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01

“餘秋裏同誌,情況怎麽樣啦?”毛澤東不知什麽時候在餘秋裏的後麵將他叫住,盯著這位上任一年零兩個月的石油部長,不輕不重地問了句。

餘秋裏回頭一看是毛澤東,心頭“格噔”一下:要命!想躲也越躲不過去了。原先,他以為此次在上海錦江飯店召開的黨的八屆七中全會期間,看著毛澤東整天忙著收拾去年“大躍進”留下的一大堆問題顧不上過問石油工作,心裏多少有些僥幸自己可以逃過一劫。現在看來完了!年輕的石油部長此刻叫苦不迭:毛澤東太厲害了!滴水不漏嗬!

石油部新任部長知道毛澤東問的“情況”是什麽,當然是川中石油的情況嘍!餘秋裏一生沒有閃失過,但初任石油部部長,卻就讓他經曆了一次丟盡臉麵的“遭遇戰”。

那是什麽年代?那是中國人餓肚子的年代,那是“蘇修”領導人卡我們脖子的年代,那是美帝國主義拉著“蔣該死”不斷挑釁我們的年代,還有南邊的印度也在不安份裏想在咬我們肉的年代。

那時在毛澤東和第一代中國領導人的心中,都有一股迅速讓人民共和國崛起、讓老百姓盡快過上好日子的急切心思。當然這種心思也因為太急切而造成了指導方向與措施上的一些過頭做法,但它的出發點和本意仍然應該是令我們所有後人必須敬重的。

餘秋裏身為石油部長,他深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和*等中央領導對石油的關切。石油是國家工業經濟的血液,國家越向前發展,石油的作用越加顯現出來。被四麵封鎖又隨時必須應付戰爭考驗的新中國,更是如此。

建國伊始的毛澤東對中國石油的建設所傾注的心思可謂一片苦心。就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剛剛起步時,毛澤東為了石油問題就多次找來地質學家李四光討教:先生,你說我們中國真的像外國專家說的是個“貧油大國”?

李四光搖搖頭,堅定地回答:主席,我們中國不是貧油國。我相信我們中華大地上也會有豐富的石油蘊藏在地底下,關鍵的問題是要進行調查和勘探出來。

一旁的周恩來聽後十分高興地對毛澤東說:主席,我們的地質部長是很樂觀的,他多次這麽對我們說,我想我們應該有信心在石油方麵加強些力量和投入了。

毛澤東那天很興奮,一定要請李四光在他的家裏吃飯,而且又不止一次地說道:搞石油“普查是戰術,勘探是戰役,區域調查是戰略”,“我們隻要有人,又有資源,什麽人間奇跡都可以創造出來!”

1956年,在聽說玉門油田開發取得不斷進展、新疆地區發現新油田後,毛澤東約見石油部長和部長助理時又心切地說道:“美國人老講我們中國的地層老,沒有石油。看起來起碼新疆、甘肅這些地方是有油的。怎麽樣,石油部你們也給我們樹點希望吧!”為此,毛澤東還在一次會議上,對分管工業的副總理陳雲說,要給每個縣配上一台鑽機,不信在中國大地上鑽不出石油來嘛!

就在1958年2月初的人大會議上餘秋裏被任命石油部長不久,*中央在成都召開了工作會議。有名的“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就是在此次會議上確定的,從此中國走了一段近似瘋狂的“大躍進”歲月。

據中國老資格政治家簿一波回憶:其實真正的“大躍進”是從1957年的農業戰線開始的。而當全國的農村被鼓舞起來後,毛澤東便開始了工業“大躍進”的考慮。大辦鋼鐵便是餘秋裏上任石油部長後受到強烈衝擊和影響的第一波“滄海橫流”。

“十五年內趕超英美!”這在當時是多麽豪邁的戰鬥口號和激動人心的目標啊!毛澤東看著冶金部送到他手上的一份《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能否設想再快一些》的報告,頓時心潮澎湃。因為那報告上有這樣一段話:我國鋼鐵工業“基點是三年超過八大指標(1050萬噸--1200萬噸)、十年趕上英國、二十年或者稍多一點時間趕上美國,是可能的”。毛澤東在這一年的政治局第48次擴大會議上稱讚冶金部部長的這一個報告。

中南海,懷仁堂。黨的八屆二中全會在此隆重舉行。餘秋裏連石油部裏有的司局長還不是叫得上名時,他就被拉到此次黨代會上與當時的“鋼鐵元帥”冶金部比擂。

“你去,還是你去。”部黨組會議上,有關誰代表石油部在此次黨的會議上發言的問題,引起了一點推讓。副部長李人俊被一致推薦是發言人,可他本人堅決推讓,並衝餘秋裏這樣說。

餘秋裏笑嗬嗬地對這位曾經當過新四軍供給部長、被劉少奇和陳毅同誌稱為“經濟學家”的年輕英俊的副部長說:“同誌們推薦你,可你讓我去有什麽理由呀?”

李人俊振振有詞地:“第一,你是部長,發言有權威,我是副部長,人微言輕。第二,整個石油戰線的職工都等著新部長來鼓勁,你這個時候出來說話正是好時機。第三,你和中央首長熟,你講話他們聽……”

餘秋裏聽完搖頭:“這些理由不充分,還是你去講。”

李人俊:“這……”他還想說時,餘秋裏站起身,右胳膊一甩:“就這麽定了。散會!”臨出門時,又回頭對李人俊說:“今晚你到我家裏,我們一起聊聊怎麽個講法。”隨後又張大嗓門:“哎哎,你們幾位部長,也一起過來啊!”

北京東城交道口的秦老胡同。自餘秋裏搬到這兒後,這個胡同的名字在石油戰線幾乎無人不曉,因為他和戰友們創造的“秦老胡同”工作方式,影響了共和國整個石油工業的發展方向。不誇張地講,石油部後來的所有重要決策都是在這“秦老胡同”的“侃大山”中形成和完美的。

餘秋裏與康世恩在一起工作時,是侃得最多、最深刻、也是最親密無間的一對兒。餘秋裏與康世恩侃時,雙腿盤坐在那張椅子上,瞪大眼睛,聽人講也自己講。那情景令人傾情和難忘:你瞧,他認真時會將頭和身子盡量的前傾著,一個字不漏地把康世恩倒出的石油知識和地質知識吸進自己的腦子裏;他高興時會從椅子上“噌”地跳下來,直用那隻有力的右胳膊,敲打著康世恩:“好好,老康,就照你的意思辦!”

康世恩呢,這位清華大學地質專業學生,後來又改學了曆史,在未畢業時就參加了八路軍,骨子裏有點知識分子的性格。他對從裏到外都透著將軍氣質的餘秋裏部長,也是特別的喜歡和喜愛,甚至有些崇拜。他喜歡餘的雷厲風行,也欣賞餘對出了問題後的那種雷霆萬鈞、幹脆麻利的處理方法,更佩服他在決策時那種堅定果斷和決策後為實現目標時所表現出的不達目標不罷休的銳氣和戰無不勝的作風。康世恩生前曾不止一次感慨地說:“沒有餘秋裏,就沒有我康世恩。”

石油係統無人不知“餘康”二人。“餘康”二人在石油工作上幾十年如一日的默契配合和相互支持,以及彼此的互補,使他們承擔的共同事業也變得完美。餘和康倆人可稱得上中國政界雙雄和中國經濟戰線的兩麵鮮豔旗幟。中國石油工業因“餘康”而光芒四射。共和國五十年的經濟曆史,也因“餘康”而光彩奪目。

現在我們回到餘秋裏讓李人俊上中南海八屆二次會議上發言的事。就三千來字,餘秋裏和李人俊整整折騰了五個晚上,而且也讓康世恩等另外幾個副部長一起討論了好幾回。石油部的人都知道,餘秋裏雖說沒上過幾天學,算上後來抗大裏學的時間加起來也隻能算馬馬虎虎的“初中文化程度”吧,可他寫起文件來呀,能把大學中文係的高材生都折騰死。為了一個字、一段話,他能讓你推敲幾天幾夜。

李人俊的此次發言,意義重大。尤其是對上了“黑牌”的石油部來說,這既是在全國人民麵前“改過自省”的一個機會,也是他餘秋裏上任石油部長後在石油係統外的一次亮相。但餘秋裏把機會讓給了李人俊。李人俊知道肩上的擔子。將軍給他撐腰:“沒啥怕的。你隻要記住:我們石油部首先承認落後,但我們不甘落後。我們要在毛主席麵前保證:我們誓在第二個五年計劃裏趕上鋼鐵大王,他們一噸鋼,我們一噸油!

一噸鋼,一噸油,我們行嗎?李人俊底氣不足。這底氣不足是有道理的,因為當時“鋼鐵大王”的冶金部已經現實了年產530萬噸,而且他們的口號是要在“十年之內趕超英國”,比毛澤東提出的“用十五年左右的時間趕上英國”還要提前了幾年指標。

當然行嘛!他冶金部是人,我們石油部就不是人啦?他能搞一噸鋼,我餘秋裏就不信我們搞不出一噸油來!他娘的,我們總有一天要掘穿地球,抱幾個大油田出來,讓石油“嘩啦嘩啦”的湧!將軍給李人俊打足氣。

中南海的“打擂”開始了!

主席台上,坐著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他們笑容滿麵地看著台下1360多名代表和列席代表。而台上代表們則被主席台上的領袖們一次又一次的讚喜目光調足了情緒。

……河南、湖北、安徽的代表相繼登上主席台,宣讀發言稿。他們一個比一個精神抖擻,慷慨激昂。台下的掌聲又為他們烘托起熱氣騰騰的彩雲,使他們一寸寸地離開地麵,登上那俯視環球的空中樓閣。

冶金工業部代表的發言,把會議上的**推向了波峰浪尖。他宣布,今年的鋼產量堅決達到850萬噸,七年趕上英國,第八年最多第十年趕上美國!

李人俊登上主席台。他身個不怎麽高,其貌也不怎麽揚,但蹬蹬地頗有精神。他來到蒙著紅布的講台後,按了下麥克風,因為剛才冶金部的代表是個高個子。他抬起頭來,似乎把什麽忘到台下了,目光在會場上搜索了一下。

餘秋裏直起了身板,緊緊地盯著主席台。

“主席,各位代表,”李人俊口齒清晰,聲音雄厚。

一千多人的會場,寂靜得猶如曠古空壑,隻有李人俊的聲音在嗡嗡轟鳴,似乎要震落這古老屋梁上的每一粒塵埃……突然,李人俊的嗓門猶如天崩地裂:“我們打擂!我們和你們冶金部打擂!”李人俊刷地戟指台下冶金部的代表,卻像是指向整個會場的,“你們冶金部產一噸鋼,我們石油部,堅決產一噸油--”

這是掌聲嗎?聽不出是手掌拍出來的聲音。山呼,海嘯,雷鳴,等等,小學生做作文都是這麽形容的,可見這些形容詞是多麽幼稚。但可以肯定,這種令餘秋裏耳膜漲疼的聲音,很難相信是兩片骨肉製造出來的。

這個口號是餘秋裏和他的同僚們在秦老胡同“侃”出來的。當時冶金部長王鶴壽在場,講他的鋼鐵生產形勢和計劃,頗有特色。餘秋裏不服氣,順口吹了這個牛。王鶴壽聽了直笑。因為當時鋼鐵產量已達530多萬噸,而石油僅140多萬噸,還不到鋼鐵產量的三分之一。王鶴壽俠氣十足地說:“你們是小兄弟,以後有難處找我王鶴壽好了!”他說話算數。在後來餘秋裏組織石油大會戰時,盡管他的日子已不大好過,但仍然全力以赴地支援。

會場終於平靜下來。李人俊拿起講台上的發言稿,正要講話,一個湖南人的聲音突然出現:“你們行嗎?”

李人俊一怔。

餘秋裏也一怔。

毛澤東,笑容可掬地望著李人俊。

餘秋裏刷地站起來……“行--”

人們聽到的是李人俊的聲音。因為他對著麥克風,或者,餘秋裏根本就沒說。

毛澤東鼓掌了,而且是帶號召性的示意台上台下的人們陪著他一起鼓掌。

那會兒的掌聲和這會兒的比起來,簡直是小巫之於大巫,河泊之於汪洋……多少年過後,我們再看審視一下餘秋裏上任石油部長時的形勢,就會看到一個事實:這位獨臂將軍部長其實一上任就被推上了一匹飛跑的戰馬上。你不快跑是不行的了,你不飛奔也是不行了的,你隻有豁出命乘勢飛跑才行。

此間,餘秋裏在北京六鋪炕石油部大樓裏召開了一次重要黨組會議。會議是根據*的指示,確定石油部第二個五年計劃戰略重點的一次非常具有曆史意義的會議。因為在這次會議上解決了兩個特別重要的思想:一是中國石油要以開發天然油為主攻方向,二是石油勘探向東部轉移的思路。同時在全國確立了10個戰略勘探區,除準噶爾、柴達木、河西走廊、四川、鄂爾多斯和克拉瑪依外,要開辟5個新區,它們是鬆遼、蘇北、山東、貴州及吐魯番,其中鬆遼、蘇北是重中之重。

此刻的四川方麵也像是有意給新來的部長添喜,幾天內捷報頻傳:繼龍女寺2號井噴油後,12日南充3號井又見油噴,日產達300噸!16日,蓬萊1號井也出現噴油,日產100噸。三井所處三個構造,相距200多公裏,這意味著石油部上下盼望已久的“大油田”就在眼前出現啦!

“我們找到大油田啦!”

“毛主席萬歲!”

“共產黨萬歲!”

石油部大樓裏沸騰了!鞭炮和鑼鼓齊鳴,震得四周居民跟著熱鬧了好幾天。那時石油部還有一幫蘇聯專家,他們同樣一個個欣喜若狂。因為在這之前一直沒有幫中國人打出油來,很沒有麵子,連自己國家的部長會議主席都批評了他們。這回四川頻頻報捷,蘇聯專家們總算一掃臉上的陰雲,他們把康世恩叫去暢喝伏爾加酒,把不勝酒力的康世恩灌得大醉,然後抬著他滿街跑……3月27日,正在成都主持中央工作會議的毛澤東,在事先沒有打招呼下,突然興衝衝地趕到四川隆昌氣礦視察,並且欣然題詞:“四川大有希望!”餘秋裏得知後,稍稍安排部裏的工作,立即與康世恩於4月初趕到四川的三個噴油現場。

這是餘秋裏上任石油部長後首次到石油勘探現場。當他看到隆隆的機台和飛旋的鑽機,尤其是仍在壯觀噴油的景觀,興奮不已。他從一個井台走到另一個井台,見什麽便問什麽,恨不得把鑽井和勘探知識一下全部裝進自己的腦海裏。

“來來來,抽煙抽煙!”每到一個井台,餘秋裏便把頭上的草帽往旁邊一扔,不管髒不髒,一屁股坐在工人的床鋪上,毫不見外地盤起雙腿,掏出口袋裏的“中華煙”滿屋子撒……“這就是部長啊?”工人們用油呼呼的手一邊吸著難得見到的“大中華”,一邊竊竊私語。

“啥部長不部長的,到你們這兒,我就是小學生。你們可得給我好好講講這兒的油是怎麽打出來的。講好了,我再給你們抽中華煙。另外還有肥肉吃!”餘秋裏一番套近乎的話,說得工人和技術員心裏熱乎乎的。於是你一言我一語,給丘巒碧野的南充大地帶來無限春意。

“立即通知各地的局長、廠長都上南充這兒開會!我們要好好研究研究如何集中兵力在四川這兒打個找油殲滅戰!老康你說呢?”餘秋裏聽完匯報和幾天的現場學習調查,對康世恩說。

“我讚成。”康世恩早已求之不得,這四川的勘探工作是他近年花的最大心血,如今已見油了,下一步怎麽把地下的儲量搞清楚是關鍵,所以當餘秋裏部長提出要開“南充現場會”,便立即讓隨行的唐克司長向各地發出通知。

餘秋裏有些激動了,此刻他想起了毛澤東在菊香書屋那天找他談話時曾吩咐他:找石油就像打仗一樣。要把石油師用好,用在刀刃上。如果什麽時候再需要部隊,我負責給你!

毛澤東是軍事家,是用兵如神的大軍事家。在建設共和國時期,毛澤東作為領袖和統帥,仍經常喜歡用當年推翻蔣家王朝和打日本鬼子的方法,使用軍隊和軍隊幹部來參與承擔艱巨任務和特殊行業的戰鬥工作。他用獨臂將軍餘秋裏當石油部長,其本身就是和平建設中的一部分“軍事藝術”。

餘秋裏來到石油部後,深知這支擔負國家經濟建設特殊任務的找油隊伍,常年在野作戰,既獨立又分散,以一個機台或一個地質普查隊為單位,如何有效組織和指揮這樣的隊伍,引起了餘秋裏深深的思考……“我們的找油是以井隊為生產單位,所以一切工作在於隊井,一切躍進在於井隊,各個地區工作做得好不好,也都集中反映在井隊。所以,加強井隊建設,是我們石油勘探能否取得成功和部、局工作意圖能否獲得順利執行的關鍵。毛主席早就說過,紅軍之所以艱苦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的井隊當然還有地質調查隊,也應該把黨支部建設好,每個井台都得有政治指導員,這是完全必要的,完全正確的……”南充會議上,餘秋裏以其軍事政治家的真知灼見,提出了石油隊伍建設的一個開創性思路。從此,中國石油部隊有了“支部建在隊上”和“指導員製度”,這是餘秋裏的創造發明,也是我們黨和軍隊光榮傳統在石油隊伍中的繼承發揚。實踐證明,像石油部這樣執行特殊任務的經濟工作戰鬥隊,支部建在井隊和政治指導員製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也是一條使隊伍取得勝利、隊伍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既然四川已見油,我們希望盡快的打到大油田。那麽用什麽辦法?我看集中我們的優勢兵力,像毛主席指揮打三大戰役一樣,打大會戰是可以實現的!你們說呢?”餘秋裏揮起有力的右胳膊,詢問部下。

那時的部下們,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從部隊裏來的指揮官,他們太熟悉打仗了。轉業到石油戰線後,已經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熟悉而親切的軍事用語了。經將軍部長這麽一說,頓時一個個熱血沸騰,仿佛又可以回到那個戰火紛飛、殺它幾百個回合的大決戰了!

“行!我看行!”

“我們讚成部長的建議!”

“對頭,要幹,就痛痛快快的幹!”

局長、廠長們個個摩拳擦掌。就連整天戴著寬邊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的康世恩也把袖子一卷,高喊著說:“我看行!就打大會戰!”

現在輪到餘秋裏笑嗬嗬了。突然,會議代表又見他臉色一變,揮起拳頭,重重地砸在那張長條桌子上,近似吼著說:“好!現在我提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工業部川中石油會戰成立領導小組,組長康世恩,副組長張忠良、黃凱,參謀長唐克!”

一群戰爭年代走過來的將士們,以其軍人的特有風格,以其排山倒海之勢,拉開了新中國石油工業史上的第一場會戰序幕--一時間,來自共和國幾支石油主力部隊的勘探隊分別從玉門、新疆和青海的油田上揮師“天府之國”。餘秋裏與康世恩商量後,又作出在成立由張忠良為局長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基礎上,再成立川中、川南兩個礦務局。柴煙白塔,綠肥紅瘦,嘉陵江畔的川中土地上,一百多台鑽機,在七條地質構造上威武雄壯地擺開戰陣。而康世恩下達的命令是:必須在已經見油的南充、蓬萊鎮、龍女寺三個地質構造上迅速拿出20口關鍵井,作為整個會戰前的勘探主攻任務。

“大油田、小油田,就看這20口井出油情況了!”康世恩雄心勃勃地說。

“可我覺得川中這樣的地方,地質複雜,不宜如此大動幹戈搞會戰。最好再等等已經出油的幾口井觀察一下為妙。”年輕的四川石油管理局總地質師李德生麵對一群將士出身的軍人指揮員摩拳擦掌的架勢,提出了不同看法。

康世恩的眼睛一下瞪大了:“你再說一遍!”

李德生挺著脖子,說:“我還是堅持等地質情況弄弄清楚再大幹也不遲。”

康世恩一下火了:“不遲?你不遲我還覺得遲呢!”然後問餘秋裏:“你是部長,你說呢?”

餘秋裏本來是坐著的,聽康世恩一問,便“噌”地站起來,大步走到李德生麵前,兩隻眼睛凶狠狠地盯住對方,聲音是從鼻孔裏出來的:“你再說一遍!”

李德生是知識分子出身,哪見過這陣勢?嚇得直冒冷汗:“我、我是說不能蠻幹,要幹也得等地質資料都收集齊了才好決定怎麽幹嘛!”

“那你說要等到什麽時候?”看得出,將軍部長是硬壓著心頭不滿。

“這個我說不準,或許半年……也可能一年、兩年……”

餘秋裏一聽就火了,拳頭猛地砸在桌子上:“扯蛋!等你資料收集齊了,人家鋼鐵大王都已經把英國美國都趕超了。我們還幹個鳥!你這叫動搖軍心知道嗎?油都噴到天上了,這是最好的資料,虧你還是個總地質師呢!”

李德生大汗淋淋。

康世恩在一旁對生產一線的幹部們揮揮手:“該幹什麽還去幹什麽!戰場已經擺開,不能有任何動搖!”

兩位軍人出身的指揮官深知決定了的事不能有半點馬虎,否則就實現不了戰役意圖。

餘秋裏見川中戰局已布置就緒,便對康世恩說:“老康,看來我們得抽出時間專門關注一下東北那邊的事了。”康世恩頻頻點頭:“我也這麽想。聽說地質部那邊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

餘秋裏一聽又來勁了:“是嗎?既然這樣,咱們也得趕緊動作!小平總書記不是指示我們千萬要注意做好戰略、戰術和戰役三者之間的關係嗎!川中會戰可以說是我們今年爭取拿出產量趕指標的戰役,而玉門、克拉瑪依和柴達木三個主力油田生產基地是我們隻要采取有效的戰術就能抓穩產的地方,東北鬆遼則是我們今後有可能搞到大油田的戰略方向。與戰術和戰役相比,戰略更對我們石油工業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走,立即回北京研究鬆遼的問題!”

早期的找油,有點像瞎子捉迷藏的味道。浩浩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麵積,千把台鑽機,幾萬地質隊伍就像天上撒下幾粒芝麻粒兒,真可謂微不足道。但不管是瞎子捉迷藏,還是天女撒花,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要在自己腳下開出“嘩嘩”直冒的大油田,既是做夢也在想的願望,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還有便是國家安全的緊迫需要。那會兒美帝國主義剛在朝鮮戰場丟了麵子後,仍不甘心,便不斷借台灣小島上的蔣介石殘餘勢力,在我東南沿海進行搗亂和挑釁。毛澤東決意要給美國人和“老蔣”一點顏色看看,金門一帶變得戰局十分緊張。現代戰爭,特別是海戰,艦船和大炮離不開用油。餘秋裏雖說已離開軍隊,但老帥和國防部的統帥們時不時地詢問他:油找得怎麽樣了呀?這無疑給將軍部長的他增添了很大壓力。這種壓力是石油部門的一般幹部和普通職工體會不到的。

“幹脆,今年的鋼鐵產量比去年翻一番!何必拖拖拉拉嘛!”餘秋裏在川中剛剛安排好戰局,欲求本年度力爭完成好國家交付的年度石油計劃,而毛澤東此時又在北京下達了這一新指標。

石油部長叫苦不迭:本來李人俊代表石油部黨組在中南海向毛澤東和全國人民喊出的“一噸鋼一噸油”還可能有點兒戲,這回毛澤東又把鋼鐵指標“翻一番”了,不等於要他餘秋裏命嘛!更嚴重的問題是,那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全民煉鋼鐵”狂潮,已經刮到連搞石油的人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鑽機與地質錘的地步了。

5月27日,在餘秋裏主持下,石油部黨組作出幾項重大決策:成立鬆遼石油勘探局、華東石油勘探局、銀川石油勘探局和貴州石油勘探局。這樣,就全國的石油布局而言,基本實現了*年初確定的戰略轉移目標。這其中後來對中國石油工業產生決定性作用的要算鬆遼石油勘探局的成立。

玉門油田在50年代中期太出名了。幾乎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玉門油田關愛有加。毛澤東、周恩來對玉門油田有過數次專門的運籌與謀劃。1952年2月,毛澤東以*中央軍委主席的名義,簽署了一道特殊命令--……我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軍第五十七師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石油工業第一師的改編計劃,將光榮的祖國經濟建設任務賦予你們。你們過去曾是久經鍛煉的有高度組織紀律性的戰鬥隊,我相信你們將在生產建設的戰線上,成為有熟練技術的建設突擊隊。你們將以英雄的榜樣,為全國人民的,也就是你們自己的,未來的幸福生活,在新的戰線上奮鬥,並取得輝煌的勝利……在毛澤東的這份充滿**和期望的命令下,五十七師8000名官兵在師長張複振和政委張文彬的帶領下,隨即成建製地奔赴到石油戰線。“石油師”的光榮名字和光榮傳統,幾乎占據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主要光榮和曆史。如今依然在北京健康生活著的原“石油師”政委張文彬老人,經常拿出一張幾十年前他和戰友們接受毛澤東主席改編命令時的老照片,十分自豪地板指頭數著從“石油師”成長起來的部長級領導幹部的名字:除他本人外,還有宋振明、陳烈民、李敬、秦文彩……而當時“石油師”的官兵基本上都分配到了玉門油田。那時的玉門就是新中國的“工業聖地”,吸引了大批優秀社會青年和支邊人員前來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新中國首批進口的汽車、拖拉機、無縫鋼管等大批設備器材,更是源源不斷地運抵玉門……沉靜幾萬萬年的祁連山下,成為了全中國人民向往和矚目的地方。像朱德、陳雲、*、彭德懷、葉劍英、聶榮臻等開國元勳先後到過玉門視察。1958年7月,餘秋裏上任不到5個月,在安定四川戰局後,與康世恩等人來到當時占全國產油51%的玉門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