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01

共和國崛起的危難時刻,毛澤東一錘定音:我看餘秋裏能當好石油部長。此人人才難得,是個將才!

彭德懷推薦,周恩來欣賞:中國和平建設時期從此出了個獨臂“巴頓將軍”。

世界工業史一次又一次地證明石油立國的理論。不管你承認不承認,20世紀以來的世界,是石油將人類引向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任何一國的領袖如果誰忽略了對這一來自地心深處湧發的“地球之血”的重視,誰就無法駕馭代表現代文明的本國工業社會的前進巨輪。

老牌帝國的首相丘吉爾是這樣。

新興霸權帝國的總統羅斯福是這樣。

東方的人民共和國領袖毛澤東也是如此。

1956年、1957年……這一段的“內參”讓毛澤東驚心和震怒了: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已經走過七八年,農民從地主富農奪回土地並實現了“土地改革”之後,城市的工商改造也已進入徹底的脫胎換骨時,擺在他桌子上的“情況反映”竟然是:河南、山東的黃河沿線出現大量因饑餓而逃亡的難民正以成千上萬的人數向江南一帶乞討要飯,那些老弱病患者不得填肚而棄屍於荒原……令毛澤東更不能容忍的是連四川這樣的“天府之國”竟然也頻頻出現餓死人的現象!

到底怎麽回事?是我們的執政思想和建設方向出了問題?

衛士長這一夜不敢回家睡覺,整宿地呆在豐澤園內的菊香書屋外的那個四方小庭院裏,距毛澤東十幾米遠的地方看著毛澤東一支又一支地吸著香煙,那紅紅的煙火將長夜催出了黎明之光。

“主席,都快天亮了!您回屋休息吧!明天,不,是今天了——今天上午十點您不是還要開個座談會嗎?您得先眯一會兒嘛!”

毛澤東緩緩地轉過臉,長時間地看著衛士長……

“主席,您還有事要我去辦?”衛士長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衣著,又摸摸自己的臉,不解地問,“主席,我、我……沒什麽不對吧?”

毛澤東突然似答非答地:“是不對。”說完邁開雙腿徑直向書房兼臥室走去,剛走出幾步又回過頭:“銀橋,你通知總理九點前到我這兒來一趟。”

“是。”衛士長快步隨毛澤東進了房間,待他躺下後迅速回到值班室給周恩來辦公室搖去電話。

這一天午前兩個多小時發生在豐澤園內的事隻有毛澤東和周恩來兩個人知道。後來有記載的史料使我們獲得了一個可靠的推測:二位共和國領袖一起研究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後來對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這件大事基本上是一個主題:中國的石油問題和中國石油部部長的人選問題。

毛澤東已經是很著急了。這時期農村人民公社的問題已經夠他老人家操盡心了。時而不可遏的風起雲湧,時而因不可遏的風起雲湧所出現的一樁樁一件件出格離奇的事讓他思緒興奮而憂慮:他在河南視察時說了句“還是人民公社好”的話後,一夜間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出現了千萬個各式各樣的“人民公社”。“吃飯不要錢”和“向共產主義過渡”成了當時中國的一陣狂熱的社會風潮。

但工業的形勢尤其是石油工業的形勢令毛澤東極不滿意。因為在“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唯有石油工業部沒有完成任務。

早在中國共產黨人從國民黨手中奪取全國政權前夕的最後一個革命聖地西柏坡時,毛澤東一方麵指揮百萬雄師追窮寇,另一方麵已經著手謀劃新中國的建設大業了。當共和國國體確定之後,剩下的全部問題就是怎樣把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富強的事。怎麽建設?列寧和斯大林的蘇聯模式真的值得效仿,二三十年的曆史竟然把一個舊世界徹底摧毀後又迅速建立起了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機器和人民富裕的日子。蘇聯搞建設的模式自然在毛澤東印象中留下深刻的影響。但毛澤東是個絕對不願以一種模式照搬照抄別人東西來建設自己國家的領袖,尤其是通過第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的實踐證明,蘇聯人那種強加於人的思維方式早已令毛澤東生厭。他在思考未來新中國建設采取何種建設路途時,已經悄悄將某些注意力盯住了太平洋彼岸的那個僅靠二三百年曆史便迅速崛起的美利堅合眾國。

美利堅?合眾國?!喔,那麽意味深長的國名!了不得啊,華盛頓的軍事天才與治國大略,傑克遜的《獨立宣言》,還有林肯的就職演說,簡直令人如癡如醉。那才叫領袖!才叫締造國家的偉人!

伴著猩紅煙蒂,毛澤東坐在石磨旁的小木凳上,讀完列寧和斯大林的一本本建設國家的著作同時,打開了一本本美國建國曆史科教書……他在閱讀中吃驚地發現了這個新興帝國近百年迅速崛起的奧秘:石油!石油!

難怪前些日子在中共中央通過秘密渠道向蘇聯討教建設國家經濟的方略時,斯大林捎來話說:英國和歐洲人走向強大的秘訣是蒸汽機帶來的工業革命,而美國崛起的經驗證明石油是工業化革命真正使國家經濟超越常規發展和社會飛速前進成為可能。

石油,石油是什麽東西?

衛士長李銀橋過來給毛澤東端上一壺開水,見毛澤東口中喃喃地念叨著,便湊過話:“主席,石油是不是石頭裏流出的油?”

毛澤東一愣,繼而哈哈大笑起來:“不錯不錯,石油就是石頭裏流出的油!”

李銀橋說:“可石頭裏哪能會流油嘛?”

毛澤東站起來,將手中的書本往石磨上一放,說:“石頭當然能流出油嘍!而且還能流很多很多的油喔!你沒見我們在延安時上延長那個油井那裏參觀看到的那黑烏烏的油?”

李銀橋想起來了,說:“那是洋油,能點亮馬燈的洋油。”

毛澤東點點頭又搖搖頭,似答非答地:“帝國主義害死我們中國人嘍,洋油洋油,連我們自己的石頭裏流出的油也給叫成洋油嘍!”說完,一臉怒氣地走出小院子,向附近的小山坡走去。

衛士長著急了,迅速拿起毛澤東擱在小木凳上的外衣,隨後而至。

小山坡上,毛澤東神情嚴峻地在思索著,口中仍然喃喃著:“洋油洋油,中國人用洋油的日子什麽時候才能結束啊?”

李銀橋看著毛澤東一臉凝重的神情,覺得不便再打擾,便退到一邊。可有一個問題他實在不明白,便又忍不住上前請教毛澤東:“主席,你剛才為啥又把洋油說成是石油?這石油跟洋油是不是一回事?”

毛澤東轉頭向自己的貼身衛士“嗯”了一聲,解釋道:“外國人把石頭裏流的油叫石油,而我們中國因為沒有石油卻把從國外買進來的油說成了‘洋油’。”

“其實,這石油的發明權是我們中國人的。我們中國也是最早開采石油的國家之一。”毛澤東左手叉在腰際,右手向前一揮,用其濃重的湖南話說道:你不是也曉得我們延安時有個延長油井嘛!那口井就是宋代一個叫沈括的科學家發現的。1080年時,他被宋朝皇帝派到延安任經略使,負責陝北的軍事防務。其間,沈括對延長一帶的石油就親自作了認真的考察與研究。他認為這種生在石頭裏的油類“生於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汩汩而出”,與其他油類不同。於是他稱其為“石油”。沈括在他的名著《夢溪筆談》中提出了“石油至多,生於地中無窮”的科學論斷。因此沈老先生堪稱中國石油地質第一人,這在世界科學技術史上也是空前的。

那時的李銀橋跟隨毛澤東已有兩三年了,但他又一次被毛澤東的滿腹經綸所折服。

“那為啥我們還要用洋油,不自己讓那個沈……沈刮多刮點油出來?”李銀橋問。

毛澤東“哈哈”大笑起來:“是的嘍是的嘍!等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就要依靠自己的雙手,多‘刮’些出來,把‘洋油’扔到它太平洋去!”毛澤東最愛別人聽他談古論今,於是李銀橋又像聽天書似的從毛澤東口中聽得我國古人怎麽開采石頭裏流出來的油的故事——

沈括應該說是第一個把石頭裏流出來的油稱之為“石油”的人。而發明開采石油關鍵技術的鑽井工藝,我國更應是世界上的先驅。據《華陽國誌》記載:周滅後,秦孝文王以李冰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又能識齊脈(即地質——筆者注),穿廣都鹽井……”又據《水經注》記載:“江水東以廣都縣,李冰識察水脈,穿鑿鹽井。”這就是說,在公元前250多年前,先人李冰在四川就用當地百姓汲鹵煮鹽的經驗,鑿井煮鹽,而煮鹽用的燃料就是天然氣。“火井”是當時蜀人對天然氣井的稱呼。有趣的是,中國古代鹽井與火井往往同在一起並存與發展。漢時,四川的井鹽生產已相當發達,故這“天府之國”還有“火井之鄉”的美譽。其四川火井開鑿最早、名氣最大的要數臨邛火井了。西漢《蜀王本紀》記載:“臨邛有火井,深六十餘丈。”又據《華陽國誌》記述:“臨邛縣有火井昏夜之時光映上照,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頃許如雷聲,火焰出,通耀數十裏。”在經曆西漢東漢朝代,再經公元600—800年左右盛唐時代,四川鑽鑿火井、鹽井已遍用各地,達60餘個縣地。其井淺的幾十尺,最深的有仁壽縣的800多尺。而這幾百年的掘井采鹽采氣的盛行,也使得鑽井技術不斷發展。特別是到了宋朝,我國的鑽井技術,像四川那兒已經用上了成械衝鑽鑿——即聞名於世的“頓鑽”的前身。後在清朝中後期,這種人工的械衝鑽鑿的鑽井,創造了世界鑽井史上的奇跡。1853年(清鹹豐三年)在四川省自貢市鑽鑿的“焱海井”,井深1000.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人工鑽鑿超千米的深井!這口井以生產天然氣為主,兼產鹵水。至今仍日產天然氣1000多立方米,鹽2000公斤左右。1988年國務院把它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此井為“世界鑽井之父”。

“唉,斯時已去,我們卻落後了!落後了啊!”毛澤東對天長歎一聲。

李銀橋見景,有些著慌地一邊給毛澤東披上外衣,一邊小聲說:“主席,都怪我剛才問多了……”

毛澤東搖搖頭,口氣緩和了許多:不,莫怪你。我是在想一個大問題喔:老蔣在南京呆不了多長時間了,我們也很快就要進城,放下槍杆子搞建設去了。可要搞建設就得用大機器,這大機器可不像我們紅軍戰士吃草根樹皮就能轉動得起來的,它可是要喝“洋油”才能動得起來的呀!而現在我們的同誌多數跟你一樣連“洋油”為何物還都不怎麽知道,那我們以後搞建設要受多大的限製啊!

李銀橋看到毛澤東心情沉重的樣子,想找個話題有意讓毛澤東輕鬆輕鬆,便腦子裏閃出一件曾經聽賀龍司令員說過的故事:主席,我聽說賀龍司令員手下有位戰將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們在繳獲小鬼子時看到了敵人扔下的幾桶機油,就以為是可以做炒菜的油便拿回部隊去讓炊事員用了,結果吃了這油炒出來的菜,拉得一塌糊塗哎!

毛澤東一聽,立即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起來:“這事我聽說過聽說過。你知道這人是誰嗎?”

李銀橋搖頭:“賀老總沒說是誰。”

毛澤東說:“是三五八旅的政委,叫餘秋裏。”

李銀橋想了想:“是不是那個獨臂戰將?”

毛澤東點點頭:“正是他。此人不簡單喔!我把蔣介石的幾百萬舊軍隊打敗並收歸到了我們人民解放軍隊裏來。就是此人幫我解決了改造國民黨舊軍隊的一個大難題喔!”

李銀橋問:“你說的就是在延安時向你匯報新式整軍經驗的那個人哪?”

毛澤東以欣賞的神情又一次點頭:“是他。我的那篇《西北新式整軍運動》文章裏,講的就是他的做法。彭老總也是很喜歡此人的喔,現在正讓他帶部隊跟胡宗南幹仗哩!”

“報告主席,傅作義將軍一行今天中午前要到西柏坡來。周副主席請你做好接見的準備。”中央辦公廳楊尚昆這時過來向毛澤東報告。

毛澤東一聽,滿臉喜色地:“好嘛!我可是已經等傅將軍多時了。走,中午我請他吃飯!”

回小院的路上,楊尚昆悄悄問李銀橋:“主席跟你在說什麽呢?”

李銀橋小聲告訴他:說“洋油”的事。

楊尚昆茫然地:“洋油”?

李銀橋說:主席說,我們快要進城了,以後搞建設可少不了“洋油”!

楊尚昆笑了:主席已經在謀劃新中國建設大業了。

是的,新中國建設早已在毛澤東的心中醞釀,而告別“洋油”的事更是毛澤東在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後一心想做的一件緊迫的大事。一生博覽群書的毛澤東,在進城後有了更多的方便閱讀各種書籍,解放初期那些年中,他讓秘書田家英從北京圖書館借過不少世界發展史方麵的書籍。而在研究美國發展史時,毛澤東被西方經濟巨人迅速崛起的一個現象所吸引,這就是美國的“石油起家史”。

好嘛,原來他們是靠我們祖宗發明的掘鑿鹽井技術而發跡的呀!毛澤東翻著一本厚厚的美國工業史書,意外而又震驚。因為在他手中的那本書上,毛澤東看到了大洋彼岸那個剛剛擺脫英殖民地統治後進行本土革命時期所經曆的那一幕為國家命運而求生的原始搏殺,是何等驚心動魄,何等富有傳奇——

這段曆史用中國人的目光看來,簡直就是昨天的事——1859年8月27日,這個日子對中國人來說毫無意義,那時我們這個東方帝國已經從世界第一強國開始衰弱,英國人借助鴉片一次又一次地逼著慈禧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金田起義後的太平天國革命席卷南方,清政府天天收悉的是危機報告。但這一天,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卻發生了一件大事:冒牌上校德雷克拿著銀行家湯森的1000美元,在喬治·比斯爾的命令下,用中國人發明的、後傳至歐洲的鑽鹽井的鑽塔,在賓夕法尼亞州的泰特斯維爾的一塊農田打了美國曆史上的第一油井,並且在鑽至69英尺時,地下冒出了油。“打到油啦!”消息像野火似的傳遍四方,個個夢想著發財的美國人完全被賓夕法尼亞州的這一驚天動地的喜訊所吸引。擁有油井的投資人喬治·比斯爾給妻子這樣寫道:“所有這裏的居民都發狂……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激動人心的事。整個西部的商人都擁到這兒,以驚人的價錢購買可能打出石油的土地。”泰特斯維爾油礦的開發,使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瞬間發生了根本性改變,而這個正在崛起的國家也從此進入全球的列強舞台,不再是以往扭扭捏捏、底氣不足的三流國家形象。一個創造與賺大錢的時代、一個借助於資源並控製整個命脈的時代、一個向工業社會源源不斷輸入“工業之血”並使其充滿活力的時代到來了——美利堅擁有了比老牌歐洲帝國用蒸汽機動力推動工業社會更簡單、更便宜和更具前景的動力源,他們不用再依靠別人的力量來支持發展自己的新生國家,相反,所有的人都想學習他們對“石頭裏流出來的油”的開采經驗。美國人得意洋洋——這個專利隻屬於我們美國。但締造這個專利的喬治·比斯爾與開國大帝的喬治·華盛頓在能力上無法相提並論。泰特斯維爾油礦才經營不到10年,他就破產了。一個先天不足的弱者破產,並不是件壞事。1865年2月的一天,一位偉大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後來影響美國工業發展史和推進美國國家強盛的重要人物洛克菲勒先生。那時這位紐約鄉村出身的小商人隻有26歲,但他的一雙冷森敏銳的藍眼睛卻格外能夠判別事物。他在拍賣場上將喬治·比斯爾他們締造的、又行將維持不下去的石油開采業盤到了自己的麾下,從此開創了“洛克菲勒石油王朝”的曆史,當然也等於是創造了19世紀末、20世紀整個時代的美利堅強盛曆史——這絕對不是誇張之語。洛克菲勒石油王朝的建立,使美國的工業和商業產生革命性的巨變,洛克菲勒也很聰明,那時他的標準石油公司幾乎主宰著美國工業,好比現在的比爾·蓋茨的計算機軟件王朝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力。加上洛克菲勒又極其聰明,他把“多餘的零花錢”不斷捐獻給社會,他資助建立了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等大學遍布整個美國,孩子們唱著“洛克菲勒真好”的歌,享受著他給予的恩賜。當然,支撐美國兩個黨派的民主黨和共和黨自然也得到了他洛克菲勒石油王朝的一筆筆競選款,雖然他們都一邊接受一邊還不斷地罵他——罵他的目的是為了從他那兒獲得更多的資助。100年後,發了大財的比爾·蓋茨不也遭受過同樣命運嗎?我們還清楚記得前幾年白宮不斷借理由起訴比爾·蓋茨的公司是什麽什麽壟斷,最後總是讓比爾·蓋茨往白宮國庫裏多送點錢算了事嘛!羅斯福起家沒有離開洛克菲勒王朝,而二戰時期的美國趁著歐洲的混戰,不遺餘力地將手伸向中東和非洲的目的,就是那兒有豐富的石油。美國人真逗,那些最嫉恨他們的國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亞,還有大國蘇聯,他美國人卻又總跟這些國家關係搞得最火熱,仍然這句話:因為那裏有石油。100多年後的今天這種情況仍然絲毫沒有改變。美國國家的喜怒哀樂和強盛稱霸,始終與石油關聯著。

美國靠著石油發跡。我們中國呢?中國不僅有火藥、造紙、印刷、指南針四大發明,而且還有像鑽鹽井這等讓美國人改變國家命運的大技術喔!可我們為什麽如此貧窮和衰退呢?早在西柏坡時的毛澤東已經不止一次開始這樣感歎和深思了:有著5000多年文明曆史的中國,我們為什麽最後竟然遠遠地落在一個隻有二三百年發展史的西方國家之後?

真不能小看這黑烏烏的“洋油”喔!毛澤東看完美國的發跡史,不由得一聲感歎。

中國必須擺脫“洋油”,要有自己的工業之血!毛澤東抱定信仰。

為這,在日理萬機創建“人民公社”的烏托邦式的共產主義社會時,毛澤東關注石油工業的發展卻是實實在在的,而且可以說是他使人民共和國在之後的近半個世紀裏所下的兩著最重要的棋,另一著棋是他親自欽定的“兩彈一星”。前一著妙棋,再具體些可以歸結為日後毛澤東決策開發名揚天下的“大慶油田”及其他的大建設。

共和國成立之後,在毛澤東的國家建設大賬上,他早已把中國所麵臨的用“洋油”局麵扔到太平洋去了。

為此,毛澤東在宣布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18天,便以中央人民政府的名義簽發了成立國家燃料工業部的命令,並親自提名資深工業革命家陳鬱為部長。新成立的燃料工業部在第二年便設立了石油管理局,著名地質學家、我國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玉門油田的發現者和開拓者孫健初先生被聘為這個局的勘探處處長。“茫茫大地,何處找油?”1950年8月6日,西北石油管理局成立,清華大學地質學者出身的老八路康世恩成了這個局的局長。而此時一代石油先驅的孫健初在中國共產黨的厚愛下正奮然全身心投入工作之時,卻不幸在寓所遭煤氣中毒,猝然長逝。新中國石油勘探業因此一度出現停滯。毛澤東和他的助手們不得不把眼睛放在成本極高、產出極低的東北人造油上,並在短時間內恢複了撫順製油廠(後為石油二廠)、錦西石油五廠、撫順西製油廠(後為石油一廠)、樺甸頁岩油廠(後為石油九廠)、錦州煤氣合成廠(後為石油六廠)等幾個人造石油廠的生產。所謂人造石油廠,是以一種叫頁岩的岩石,通過大量複雜的幹溜等工序,從中提煉出與天然石油成分相近的人造石油來,其成本為天然石油的十幾倍。無奈,許多工業和國防建設需要石油,毛澤東等決策者不得不咬著牙關,勒緊褲腰帶從石頭裏擠“生命油”。此時朝鮮戰爭爆發,油的問題急壞了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中央因此又不得不動用本來就少得可憐的外匯,並通過特殊渠道從國外買回些“洋油”。

“油啊油,真是憂死人喲!”毛澤東和中南海裏的領導人們感歎著。

1952年8月,毛澤東又簽發命令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大地質學家李四光是在回國途中聽說他被任命為這個部部長的。當他一踏上祖國的土地時,毛澤東就將其請到中南海。

“歡迎歡迎。我們一直在等待李先生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周恩來一邊引領李四光去見毛澤東,一邊滿臉笑容地對風塵仆仆的地質學家說。

毛澤東走出書房,將李四光的手緊緊握住——兩個久久相視,如同久別好友。

“毛主席好!”李四光先一句問候。

“好,好好!”毛澤東連連稱歎,他是在讚揚地質學家衝破黑暗,奮然回國的壯舉。

“李四光同誌今年多大?”毛澤東與一個民主人士第一次見麵就稱其為“同誌”,這是極少有的事。李四光顯然在毛澤東心目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感情地位。

“66歲。”李四光回答說。

毛澤東有些意外地“噢”了一聲,說:“比我大四歲,又是著名科學家,那就是我的先生了!”

李四光受寵若驚:“不敢,不敢。主席,老實說,我在地質學界是少數派。”

毛澤東笑,不緊不慢地說:“當少數派不要緊,我、恩來同誌,從前也是少數派,不止一次被排擠,可是有時候真理卻在少數人手裏。”

李四光很感激地看著周恩來,周恩來示意他坐下來談。

毛澤東坐定沙發後,轉到正題:“先生知道,我們共產黨人推翻了三座大山,現在要建設新中國。可進行建設,石油是不能少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有石油都轉不動。眼下我們每天坐的車都是燒的洋油。自己沒有油,想愛國,也愛不那麽痛快喔!”

李四光十分內疚地:“中國地質工作已經做了一二十年工作,是我們沒有幹好……”

毛澤東搖搖頭:“這筆賬不能算在你的頭上,‘中國貧油’又不是你李四光說的!”

“李四光同誌,我們知道你對石油問題有自己的看法。主席想聽聽你的意見。”周恩來插話道,“你認為我國天然石油的儲量究竟怎樣?如果真是不太好,我們還真的要再多些考慮人造油的問題了!國家要發展,時間耽誤不起呀!”政府總理對此特別著急。

李四光連忙接過話:“不不,我們目前還用不著作這種選擇。主席、總理,根據地殼運動的規律,我認為生油是一回事,儲油又是一回事,關鍵在於正確認識地下構造的規律,找出儲存石油的構造來。有的地方,地麵上雖沒有任何油氣現象的顯示,而地下卻很可能是個大的含油地區……”

“這麽說,我們的地底下也有可能有大的含油地方?”毛澤東的眉頭一挑,興趣倍增地問。

“是這樣。”李四光肯定地說,“中國這麽大的一個國家,地質構造又十分豐富,不應當排斥富油地層的存在!”

毛澤東高興了:“先生的觀點,符合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辯證法,強調絕對就不是馬列主義了!”

周恩來忍不住地從座位上站起來,爽朗地笑道:“我們的地質部長很樂觀,也很有氣魄!李四光同誌,你說中國有石油,我擁護你!”

毛澤東也站起來:“好,我也投先生一票!”

李四光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

“既然我們也能找到自己的油就痛痛快快幹他一場。”毛澤東聽了地質學家的一番宏論,顯得豪情滿懷地說。那一刻,他又想到了美國的那個找油大王……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一個新的工業部門誕生——石油部宣告成立。

在誰來挑石油部長此擔的問題上,當時的中央隻有一種選擇,就是從軍隊的將軍中找,因為李四光去了地質部,地質部是地下礦藏的偵察員,是國民經濟的先行官,有了對地下情況的了解,才能找礦找油。有人曾經對成立地質部後還要不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石油工業部而提出過爭論,毛澤東後來和周恩來商議的結果是:雖然地質部裏也有石油普查部門,但石油開發太重要了,必須列出專門部門,以便加強此項工業的建設。

1956年初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新中國的國務院裏因此有了一個新成員:石油工業部。那時石油部是所有部門中最小的一個,但它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特別看重的一個部門。

原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不久前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李聚奎將軍被任命為第一任部長。北京德勝門外的六鋪炕,一座石油部大樓也因此屹立起來。從此這一帶開始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