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01
1999年5月80晚10點,當我在外地采訪,順道冋到老家江蘇常熟的父母身邊時,電話鈴突然響起:……你看新聞了嗎?北約都把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給炸了!今天大學生們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遊行呢!在京城的妻子告訴了我一個晴天霹靂般的消息。
我急忙打開父母一直用著的那台14時的黑白電視機。我看到了我駐南使館被炸得血淋淋的場麵和首都大學生們在美國駐華使館前憤怒聲討的鏡頭……這一夜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是不寧靜的一夜。我睡不著,並旦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為什麽竟然在全世界麵前悍然對我駐南使館進行野蠻罪惡的轟炸?
如果我們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與其相嫋的話,北約還敢發動這樣的野蠻襲擊嗎?不知怎的,在這個令億萬國人悲憤與深思的夜晚,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個人,他就是我的同鄉,中國原子彈、氫彈研製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之——王淦昌院士。因為他在兩年前第一次也是他那傳奇一生中惟一一次接受作家采訪時,留給我一段讓人永遠難忘的話。王淦昌先生說:我從小是個苳常陰小的人,連稻裏的青蛙都不敢抓。可我和同事們為共和國研製出了兩彈,中國人在經濟條件極其困難的年代研製該武器,為了什麽?就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也許我們中國人永遠不會使用核武器,但我們不能沒有這些東西。有了它們,別人就不敢輕裸我們。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在家鄉的土地上有位了不起的人物。1964年10月16日,當廣播電台傳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喜訊不久,在我們家鄉就有人傳言說同鄉王淦昌先生是中圃原子彈的主要領導者和研製者。出於對同鄉人的敬仰之心,我們常熟人一直非常注意報紙上出現的王淦昌三個字,然而我和家鄉的所有父老鄉親一樣,始終見不到這位大師的名字。十兒年後,當人類已經邁人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關我們共和國研製原子彈等核武器的內幕不再成為絕密時,我和我的常熟老鄉們才知道原來在曆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名笮上那位叫王京的人,就是王淦昌先生!
一位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在和平時期為了國家的特殊使命而隱姓埋名長達17年之久,這在世界曆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王淦昌是一批科學家中惟一為了執行國家特殊使命而在共和國的曆史上隱姓埋名如此久的一位。
今天我們都已經知道了當年參與中國兩彈研製的一批傑出科學家,他們是被人或稱為兩彈元勳、或稱為兩彈之父的著名科學家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當然還有王淦昌、彭桓武等。那麽,王淦昌在這批研製中國兩彈的科學巨人中處於什麽地位呢?
用現在已經公認的中國核武器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的錢三強的話來說:我的學長王淦昌同誌對我國原子核科學基礎研究和原子能的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淦昌同誌是清華大學第一屆1929年物理係畢業生,比我髙七屆,他在學校時的教授有葉企孫、吳有訓等,教師有趙忠堯等。我們在學校常聽老師們提到第一屆的王淦昌……解放後,1949年7月份為了準備召開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曾在北京召開過自然科學工作者大會籌備會。在這期間,我第一次見到了浙江省代表、聞名已久的王先生。王先生深厚的科學知識、月朗的性格和直率的發言,給我印象很深,當時就想到,要發展我國原子核科學時應請他一起參加。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中央立即成立以原子核研究為主的近代物理研究所。這個最初設在北京東皇城根、後遷至中關村的被後人稱為中國核搖籃的研究所,其第一任所長就是錢三強,副所長則是王淦昌和彭桓武。而身為所長的錢三強從此時起不僅是著名的科學家,同時又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和政治活動家,許多場合都需要他出麵。正如他自己所說:當時,我還兼任科學院計劃局工作,乂先後參加過幾次保衛世界和平會議和有關工作,因此所內組織領導責任就落在王先生和彭桓武同誌的肩上,而王先生負了主要責任。1956年周恩來總理主持製訂我國科學發展十二年規劃,其中原子能科學部分的初稿是由王先生主持擬定的。規劃定稿中包括了質子加速器、電子同步加速器的建造,輻射化學的研究和同位素製備等,使得規劃擴大了,包括:低能核物理、應用核物理、宇宙線、高能核物理、反應堆、加速器、放射化學、同位素製備等方麵,為1958年研究所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10月改名為物理研究所改名為原子能研究所由第二機械工業部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的科學技術範圍勾出了初步藍圖……
錢三強宄生說的這個由二機部和中科院雙重領導的原子能研究所,自蘇聯背信棄義撕毀同我國一切合作協議後,經毛澤東同誌親自批準,使其成了後來專門負責研製中國核武器的九院二機部第九研究院九院這個別名在六七十年代,是以毛澤東為首的第一代領導人心中的寶貝疙瘩,常在國家高級機密會議上被提起。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的這個寶貝疙瘩當時也稱二機部的九局和九所,為了神秘的使命,中央將這個絕密單位有意設在首都西郊的元大都的土城牆邊。當時那裏一片空曠和荒蕪,地上長滿了灌木雜草。居住在這裏的農家百姓突然有一天發現在自己的田間地頭上聳起一座灰色的四層大樓,那灰樓很神秘,周圍是卨高的圍牆,門口還有解放軍站崗,時常有各種轎車進出。於是灰樓便成了當地人的一個神秘禁區,它因此也格外出名。20年後,百姓們才慢慢知道,這所神秘的灰樓裏便是我國研製核武器的指揮機關與核心部門。
灰樓現在依舊聳立在原地。何它早巳不再是孤零零的了,在它的周圍已經有了無數遠比它高大和宏偉的建築。在它的左右前後幾乎都是寬闊的馬路和熱鬧非凡的居民樓舍。飛速發展的北京城區建設,使往日的灰樓如今淹沒在海澱區花園路的中央地段。為了寫這篇作品,有一天我特意走到花園路,當我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望著百米之外的那座至今仍充滿神秘色彩的灰樓時,眼前突然騰起那光徹天地的蘑菇雲……
那是中國人在20世紀最值得驕傲的象征物一我們自己造的原子彈!
九院11964年之前稱九所院長是李覺將軍,他是在聶榮臻元帥領導下直接指揮兩彈研製的現場組織者。在李覺將軍任院長的九院下麵,有三位3院長,他們便是主管核試製實驗研究的王淦昌,主管理論研究的彭桓武和主管設計研究的郭永懷。而這時的朱光亞、鄧稼先、周光召則遇王淦昌手下的研究室負責人,當然是極富才能且十分年輕的研究室負責人。從1961年初起,這個承擔中國核武器研製使命的九院的骨幹格局一直沿襲至1978年。後來李覺不再兼任院長了,由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王淦@兼任院長,並直至1982年了月。在這期間和之後,朱光覺、鄧稼先、周光召等也先後升任為副院長、院長。
王淦昌是我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不僅參與了我國原子彈、氫彈原理突破及第一代核武器研製的實驗研究和組織領導,而且在爆轟試驗、固體炸藥工藝和新型炸藥、高功率脈衝技術以及核武器試驗中實驗診斷方麵進行了奠基性研究,指導解決了一係列關鍵技術問題。在開展地下核試驗過程中,他花費了巨大精力和時間研究與改進測試方法,使我國僅用很少次數的試驗,就掌握了地下核試驗測試的關鍵技術。周光召同誌寫下這段對王淦昌的評語時是1996年2月,此時周光召是中國科學院院長。作為一名著名的物理理論科學家和中國國家科學機構的首腦人物,一向用詞極其嚴謹的周光召,在評價王淦昌先生對中國核武器研製的貢獻時,在僅有180個字且專業名詞占了大部分內容的評語中,重複用了兩次奠基和兩次關鍵的字眼。很顯然,王淦昌是當之無愧的真正的中國兩彈元勳。
在當年我國的兩彈研製中做出重大貢獻的一批著名科學家後來都從神秘的國家特級機密的後帷走到了中國政治和社會活動的前台,成了眾所周知的人物。可以說,在兩彈成功爆炸之後的若幹年裏,王淦昌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一直沒有走出神秘後帷的兩彈研製工作的高層大科學家之一。其原因有二:一是中央決定王先生參與兩彈研製領導和組織工作時,他已55歲了,是所有直接參與研製工作中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科學家。1980年2月,在鄧小平主持下的全國科學大會上,科學是第一生產力被確定,長期得不到應有政治待遇的臭老九們第一次有了走向政治舞台的機會。當一批兩彈研製工作的主要組織和領導者紛紛從後台走向前台時,王淦昌已是73歲高齡的老人了。他這樣說:當國家領導人是要有管全麵工作的大才的。我老了,有生之年再為屮國核能事業做些業務工作便是最大欣慰。因而當與他並肩戰鬥十幾個春秋的後生們如錢三強、朱光亞、周光召等都成了全國入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或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長時,王淦昌則繼續埋頭在中國核能工作的第一線上,雖然那時他也有全國人大常委、全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等社會職務,但他依然是位並不被公眾所認知的神秘人物。其二,研製兩彈是中國的最高機密,所有參加者即便是一位工地坎事員,也得是三代貧雇農出身,政治審查是當時最嚴格的,凡與兩彈研製工作沾點邊的兒十萬參與者中,幾乎是清一色的中共黨員。但王淦昌不是,而且是核心領導層中惟一的一個不是中共黨員的決策者。據說非黨員的王淦昌當時被推薦為九院副院長,直接負責兩彈研製的領導和組織工作,是毛澤東和周恩來親自批準的。王淦昌從1961年4月走進那座灰樓起,經曆了長達17年之久的隱姓埋名的歲月。他不僅是參與兩彈研製工作的科學家中隱姓埋名時間最長的一個,就是在可以公開身份之後的七八年中他仍然嚴格按照組織規定,極少露麵,更不太用自己的真姓真名。王淦昌後來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那是在組織允許他結束隱姓埋名生涯後的1979年10月20日,此時他正好72歲。
介紹他入黨的是與他並肩戰鬥幾十年的另一位我國傑出的核工業領導者李毅同誌和著名核化工專家、當時的二機部副部長薑聖階同誌。王淦昌何以在大功告成且年逾古稀的時候要求加人無產階級先鋒隊?這絕不是偶然的,在老先生的人黨申請書裏我看到了這位為民族做出卓越貢獻的老科學家發自肺腑的一段話我親身體會到,在帝國主義**下,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是一個十億人民、八億農民的大國,這樣一個大的國家,沒有共產黨的堅強領導,要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是不可能的。經過了十年動亂的曲折,迎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我更加深信中國共產黨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錯誤,端正航向,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走向共產主義。因此,我決心申請加人中國共產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
王淦昌是個什麽樣的人,甚至在今天,我們很多中國人還不是很了解。這是一種遺憾,但同時更說明了王淦昌作為為新中國科學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大師,他的可貴之處也就在這裏。因為他一生孜孜不倦的是科學事業,即便是在從事最崇高的科學研究和取得最輝煌的成就時,他依然甘心為了國家的最高利益而默默奉獻。他的入黨介紹人之一的李毅將軍,在王淦昌先生80壽辰時說過一段感人和貼切的話,他說:淦昌同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核物理學家,是我國核物理科學研究工作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我國第一個原子能科學研究機構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幾十年裏,他為核科學在中國生根,為培養一代又一代核科學研究人才,為我國核科學做出世界先進水平的成果,嘔心瀝血;為自力更生,突破原子彈、氫彈科學技術關,發揚國威,做出了重大貢獻,建立了功迸……我發現他具有許多長處:他生活艱苦樸素,胸襟坦**政懇,斂於說真話,敢於開展批評,也能聽取別人的批評和不同意見;他富於民主精神,善於集中大家的智慧,發揮眾人的才幹;他熱情寬厚,平等待人,從不嫉賢妒能,從不憑個人好惡嫌奔人才:他在研究工作上慣於親臨科研第一線,親自動手,對年輕人耐心培養;他對黨政幹部、後勤人員也平等相待,一視咼仁,從不以權威科學家自居,不盛氣淩人,不輕視別人的勞動。他確實樹立了知識分子、科學家與黨政幹部、後勤人員同忐式團結合作的典範。
1997年的一個夏口,我這位整整比王淦昌院士晚出生半個世紀的小老鄉,終於在北京木樨地王淦昌的家裏見到了我久仰的大老鄉。
啊,老鄉來了,坐,坐。90歲卨齡的王淦昌老先生一口純正的常熟土話,令我心頭猶存的幾分敬畏之感**然散去。初次見麵,我就驚喜地發現了兩件事:一是這位像泰山一般的豐碑人物沒有半點架子,一是他的身子骨之硬朗程度令人難以想像。他剛拉著我的手坐在他身邊說著我們都已久違了的家鄉話,就有電話打來。坐在沙發裏的他竟無半點拖遝之感,站起來直奔電話機,其說話的聲咅也格外清朗洪亮。
那天我問的最多的還是我最感神秘的問題:他是怎麽搞出原子彈的?
老先生笑了:你是老鄉,給個例外。說著,他從黽屋抱出幾本他的論文集和手稿:中國的原子彈真正是我們一手搞出來的,這可不是吹的!你看看,這是我當時為研製原子彈上天繪製的實驗草圖……王淦昌老先生隨即說:這在今天仍是絕密的。好在你這當作家的可能什麽都看不懂吧?
我認真地瞅了幾頁,又認真地搖搖頭:不懂,像天書。老先生哈哈大笑起來:你要看得懂,我就不拿出來了!
那天我感到特別欣慰,因為老先生的身體尤其是思維的活躍和驚人的記憶力,使我消去了一切采訪的疑慮,於是給老先生留下了一長串問題,相約另一個時間與他長談。王淦昌院士爽朗地答應了,並在告別時在我筆記本上寫了一行希望你將來成為大文豪的題詞。
之後的不久,正當我忙著為采訪老先生做準備時,突然有一天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一則驚人的消息,那是最髙人民檢察院的一位工作人員寫的讀者來信。文中說:一位九旬卨齡的老科學家在家門前的馬路上散步時,突然被一個年輕的騎車人撞倒在地。而那個年輕人見老者倒地後竟然揚長而去。後來是過路的兩位年老者將這位老科學家扶起後送到了醫院。讀者來信中憤怒地斥責了那位騎車人,問他有沒有最基本的社會公德?問他知道不知道被撞倒的這位90歲的老科學家曾經是我國兩彈元勳?那篇隻有二三百字的讀者來信,立即使我想到了王淦昌。我當即打電話給王老先生的家,接電話的家人向我證實,被撞倒的就是王淦昌老先生。
現在王老先生怎麽樣啦?
股骨頸骨折,一條腿不能動彈,醫生說至少得住院3個那個可惡的騎車人!他知不知道這是何等嚴重的事故?老先生一旦有個好歹,將給國家帶來多大損失?假如這一撞發生在30多年前我國研製兩彈時,那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就可能不知晚多少時候爆炸!據說王老先生被撞的消息在報界披露後,引起國內外的震驚,他所住的北京醫院病房裏每天有社會各界送來的慰問鮮花,連整個走廊都堆得滿滿的。然而可氣的是那個騎車人一直未露麵,至今王淦昌老先生已經離世半年多了,那個騎車人仍逍遙法外,這是天理不容的事。
王淦昌老先生住院期間仍沒有忘卻接受我采訪的事,由於傷勢嚴重最終被醫生勸阻,這使我感到極大遺憾,因為後來沒過多長時間,我國一代核科學大師王淦昌先生帶著他未竟的事業離我們而去了。在八寶山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江澤民、李鵬、朱鎔基等國家領導人都送了花圈,王淦昌作為一代傑出的科學大師,獲得了應有的褒獎與悼念。
1999年5月了日,北約襲擊我駐南使館的第二天清晨,一夜未眠的我,忍不住再次來到30年前曾經拜謁過的王淦昌故居,緬懷我心中的大師。當我默默地向王淦昌出生的農舍鞠躬時,那個名叫楓塘灣的小村莊的村民都圍攏過來。他們都在談論一個話題:北約欺人太甚,假如王淦昌還活著,再造幾樣跟美國一樣厲害的武器,看他們霸權主義還敢不敢損害我們中國的尊嚴!
是的,一個國家的尊嚴是絕不可玷汙的。而一個國家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就必須有許多像王淦昌這樣的卓越貢獻者。
那一刻,王淦昌院士為國家、為民族尊嚴而不懈奮鬥的一生,不由得在我心頭重新浮現……
三次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豸臂的中國人——綠翁蟛。
王淦昌的一生幾乎占有了整個20世紀。而他作為一名享譽世界的著名核物理學家,他的名字與成就也與中國在20世紀曾經出現的榮辱春秋聯係在一起。
1907年5月28日,王淦昌出生在江蘇常熟水鄉的支塘鎮楓塘灣村。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氣的郎中中醫師,但死得很早。王淦昌13歲時父母都離開了人間,他主要靠大哥和外祖母撫養成人。小時候的王淦昌就讀於兩所有名的學校,小學他是在太倉的沙溪學校上的,那是非常開明的學堂。五四運動的風暴席卷全囯時,沙溪小鎮也破天荒地舉行了大遊行。70多年後,王淦昌與家人談起往事時仍然異常激動地說:那是我第一次上街參加遊行,當時雖然年紀很小,可心頭覺得能為國家興亡出點力是很光榮的事。啥叫國家的尊嚴,從那時就深深地紮根在我心中。然而王淦昌畢竟生活在一個舊時代,特別是封建的農村風俗習慣使得他過早地有了一門包辦婚姻。在家人的操辦下,剛小學畢業的王淦昌在暑假裏娶回了一個比自己大3歲的裹腳小媳婦,那時新郎官王淦昌虛歲才14歲。當時他根本不懂得什麽叫家庭與婚姻,隻知道從此家裏有個既是媳婦又像姐姐的女人幫他幹這做那的,似乎很開心。當了一個多月新郎後,王淦昌被大哥帶到上海浦東,進了浦東中學。這是王淦昌第一次從鄉下走到十裏洋場的重要轉折。浦東中學第一任校長是中國近代教育的先驅黃炎培先生,當時國內就有南浦東,北南開之說。浦東中學的學生在黃炎培先生的栽培下,幾乎百分之百地考上了著名大學,如革命家聞一多、科學家錢昌照、教育家夏堅白、史學家範文瀾、文學家胡也頻以及蔣經國、蔣緯國等現代中國曆史上的許多名人都是從浦東中學畢業的。嚴謹的學風,使王淦昌受益不淺,他在這兒勃發了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和非凡天才。1925年,他一舉考上了清華大學。有趣的是,當這位前程輝煌的18歲學子,興衝衝地拿著清華大學人學通知書向家人報喜時,他的姐姐則抱來一個娃兒對他說:快看,我們的囡囡長得多標致。王淦昌的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他竟然不知所措地躲得妻兒老遠……值得重書一筆的是,在此後的70多年裏,王淦昌從一名鄉下學子,成為了聞名世界的大科學家,而他的夫人一直是那位比他大3歲的結發妻子吳月琴。大科學家與夫人共生下了三女二兒,而這些孩子相繼出生時,幾乎都是在王淦昌讀大學或在國外留學期間。王淦昌一生從事科學事業,肩負國家的特殊使命,從來沒有管過一天家裏的事,正是吳月琴這位認字不多的老夫人帶大了三女二兒,並讓孩子們一個個讀上大學,又像父親一樣當上了科學家、人民教師和國家幹部。在王淦昌家做客時,當我第一次知道這對身份懸殊如此之大的老夫妻竟能和睦恩愛地生活了近80個春秋時,心頭不由得騰起一股深深的敬意。更令人稱奇的是,我當時見到了4歲高齡的吳月琴老太太身子骨依舊硬朗,說話走路麻利幹脆,全然不顯半點遲鈍。她的家人告訴我,老太太現在還堅持著要上廚房為老頭子做飯。我聽後忍不住大為驚歎……
王淦昌於192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係,他是第一屆清華物理係學生,那時他班上的同學連他才隻有4個人。然而後來4人中釕3人都成就卓著。王淦昌成為清華的第一一屆物理係畢業生,奠定了他作為中閉第一代物理學家的地位。當時引導他走上物理科學之路的是國物理學的開拓者葉企孫先生和吳有訓先生。初進清華叫,王淦昌對化學課十分感興趣,後來正是因為聽廣葉企孫先生的物理課才轉為對物理感興趣,並且立誌畢生獻身於物理科學事業。1926年3月中旬的一天,王淦昌經曆了一場終身難忘的生死考驗。那天,清華學生會集會,聲討日、美、英等聞諧口所謂的大沽口事件,向中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後來集會變成了大遊行,而且除清華外,北大、師大、女師大等高校的大學生都加人了大遊行隊伍。遊行隊伍向鐵獅子胡同段祺瑞政府前的廣場進發的途中,全副武裝的軍膂突然向學生們開槍。在遊行隊伍前麵的王淦昌怎麽也不敢相信當局真的會開槍。就在他的身邊,一位同學倒在了血泊之中,他驚詫地抬頭時又見女師大的兩位同學也慘叫一聲倒下了……王淦昌剛想有所反應,就被亂了陣的人群擠到了牆角邊,而這一擠使他免於一難。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當時共死了47人,傷150多人,王淦昌的一名同班同學也犧牲在慘案之中。當晚,王淦昌來到葉企孫教授家,訴說了白天發生的慘景。葉企孫聽後,滿腔義憤道:如果我們國家像大唐帝國時那樣強盛,這個世界上有誰敢欺侮我們?科學,隻有科學才能拯救我們這個苦難的民族!數十年後,王淦昌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神態異常嚴峻地說:葉先生的話,當時深深地烙在我心中,可以說從那一刻我下定了走科學救國的人生道路。幾十年來,我無論走到哪兒,都始終不忘4祖國需要更加強大這個願望,並甘心情願為之奮鬥。
如果說葉企孫教授在悲憤中說的話使王淦昌樹立了畢生的奮鬥目標,那麽另一位教授吳有訓則以自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科學的不懈追求精神,激勵王淦昌在科學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可以說,中國的近代物理科學沒有吳有訓教授將不知要落後多少年。這位著名的中國物理學奠基人在早年留學美國時就與導師康普頓一起研究X射線散射譜效應,後來他的導師在192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很大一部分功勞來自吳有訓的實驗,因為康普頓進行的X射線散射譜研究當時受到了另一一位著名X射線專家杜安的攻擊,正是吳有訓證明自己導師的研究具有普遍性,並以有力的實驗駁斥了杜安的錯誤,所以國際上也有人稱康普頓獲得的諾貝爾獎的X射線散射譜效應為康普頓一吳效應。王淦昌在晚年曾這樣比喻自己的恩師:中國能夠有後來的原子彈的天地,如果沒有吳有訓先生當年手把手地教我們從疔螺絲釘開始進行實驗性的艱苦工作,那麽我們這些承擔國家核試驗的科學家至少可能晚十年八年才能把中國的原子彈送上天。偉大的居裏夫人有句名言,她說:物理科學的核心便是實驗。這使我馬上聯想到電影居裏夫人中居裏夫婦為了提煉鐳元素,幾年如一日地在自製的煉爐間艱辛工作的情景。王淦昌先生在與我談起中國原子彈成功爆炸時感慨道:我們何嚐不是像居裏夫人提煉鐳一樣艱辛?物理科學上任何一種發現或通過物理現象進行的任何一種核試驗,沒有百次千次甚至上萬次實驗,那是天方夜譚。王淦昌在物理學界的權威正是來自於他從吳有訓先生那兒學到的實驗能力,他在科學實驗上的專心致誌與心靈手巧的天才本領,連吳有訓都極度稱道。
1929年夏,王淦昌成為清華大學第一屆物理係畢業生。吳有訓太喜歡自己的這個學生了,便邀他留校當助教,並給了王淦昌一個獨立承擔的實驗任務:測量清華園周圍氡氣的強度及每天的變化。這項測量具有全球性意義,德國物理學家曾在20世紀初的20年代就做過,但中國在王淦昌開始進行這項實驗前誰都沒有重視過。半年時間裏,王淦昌嚴格按照吳有訓先生的要求,利用最簡單的器材,出色地完成了此項實驗,並寫出了北平地區有史以來第一份大氣中物理放射性現象研究的科學論文事實上在中國也是首次吳有訓對學生的成果非常滿意,並親自將論文譯成英文,用大氣中的放射性和北平天氣為題目,發表在清華大學的首期論文集上。1930年,在葉企孫、吳有訓的建議下,王淦昌考取江蘇省官費留學研究生,被分配去德國柏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