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谘詢師的“泡”字訣
心理成長就是體驗的過程和“泡”的過程。從“我要做這樣的人”到“我去做這樣的人”,再到“我就是這樣的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浸泡自己,發展自己,精進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認知改變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大家想一想:我們是為了什麽而學習?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麽?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了解了很多知識,知道了很多道理。我們從不知道到知道,認知發生了改變。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發生了變化,我們解決了一些問題,獲得了一些經驗,也收獲了成長。
但認知改變能解決所有問題嗎?不能。認知改變隻能解決一般問題與一部分問題,有些事情不是僅僅靠認知就能解決的。
人的成長不能僅靠認知解決。在職業發展上,一個人產生職業倦怠,他的情緒很糟糕。谘詢師通過谘詢讓來訪者知道情緒的重要性,告訴來訪者管理情緒的方法對來訪者是有幫助的,但是那樣的幫助隻是一部分。來訪者需要放鬆,而不僅僅是學習放鬆訓練的方法。
一個人的認知發生改變,內心的不舒適感與不愉快的情緒能順暢一些,但是行動上不一定會變化。知道“我要成為這樣的一個人”,但是不一定“我去做這樣的一個人”。認知與實踐統一起來才能從“我要成為這樣一個人”到“我去做這樣一個人”。
心理成長需要“泡”
心理成長要在環境情境中進行體驗,站在不一樣的視角去感受,在這樣的情境中發生改變。通過內心的體驗會有不一樣的體會,會更加了解自己,這就需要“泡”。心理成長的過程要“泡”在學習中,“泡”在實踐中。
當一個來訪者正麵臨著人生的困難與抉擇,目前他並不想知道解決他這個問題的心理學方法,每個流派的觀點以及流派的技術,這個時候谘詢師需要幫助來訪者達到一個位置,在那個位置上以不一樣的視角看待這件事。
谘詢師需要讓來訪者進行全新的體驗,而這樣的體驗會讓來訪者產生改變。比如來訪者生活在難以感受到溫暖的環境中,心理溫度很低。他難以相信別人,難以有安全感。這個時候如果谘詢師跟來訪者說為什麽會產生不安全的感覺,人的不同類型以及不同類型的表現,這樣隻會讓人提高一些安全感,但是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他還是會感覺到不安全。
在這樣的情況下,谘詢師需要直接把來訪者帶到一個溫暖的氛圍中,讓來訪者感受到溫暖。這樣溫暖的關係是來訪者以前從來沒有感受到的。通過谘詢師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關係,來訪者發現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讓人溫暖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來訪者會對人和人的關係進行重新認識。他會產生懷疑,真的有這樣溫暖的地方?
在一段時間後,他確認並且適應了這樣溫暖的地方。當他相信這個世界上確實有這樣的地方,他內心就會產生信任感,這時候心理溫度就會升高。
這個是他在情境中體驗到的並且“泡”出來的結果。這個不是知道的,而是做出來的。這是心理成長的過程而不是知道的過程。知道了並且做到了,這就是成長。
網校的學習就是“泡”
網校的學習就是這樣一種設置。按照團體的方式設置讓你在網校有“泡”的感覺。我們不僅在網校上教你學習專業知識,而且還讓你參與其中,體會不一樣的感覺。我們會帶你一起去實踐。
網校學員所選的專業每周都有課程學習,每周日聽“校長時間”,還參與社會實踐,參與感就體現出來了。網校設立“知行合一計劃”,讓網校學員在當地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參與、體驗。每一個專業設置專門的微信群,大家在其中分享自己的感受,有問題可以提問,有人幫忙解答。每一個專業的主任會定時對學員進行回訪,了解學員的學習與實踐情況,並給予一定的建議。
網校學員在這個團體中看到希望與多種可能性,他們的內心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他們相信原來我也可以做到,我們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大家一開始是“我要做這樣的人”,心中有一個目標,但是還沒有行動。在網校,讓大家看到人生有很多可能,並開始去行動、去做。“我要去做這樣的人”,在做的過程中不斷精進自己,最後就是“我就是這樣的人”。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遇見更好的自己。
一直“泡”在成長路上
麵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泡”的精神。整個社會比較浮躁,注意力分散,信息爆炸,每天我們都在接受來自外界信息的刺激,很難靜下心去鑽研。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變得很難專注於一件事。
目前社會很推崇“匠人精神”,這正是提倡一直“泡”在自己的領域,很多年一直兢兢業業,努力地鑽研,隻問攀登不問高。一些人在自己的行業默默耕耘,才有了我們所見到的那些優秀的作品。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一生就是“泡”在水稻裏,一輩子與水稻打交道,一直不遺餘力地研究雜交水稻,提升糧食產量。
他多次深入各地稻田進行實地研究,就是為了種植出更高產的水稻,他一直為了自己的理想而走在路上。
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在86歲那年被評為全世界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大廚。那些尋常的米飯、醬油、魚蝦等在他的手裏都有了生命。他在壽司裏傾注了自己無盡的情感,讓吃的人感受到蘊藏的意義。他一輩子與壽司相伴,就是為了做出好吃的壽司,讓人們品嚐到美味的食物。
這樣的人在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在自己的領域認真地鑽研,“泡”在其中,不斷體驗美好。
成長一直在路上,我們不斷“泡”在裏麵,不斷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