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六句話練成述情高手

述情是用不傷害關係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真實的需求、感受和想法,情感關係裏隻要使用這樣的方式去跟對方溝通,就不會輕易傷害到兩人的關係,但可以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練習述情,在打好前麵說的兩項基本功後,可以從下麵的六種句型開始嚐試。剛開始可能感覺像是鸚鵡學舌,說話自己都有點不適應,但隻要堅持一下,慢慢就熟練了,熟能生巧,時間久了自己就可以組織句型來隨意述情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刻意地述情時的場景。

當我意識到述情的重要性後,我決定先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踐一下,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那天,我下班回到家裏,看到我太太做了我最喜歡吃的涼拌麵,我組織了一下語言(我還在述情“失語期”),對她說:“回到家裏就可以吃到我喜歡吃的麵條,我感覺太幸福了。”

她說:“哦,原來讓你幸福是這麽簡單啊,那以後沒事就讓你幸福!”

以後的日子裏我吃到喜歡吃的飯菜的概率也越來越高,我們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所以,想要練習述情並轉化為自己的能力,你需要有第一次的突破,當你一次、兩次、三次地突破自己,並看到自己述情後的效果,慢慢地就會願意更多地使用這樣的溝通方式。時間久了,當你在述情時你可能都意識不到自己在述情,因為述情已經成為一種本能的溝通方式。

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把述情的六種句型一一分解開來介紹一遍,方便大家練習,但一定不要覺得隻有這些句型才是述情,隻要你使用的語言是不傷害關係的方式,又表達出了自己真實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就是述情。

讓你得到更多愛的一個句型

句型一: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直接告訴對方。

我知道很多人在生活中的習慣和這個句型是相反的,比如我們常說“報喜不報憂”,很多人的信條就是不要把負麵情緒帶回家,就算自己在外麵再痛苦,也不在家人麵前表現出來,覺得這樣的自己才是負責任的自己。

可如果自己內心很痛苦,又刻意隱藏的話,愛人怎麽能知道你心裏想的是什麽呢?

當人的內心痛苦時,是極其需要人來安慰和理解的,就像孩子在外麵受了委屈或欺負,回家找媽媽述說一樣,情感關係中有痛苦的一方是需要對方像媽媽般地嗬護的,當愛人感覺不到你內心的痛苦時,也就不知道你是需要嗬護的。

我們很容易想象出這樣一個場景來:

老公在單位受了委屈,內心很痛苦,但回到家裏時,為了不讓自己的心情影響到愛人,他進門後看到老婆的一刹那,還是把自己的委屈壓抑到了內心,然後裝作很高興的樣子跟正在看電視的老婆打招呼。

全部注意力都在電視劇裏的老婆當然對老公心裏的委屈全然不知。所以,她還像平時一樣對待老公,坐在沙發上邊刷手機邊看電視,指揮老公給自己在冰箱裏拿完水果,又讓老公去廚房燒自己喜歡吃的菜,一點兒也沒有照顧到老公的心情。

老公在廚房裏燒菜,心裏的委屈更加嚴重,心想在單位裏領導不理解自己,回來老婆也沒有能夠注意到自己,還對自己使來喚去的,心情更加不好,感覺到老婆好像不愛自己,她隻愛她自己。

就是這樣,當老公心情不好時,不告訴老婆,注意力不在老公身上的老婆就可能照顧不到老公的心情,還會向老公繼續索取關懷。這樣就可能會使老公的心情更加不好,既不利於老公從壞心情裏走出來,還可能影響到兩人的關係。

想象一下,如果老公把自己心情不好的事情告訴了老婆,老婆可能馬上會從沙發裏站起來,給老公倒一杯水,然後耐心地去詢問老公發生了什麽。更不會使喚老公為自己洗水果、燒菜,而可能是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以此來安慰老公受傷的小心靈。

在職場中,職業的素養要求我們不要把自己家裏的事情帶到工作中。即使你心情再不好,麵對客戶時也還是要麵帶笑容,這被稱為職業化。其實就是要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即便有負麵情緒也要壓抑起來,這已經讓人很累了。

如果回到家裏,我們還是保持著這樣的職業素養,不把單位裏的負麵情緒帶回家,那就是說讓我們回到家裏也不要放鬆自己,也要很累地生活在家裏,那還有誰願意回家呢?家不就是讓我們放鬆、休息、調整自己的地方嗎?

所以,如果你的心情不好,在見到愛人時,可以試著告訴他(她),他(她)就有可能會照顧到你的心情,更加嗬護你。這樣才能讓你更快地從負麵情緒裏出來,也會讓你的愛人更加理解你,會給你更多他(她)的愛。不要怕影響到他(她),作為你的愛人這很可能是他(她)願意做的事情。

所以,當你心情或狀態不好的時候,請告訴你的愛人。

比如:

我今天工作太累了!

我今天心情不是很好!

我今天感覺很失落!

讓對方越來越懂你的一個句型

句型二:當對方令你感受不好(或好)時,告訴對方你的感受!

在前一章情緒管理的內容裏,曾經介紹過每個人身上可能都有一些情緒按鈕,當有人觸碰這些情緒按鈕的時候,你可能就會有情緒,尤其是自己的另一半。如果對方知道了這一點,就可能會很注意,不會輕易觸碰到你的情緒按鈕。

因此,你需要通過這個句型來告訴對方,你對他的某些行為或語言有不好的感受,讓對方以後盡量注意,不再重複這些行為或語言。

或者說,對方的一些行為或語言之所以給你帶來了不好的感受,是因為你的特殊性,你接受不了某些行為或語言,你需要告訴他你的這個特點。

比如:

自從我跟我愛人說:“當我聽到‘誰誰跟你說了什麽’時,我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心煩,我想是因為我小時候的那段經曆導致的,可不可以以後不要問我這句話。”

從此她就非常注意了,幾乎都不再問我這句話,有一兩次她忘記了我的交代,又問起來,但話說到一半,剛剛說了“誰誰跟你……”就停掉了。

實際在生活中,愛人如果做了一件事情或說了一句話,自己感覺到很不舒服,人們通常有兩種做法,都是容易傷害到關係的:

一些人是忍著,把不舒服的感覺壓抑到內心深處,委曲求全。

比如:

愛人吃了有異味的食物,還來吻你!你承受不了那氣味,很不舒服,但你選擇了忍著。

看起來你是個能忍的人,但這樣做對方可能就不知道你對這些味道是接受不了的,下一次他可能還會這樣做,所以,你也許會很多次地承受這種很難聞的氣味。

等有一天你實在無法承受,你可能對他大發雷霆,這時他就蒙了,他會想不明白,為什麽以前你都能接受,而這次你就接受不了呢?他甚至會聯想到你是不是外邊有人了,不再喜歡他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對你們的關係影響就大了。

還有一些人常用的方法就是發飆,指責或抱怨對方,甚至攻擊對方,這樣的人可能會這樣說:

“滾!臭嘴,熏死我了,別碰我!”

這樣說完內心是很爽的,但可能會傷害到對方,讓對方感覺你不接納他,對你們的關係可能會有傷害。

因此,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可取的,最好的方法是告訴對方你的感受,使用述情的兩個基本功:事實+感受。

事實:你吃了大蒜後來吻我!

感受:有一股大蒜味,很難聞!

既把事實講清楚了,又不會傷害到對方,因為你隻是告訴對方你對大蒜的感覺,而不是對他,他就不會受到傷害!當然實際的述情中可能不會這麽書麵化,而隻是簡化為一句“好大的蒜味兒”即可。

再來看我對我太太講的那句話中的事實和感受是什麽。

事實:我聽到“誰誰跟你說了什麽”這句話!

感受:我就會有一種莫名的心煩。

講出了我對這句話敏感,而不是對她反感,所以,她會調整自己的做法,以後不再問這樣的話。

再來看前麵提到那位分到兩室一廳房子的學員,她給領導述情時的事實和感受分別是什麽。

事實:別人分的是兩室一廳,而我分的是一室一廳!

感受:我感覺到很委屈!

隻是描述事實加感受,並沒有指責領導這樣做不公平,所以領導才會照顧她,給她調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

述情就是這樣:隻說事實+感受,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既讓對方明白了你的感受,又不會傷害兩人的關係,是在情感關係以及各種人際關係中的最佳溝通方式。

稍後你可以找人做做練習嚐試一下:

回想一下,找三件有人做了令你感受不好的事情,使用事實+感受的方式,告訴他。

1.事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愛人做了一件令你很開心的事情時,也就是說這件事情是你很希望他做的,你也需要使用這個句型,來告訴他你很喜歡他這樣做。他的這種行為就會慢慢地越來越多,你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幸福和開心的時刻。

就在昨天傍晚,我回到家時,我太太正在做飯,我趕忙到廚房跟她一起做,她洗菜,我切菜、炒菜。我們一邊做飯,一邊交流兒子的學習情況,飯做好之後,她跟我說:“我們兩人在廚房一邊做飯一邊聊天,我感覺非常開心!我很喜歡這種感覺。”

而其實,你知道我為什麽到家就會進廚房跟她一起做飯嗎?就是因為我以前這樣做時她說過這樣的話,我知道我這樣做她會很喜歡,所以才到家就趕快進廚房的。

當你的愛人做了一件你很喜歡的事情時,如果你不及時說出你的感受,強化一下,他就不知道你是很喜歡他這樣做的,以後這樣的行為就可能不會太多出現,而你說過之後,這樣的行為可能就會越來越多。

當然,這時的句型也是一樣的,事實+感受。

看到這裏,你可以找身邊的人練習一下這個句型,當他們做了令你高興的事時,告訴他們你的感受。

1.事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事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你由強勢變溫柔的一個句型

句型三:告訴對方你的需求,而不是解決方案。

我兒子兩三歲時,我家有一台我以前工作中淘汰下來的台式電腦,顯示器是那種笨笨大大的老式顯示器。這台電腦放在家裏沒什麽實際用處,我們有時會用它給兒子放些兒歌或動畫片,偶爾也陪兒子玩一些簡單的遊戲。

有一天晚上,我看到兒子自己打開了電腦,找到了係統自帶的彈球遊戲在玩,眼睛幾乎都要貼到顯示器上去了,我很擔心這樣對他的眼睛、健康有危害。矯正完兒子的坐姿後,我走到客廳跟我太太說了一句話:“我明天要去中關村買個液晶顯示器!”

她馬上大聲反駁:“你是不是錢多得沒地方花了?我們都有筆記本電腦,買什麽液晶顯示器?”

看,她開始攻擊我了,好像是她不夠有耐心。沒錯,她的耐心是差了點兒,但我說的這句話是很容易讓她不理解我的,因為我隻是說出了我的解決方案,而沒有說出我的需求。

這就是我們很多人平時說話時存在的問題,總是把自己的決定,或者是解決方案說出來,而不說出自己的需求,這樣對方就很容易理解錯我們的意圖,進而產生誤解。

我意識到我沒有把需求說出來之後,我馬上調整自己的語言,把需求告訴她:“兒子在玩電腦,我擔心這種老式顯示器有輻射,眼睛也離得太近。”

當她明白了我的需求是對兒子的眼睛、健康有所擔心時,她說了一句話,讓我對她很是佩服。她說:“那還不簡單,把這台電腦收起來,不給他玩了就是了。”

因為她的解決方案確實比我的更好,換個液晶顯示器可能輻射會小些,對視力的影響也小些,但可能就是因為我們認為影響小了,反而他再玩電腦時不去管了。

這樣一來,他玩電腦的時間可能更多,對眼睛的傷害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可能會更大。所以,後來我們采取的解決方案是把那台舊電腦收起來,不再擺在寫字台上。那幾年,兒子就很少再玩電腦了。

當我們自己隻說解決方案時,它不一定是最優的,而對方卻隻有同意和不同意兩個選擇。當對方的選擇是不同意時,我們就容易感覺對方不理解自己。其實,這個不理解也是我們自己製造的,因為我們沒有把需求講出來。

所以,跟愛人的溝通中,要經常把自己的需求講出來,對方就會跟你一起來探討解決方案。如果當時我直接講的是我的擔心,也就是我的需求,我太太就會跟我一起探討怎麽來解決這個問題。而我直接給她說出了我的解決方案後,她就隻有選擇同意還是不同意我的方案。

一個人是強勢的,還是溫柔的,其中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在說話上,看這個人是經常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案,還是經常說出自己的需求,需求往往就是我們的感受。

那些常說出解決方案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強勢的。而那些說出需求的人,總是給了對方商量的機會,甚至是對方來主動滿足自己的機會。

感受一下這兩句話,看有什麽不同的感覺?

1.給我倒杯水!

2.我渴了!

前一句是解決方案,感覺像是在命令對方,而後一句隻說出了自己的需求,對方可能會說:“我給你倒杯水去!”當然,如果對方很忙,他也可能會說:“你自己去倒點水喝吧!”語言中多少也有對你關心的成分。

說出需求還是解決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述情句型,我們可以再來感受一些例句:

1.我們出去吧!

2.我有些悶了!

前一句是解決方案,容易引起對方的不理解,對方很容易說:“出去幹什麽?”但如果你是說了後一句“我有些悶了”,對方反而可能會說:“要不我陪你出去走走?”

還可以把需求和解決方案同時說出來,前麵說需求,後邊說解決方案,這樣也很容易被對方理解。比如:“我有些悶了,我想出去走走!”

一個人如果經常使用這樣的句型說話,對方是很容易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反之,如果有時別人不理解自己時,也可能是自己導致的。所以,在情感關係的溝通中,我們要使用這樣的句型,降低別人誤解我們的概率,也降低兩人爭吵的概率。

這個句型其實反映出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暴露程度,在愛情的關係裏,願意自我暴露需求的人,才是好相處的人。

現在,試試將下麵的句型轉換成述情的句型:

例:

解決方案:我們回家吧!

需求:我累了!

需求+解決方案:我累了!我們回家吧!

小練習:

解決方案:陪我去買衣服吧!

需求:(買衣服的原因,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

需求+解決方案:_____________,親愛的,陪我去買衣服吧!

解決方案:今天你做飯吧!

需求:(為什麽需要對方做飯,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

需求+解決方案:_____________,親愛的,今天你做飯吧!

讓你瞬間增強個人魅力的一個句型

句型四:說出你喜歡的,而不是你不喜歡的。

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人,說話時說出來的都是自己不喜歡的,就是不說自己喜歡的,這樣的人讓人感覺很難相處。

比如:

約會時去飯店吃飯,上來幾個菜,對方指著其中的一個菜說,“這個菜我不喜歡吃”,一會兒又上來幾個菜,他又指著其中的一個菜說,“這個我也不喜歡吃”。

可能這時已經上來四五個菜了,他不喜歡吃的隻有兩個,他說完之後你對其他幾個菜的胃口也會受到影響,並且會對這個人有些反感,覺得這是一個挑剔的人。而這些是由於他說話的句型導致的。

在桌子上的菜中,可能兩人都會有幾個自己特別喜歡吃的菜,有幾個特別不喜歡吃的菜,他如果指著其中一個自己喜歡的菜說:“我很喜歡吃這個菜!”就是不提那個自己不喜歡的菜,我們對這個人的感覺會很不一樣。

總是說自己不喜歡什麽的人,給人的感覺很消極,這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是排斥那些消極詞匯的,比如“不喜歡、討厭”等,常說這些話的人也會被我們的潛意識排斥。而總是說自己喜歡什麽的人,給人的感覺是很熱愛生活的,我們會感覺這樣的人很好相處。

特別是對方說的那些消極的詞是指向我們時,我們會更加不舒服。

比如:

你穿了一件新衣服,你的戀人看到後說你這件衣服不好看,你可能就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現實中很多人都會這樣說話,這樣的人要想變得有魅力和好相處,隻需把自己說話的句型改過來,說出自己喜歡的,而不是自己不喜歡的。

比如:

他可以說:“你穿那件衣服更好看!”

說的還是同一件事情,隻是句型變化一些,你的感覺會很不同,這就是述情的魅力!

同時,當一個人總是說自己不喜歡什麽時,他並沒有告訴你他喜歡什麽,你就不知道如何才能滿足這樣的人,所以,跟這樣的人相處會有些累。

而那些經常告訴別人自己喜歡什麽的人,就很容易相處。比如你知道一個人喜歡吃什麽樣的飯菜,請他吃飯時就很容易安排飯店;你知道一個人喜歡什麽樣的禮物,給他送禮物時就很容易送到他心裏去;你知道一個人喜歡玩什麽,陪他玩時就很容易安排項目。

那些不經常說出自己喜歡什麽的人,討好他你都不知道如何做到,更不要說愛他了。

所以,在情感關係裏,我們需要通過經常說這個句型,讓愛人知道我們喜歡什麽、想要什麽、向往什麽,這樣不但他感覺舒服,而且知道如何做就能令我們開心!

這樣你就是一個有魅力而又很容易愛的人,跟你相愛的人就會很輕鬆,你們的關係就很容易經營和維護。

現在回想一下,你平時都是怎麽說話的?是說自己不喜歡什麽的多,還是說自己喜歡的多?

下麵的練習,可以幫助你養成說出自己喜歡什麽的好習慣,試著把下麵的句型轉換一下:

例:

原句型:我不喜歡吃鹹的食物!

述情:我喜歡吃清淡的食物!

小練習:

原句型:我不喜歡嘈雜的環境!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型:我不喜歡看肥皂劇!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型:我不喜歡在大城市過春節!

述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老公甘願洗碗的一個魔力句型

句型五:使用“可以”替代命令。

在情感關係裏,我們還經常會有希望對方為自己幫忙的情況,這個時候,自己說的話是使用什麽樣的句型,將影響到對方是否願意幫忙。

比如:

你對你的愛人說:“親愛的,去把碗洗洗!”

他(她)可能馬上會說:“為什麽啊?”或者“不洗”。

這個結果不是你想要的,因為你用的是命令的語氣!對方感覺愛人之間本來是平等的,為什麽你不洗碗,而要命令他(她)洗呢?

但如果你這樣說話,效果可能會很不同。

你對他(她)說:“親愛的,可以把碗洗洗嗎?”

一般這樣說時,對方內在的聲音是“可以”,因為你給了他(她)選擇的權利,他(她)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他(她)會感覺他得到了足夠的尊重,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因此,他(她)去洗碗的概率會很高,即便不去洗,也可能會告訴你他(她)的理由。

所以,在你希望愛人做些事情的時候,盡量使用請求的語氣,句型裏邊加上“可以”二字,並且以問號結束。

前麵提到的那對我的朋友夫妻二人,我春節去他們家時,當老婆抱怨完老公從來都不進廚房後,我問她老公:“如果你老婆說‘老公,可以來一起做飯嗎’,你會陪她嗎?”

老公立即說:“那當然可以了,關鍵是她從來沒有這樣說過。”

就是這樣,當你是請求而不是命令時,對方會更願意去做。

有人感覺夫妻之間有必要這麽客氣嗎?當然是有必要的,夫妻是兩個人,都需要這份尊重,雙方都需要尊重對方,而不是那麽不客氣。

同樣意思的詞還有一個“能”,看起來意思是一樣的,但沒有“可以”的效果更好。因為“能”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意願,即願不願意幫忙;第二層是能力,即有沒有這個能力。使用這個詞,很容易讓對方聽出質疑他能力的感覺,特別是那些害怕否定的人。

比如:

你能洗碗嗎?

意願:你願意洗碗嗎?

能力:你有能力洗碗嗎?

對方可以回答:“能,不洗!”

“能”是指有能力洗,“不洗”是指不願意洗。

所以,在請求對方幫忙時盡量使用“可以”,而不是“能”,以免引起理解上的分歧。

那麽,如果把“可以”二字放在句子的最後呢?

“今天你洗碗可以嗎?”

感覺會比命令好得多,但沒有把“可以”放在前麵好,因為人的潛意識反應是很快的,可能對方在聽到“今天你洗碗……”還沒有聽到“可以嗎”時,已經有情緒了,所以,最好把“可以”放在前麵來使用。

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想讓愛人做家務、接孩子,為自己辛苦一下做點事情,最好能夠使用這個句型,感覺會很不一樣,因為對方需要你的尊重。

這個句型,也被稱為魔力句型。因為當你用這個句型請求人的時候,對方有時會像是中了魔力一樣本能地在第一時間說:“可以!”

我曾經有這樣的體驗:

一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剛剛熄燈準備睡覺,我太太對我說:“老公,可以幫我倒杯水嗎?”我第一時間本能地說:“可以!”並開燈起身幫她倒了杯水。

她喝完水,我剛熄燈躺下,她好像發現了這個句型的魔力,於是特意逗我說:“老公,可以把地拖一下嗎?”

我又本能地說:“可以!”

在我身體還沒有離開床的時候,她接著又說:“老公,可以把衣服洗一下嗎?”我發現我內心的聲音居然還是“可以”。然後,我意識到了她在逗我,一起大笑起來。

人們之所以容易在第一時間本能回答:“可以!”是因為這個句型給人以充分的尊重和選擇權,越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越是願意同意。大概是因為人們願意用自己的友好去回報這份尊重吧。

現在你可以試著練習一下,把下列句型轉換成述情的這個句型:

原句型:買點水果!

述情:_____________

原句型:掃一下地!

述情:_____________

原句型:陪我出去逛街!

述情:_____________

然後,你可以在晚上上床休息的時候,試試這個句型的威力,你可以刻意對你的愛人說:“親愛的,可以給我按摩嗎?”看看有什麽反應。

如果你還單身,也可以與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人練習試試,比如飯店的服務員,在你著急趕時間吃飯時,可以對服務員說:“我時間有點緊張,可以幫我介紹點速度快的菜嗎?”

讓溝通效果迅速提升的一個句型

句型六:說出“我希望”,不說“你應該”。

我曾經參與過某衛視推出的一檔為夫妻婚姻加油的電視欄目,欄目請來的嘉賓都是已婚的夫妻,其中有一個環節是讓雙方互相跟對方說:“我希望你……”

這是個很棒的環節,因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述情句型,通過這樣的述情可以讓夫妻彼此更加了解對方想要什麽。進而知道自己如何做對方會滿意,其達到的溝通效果是非常好的。

但在生活中,人們一般喜歡說出的不是“我希望”,而是“你應該”“你應該知道我想怎樣!”“你應該早點回來!”“你應該多掙點錢!”等。

“你應該”和“我希望”有什麽區別呢?

雖然說的可能是同一件事情,但效果有著本質的不同。“你應該”是從“正確的事”的角度在講,是講“理”的,意思是對方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是對的,不這樣做是錯的,是在講對錯。幾乎人人都不願意被否定,每個人的對錯標準也會不一樣,對方很容易跟你爭論。

但“我希望”則不一樣,“我希望”沒有說對方不這樣做是錯的,沒有評價對方。隻是告訴對方我很希望你這樣做,意思是這是我需要的你愛我的方式,是從“愉快的事”的角度在講,是講“情”講“愛”。

做“你應該”的事情,對方的感覺是屈服,而做“我希望”的事情,對方的感覺是因為他愛你。

比如:

你應該早點回來!

對方聽到這樣的話,內在的聲音可能是“誰規定我就應該早點回來”,或者“我晚點回來,難道就錯了”。

但如果你說“我希望你早點回來”,對方的感覺是你的情感需求上想要他早點回來,如果他早點回來,那就是來滿足你的需求,是愛你的體現,所以,就很願意早點回來,來讓你感受到他的愛。

述情的魅力就在於此,同樣的話,用不用述情,在情感關係裏達到的效果非常不同,這是因為情感關係裏講“愛”要比講“理”好。

除了使用“我希望”,你還可以使用“我喜歡”,效果也是一樣的。

比如:

你應該知道我在想什麽!

聽到這樣的話,對方內在的聲音可能是“憑什麽我就應該知道啊”“你不告訴我,我怎麽會知道你想什麽”等為自己辯解的語句,這是因為你這句“你應該”否定了對方,他要反擊。

而如果你告訴他:我喜歡你能知道我在想什麽,對方可能就會經常注意你在想什麽了,慢慢地隨著他對你的了解,他就真的能經常知道你在想什麽了。

除了“我希望”“我喜歡”,有時候用“我想”也可以,都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你應該”是在評價對方,潛台詞是對方應該做到而沒做到,聽起來還有點像指責。“我希望”“我喜歡”“我想”則暗示對方如果他那樣做了你會感覺他很愛你,所以前麵是接受你的指責(也有點屈服的感覺),後一個是為了證明愛你。

總是說別人“應該”如何的人,頭腦中有一個自己認為正確的世界,隻要別人的行為不符合他的這個世界,就覺得別人不對,這是自我和控製的體現,也是情感關係裏的大障礙。

很多夫妻的關係中都會出現一些問題,當不明白這些述情句型時,不少人會認為都是對方的問題;當真正理解了述情的各種句型後,其實會發現很多時候,兩人之間的問題跟自己的語言表達方式是有關係的。

能夠很好地述情的人,對方很容易理解你,很容易知道如何做你就高興,如何做是你不希望的,就會感覺你很好相處,你就成了一個很容易愛的人。

當然,這裏隻是列舉了述情的六個句型,在實際的生活中不可能這麽教條地運用,而是要把幾種句型合到一起用,會顯得更加自然和流暢。

也不隻是這六種句型才是述情,隻要你使用的是不傷害關係的方式,表達出了你的需求、想法和感受,這樣的語句就都可以說是述情,即便是語氣中帶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