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馮玉祥和蔣介石》是一部紀實體的長篇曆史小說。是係列長篇曆史小說《蔣介石和他的政敵們》之一部。

馮玉祥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人物之一,是具有廣泛影響的愛國將領和民主人士。一九四一年,重慶賀馮玉祥六十壽辰時,周恩來同誌生動地概括了他的曆史功績:“煥章先生六十歲, 中華民國三十年。單就三十年說先生的豐功偉績,已舉世聞名,自灤州起義,中經反對帝製,討伐張勳,推翻賄選,首都革命,五原誓師,參加北伐,直至張坦抗戰,堅持禦侮,都表現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其中尤以殺李彥青,趕走溥儀,罵汪精衛,反對投降,呼籲團結。致力聯蘇,更為人所不敢為,說人所不敢說。這正是先生的偉大處,這正是先生的成功處。”

毋庸諱言,在錯綜複雜的曆史漩流中,馮玉祥走過的是一條曲折的路。尤其是在一九二七年六月十日至十一日馮玉祥、汪精衛鄭州會議,和六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馮玉祥、蔣介石的徐州會議以後,他的政治態度發生了大的逆轉,和蔣介石同流合汙,反蘇反共,一度背叛了革命。

蔣介石從這時起,巧妙地利用馮玉祥的軍事力量和社會影響,擊敗他身邊的軍事將領何應欽、李宗仁、白崇禧等的奪權,由第一次被追下野到複出;同樣,蔣介石利用馮玉祥的軍事力量和社會影響,發動了所謂的第二次北伐,擊敗奉係張作霖,首次完成全國統一。接著,蔣介石為了建立一統的蔣氏王朝.決心采取各種手段消滅馮玉祥的西北軍,遂演出了最為慘烈的中原大戰,把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推入戰爭深淵。幾經政治、軍事較量,馮玉祥終於喪失了軍權。也就是在和蔣介石進行的政治、軍事較量過程中,馮玉祥逐漸地認清了蔣介石獨裁者的真麵目。 同時,也極為沉痛地總結了自己失敗的教訓,下決心跟著中國共產黨,成為堅強的反美、反蔣的民主戰士。

這就是《馮玉樣和蔣介石》所要完成的使命。

《馮玉祥和蔣介石》一書所截取的曆史段,恰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複雜、最為混亂的時期。它所涵蓋的方方麵麵,所涉及的曆史人物,也遠不是這本書所能完成的。好在這本書僅是係列長篇曆史小說《蔣介石和他的政敵們》之一部,有些重大的曆史事件和重要的曆史人物,就留給其它專著去完成了。

再,這部《馮玉祥和蔣介石》不是政治評傳,也不是曆史教料書,而是一部紀實體的曆史小說。這就決定了它應當遵循兩條創作原則:其一,在描寫距今天較近的重大厲史事件時,強調其嚴肅性和紀實性,絕不隨意杜撰,其二,它既然是小說家族中的一員,就應該具有小說的屬性,那就是所寫的曆史人物是遵循典型化這一原則經過藝術加工的。我希望這部《馮玉祥和蔣介石》,盡力達到嚴肅的紀實性和藝術的小說化的完美結合。

有關馮玉祥、蔣介石的曆史資料浩如煙海,由子政洽上的原因,海峽兩岸對同一的曆史事件,同一的曆史人物的評價大相徑庭。誠如我在拙作《張學良和蔣介石》的前言中所說:“好在我不是站在史學家的立場上著史立說,給我運用這些資料帶來了相對的自由。況前史有先例,像《三國演義,那樣,允許作者用自己的觀點去評說曆史和人物,也不因‘揚劉抑曹’而影響藝術巨著本身的價值。”

還應當說及的是,寫作《馮玉祥和蔣介石》的過程中,參閱並泰錄了許多中外史料。有的注明出處,有的隻標明是引文.有的因行文的關係化入文中。在此,一並表示最為至誠的謝意。

一九九二年二月完於

京城萬壽寺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