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寶藏南遷

從龐大的紅色磚石建築群——紫禁城巍峨的門樓到北平火車站,所有交通均被中斷。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的士兵沿路把守。在各個戰略性中轉站,備好水、水龍頭、軟管的隊伍(自願消防隊)整裝待發。他們所要應付的可能是暴亂、大遊行甚至國葬。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的確是一次國葬。一隊隊穿著破棉襖的苦力拉著嘎吱作響的兩輪車和獨輪車通宵達旦地奔跑在馬路上,車上是高高堆起的大小箱子。第一天晚上,有3000隻箱子被運走,第二天882個。中國清朝帝王們250年間聚斂的價值2000萬美元的財寶,就這樣被南遷到了南京和上海。

遠在北方的愛新覺羅·溥儀,正思忖著何時能夠重返故園。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的一班人馬也正在期待著春天的到來——屆時道路解凍,他們就可以直駛北平,把愛新覺羅·溥儀扶上紫禁城的龍椅。

在那屋頂鑲嵌著琉璃瓦的深宮大院裏,愛新覺羅·溥儀降臨人世。他是老謀深算的皇太後至愛的外孫,正是這位皇太後讓他成為“大清”王室的繼承人。1911年“大清”帝國滅亡之前,除趁義和團叛亂時搶劫紫禁城的英法士兵外,全世界涉足這片皇家禁區的白人不到20個。直至1911年,這裏仍然匯聚著無數的奇珍異寶:黃金、綠玉、寶石、瓷器、古畫和雕刻。這裏是自印度莫臥兒帝國崩潰以來,世人所知的最大寶藏。

1911年後,愛新覺羅·溥儀獲準偏安紫禁城一隅。1924年,馮玉祥將軍把他趕出紫禁城,同時也把他趕進了日本人的懷抱。自“大清帝國”滅亡以來,溥儀所繼承的財寶漸漸流失,這兒一個瓷瓶,那兒一個玉碗。但即便如此,幸存下來的寶貝仍足以讓遊客們看得眼花繚亂。

國民政府決定,如果溥儀春季重返老家,那麽他的“老家”一定要空無一物。此外,財寶南遷還有另外一個理由:倉促重建的中國首都——南京一直對北平的豪華氣派耿耿於懷。南京坐擁紫禁城的財寶之後,這座新城將增添合乎一個偉大首都的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