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紐約街頭可見不少小孩,他們也是一類最獨特有趣的人,其中就有意大利小樂手們。他們拿著豎琴、小提琴或小手鼓,一有觀眾就表演。與別國的孩子相比他們更難於美國化,在服飾和外表上總保留著異國風貌,甚至少數孩子在美國生活幾年後,英語仍然講得並不很熟練。
因此,我最初描寫孩子們的這種街頭生活時由於情況不熟異常困難。但我十分有幸認識了兩位有名的意大利紳士,他們長期居住在紐約——一位是五點街的意大利學校校長A·E·切爾奎先生,經他介紹我又認識了著名的《意大利環境報》的編輯塞基·德·卡薩萊——從他們那裏我獲得了足夠的、可信的素材。德·卡薩萊早就對紐約街頭的意大利孩子懷著關愛與同情之心,寫出一係列有關文章在上述報上發表,我從中得到極大幫助。我坦然承認如果不是因為獲得這些情況,這本書是無法寫成的。
這些孩子們過著相當艱難的生活,受到把他們從自己父母那裏買來的投機商殘酷的虐待,讀者也許會為此震驚。德·卡薩萊先生把孩子們說成是紐約的“白奴”,這不無道理。順便補充一下,他們與查塔姆街和市政公園附近的意大利擦鞋童及報童截然不同,後者的父母是定居美國的較為貧窮的意大利人,這些孩子比小樂手們的處境好多了——上述意大利學校即從他們當中招收學生。
假如《少年提琴手菲爾》這部小說第1次讓美國公眾看到四處流浪的小樂手們所過的艱難生活和受到的殘酷虐待,對他們產生極大同情,那麽筆者便感到自己的勞動獲得了巨大報償。
紐約,1872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