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安大屠殺 01

韓信領了殺掉宋襄的任務後,因項羽要其不能得罪齊國,感到有點難度。

事情正如韓信所料,宋襄從無鹽逃掉後,大氣也沒敢喘一口,直奔齊國都城臨淄。見到齊王田市、垂相田榮,要求保護,並予借兵報仇。這時齊國到無鹽接待宋襄的官員還沒來得及把情況報上來,待問清怎麽回事,齊王首先表現出義憤:“反了反了,這項羽是什麽人,竟敢殺死卿子冠軍?況他們明確知道,齊國是要你來做垂相的,這樣做不是把齊國不放在眼裏嗎?此事不用說了,我要與你報仇!”

還是項梁在時,齊國因為楚國不殺田假、趙國不殺田角,不願出兵共同擊秦,由此齊楚之間產生嫌隙。之所以後來有聘請宋襄到齊國任職之舉,一是看諸侯聯合勢力日益強大,怕他們真的把秦朝推翻後,自己不但不能分肥,而且陷於孤立狀態;二是這時項梁已死,高陵君從楚國回來又把宋義吹噓得神乎其神,正好借此向楚示好。沒想這時楚國把宋義殺了,而且殺人的是項梁的侄子項羽。雖然齊國當家的是田榮,國王的義憤不值什麽。但楚國做這事的時候,顯然沒把齊國放在眼裏,所以田榮也當即表態:“公子既來到齊國,就會受到保護。這點你放心,我會派上一千人,日夜為你站崗。楚兵再膽大,也不敢跑到齊國境內殺人。”

“多謝大王、將軍。請借我五萬人,殺回楚國去,殺了項羽,為家父報仇。待這件事做完,我再來履行承相之職,好好報效齊國。”宋襄說。

田榮瞅瞅宋襄,心想,這小子還挺會做夢,齊國聘你做垂相,原是看重你爹的勢力,進而親近諸侯。現在你爹已被宰了,你還有多大的利用價值?看這動靜,也是個腦子不全的人。為這樣一個人而結仇楚國,似乎不大值得。剛要敷衍兩句,田市卻說:“寡人同意。叔父可速撥兩萬人給宋公子,讓他去報仇。另外,再選兩個能戰的將軍幫助公子做事。”

“此事不急,公子這兩天忙幹奔命,肯定很疲乏。先歇息,待養好精神,再行動不遲。”田榮答道。

宋襄被人領去安頓,田榮教訓田市道:“你現在是一國之王,能否成熟一點,不隨便說話?你想過沒有,我們請他,原是為了親近諸侯。現在他是楚國的敵人,給他五萬人,他能一定把仇報了?萬一報不了,齊國豈不是既損兵折將,又得罪了諸侯?”

田市辯解道:“別人有困難來求我們,總不能不理。再說楚國分明沒把齊國當回事,不給點顏色看看豈不讓他們小看我們?”

“你這樣認為有一定道理。但現在秦朝沒滅,群雄並起。你要想坐穩你的國王,首先要保存實力。你爹就吃了這方麵的虧,這點你要時時記住。”

韓信帶了幾十人,馬不停蹄地追趕宋襄。到了齊國都城,不敢再集中行動,隻能分頭了解宋襄的行蹤。待找到目標後,近前一看,宋襄住的地方日夜有重兵把守,出人也都有多人護衛,根本沒有機會下手。

宋襄報仇心切,天天去纏齊王。田市聽了叔父的教誨,雖然內心有些不服,但他生性膽小,不敢擅作主張,隻好以“齊軍能打仗的,都被派往河北救趙了,待這支隊伍撤回來,全權交由公子指揮”來打發宋襄。

好在二人很能玩到一塊去。以後再來的時候,齊王不是招待以佳肴美酒就是歌舞美女,樂得宋襄幾乎忘了報仇和擔任承相的事。到了秋天,齊王又帶他出外圍獵,遊玩越來越成為他在齊國生活的新常態。有時齊王要在宮中處理政事,宋襄便帶上護衛,前呼後擁地自顧去追鷹逐兔。

這日到了離城五十裏的一片平原上。初秋的田野,草木有青有黃,有果實有綠葉,野獸最喜這時出來,正是打獵的好季節。到來不久,宋襄和從人就射中了幾隻野兔,這使他們心情大好。一路在曠野上追逐下去,不時有小的動物成為他們的獵物。但也僅此而已。因為他們人多勢眾,野獸聽到喧嚷,提前都躲得遠遠的。宋襄越來越不滿足,騎在馬上,凝神向遠處眺望,好不容易看到有一群野鹿或野羊什麽的在那兒啃草。他也不招呼眾人,縱馬向那個地方奔去。約莫馳了五六裏路,宋襄連人帶馬突然不見了。待到隨從尋到他時,發現他的人和馬都已栽死在一個很深的壕塹裏。

章邯屢次受到朝廷訓斥,知道都是趙高從中作梗,遂派司馬欣趕往都城,設法把真實情況送達皇上。胡亥知道後,果然大罵趙高。司馬欣知道自己闖了禍,不敢在都城久留,連夜逃走。他也不敢直接向東,而是出城向西走了百十裏,繞了個大彎子,才遷回來到章邯身邊。趙高派人追殺,無奈背道而馳,讓司馬欣撿了一條命回去。趙高因趕著搪塞皇上,沒工夫深究下去。

此時章邯的大軍還在棘原,項羽的軍隊駐紮在漳河南岸,正在準備交戰。司馬欣見到章邯,分析說:“趙高為人,嫉賢妒能,無論我們怎樣有功,他都不會欣賞,隻會認為對他是威脅。況趙高一向靠蒙騙皇上才取得信任。如今皇上知道了實情,趙高一定會將責任一股腦兒地推到我們身上。所以再繼續打下去,勝了,趙高會感到威脅更大,不會放過我們;敗了,趙高更有理由除掉我們。與其勞而無功,何不另尋別的出路?”章邯說:“身為秦將,除了替朝廷賣力,還有何路可走?”

司馬欣欲言又止。章邯畢竟沒有親自到朝廷去,不敢貿然決策,試探性地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我自出兵以來,連挫諸侯。巨鹿一戰,不過是偶然失利。雖然這次秦軍損失大一點,但我手中兵力仍有幾十萬。我估計諸侯之兵也不過這個數,以相等之軍,而退縮屈服,豈不讓天下人笑話嗎?”

司馬欣猜不透主將心裏到底想什麽,小心地說:“卑將固知相持下去秦軍未必不能取勝。但現在是主上暖昧,聽喜不聽優.稍微有點失利就要追責;趙高根本不信任將軍,勝敗都要置於死地。況主上最終還要聽趙高的,我為將軍的前程擔優。”

過了不長時間,章邯接到敵將陳餘的來信,內容竟和司馬欣的話如出一轍。信中說:“秦國君王曆來對功臣不會善待。曆史上白起做秦國的將軍時,南征鄒鄭。北坑趙軍降卒四十餘萬,攻城略地,功勞不計其數,最後被秦昭王賜死。蒙恬做秦軍的將軍,向北驅逐戎人,開拓了榆中地區的幾千裏疆場,就在不久前被殺死在陽周。這是為什麽呢?功高震主和位臣弄權。如今將軍您擔任秦將已經三年了,損失的軍隊有幾十萬人。諸侯自立,越來越多。那趙高平時阿談逢迎,把軍情隱瞞了很長時間。現在事態危急,他害怕二世殺他,必然找個替罪羊,殺掉將軍以推卸罪責。將軍您長時間在外帶兵打仗,跟朝廷裏麵的人際疏遠。那些人要麽嫉妒您的功勞,要麽冷眼旁觀。一旦有人陷害,沒有誰會替你說話。將軍所處的環境是有功要被殺,無功更要被殺。如今上天要滅亡秦國,無論愚人還是智者都看得很清楚。而將軍在朝內孤立無援,在朝外就要成為亡國之將。卻還要一味地打下去,置眾多將士的生死於不顧,這不是糊塗嗎?與其這樣,將軍何不退一步與諸侯聯合,相約一起攻打秦國,分割它的土地,奪取它的權力,稱王一方。這比自身被斬、妻兒被殺不是更劃算嗎?”

章邯心有所動,他不知這封信和司馬欣有沒有關係,也沒有告訴司馬欣,暗中派軍侯始成到項羽軍中訂立和約。許諾秦軍不再攻打諸侯,任憑你們想複國就複國,想稱王就稱王,諸侯也別再攻擊秦軍。

項羽攻下巨鹿後,威名震動天下,各路英雄紛紛來投。先後到來的有鍾離昧、龍且、周殷、項聲、張耳、陳餘、陳平等人。加上原有的範增、英布、蒲奢、季布、陳嬰、項他等,一時可謂人才濟濟,兵多將廣。韓信除掉宋襄後,也來向項羽報到,不料項羽聽也不聽其經過,隻說了聲“知道了”,便扭頭和別的將軍說話。韓信說聲:“大將軍忙,小人告辭”,把挎在身上的劍向一邊推了推,轉身離開。

韓信剛走,章邯的使者上門求見,項羽讓宣他進來。使者見有多人在場,提出有話要單獨和大將軍說。項羽卻說:“沒有必要,這都是我的心腹大將,諸事都和他們商量,使者有話不妨說給大家一起聽聽。”使者委婉說出章邯的意思。

陳餘因為救趙不力,被張耳狠罵了一通,說他不忠不孝,背信棄義,是個不能共大事的人。他們原是至交,從此翻臉。陳餘一氣之下將帥印交給了張耳。一日帶領幾位隨從到外麵打獵散心,恰遇司馬欣從都城逃回,被他捉住。司馬欣這時已有反秦之意,待弄清他是趙將陳餘後,把內心的想法向他說了,於是二人合謀從不同角度勸章邯造反。所以才有了陳餘給章邯寫信這一節。沒料章邯這麽快就確定下來。使者說完,沒等項羽征求大家意見,陳餘率先表態:“首先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應該同意。”接著和盤說出了他給章邯寫信勸降的情況。

眾將都領略過秦軍的厲害,巨鹿勝利雖然讓秦軍慘敗,但多以為是僥幸,再戰未必就能取勝。所以見秦軍主動求和,都麵露喜色,紛紛表示同意或者可以考慮。項羽本來也想同意,但聽完陳餘的話後,認為章邯求和不是出於自願,而是聽了別人的勸告,才有此舉動,保不準以後還會反悔,所以想放一放再做決定。但看眾將都有同意的意思,又有秦軍使者在場,不便明確表示反對,而是看了看範增。範增先點點頭,又搖搖頭。於是項羽一拍案幾說:“回去告訴章將軍,諸侯不想打仗,隻要秦軍不打諸侯,楚軍願意講和。”

秦軍使者回去複命,項羽卻轉眼布置起攻打秦軍的方案來,並且要立即行動。陳餘自從歸順項羽後,既無兵權,更無戰功,原本想通過勸和章邯,在楚營立上一功。沒料項羽像出了土的知了,說變就變。對此,陳餘很不解,問:“大將軍既已答應講和,眾將聽後莫不歡喜,為何轉眼又變卦呢?”

項羽也不正麵回答,而是說:“此事我已和亞父溝通過了,必須先走這一步。”

眾人一起瞅向範增,範增不置可否。眾人更納悶,二人剛才都沒離開,何來溝通?

章邯得到諸侯同意講和的消息,迅速將部隊調開,一部分調到漳河南岸,準備投靠項羽;一部分調到汗水,留作自己掌握,以作為和諸侯講條件的籌碼,另也防止朝廷對他的討伐。

按照項羽的部署,蒲奢帶領一支隊伍,迅速渡過三戶津,趁漳河南岸的秦軍立腳未穩,突然發起攻擊。同時,項羽親自帶領十萬人的隊伍在汗水上擺開戰場。

秦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受到攻擊,一時陣營大亂。諸侯大軍乘勢掩殺,秦軍將領料知匆忙中難以取勝,隻能指揮大軍奪路逃跑。好在是在白天,讓大多數秦軍逃掉了。

戰役結束,雙方盤點人數,秦軍損失了三萬多人,諸侯軍死傷不到萬人。章邯讓人把始成傳來,陰沉著臉,半天不說話,嚇得始成慌忙跪下求饒:“大將軍饒命,此事不能怪我。那項羽確實是答應講和的,而且是當著那麽多將領的麵。誰知他出爾反爾,突襲我軍。不信您讓人暗中到楚營了解一下便知。”

章邯哼了一聲說:“你把我當小孩子呢,老實交代,項羽許你什麽好處,讓你提供假消息,然後突然對我發起攻擊。”

始成磕頭如搗蒜,求饒道:“英明大將軍,大將軍英明!小人確實沒有說假話,項羽沒有許我任何好處!”

“還說沒有說假話,難道秦軍損失三萬人是做夢?你這個見利忘義的小人,待我破了項羽,再拿你的人頭好好祭奠死去的將士。來人,給我狠狠地打,看他還敢不敢說假話。”章邯對著始成吼道。話音剛落,進來四個大漢拉起始成就走。

始成被重打一頓關進牢裏。章邯大力度調動部隊,準備與諸侯大軍作一次殊死的決戰。始成雖在牢裏也有人告訴他一些外麵的情況。恰巧獄吏晚上給始成送飯時,忘了關牢門:讓他得以逃走。

陳餘暗中聯係到司馬欣,告訴說:“章將軍派人到楚營講和,項將軍和諸將本來都同意。可能是範增老先生看秦軍勢大,怕不可靠,所以要先吃掉你們一部分人。不過我預料,項羽最終會同意講和,因為諸侯多不願意打仗。另外楚軍的糧草現已告急,堅持不了多少天。”司馬欣疑惑地問:.“章將軍派人去講和,什麽時間的事?”“就在戰前,你不知道啊?”

司馬欣失望地說:“敢情他對我不太相信,防著呢。”

陳餘說:“這些主帥,都是日夜算計別人的人。但你記住一條,越是算計別人的人越怕被人算計。你不必為此糾結,好在你們想到一塊去了,總有一天會走到一起。”

章邯雖然做出馬上和楚軍作戰的樣子,卻遲遲不見行動。司馬欣見狀,以為章邯處於兩難之中。打,怕傷了和氣,堵死以後講和的路;不打,對方不願講和。遂建議說:“我勸將軍還是為自己留條後路,不要再和諸侯作戰。”

章邯白了司馬欣一眼:“留何後路?你要講和,那項羽不同意。我們現在隻有一條路,為朝廷效命。生是朝廷的人,死是朝廷的鬼。”司馬欣不相信章邯是真心話.堅持說:“我聽說楚軍糧草緊缺.在河北待不了幾天。隻要將軍誠心求和,項羽必然答應。”章邯被觸動了一下,問:“楚軍糧草緊缺,你聽誰說的?”

楚軍本來糧草不足,過河之後,靠掠奪秦軍糧食和趙國的接濟得以維持。項羽奪取軍權之後,得力幹將都跟在左右。楚懷王及身邊的人隻知催促前方作戰,既沒真心也沒本事為前方解決實際問題,以致後方的糧草征集竟無人擔當。項羽一幫將帥既要忙著攻城略地,又要忙著為十幾萬兵馬找食吃。英布慣於燒殺搶掠,攻下巨鹿後,項羽把籌集糧草的任務交給了他。

漳水與沮水都從巨鹿城南流過,上遊相距有二十裏,下遊匯成一體注人黃河。此時楚軍駐紮在漳水上遊,章邯部隊已退到巨鹿以北一百多裏處。得知楚軍糧草緊缺的情況後,章邯心中暗喜。經多方偵探,又打聽到楚軍糧草屯於恒水,旋即抽調精幹部隊繞到漳水下遊,然後從兩河交匯處沿恒河溯流而上,直搗楚軍糧倉。與此同時,將大隊人馬分兩路抄襲駐紮於安陽和殷墟的楚軍。

項羽清楚地意識到秦軍求和不成反中計被襲,必然尋機報仇,所以近來一直在密切注意秦軍的動靜。待章邯大軍浩浩****地開來,楚軍早做好了迎敵準備。章邯明知楚軍有防,卻沒有采取任何戰術技巧,而是實行強攻的辦法,對敵人直接打擊。秦軍此次是傾所有力量來與楚軍作戰,提出的口號是“一舉消滅諸侯,一雪連敗恥辱”。但因為楚軍早有準備,正麵部隊打了一陣就慌忙撤退,讓秦軍主力有勁無處使。秦軍隻有調整戰術,尋找敵人作戰。

章邯原以為始成逃走後,一定會去投靠楚軍,給項羽通風報信,正好利用他一下。但始成卻一氣逃到鹹陽向朝廷報告章邯謀反,意欲和諸侯聯合,共同推翻朝廷。趙高本沒理由還要找理由除掉章邯,這下正好來了機會。趙高當天帶著始成來見皇帝,還添油加醋地說章邯居功自傲,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裏,早有反心。胡亥這時對趙高還深信不疑,當即下令把章邯家人監視起來,同時派人火速到前線接管章邯的兵權,並將其就地處死。

鹹陽都尉董璐被委以接替章邯的重任,帶著皇帝的詔令和一幫從人秘密趕往章邯部隊所在地,準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到兵符,除掉章邯。但到了之後卻發現,章邯大軍正激烈地與諸侯作戰,軍營的將士個個都血頭血臉的,顯然是正在與敵人拚命。這哪有半點與敵人講和的意思?

董璐拿出朝廷的令牌,直接闖進章邯營帳。此時章邯正在對部下下達指示:“林武、劉斤、於達聽令。楚軍知我來襲,故意先使一部分人詐敗,誘我追趕。我可將計就計,發揮人馬較為集中的優勢,一方麵由一部分人追趕逃亡之敵,務必將其消滅;一方麵將大部隊轉身與從側麵襲來的敵人作戰。他看我受到三麵夾擊而不慌亂,必然自亂。你們再帶領一部分勇士乘機衝人敵陣掩殺,定能將敵人打得大敗。”一三人退出,章邯又對另兩個人下令:“高金、沈凡,你們帶領五千人馬,守住漳河,不讓敵人戰敗後順河逃跑。”二人接令退出。因為忙著下令,章邯沒有注意剛進來的一撥人是什麽人。才要問他們有何事請示,董翁挺身站到章邯麵前,雙手一抱說:“鹹陽都尉董璐,奉朝廷差遣,特來慰問章將軍,撫恤將士辛苦,並祝將軍早日肅清賊寇,建立奇勳,報效朝廷,青史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