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賺錢002

“你看這些冷冷清清的原美國海軍住的營房,能再熱鬧起來嗎?”“能!”

“這一大片海軍基地能變成旅遊勝地嗎?”

“能!”

“很好!”他說罷有些神秘地告訴黃如論先生,就在距離美國海軍基地不遠的地方,有一塊地皮,近期準備公開拍賣,可以“借光”建旅遊設施。接著,又不無得意地說,“時下,這還是絕密的消息,懂嗎?”

“懂,可我無力買下這塊地皮,也沒有財力把這偌大的蘇比克海灣建設成旅遊勝地。”

“可你原來的老板啊,就是紐扣廠的老板,他是馬尼拉有名的華商巨富,有的是資金,讓他買嘛!”

黃如論先生猶豫了,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

“黃先生,你可以參股嘛!事成之後,保你賺大錢,我也可以拿到一大筆可觀的中介費。”

或許是這消息來得太突然了,也或許是黃如論先生從未經曆過這樣的事情,因而仍舊猶豫不決。

“你不是常對我們說,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嘛!再說,這位華商巨富賺了錢,還要支付我們一筆不小的紅利呢!”

“那就讓我試試看!”

“不!你一定要搞定這筆大買賣。”

“我也想啊,可我就是不知道這位老板願不願冒這樣大的風險。

喲!”

“告訴他,沒有風險,隻賺不賠。”他說罷笑了,又近似玩笑地說,“我知道,你手裏拿著能說服老板的萬能鑰匙,放心大膽地做吧!”

黃如論先生是一位膽大心細的商人,決不會貿然出手。再者,這位僑商巨富不僅有恩於他,而且在馬尼拉華僑中也享有很高的威信,一旦失信於他,就等於斷了在菲律賓的一切商機。說得嚴重些,就連他在馬尼拉能否生存也成了問題。他經過詳細的調查和論證之後,才登門找到這位僑商巨富,說明率先購買這塊地皮,一定有著很大的升值潛力之後,遂又對這位華僑巨富說道:

“請相信我黃如論,下決心吧,這筆天價的生意是一定有豐厚的回報的。”

但是,出黃如論先生所料的是,這位僑商巨富堅決不做這筆天價的生意。原因十分簡單,萬一菲律賓政府出爾反爾,或者愛搞軍事政變的軍隊強行接管不遠處的海軍基地,他一定被搞得血本無回。他作為一位長者,善意地說道:

“如論啊,你年輕,涉世不深,也不太了解菲律賓的事情,我是不會做這筆天價生意的。聽我的忠告,你也不要再打這筆買賣的主意了!”

誠如前文所述,黃如論先生有著敢為人先的個性,在事業上又有著野心和霸氣,遇事,絕不輕言放棄,更不會向困難低頭。一句話,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他為了促成這筆天價的生意,使出了全身的解數,也調動了一切手段——包括自己願意拿出不多的錢參股等,終於讓這位年過花甲的僑商巨富答應做這筆生意。最後在那位“高幹子弟”的“牽線搭橋”下,黃如論先生和這位僑商巨富參加了距離蘇比克海灣不遠的那塊地皮的競標,此前已有不少人參加過競標,但最終無疾而終。而黃如論先生憑借超前的眼光和商業智慧,前瞻性地看到,隨著未來菲律賓經濟的不斷發展,土地價格必將不斷飛漲。根據這一準確而精明的判斷,他製定出周密的競標方案和操作細節,最終在競標中旗開得勝,成功拍得了那塊土地。結果,那位高千子弟拿到了一筆巨額中介費,黃如論先生等人根據參股的比例,也享有了7%的股權分紅巨額回報。值得一提的是,之後在對這塊地皮的經營上,黃如論先生的手法可謂高明——他根據土地的資源特征、區位優勢和未來升值空間等的不同,將地皮有機巧妙地分割成了許多不同地塊,並通過合理搭配、優化組合等土地營銷的方式,以相對優勢的價格將其賣給了韓國人、台灣人等,從而獲取了一筆可觀的利潤,實現了地皮價值的相對擴張和最大化。從這裏,我們多少可以看出黃如論先生在地產運營和資本運作方麵獨具的天賦和智慧,而這些都是他日後在房地產開發行業取得巨大成功,乃至成就世紀金源集團成功事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筆紅利和之後運營土地得來的綜合收入,就是黃如論先生在菲律賓淘得的第一桶金。

這件事也雄辯地說明:黃如論先生在菲律賓淘得的第一桶金靠的是政治。所不同者,其他的商人是刻意地利用政治賺錢,而這時的黃如論先生則是被動地一或曰不自覺地利用政治賺錢。為此,我近似調侃地說:

“無論是刻意地利用政治賺錢,還是被動地——或曰不自覺地利用政治賺錢,都證明我們家鄉的一句俗語是真理: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快不富。”

黃如論先生聽後笑了,遂又清醒地答說:

“夜草也好,外快也罷,都要取之有道。否則,就從懂政治變成玩政治了。”

“說得好!我真誠地希望老弟永遠懂政治而不玩政治。”

黃如論先生通過在菲律賓長達七八年的打拚,終於如願以償地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對未來企業的發展也有了原始的積累;同時,他又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馬尼拉不自覺地利用政治淘到了第一桶金,為拓展企業也打下了堅實的金融基礎。從此以後,他在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西班牙等地的事業越做越大,出現了商界所企盼的良性循環。自然,他公司的錢就像是滾雪球似的翻番。到這時,他實現了來菲律賓的第一個目的:“我要賺錢!”

說到“我要賺錢”,黃如論先生多次和我談到他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然而商海中誰都清楚,有了錢不一定有幸福,也不一定有幸福的家庭。事實上某些暴發戶一旦有了錢,卻走向了自己的反麵。就說那些舉世聞名的豪富吧,也多數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時下,黃如論先生有錢了,他在馬尼拉的家庭幸福嗎?對此,他當年在菲律賓的朋友莊哲猛先生對我講過這樣一段話:

“當時,黃先生在菲律賓已經很有成就了,也很肯幫助朋友,在新一代移民中是很有名氣的。令朋友們羨慕的是,黃先生在馬尼拉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他主外經商,嫂夫人主內持家,兒子黃濤在馬尼拉讀書,學業優良,還獲過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獎。”

在朋友們的眼中,黃如論先生在菲律賓馬尼拉建立的家庭是幸福的。

誠如前文所述,黃如論先生來菲律賓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向外國企業學習管理。說到學習,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等是先讀萬卷書,再行萬裏路。黃如論先生是先行萬裏路,再讀萬卷書。”據黃如論先生說,他來到菲律賓不久,先是擠時間翻鬩當今世界最先進的企業管理的書籍,繼之又實地考察外國管理先進的大型企業。當他在菲律賓站穩腳跟——或曰無需為起居衣食所困擾以後,他又集中精力把外國先進的企業管理作為參照數,與他熟悉的國有企業管理模式進行比較,找出這二者之間的差距,得出屬於他自己的結論,以備來日管理自己的大型企業作為參考。

黃如論先生通過整整八年的艱苦奮鬥,於1988年實現了他來菲律賓的三大目的:一,賺了錢;二,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三,學習了外國先進的企業管理。按照創辦企業的常規,他自應以菲律賓、香港為中心,繼續擴大在世界各地的轉口生意。這對他而言不僅是駕輕就熟,而且也是風險最小。但是出乎朋友們所料的是,他卻意外地放棄了經營有年的轉口貿易,決定回歸自己的老本行:從事建築行業。多年之後,我也有三分不解地問他:

“你為什麽又要蓋房子呢?是因為你出生在建築之鄉的原因,還是念念不忘當年打石頭、砌牆的生活?”

黃如論先生慘然一笑,遂又微微地點了點頭。

“咳!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

黃如論先生很早就留意外國的建築行業,他的胸中也漸漸有了發展建築事業的宏偉藍圖。俗語說得好:“運氣來了,誰也攔不住!”一位菲律賓的“高幹子弟”又叩開了黃如論先生的大門,興致勃勃地說道:“馬尼拉市政府已經作出決定,近期改造一條曆史悠久的商業大街,我保你一定能賺到大錢。”

可是,黃如論先生卻沒有賺錢的熱情,隻是淡淡地答說:

“謝謝你!這筆生意我不想做。”

“為什麽?”這位菲律賓的“高幹子弟”愕然了。“我想回到我的祖國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