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

對於赫拉克利特,大多數人並不是太了解。然而,有一句經典的名言,知道的人卻不少。這是一句什麽名言呢?“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正是出自這位哲學家之口。

赫拉克利特把存在的東西比作一條河流,之所以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是因為當人第二次進入這條河時,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來的水流在流淌。在他看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沒有絕對靜止和永恒不變的,一切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這就是他“萬物皆流”思想的最經典表述。關於這一點,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

一天,赫拉克利特和朋友赫爾謨多羅在大街上行走。在一棵大橡樹底下,碰到了一個乞丐。這個乞丐不是別人,正是出賣情報給波斯人而導致所有財產被沒收的波呂格拉底。見到從前的富人現在淪落到這種境地,赫爾謨多羅感到異常吃驚。不過,赫拉克利特卻很鎮靜,從容不迫地說道:“這有什麽好奇怪的呀!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永遠處於流變之中,沒有什麽是永恒不變的。富人會變成窮人,而窮人也會變成富人。今天,你還是一個貴族,明天或許就是一個乞丐了。像這樣的事情,誰又能琢磨得透呢?”

赫拉克利特的話雖然有些絕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他又認為,宇宙的進程、萬物的流變,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隨意的,而是依據了一定的規則。赫拉克利特將這種規則稱為“邏各斯”。邏各斯在古希臘語中原本是指詞語或者言說,後來隨著不斷演變,又指代規律。在赫拉克利特那裏,邏各斯便是指萬事萬物變化所遵循的尺度或普遍原則。

與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宇宙的本原不同,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宇宙萬物的本原。他說:“萬物統一的世界,既不是神所創造的,也不是人所創造的,而是永恒的活生生的火,合乎規律地燃燒著,同時又合乎規律地熄滅著。”

在赫拉克利特看來,宇宙中的萬物都是由土、水、火、氣四種元素組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火。這是因為,與其他元素相比,火是最為精致的,並且最為接近於沒有形體的東西。更為重要的一點是,火不但本身是運動的,還能促使其他的事物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因此,赫拉克利特認為,整個天體就是四大元素的運動過程,其運動變化的動力,來源於事物對立麵的衝突和鬥爭。正是由於最初層麵的對立與衝突,才造成了更高層次的和諧。

在這種哲學觀念的基礎之上,赫拉克利特提出了自己的美學思想。首先,他提出了“藝術模仿自然”的主張。他認為,既然自然萬物是由於對立衝突產生和諧,那麽藝術就應該如實反映這種和諧。想要做到這一點,藝術就要模仿自然。赫拉克利特的這種觀點,豐富了對審美現象的辯證解釋。

其次,赫拉克利特還提出了“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的觀點。他說:“互相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就能產生最美的和諧。比如,不同的音調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動聽的樂曲。這是因為一切事物的形成起源於鬥爭。”

“對立”與“和諧”,曾經是畢達哥拉斯學派最早提出的美學觀點。在畢達哥拉斯看來,美就是和諧統一。赫拉克利特接受了美在於和諧這一觀念,不過他在畢達哥拉斯學說的基礎上,重點探索了美之和諧的原因,這無疑促進了美學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王子哲學家

赫拉克利特生於愛菲斯城邦的王族家庭,從小就是王位的繼承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然而,對知識的渴望和好奇讓這位王子對政治、權力喪失了興趣。於是,赫拉克利特將王位讓給了弟弟,自己專心做起了學問。他深受米利都學派和畢達哥拉斯的影響,潛心研究,最終成為一個思想具有明顯辯證法色彩的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