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冼星海是人民音樂家。
周恩來同誌聽了《黃河大合唱》之後,曾親筆題贈冼星海: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冼星海逝世之後,毛澤東同誌於悲痛之中寫下挽詞:為人民的音樂家冼星海同誌致哀!
冼星海的命運,是中華民族命運的縮影;冼星海的奮鬥之路,是中國人民自強不息、走向光明的典型;冼星海能創作出劃時代的不朽之作《黃河大合唱》,是因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融進了偉大的抗日戰爭中!
二00五年六月十一日,是冼星海誕辰一百周年。同時,也是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電視連續劇《冼星海》就是借紀念冼星海誕辰一百周年暨慶祝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歌頌冼星海的奮鬥精神,讚美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靈魂!
冼星海離開延安赴蘇聯不久我來到了人間。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他的歌聲陪伴我成長。新中國成立之後,像我這樣一個曾隨母親討飯的孩子,竟然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並能升入作曲係深造,蓋因為我想成為冼星海式的作曲家。
我在中央音樂學院八年苦讀期間,詳細地查閱了有關冼星海的史料,並認真地研究了冼星海的主要作品。或許我和冼星海有著極其相似經曆的原因,我認為冼星海走過的道路,理應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以冼星海為榜樣奮鬥不息。
一九六四年,我赴通縣搞“四清”。由於我生長在農村等原因,院黨委書記趙諷同誌把江定仙、李元慶、楊蔭瀏、曹安和等和冼星海或有過交往、或專門研究音樂史的老藝術家安排在我呆的一個生產隊裏,朝夕相伴,他們多次談到冼星海的軼聞軼事。其間,院長馬思聰以“下馬觀花”的身份來到我隊T解“四清”,與我同住在一個炕上,他也向我談了冼星海在巴黎求學的情況。使我對冼星海的認識更具體化了。
“四清”結束之後,李元慶、楊蔭瀏、曹安和等請我吃飯,讓我參觀了他們負責的中國民族音樂研究所辦的“冼星海展室”。並破例讓我看了經錢韻玲同誌修改後的冼星海日記等史料。使我對冼星海的了解更理性化了。
不久,**開始了,我因知情太多被打成反革命,送到農場勞動改造。在漫長的六年當中,沒有鋼琴,沒有譜紙,作曲已經成為不可能。怎麽辦?我在勞動之餘寫冼星海的傳記小說,這就是後來出版的(愛的旋律)。黨的三中全會前後,我又把小說改成了電影文學劇本《冼星海在巴黎》。後經蔡安安、蔡元元、劉國祥等參加修定,由著名電影導演陳懷皚推薦,發表在《芙蓉》等刊物上。
隨著冼星海百年誕辰的臨近,我的母校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同學,希望我寫一部電視連續劇《冼星海》。後征求有關領導、專家的意見,特別是逢先知、金衝及、何靜修、鄭伯農、楊偉光、李準、仲呈祥、李碩儒、杜邊等人的意見,他們都讚同由我執筆寫電視連續劇《冼星海》。其中一位同誌說:“一心想成為冼星海式作曲家的王朝柱,再不寫一部電視連續劇《冼星海》,何以心安?”
我決定創作電視連續劇《冼星海》。
應當說及的是:在我創作電視連續劇《冼星海》的前後,我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學長鄭伯農、師妹黃大崗等貢獻極多,讓我看到了許多新的研究冼星海的史料,對我完成這部《冼星海》有著莫大的幫助。對此,真誠地說聲謝謝!
同時,當年冼星海的戰友和學生郭沫若、光未然、李煥之、馬可、時樂蒙……留下的回憶文章,以及研究冼星海的音樂史專家寫的專著,都為這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冼星海》提供了創作素材。對此,我也真誠地表示感謝!
作為藝術形象的冼星海,這部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完成了;作為冼星海的一生經曆,還有在蘇聯的五年沒有寫。原因:一是冼星海在蘇聯五年期間,生活環境、人物關係都是新的,需要重新鋪排,原定四集難以完成;再是全劇的風格也很難統一。為此,我采用交響樂全曲結束之前需要有短暫的緩衝連接部的辦法,用畫外音作一個概略的介紹,然後再推向全劇結束。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於香山
王朝柱 河北吳橋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全軍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一九六六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八十年代初棄樂從文,相繼出版了《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的長征》、《周恩來在上海》、《愛的旋律》、《女囚徒》、《蔣介石和他的密友與政敵》(三卷六部)、《功臣與罪人》、《謀海奸雄》、《政壇敗將》、《王昆侖》等史傳文學作品; 同時參加創作了話劇《決戰淮海》、電視連續劇《巨人的握手》、《張學良將軍》、《周恩來在上海》、《開國領袖毛澤東》、《鄧小平》、《長征》、《張學良》、《延安頌》以及電影《龍雲與蔣介石》等劇本。
現退而不休,筆耕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