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兩年前我的《論語新詮》出版後,收到讀者反饋,有人希望我用同樣的方式做一個《論語》的全書解讀,於是便有了現在這本《論語》。

《論語新詮》隻選取了《論語》全書的百分之六十,約300段,按內容重新編排,分為23章。現在《論語》則是全書解讀,考慮到完整性和習慣性,便不再按內容重新分類。

《論語》除在《論語新詮》的基礎上補足另外百分之四十外,同時對原選的百分之六十也做了若幹修正,增加了部分新的內容,改正了幾處錯誤。所以即使二書相同的段落,解讀也可能不盡相同,如果讀者碰到兩者有扞格之處,請以《論語》為準。

《論語》跟《論語新詮》一樣,對於每段的解讀仍然分為三個部分:解釋、大意、導讀。隻是第一部分《論語新詮》作“釋詞”,現在換成“解釋”。下麵分別說說。

【解釋】這一部分是對字、詞、句的疏解,需要時也做一些背景交代。為了幫助一般讀者真正讀懂《論語》,我不用傳統注家隻對重點字詞單獨解釋的方式,而改采逐句串講的辦法,盡可能讓解釋清楚明白而又好讀,但避免繁瑣炫博的考證,以免增加讀者的負擔。同時考慮到今天大部分讀者都缺乏古文基礎,所以會連帶講一點文言語法。這樣大家在讀《論語》的同時,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古文修養。

【大意】 這一部分的目的是用流暢的白話文把本段的意思傳達出來,使讀者在讀完解釋之後對全段有一個完整的印象。不說“譯文”,而用“大意”,是因為我更注重意義的傳達,而不追求嚴格的直譯。這裏有個分寸問題,不注意白話文的語法,一味硬譯,不僅會減少讀者閱讀的興趣,而且也不利於甚至損壞讀者對原文的理解。但是如果控製不好,做過了頭,也容易造成偏離原意、“增字解經”的現象。兩者都要避免。

閱讀本書的讀者請先把“解釋”部分確實讀懂,再來看“大意”,而不要圖方便,直接跳到“大意”。

【導讀】這一部分的目的在於引導讀者更全麵、更深一層理解本段的內涵,所以注重本段跟孔子整體思想的關聯,以及它跟其他中外文化思潮的比較。尤其注重經典和現代的對接,希望借此彰顯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參考了許多前輩和時人的著作,得益不少,其中朱熹《論語章句集注》、錢穆《論語新解》、楊伯峻《論語譯注》、李澤厚《論語今讀》、黃懷信《論語匯校集釋》以及楊逢彬《論語新注新譯》,所資尤多,除隨文標明外,並總此申謝。

唐翼明

二〇一八年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