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國功巨 瑣身一旦|伊尹

集市並不怎麽熱鬧,稀稀拉拉有幾個賣東西的,顧客就更少。伊摯看見一個賣鞋的人,仰臉躺在鞋攤的邊上,還用草帽扣著臉,嘴裏哼著小曲:“酷熱的太陽,該死的太陽!你為什麽還不滅亡?與你同歸於盡,也是我的願望。”伊摯走過去。那人以為來了主顧,就摘下草帽,看著伊摯。伊摯臉是黑黑的,頭發亂蓬蓬的半遮著寬寬的前額,尖尖的下頰上長著密密實實的胡子,拘樓著腰,赤著腳。見他身上連一個裝錢的裕鏈都沒有帶,賣鞋的也就知道他是個一文不名的人了。

“你,剛才唱的是什麽歌?"伊摯用低沉沙啞的聲音間那賣鞋人。

“喲,這個歌這麽流行,你還不知道?在我們*(shen)國,幾乎人人都會唱.聽說,我們萃國的人,也是從夏國的人那裏學來的。”萃是夏朝的屬國,在現今陝西省合陽縣附近。

“你們怎麽不喜歡太陽?沒有太陽會一片黑暗。”伊摯問。

“我們當然喜歡太陽。可這首歌裏說的太陽,指的是夏萊。”那人小聲說,“我們現在這麽窮,還不是多虧了他?他為了玩樂,什麽花點子都想得出來,那麽多宮殿不夠他用的,還要特意修一個傾斜的宮殿,叫什麽‘傾宮’。修個台子幾丈高,叫‘瑤台’。用紅色的玉石裝飾他的屋子,用白色的玉石修大門。他喝的酒有多少,誰也不知道,反正酒要裝在大池子裏麵.他還用酒糟築成長堤,叫什麽酒池糟堤。他還抓人給他打仗,弄得我們地也種不上,隻好做幾雙鞋來賣。可是這年頭,有幾個人穿鞋?看來,我要麽去打仗,或者死在疆場,或者讓人家抓去當奴隸,要麽就得自賣為奴了。”

伊摯問:“換個太陽,就能好嗎?"

“我看能好。你聽說東方有個商國嗎?他們的祖先,是燕子生的―就是飛來飛去的小燕子。人家現在是越來越強。聽說,商國的王,叫做成湯,可仁義了!有一次,他布下一張大網捕雀。他向蒼天禱告說:讓四麵八方的鳥都到我的網裏來吧!後來,他想了一想,說:‘哎呀,這不把天下的鳥都捕盡了嗎?於是,他讓人把網的三麵都打開了,隻留下一麵。他又重新禱告說:願意向左跑的,就向左跑;願意向右跑的,就向右跑。不聽你的話的人,那你就到我的網裏來吧!人們都說,成湯對禽獸都這樣仁慈,何況對待人呢!他還誠心誠意地敬奉鬼神。所以,很多國家的人,都向往商國。那裏百姓的生活,比我們安定富裕多了。連我們萃國也在討好人家,這不,我們萃國的國君已經答應把女兒嫁給成湯。據說,商國很快就要來迎親了。我國的國君正在給女兒購買陪嫁的奴隸呢!”

其實,這些消息伊摯早就聽說了。他想借這個機會,擠進商國的統治集團,便到這裏來了。賣鞋人的話,更證實了他得到的消息,堅定了他的信心。他問清了王宮地址,找了去,說明自己想賣身為奴。國王的管家看他能說會道,就收下了他。這樣,伊摯就隨著一大批男女奴隸,作為萃王女兒的陪嫁,來到了商國當時的都城毫((bb,在今河南省商丘市附近)。開始時他隻是幹一些宮內的雜務。他燒飯燒菜的技術很不錯,有一天他用一隻鼎燒肉湯,特意把鼎安放在成湯必經之地。成湯回宮時,果然聞到了燒肉的香味,又循著香味找到了這隻鼎和正在燒肉的伊摯。他情不自禁地說:“啊,好香的肉啊!你用什麽辦法把肉燒得這樣香?”

“因為我用了上好的作料。這同您當國王一個道理:您要當好國王,不是也需要好的大臣幫助您嗎?好的大臣對於國王,就像好的作料對於肉一樣的重要。”

一個奴隸的話,當時並沒有引起成湯的注意。但離開伊摯以後,他的話還是回響在他的耳邊。這個奴隸怎麽會有這樣富於哲理的比喻?他一定不是一個一般的奴隸。成湯想了幾天,覺得自己確實需要幾個富於智謀的大臣,幫助實現他那尚未讓他人知道的目標。他決定去找那個奴隸,就向萃夫人問清了他的姓名,讓人到奴隸們住的地方去找他。可是找了幾次,伊摯都沒在,不是去打水,就是去買東西,等也等不回來。第五次,成湯親自去找,總算找到了他。“我很想聽一聽先生對治國的看法。”

“國君,可以分為九種。”伊摯並沒有謙讓,就開門見山地講起來,“依靠嚴刑苛法來治國的,稱法君;依靠自己的勤勞治國的,稱勞君;靠平等地對待臣下來治國的,稱等君;自己無力治理,而把大權授與大臣的,叫授君;獨斷專行,不聽勸告的,稱專君;自滿輕敵,招致國破家亡的,稱破君;治國不善,國內不能容,寄居在外的,稱寄君;堅兵利甲,疆土穩固,稱為固君。還有一種是小孩子繼承王位,田別人代行國王權力的,稱為三歲社君。我希望大王您能從這九種國君中,吸取各自的長處,成為一個受到國人愛戴擁護的能夠富國強兵的國君。”

成湯覺得伊摯的看法確實很有獨到之處。“常言說,看水,可以照見自己;看百姓,可以知道一個國家治理的情況。先生覺得這句話是否有道理?”那時,銅鏡也還沒有出現,人們要看見自己的樣子,隻有拿水當鏡子。

“大王堅信這句話,說明大王很英明。隻有這樣,您才能夠聽到各種反映,才能把國家裏麵那些賢能的人吸引到您的身旁。希望大王能夠堅持下去。”

成湯說:“我想讓先生做我的近臣,幫助我出謀劃策。但是,如果你不能完成你的使命,我就會懲罰你,甚至要你的命,決不會寬恕。”從此,成湯就讓伊摯作幫助他治理國家的大臣,官名“阿衡”。古代把掌握管理大權的人稱為“尹”,從那以後,人們就把伊摯叫做伊尹。

成湯給伊尹的第一個任務,是到夏國去。當時是夏朝,夏國是各個諸侯國的國上之國,夏的國王,就是天子,也就是天下的統治者。其他各國,每年都要派人到夏去進貢、複命,也就是報告本國的情況。伊尹執行的就是這個任務。到了夏國,他目睹了夏王架的貪殘無道,沒有在夏國久留,急急忙忙回到毫。向成湯報告了夏萊無道、百姓抱怨、諸侯不滿的現狀,這更加堅定了成湯伐萊滅夏的決心。

從那以後,伊尹總是在成湯身邊,執行他的命令,或者為他出謀劃策。逐漸開始了滅夏和奪取全中國的活動。距離毫不遠,有一個小國叫葛。成湯以不祭祀祖先的罪名討伐並滅掉了這個小國。正在這時,夏的一個屬國昆吾乘夏萊荒**,國力衰弱的機會,反叛了夏國。成湯與伊尹一商議,覺得時機到了。

成湯在毫的效外集合了出征的隊伍,舉行誓師大會。他對大家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他說:“夏萊犯有許多罪行,天帝命令我們去討伐他。我畏懼天帝,不敢不執行天帝的命令。夏萊壞到什麽程度?百姓把他比做太陽,願意和他這個太陽一起殘滅!希望你們大家幫助我執行天帝的命令,去懲罰夏萊。我會重重地賞賜你們的,決不食言。但是,如果有人不遵守今天的誓言,我就罰他為奴,甚至處死,決不赦免!”他的這篇演說詞一直流傳到今,這就是《尚書》當中的《湯誓》。我們這裏引述的,隻是它的一部分的大意。

“我是一名英勇的武士,大家就叫我武王吧!”成湯舉起了手持的長械(yue),“希望大家都是所向披靡的武士!”伊尹也舉起長矛,高聲喊道:“讓我們跟隨我們的武王,去執行天帝的命令吧!”成湯和伊尹成功地鼓動起隊伍的士氣。商國的隊伍便浩浩****地向夏國進發。兩支隊伍在娥(song)遭遇。商軍英勇衝殺,夏軍沒有還手之力。夏萊率軍逃到鳴條,還是架不住商軍的猛裂攻擊.夏萊繼續逃跑,一直跑到熨(zong)。夏軍慘敗,商軍大勝。他們在熨這個地方還繳獲了求雨用的寶玉。因為它是權力和王位的象征,所以把它帶回到毫。成湯還要把夏朝祭祀土地神的廟也遷到毫。這種廟稱為社。伊尹說,夏的社,是亡國的社,遷回去是不吉利的.於是作罷。夏架逃到巢湖一帶,死在那裏。各地諸侯都來朝拜成湯,承認他的領導。夏朝從此就滅亡了。中國奴隸社會一個新的朝代―商朝,從此誕生了。成湯就是商朝的第一代天子。這裏提到的幾個地名,由於年代久遠,現在已經很難說出它確切的地點了。

由於伊尹在成湯奪得天下的過程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成湯對伊尹非常尊重。他們也經常在一起談論治理國家的方法一類的大事,也隨便談些日常的小事。

“我們得感謝天帝對我們商國的器重,要不我們怎麽能得到天下呢?"有一次,成湯在躊躇滿誌的時候,無意間對伊尹說出這麽一番話。

“我看,天帝也不是完全信得過的。他的脾氣讓人很難捉摸。我以為,我們商國能夠奪得天下,主要是因為大王具備了純正的道德。有了這種純正的道德,才能得到天帝的信任。具有這種純正的道德的,隻有大王您和我伊尹。”

“先生的意思,有了道德,就可以贏得天下了?"成湯對伊尹的話很感興趣。

“我說的是純正的道德。”伊尹說,“這種品德,要始終如一,要堅持不懈,要天天進步。大王現在剛剛成為天子,這一條就更重要。選擇大臣,要選擇忠直善良的人,要謹慎地考察,必須是能同大王通力合作的人。其實,善也沒有固定的標準,純正,始終如一,這就是標準。如果一位國王能夠作到這一點,他的臣民就會讚美他說:‘多偉大的國王啊!有著多純正道德的國王啊!’有了這樣的國王,是臣民的福分,他們的生活就能永遠美好。”後來,伊尹把這段談話,整理成一篇文章,叫《鹹有一德》,就是都應該有純正的道德的意思。這篇文章,也保存在《尚書》中,流傳到今天。

成湯繼承王位十七年後,滅夏,他成為商朝的天子。當了十三年天子,去世。古代的繼承方法,是兄終弟及製。就是哥哥死了,傳給二弟,二弟死了,傳給三弟。最後一個弟弟死了,再傳給哥哥的長子。成湯的長子叫太丁,死在成湯的前麵。就由伊尹作主,讓太丁的二弟外丙當了天子。可是外丙隻在位二年,也死了,又由太丁的三弟中壬作天子。中壬也隻當了四年天子,就死了。伊尹就立太丁的兒子,也就是成湯的長孫太甲當了天子。

太甲很年輕,朝政大權實際上掌握在伊尹的手中。伊尹也擔負著教導天子的責任。在太甲繼位後第一次祭祀成湯的儀式上,伊尹就教訓太甲說:“太甲,你的父王是受天帝的旨意取得天下的。他用寬厚代替暴虐,使得天下千百萬人懷念他。”其實,伊尹總講這樣的話,反來複去,太甲早就煩了。可是伊尹卻照講不誤:“有的人整天在宮中聽歌觀舞,縱酒無度,這叫巫風;有的貪圖財物,貪圖女色,打獵,遊樂,這叫**風;也有的人輕慢聖賢的話,拒絕忠告,疏遠有德行的老者,樂於同頑皮幼稚的人在一起,這叫亂風。這裏講了三種不良風氣和十種過錯。誰犯了這三風十過,就要受到懲罰。”

太甲在心裏說:“哼,什麽忠告、老者,不就是讓我聽你的嗎?”他臉上那種不耐煩的神情,是不言自知的。

伊尹用手拍打著薦席說:“太甲,你不要不耐煩。你要把這三風十過牢牢地記在心裏。你若是一個有德的國君,是全國的幸運;你若是一個無德的國君,就會亡國!”

伊尹越是教訓太甲,太甲就越是不服,有時好像特意同他作對似的。太甲繼位不到三年,伊尹就派人把他押送到遠離毫城的桐宮關押起來。由他自己代行天子的權力,成了實際上的天子。

太甲被關押在桐宮七年。隨著年紀的增長,懂得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對伊尹的仇恨也與日俱增。在毫城的宮中,也有很多人暗地裏忠誠於太甲,認為他才是真正的天子。太甲在桐宮,也逐漸結識了一些忠於他的人。有一天,他從桐宮跑出來,潛回王宮,聯合忠於他的人,殺了伊尹,把伊尹的家產分作兩半,交給他的兩個兒子。太甲重新當上天子。

不過,關於伊尹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伊尹放逐了太甲,隻是代行天子的職責。他還是利用一切機會教導太甲。作了好幾篇文章,講道理給太甲看。太甲也認真聽取伊尹的教導,改過自新。伊尹見太甲改過了,就親自到桐宮把他接回來,把王位交給他。太甲不辜負伊尹的教誨,成了一個賢君。伊尹繼續做太甲的輔佐。商朝的政治從此又出現了清明的局麵.伊尹也活得很長,活到一百多歲,直到太甲的兒子沃丁繼位後才去世,沃丁用天子的禮儀埋葬了他。還說他死後大霧三天,似乎上天也在哀悼他。伊尹在商朝各時期,在統治集團中和在百姓中,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相信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太甲殺伊尹的說法很荒謬。

那麽,哪一種說法是真實的呢?說他被殺的,是《竹書紀年》。它是一本編年史,這本書的身世很坎坷。它大約成書在戰國時代。“秦火”(指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後,這本書就不見了。可是在晉朝的太康年間,有人盜掘戰國時代魏襄王的墓,掘出了這部書.有些學者收集了那些竹簡,加以整理,重新流傳起來。但這部史書在南宋以後,又消失了。隻是在一些其他著作中,保留著被引用的片斷。後來有些學者把這些片斷又整理出來,但無論如何也沒有原書完整了。

說他接太甲回宮重新為王的,是《史記》。《史記》是漢代大曆史學家司馬遷所作,信譽度很高。《史記》成書晚於《竹書紀年》,但司馬遷生活在距“秦火”不遠的時代,他很可能沒有見過《竹書紀年》。當代史界,相信這兩種說法的人都有,都能講出很多理由。至今,好像也沒有取得代致意見。其實,在取得新的證據之前,這是很難斷定誰是誰非的。我們這本書,不是曆史教科書,而是一部曆史故事。所以,我們把這兩種結局都奉獻給讀者,讓讀者們自己去探索它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