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揚州八怪”領軍人物鄭板橋 1、三絕奇才鄭板橋生平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號板橋,先世居蘇州,明初遷居揚州府屬興化縣,生於清康熙年三十二年(1693年),卒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鄭板橋幼年家貧,喪母,賴乳母教養,並隨其父學畫,早年便在揚州以賣畫為生,經常過著“口下荒涼吉絕薪,門前剝啄來催債”的困窘生活。
鄭板橋生於康熙三十二年十月,時令“小雪”。按興化民間風俗,“小雪”為“雪婆婆生日”,板橋與“雪婆婆”同時降臨人間,全家都很高興。故根據《尚書·洪範》篇中“燮友克柔”字句,祖父和父親為他取名燮,字克柔。又因所居附近有座木板橋,故後來鄭燮自號板橋。
鄭家人丁不旺,板橋又是長房長孫,他出生後家人欣喜之餘又有些擔心,生怕夭折,就取個乳名“丫頭”。因臉上有幾顆淡淡的麻子,故又俗稱“麻丫頭”。
鄭板橋出生時家境已陷入貧困,僅靠祖產田和少量地租維持全家生活。後來,父親歲科兩試一等取得廩生資格,每月向官府領取廩膳,生活才得以改善。可好景不長,板橋三歲生母汪氏病故,全靠乳母費氏照料。費氏為祖母侍婢,勤勞、善良、慈愛,仁厚,時興化水災、大饑,鄭家養不起婢仆,費氏舍不得鄭板橋,三頓回家吃飯仍到鄭家操持家務。
汪氏病故後,父親娶繼室郝氏無子,視燮親出,照料如生母。故鄭板橋後來回憶說:“無端涕泗橫闌幹,思我後母心悲酸。十年操家足辛苦,使我不足憂饑寒。”(《七歌》)
父親立庵品學兼優,他考上廩生後在家開私塾,鄭燮隨父就讀。外祖父汪詡文亦博學多才,隱居不仕,對外孫非常關心,常指導讀書、作文,故鄭板橋自稱“文學性分得外家氣居多。”
鄭板橋幼時讀書似無過人之處,且因相貌不美同學都瞧不起他。但他自尊心極強,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同時對看不慣的事物敢於直言,甚至怒斥,因而同學家長都告誡子弟不要和他往來。他學習“精”、“博”結合,尤重於“精”。經、史、子、集無不涉獵,重點文章節則反複誦讀,且惜時如金。二十一史中他最推崇《史記》,認為《項羽本紀》描寫巨鹿之戰、鴻門之宴、垓下這圍幾段最精彩。他對孔、孟很敬仰,但對朱熹空談性理看不慣。他學習注重“切於日用”,做到深入理解、融會貫通,對杜甫、白居易、陸遊等詩人的詩,特別愛讀。
除師法自然外,鄭板橋也重視繼承傳統。他從唐代墨竹畫的開創者簫銳到清初石濤,都作了研究,蘇軾、文同、徐渭等,都是他敬仰的大師。後來,他到儀征毛家橋讀書,毛家橋多竹,又為他畫竹提供了條件,並與竹結下不解之緣。從此,他“無竹不居”,竹成了他繪畫最重要的題材。他愛畫竹,更愛竹的品格,竹的傲岸不屈、勁節虛心,也就成了鄭板橋人格的寫照。
康熙五十一年春,鄭板橋回到興化,從陸震學填詞。陸指導他先學婉約派柳永、秦觀,再學豪放派蘇軾、辛棄疾。陸認為詩與詞不同,以婉麗為正格,以豪宕為變格,練習時要千斟萬酌以求一是。從後來鄭板橋的詞作看,二者兼有。
康熙五十四年,鄭板橋與徐氏女結婚。生一男名犉,早夭,又生兩女。為養家糊口,他被迫到儀征江村設塾授徒。但沒有功名,不被人看重,且人不敷出,因思作畫賣畫。當時的揚州扼南北漕運咽喉,大批鹽商聚集,為其繁榮和文人墨客施展才華提供了條件。於是鄭板橋又到揚州,邊讀書作畫賣畫。
後由朋友資助,才得到讀書機會,並應科舉而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49歲出任山東範縣、濰縣的知縣(即七品縣官),曆時12年。在任期間,鞭笞奸吏,勤政於民,被百姓尊稱為親民之官。他對百姓關懷備至,有一年山東遭受嚴重自然災荒,“十日賣一兒,五日賣一婦”(《逃荒行》),“殺畜食其肉,畜盡人亦亡”(《思歸行》)的饑饉情景,使鄭板橋目不忍睹。於是他據理為民請命,力爭賑濟,並在濰縣開倉捐廉,救濟災民,深得百姓的感戴。官場上的如此腐朽配和黑暗,促使鄭板橋下定了“扯碎狀元袍,脫卻烏紗帽”(《道情十首》)的決心,他憤然絕意宦途,重返揚州,以賣畫為生。
鄭板橋用真情寫畫,不以貧寒以畫謀利,作畫決不“有求必應”,更不“求善價而沽之”,曾說:“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人也。”後來鄭板橋繪畫和隨手題句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成就越高,聲望益大,索畫者更是纏身,索性鄭板橋在一幅畫中題書畫潤格為:“大幅六兩,半幅四兩、小幅二兩,條幅對聯一兩。扇子鬥方五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神倦,亦不能賠諸群子作無益語言也。”又附一詩雲:“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隻當秋風過耳邊。”鄭板橋在當時經濟繁榮,物華天寶、人文薈萃的揚州,在各個階層什麽人都有索求的情況下,直言剛直爽快地提出自己對市場的尺價,不蒂為一種極為明智之舉。
1765年12月12日,鄭板橋逝世。“揚州八怪”中最受人們稱道的畫家是鄭板橋。他有詩、書、畫三絕,三絕中又有三真:真氣、真訣、真趣。他的蘭、竹之作,遍布世界,馳譽中外,深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