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當今,離婚率高發和結婚年齡的推遲,都預示著擁有一份幸福的親密關係並非易事。在追求長久幸福的親密關係的過程中,有的人在進入親密關係這件事情上努力多年,卻依然不能如願,有的人雖已進入親密關係,卻痛苦不斷。

特別是在物質財富已經極大豐富的前提下,不幸福的親密關係所帶來的痛苦,已經成為影響幸福的最主要因素了。

住著大房子,樓下停著豪華汽車,賬戶裏有足夠花的錢,想吃什麽、想要什麽都可以隨時下單,但就是感覺不到幸福,家裏缺少應有的溫暖和愛意,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

在親密關係中,吵架、隱忍、冷戰等痛苦的情景消耗著人們的精力,傷害著彼此的身心,並且在此之後,通常還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那麽,身處親密關係中的人們到底要如何避免這些問題而真正擁有長久的幸福呢?

換句話說,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需要經營,但到底要如何經營呢?

從大約十年前,當我完成上一本書[1]的理論建構以後,我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想探索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到底是什麽。

這些年,我一邊從事婚戀心理的培訓和谘詢工作,一邊學習、研究和思考,並在自己的生活中觀察和實踐。

三年前,這個問題的答案開始在我的腦海中逐漸成形,之後我把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回答總結歸納成了課程,通過講授和體驗的形式分享給前來參加課程的學員們,大家反饋運用之後,關係有一些明顯的變化。

我想這與課程本身回答了之前那個問題是有關的。

現在,我很肯定地與大家分享我找到的這個答案:親密關係經營的核心是滋養,更準確地說是彼此滋養。

想要經營好親密關係,我們隻要去探索如何在生活中去滋養彼此就完全可以了。

一對愛人之所以會相愛,也正是因為當初彼此都覺得對方是可以滋養到自己的那個人。換句話說,相識後曾經體驗到過被對方滋養並渴望被對方更多地滋養,正是我們很多人跟愛人陷入愛河的深層原因。

隻不過,在實際的婚姻生活中,並非人人都可以持續地滋養到對方,也當然並非人人都可以在親密關係中一直得到滋養,也有很多人在真正進入親密關係後不但沒有得到滋養,還會被傷害。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關於如何在親密關係中滋養對方,也並非人人都有機會學習和體驗到的。在很多人成長的原生家庭中,父母並不是以相互滋養的方式在相處,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滋養也遠遠不夠。

在本書中,我會詳細地介紹在親密關係中人們需要的滋養有哪些,以及如何滋養對方和如何邀請對方來滋養自己的具體方法。

同做任何事都需要能力基礎一樣,滋養也需要具備能力基礎,在上一本書中,我介紹了愛的五種能力:情緒管理、述情、共情、允許、影響。這些正是我們想要在親密關係中滋養彼此需要具備的能力基礎。

比如,情緒管理的能力不夠,在對方有需要時我們就可能隻會發脾氣、使性子,根本沒有心情去考慮對方內心深處的需要是什麽以及如何去滋養了;

再比如,述情的能力差,也就沒有辦法讓對方知道自己有些什麽深層的需要,渴望什麽樣的滋養了;

還比如,共情的能力差,就沒有辦法在對方需要情緒支持時及時給到,也沒辦法讓對方感到被深深懂得;

等等。

沒有愛的能力的人,往往在親密關係中隻會渴望被滋養,較難滋養到對方,所建立的關係也就比較脆弱,當然也難以擁有長久幸福的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每個人渴望的不一樣,需要的滋養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更渴望被認可和欣賞,有的人更渴望在對方心裏重要,有的人更渴望能被對方懂得,等等。

每個人渴望的滋養,都與自己內心的缺失和創傷有一定的關係。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缺失和創傷,每個人也都渴望著能在愛情中被深深地滋養,來彌補兒時內心的缺失,甚至療愈過往的創傷。

我們都知道,對於內心缺失和創傷嚴重的人,或者說有心理疾病和人格缺陷的人而言,他們需要的是專業的心理谘詢。

但並非隻有心理谘詢才能為人們內心的發展提供新的機會,親密關係一樣可以提供幫助我們每個人獲得新的體驗、彌補內心缺失的機會。

所以,我們才能看到有些人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後,狀態越來越好,甚至變得更加成熟,他們被自己的愛人滋養而發生了變化與成長,這也是愛情的珍貴和美好之處。

生活中人們所說的“旺夫”,似乎指的也是這個意思。說明人們已經從生活經驗中意識到,有一些人在親密關係裏是可以幫助自己的愛人變得更好的。隻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時期,人們隻關注了女人對男人的影響,而忽略了男人對女人也同樣是有很大影響的。

實際上,愛人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既然女人可以影響到男人,男人當然也可以影響到女人,“旺妻”也一樣是存在的。

那麽,這些可以讓自己的愛人發生變化和成長的人,他們是什麽樣的人?他們對自己的愛人做了什麽?他們擁有哪些別人沒有的品質和能力?怎樣才能做到他們所做的?

這也正是本書要講述的主要內容。

滋養是通過成長自己,慢慢地影響對方發生變化,這也是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滋養的原因。有不用力和不刻意,潤物細無聲之意。

這些年,隨著我對親密關係的研究越深,我也越來越覺得,愛一個人,我們可以給予這個人最深刻和最高質量的愛,也正是滋養這個人。

所以,如果說我想通過這本書告訴大家一句話的話,這句話是:愛即滋養。

沒有愛的親密關係難以維持,但沒有滋養的親密關係中愛本身就難以源源不斷。

不過,當你接觸到滋養這個概念時,最好還是多用來要求自己並實踐,而不是隻用來要求對方。不然,不去滋養對方而隻要求對方來滋養你,這本身就可能會導致你們之間出現更多的問題和衝突。

這也不是說,在親密關係中滋養對方,就要永遠壓抑自己的需要和情緒一味地隻對對方好,這樣的話誰也做不到,也千萬不能那麽做,因為那樣對彼此都是有傷害的。可能會既喪失了自己,又縱容了對方。

為了滋養,有時候反而是需要堅持自己的,隻有你在一些事情上堅持自己,對方才能越來越尊重你的邊界,擁有更清晰的邊界感。不過這牽扯到什麽時候要堅持,又在什麽時候應該妥協,以及用什麽樣的態度來堅持,書中我會展開詳細闡述。

同時,雖然本書是寫親密關係的,但因為親密關係在心理層麵上是親子關係的一定程度上的再現,所以,書中寫的很多方法和原則也是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借鑒的。

探索真理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盡管我用了近十年的時間來思考和實踐這本書的理論體係和方法,但我相信,也還有不少沒有在我的視野和經驗中的內容,這本書也一定會存在著可以完善的地方,這一點還請大家諒解!

為了閱讀方便,書中不少地方將“他”和“她”合並為了“他”使用,在此說明一下。

趙永久

2020年10月15日

[1]指《愛的五種能力—婚姻與愛情中的情商課》一書,本書中後麵提到“上一本書”時,指的都是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