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年輕人叫餘傑,三十出頭,眉清目秀,西服的款式不算新潮,但穿在身上大方樸實,一副文靜的讀書人模樣。一問果然是高中畢業生。這種文化程度在過去十年的貧困山區並不多見,在訪問重慶庫區外遷移民中,我還是碰上的第一個。餘傑住在易美貴的舅子餘國泰的隔壁,因為同一個姓的緣故,我以為他們兩人有什麽親戚關係。結果我猜錯了。餘傑並不是奉節縣人,他的老家在巫山縣,父親在縣城的長江航運公司當職工。高中畢業未考上大學,一次招工的機會,他應聘到奉節縣磷肥廠當了合同工。磷肥廠與縣城附近的白帝城一江之隔,每日晨起推開窗戶,透過樹枝那座當年劉皇叔兵敗托孤、諸葛亮八陣禦敵的古刹便撲麵而來,映入眼簾,嵌進心底,引發他幾多遐想、幾多誌趣。他愛上了奉節因為喜歡文學的緣故,他覺得他應該生活在這座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陸遊等人足跡與詩篇的“詩城”,所以,二十四歲那年,當有人給他介紹了一個家住永樂鎮三義村的奉節姑娘時,見麵當天,他便滿心喜悅地答應了。婚後的日子應該說是幸福的。妻子溫柔善良、勤勞樸實,文化程度沒有丈夫高,也似乎不喜歡文學,但她喜歡聽丈夫說話,特別是那天在永樂鎮趕場,因為擁擠丈夫不小心踩了本村王二娃一腳,王二娃勃然大怒,不僅甩腿就朝丈夫的小肚子上猛踢,而且破口大罵丈夫是沒得出息的“倒插門”。妻子氣得渾身發抖,丈夫卻笑臉相迎,當著圍觀上來的眾鄉親的麵,理直氣壯地對王二娃說:“倒插門在我們巫山也不是好事,但我的看法,要看倒插在啥子地方,能夠來奉節安家落戶,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所以下次你要罵我,還是罵點別的什麽吧!”眾鄉親愣住了,可是馬上嘖嘖連聲,讚不絕口,望著王二娃自討沒趣、扭頭便走的背影,妻子忍不住依偎在丈夫懷裏,用小指頭緊緊地勾住丈夫的小指頭,然後悄悄說:“你是為我到奉節來的,二天不是說要移民嗎,那時候你願意到哪裏我就願意到哪裏……”
離開奉節,餘傑的心情卻是與妻子不盡相同的。雖然不是故鄉,但他的白帝城情結較之妻子,恐怕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也許正因為如此,當他得知他們外遷的地方是湖北荊州江陵縣時這位年輕人竟激動得緊緊地摟抱著妻子,一反常態地呼喊道:“好地方、好地方,我要去,我肯定是要去的!”妻子問:“你去過江陵?”“沒有呀。”“沒有去過你怎麽曉得是好地方?”“李白去過的地方,豈有不好之理!真是天助我矣,我從奉節移民到江陵,正好去追尋他老人家的足跡……”妻子聽糊塗了,雖然曉得丈夫喜歡讀書,尤其是唐詩宋詞,但無論如何搞不清楚一個叫李白的老頭兒究竟跟他們外遷移民有啥子關係。餘傑見妻子表情木訥,反應遲鈍,反倒有些著急了:“你讀過小學,小學語文課本裏頭就有李白的這首詩: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那白帝就是我們奉節白帝城,朝辭就是早上出發,嗯,那天是大晴天,所以叫做彩雲間;那江陵就是我們永樂鎮三義村移民要去的地方,有千把裏水路,因為是坐下水船,所以早上出發,當天晚上就到了。你想想看,這首詩簡直就是為我們移民寫的。別人體會出來沒有,我不曉得,反正我是感覺出來了,都說李白的詩是最有意境的詩,而我,當然包括你和我們的孩子,卻生活在詩的意境裏……”妻子依然聽不明白丈夫的話,不過她看得出來,他是樂意離開奉節去江陵的,其間沒有移情別戀,愛情仍然堅如磐石,這就行了。至於她個人,自然還是那句話,丈夫願意到哪裏她就願意到哪裏。
去年八月,一個天氣格外晴朗的日子,餘傑攜帶家人登上了滿載著外遷移民的客輪。人多貨物也多,貨物的重量是有規定的,任何人不得超標。為了不超標,餘傑必須在他日積月累收藏起來的幾捆書籍雜誌和他妻子作為陪嫁帶過來的那個紅漆衣櫃之間作出選擇,結果與妻子的意見相左,他選擇了書籍雜誌。本來這件稍有不快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可是到了搬遷這天,特別到了客輪上麵,看見別人大大小小的紅漆衣櫃,妻子的心理不平衡了:“我恨不得把你這些廢紙渣渣丟到河裏去!”“那又何必呢。”餘傑賠著笑臉道,“到了江陵,我再苦再累都要給你打一個新的紅漆衣櫃!”話音未落,笛聲已起,客輪收回係在躉船上的纜繩,就要緩緩起航了。
奉節碼頭鑼鼓喧天,彩旗飄舞,縣上的所有領導都佇立岸邊向遠離故土的外遷移民們招手致意。外遷移民們的三親六戚也趕來碼頭,扶老攜幼,別情依依。當人群中出現第一聲哭泣之後那哭聲瞬時便連成一片,而且聲音愈來愈大,完全壓過了歡樂的鼓點。餘傑的妻子本不想哭的,前來送行的隻是她嫁到外村的兩個姐姐,但是情緒會傳染,姐姐見到別人哭也禁不住掉淚,而她見到姐姐掉淚也禁不住哭了。餘傑作為外地人,在奉節除了妻子兒女,和任何人都非親非故,所以沒有人來送他,他也樂得省去一把淚水,免去一次煎熬。可是,就在客輪鳴響汽笛的那一瞬間,他分明聽見有人在喊他,喊聲來自岸邊,來自歡樂的鼓點與悲傷的哭泣之間,順著喊聲的方向尋覓過去,他看見了人群中的王二娃!是的,喊他並且向他招手的不是別人,正是那次在永樂鎮上與他結下了仇恨的王二娃。仇人相見,應該分外眼紅才是,但是餘傑看見的不是這樣的目光,閃爍在王二娃眼睛裏的是道歉,是和解,甚至還有少許坦誠的憂傷,而王二娃的聲音早已喊啞了,現在依舊一遍一遍地重複著剛才的話,“餘傑,各人將息身體!那邊好的話,就安心住下來,不好的話,就帶全家回奉節,房子拆了不要緊,可以住到我家裏來,反正我有睡的你有睡的,我有吃的你有吃的……”餘傑眼睜睜地望著王二娃,使勁點了點頭,他想說點什麽的,可是什麽也說不出來,隻覺得鼻子發酸,心裏發熱,兩行眼淚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滾落下來。妻子目睹了發生在丈夫和王二娃之間的一幕。她看不懂,更想不通,客輪已經離開碼頭好遠了,她還忍不住回過頭來罵了王二娃一句“腦殼裏頭有毛病”。餘傑糾正妻子道:“不,他是正常人,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為啥子?”“答案都在我帶在船上的那幾捆書籍雜誌裏頭。它們是文學作品,文學是研究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