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於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
“弘揚與培育民族精神月”中的兩大舉措的建言
譚元亨 洪三泰 戴勝德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的曆史性時刻,國家教育部不久前專門行文,確立今年8月為“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國際上麵臨恐怖主義威脅、日本軍國主義陰魂不散之際,這一舉措,不僅對於我們下一代,而且對於今後的曆史發展,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廣東是當年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戰場——抗日的前沿陣地,著名的東江縱隊在國際上聲譽顯赫,與此同時,廣東又是遭到日本侵略**最嚴重的區域之一。迄今,人們對日寇在廣州的狂轟濫炸,以及在粵北、粵西的細菌戰仍記憶猶新。
然而,由於美國的庇護,日軍細菌戰的罪惡曆史一直得不到徹底的揭露,其罪魁石井四郎甚至沒有被審判,並為美國所用。因此,他們在中國、東南亞進行細菌戰的罪行,始終未能充分揭發,從而讓世人所知。這也是日本政府迄今未能認識其侵略罪行的原因之一。
早在10年前,我們便參與調查了日軍在廣州海珠區南石頭設立“粵港難民收容所”,利用細菌戰殺害上10萬(這個數字可能被大大低估)粵港難民的罪行。香港滄陷之際,尚有150萬人,到香港收複,僅餘60萬人。90萬人不是被殺便是逃離,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日軍安排船隻運返廣州,送到“收容所”的。
這個收容所是名副其實的“東方奧斯威辛”,難民有進無出,日軍用沙門氏菌等,一批批殺害了他們。細菌是從東北“731”部隊處用飛機特運來的。當年從事這一罪惡活動的士兵丸山茂等,曾在1995年到南石頭粵港難民所紀念碑前磕頭請罪,並寫下了證言。被殺害者除開扔進化骨池及就近的鄧崗斜大批掩埋外,還用汽車運到深山穀中,其中,白雲山五龍穀就是拋屍地之一,那裏不僅把南石頭的屍體扔下,還把修路上那裏的民工全部殺害扔進去,以殺人滅口,掩蓋罪行。
現在又10年過去了,國內外傳媒,對納粹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已作了大量的報道,而且還會有更多的報道,但東方,這一類報道尚未開始,尤其是南石頭這一“東方奧斯威辛”仍鮮為人知,而當年所建的紀念碑,不僅規模太小,而且太一般化,選址不當,未能產生大的影響。
為了貫徹國家教育部的文件,迎接8月份的“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的到來,我們謹提出如下幾個建議:
一、由參事室、文史館、珠江文化研究會牽頭,組織一批資深的文史館員、參事、作家,盡快編寫係列的叢書,並趕在8月前發行。日前我們確定的有如下兩種:
1.《東方奧斯威辛紀事》,長篇紀實文學。
2.《日軍細菌戰:黑色“波字8604”——來自東方奧斯威辛的追訴》,日寇在南石頭進行細菌戰的圖文報告。
二、在條件許可下,建議海珠區重修“粵港難民紀念碑”。
1,從現居民點上將碑址移至就近的公共公園或空地上。
2,重新設計紀念碑,目前太小太筒單,也缺乏象征意義,應請著名雕塑家與文史學者重新研究並作出方案;碑文也須進一步修改,因撰寫時間較早,史料欠準確。
3,在我們兩部專著基礎上,於紀念碑側,建立一個相應的紀念館,應該說,目前已擁有的館藏內容是有相當分量的。
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中,建議由省、市牽頭,在省、市檔案館作出“東方奧斯威辛”的專題展覽,並適時組織全市中小學生參觀,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