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無數顆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星球在浩瀚天宇旋轉。
一顆星球被急速地推進,如同投進顯影液裏的底片,星球上的高山、大海、江河、森林、草原、城市、洶湧的車流人海……一切的一切,逐漸變得清晰。
被長江和嘉陵江緊緊環抱的現代大都市重慶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人民大會堂、解放碑、三峽博物館、朝天門等地標式建築猶如海市蜃樓般的巍峨群落;江麵上豪華遊輪順流東下、堆滿集裝箱的萬噸巨輪在藍色大海上劈波斬浪。接踵而來的,是佛圖關上的摩崖石刻、金碧輝煌的羅漢寺廟宇建築群落、執刀披甲的攻城者與守城者群塑怒目相視,仿佛依然喊殺連天的通遠門古老城樓。
鏡頭緩緩移進了古氣凝重的天官府,移進了依山而建的蹇氏陵墓群。沿著長長的神道,最終定格在大明王朝初年被譽為“天官”“大塚宰”“百官之首”的吏部尚書蹇義手捧朝笏,慈眉善目,麵帶微笑的石像上。
六百多年前出生於重慶嘉陵江邊、與磁器口一江之隔的小漁村鳳居沱的蹇鎔,三歲會寫字,六歲能背誦四書五經,少年聰慧,過目不忘,詩書俱佳。八歲考上了童生,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童。洪武十八年(1385),22歲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蹇鎔以舉人之身入京殿試,金榜題名,高中傳臚,被高坐於金台禦幄上的朱元璋慧眼相中,賜名“義”字,龍門一躍,光華燦爛,留名青史!
蹇義並非皇室宗親,也沒有顯赫的家世,卻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段人間傳奇。
蹇義始入紫禁城,做皇帝近臣兼皇室教師,繼而進入中華最高權力中樞,直至73歲駕鶴西去,身處大明王朝初期中樞機構的時間,前後長達51個年頭,一生勳輔大明五朝六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大帝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其間風雲震**,波詭雲譎,時間之長,起伏之跌宕,經曆之豐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蹇義協助大明王朝六位皇帝,策劃、主持,
參與了北京建都及遷都、鄭和下西洋、編修永樂大典、南征安南、北戰匈奴等一係列波瀾壯闊、曲折凶險,充滿傳奇宏偉色彩,影響中華曆史走向的重大篇章。
那是一個接著一個天才輩出,夾雜著無數智慧與陰謀的朝代!
那是一幕接著一幕,血雨腥風,精彩紛呈濃墨重彩的盛大人生出演!
蹇義也因此成為大明帝國的著名謀臣,時人讚譽他:
學,足以探三才之奧;
識,足以達萬物之情;
氣,足以奪三軍之帥;
文治武功並茂,堪稱千古人傑!
現在,請朋友們與筆者一起回到六百多年前,走進嘉陵江兩岸的鳳居沱、磁器口,走進重慶城裏的天官府,走進南北兩京的紫禁城,走進足堪“中華偉人”的先賢蹇義。
一本連台大戲,徐徐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