,去到辟陽侯審食其府中,要替他母親報仇。審食其跟皇家關係密切。他是高祖的同鄉,曾作過高祖的舍人。彭城之戰中,他保著劉太公和呂後避難,一同作了項羽的俘虜。由於這種關係,後來很受呂後的信任,封為辟陽侯,並作過左垂相。文帝接位後,因他年齡已大,免去相職,讓他閑住在家中。卻不料劉長竟找他來算二十多年前的舊帳了。而且劉長並不容他申辯,一見麵,從袖裏掏出鐵錐朝審食其就打。把審食其打倒後再令魏敬用刀殺死。接著乘馬跑到宮門口,肉袒請罪。文帝隻好以他“其誌為親”作理由,將他赦免,放他歸國。

中郎將袁盎對文帝說:

“諸王驕奢過盛,必然要生後患,陛下對淮南王應該有所抑製.”

文帝點點頭,表示同意,但卻不采取任何措施。所以劉長歸國後,越發沒有顧忌,他出入的儀仗隊,竟跟天子的一樣多。他還在淮南另外頒布一套法令,把朝廷派去的官員驅逐回去,請皇帝準他自己任命國相和二千石。漢代的官階不論品位,而是以多少“石”來表示級別。如“二千石”的月棒是穀120你(一解十鬥),像州、郡的太守、王府的內史、中尉等重要官員都屬於這一級,事實上劉長已把淮南變成了他的獨立王國.對這種非分的要求,文帝竟然也“曲意從之”,不加拒絕。

然而劉長卻越來越跋息,他隨意殺人,竟把關內侯這類享有朝廷封爵的人也殺了。文帝看他鬧得太不像話,隻好下詔責備他。劉長不服,上書的言辭很不恭遜。文帝又讓薄太後的弟弟薄昭以舅舅的身份寫信勸告,反把劉長惹火了,派人去和閩越、匈奴等外族勾結,還偷偷將四十車兵器藏到長安以北的穀口,他想造反了。

由於劉長過分張狂,他的那些秘密勾當終於被人發覺,上報朝廷。文帝派使者召他進京.那時他的造反準備工作還沒作好,隻得先到長安,看看風聲再說。不料一到長安,就被捉入廷尉,文帝派盡相張蒼、代理禦史大夫馮敬和宗正(專管王族事務的衙門)、廷尉的官員一同審問。在事實麵前,劉長不得不承認。張一蒼等人擬定的處分是棄市(在鬧市殺死)。

文帝人詔,赦免了劉長的死罪,廢去王位.流徙到蜀郡的鄧少。

中郎將袁盎再次諫說:

“陛下平素寵溺淮南王,不給他請嚴師管教.不給他選賢良的國相,而一味驕縱他.以至於到了這一步。淮南王性情剛烈.如今這樣摧折他,怕他難以承受.如果途中再有風露疾病,拌然卒去,陛下便有殺弟之名了。”

文帝說:

“我是有意讓他吃點苦,知道悔改,我就放他回來。”

對劉長的流徙是用的縣傳的辦法.就是把犯人裝進軸車.貼上封條,一縣一縣往下傳送。不料正如袁盎所預計,劉長憤而不食。而各縣的官員怕惹出是非,竟不曾發封查看。直到經過雍縣。雍縣縣令發封一瞧,淮南王劉長早已死在軸車裏了。

“聯不聽公言。終於失去了淮南王!”下詔以列侯禮葬淮南王於雍縣.為他設三十戶守墓,而把沿途不曾發封的縣令一律棄市。

後來民間流傳著一首歌謠

一尺布。

尚可縫;

一鬥粟,

尚可春;

兄弟二人不掃容。

史朽說:“帝聞而病之〔心中不安)”。因為雖說淮南王劉氏之死是他咎由自取,但正如袁盎說的,皇帝也負有不加教導.一味驕縱的責任。

這就是漢高祖劉邦兒女們的最後一出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