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野三關城裏有一座煌煌聶公祠,供奉著一位以仁善達天下的聶氏祖宗。聶公之後聶仲文、聶瘦石父子,富甲川北,稟承祖上遺風,扶貧憐弱,造福鄉梓,被鄉人頂禮膜拜,視為“活菩薩”。
紅軍入川,巴山之中,頓時血雨紛飛,紳糧大戶,均成革命對像,幸存者紛紛逃往白區。白軍師長黃雲湘對前來巴川城避難的聶瘦石與兒子昆山待若上賓。
駐紮野三關的紅軍首長沈劍飛,對聶氏滿門的善舉久仰在心,故而對聶家網開一麵。留在家中觀望的聶仲文感激不盡,不遺餘力為紅軍效力。孫女聶昆鶴更是投身革命隊伍,當上了蘇區的“紅色孩子王”。
農場“糞頭”潘大力偷看聶瘦石的日本太太兒玉鶴子洗澡,遭割耳後逐出,遂進山為匪。紅軍到來,潘大力趕回野三關報仇。潘大力當上農協主席後,霸占了保民團團總許厚齋的幾房太太,又設計毒死了農場幾十頭膽熊,氣死了聶仲文,還率赤衛隊員抓捕兒玉鶴子,以圖**。緊要關頭,沈劍飛飛馬前來,將兒玉鶴子救下。聶瘦石聞之家中遭此大難,痛不欲生,誤以為是紅軍所為,不僅同意昆山到黃雲湘帳下效力,圍剿紅軍,還捐巨資給黃雲湘作軍費。
張國燾剛剛站穩腳根,又開始了大肅反,直殺得蘇區日月無光,路斷人稀。由川東遊擊軍剛剛改編成紅三十三軍的高中級指揮員,也被張國燾設下陷阱“一鍋端”。
聶瘦石的護院頭麻山武功高強,槍法精準。在沈劍飛的感召下,他率領手下獵戶參加了紅軍,卻在大肅反中鬧出一串令人哭笑皆非的奇事……
紅軍西征。沈劍飛被留下堅持武裝鬥爭,妻子胡秋萍則隨大部隊遠征。由於張國燾撤退時實行嚴酷的“清壁清野”,強逼紅軍燒房毀物。白軍一來,老百姓紛紛反水。生死存亡關頭,兒玉鶴子收養了沈劍飛的幼女沈鶯,並與丈夫冒死暗中幫助巴山遊擊隊。因叛徒管青海出賣,沈劍飛落入黃雲湘之手,被“反水”群眾千拳萬腳當街打死,成為極左路線的犧牲者。遊擊隊僥幸活下來的,隻有麻山和關平二人。
抗戰暴發,黃雲湘請纓出征,成為永垂青史的民族英烈。隨同出征的聶昆山與許百駒,也同時為國捐軀。
解放前夕,在重大讀書並已參加了地下黨的聶家二少爺昆侖逃回野三關,為管青海捕獲。他的表哥、地方反動民團團總許駝背卻出於親情和報恩思想,將昆侖救出虎口。
解放大軍進入四川,國民黨潰軍與許駝背等地方勢力逃進山中,與紅色政權拚死抗衡。聶昆侖與沈鶯雙雙成為紅色政權中的骨幹分子。情竇初開的沈鶯對才華出眾的“哥哥”暗生愛戀之情,不料“哥哥”卻另有所愛。昆侖率武裝隊押運糧船趕赴重慶濟急,遭土匪襲擊,血戰巴河。孰料到了重慶,又得知心愛女友墮落為叛徒,即將被處決,更是痛不欲生。回到野三關,縣委書記聞知糧船被毀,下令將昆侖軍法從事,幸虧被縣長祝克寧力阻。
土匪圍城,情況萬分危急。昆侖自告奮勇,由祝克寧相陪縋城而出,策動許駝背火線反戈。
江山初定,土改遂來,正在推行土改運動的縣長祝克寧之父係川北大儒,不堪農民羞辱,憤而自盡,農民們湧到野三關縣政府,要抓縣長祝克寧回去鬥爭……
聶瘦石卷入一樁血案,開刀問斬之際,祝克寧取得重要證據,終將聶瘦石從刀下救出。
翻身農民強抓政協常委許駝背為死難紅屬討還血債,昆侖上前製止,混亂中槍支走火,打死了農協主席,被縣委書記撤去職務,淪為“賤民”。“革命烈士後代”沈鶯卻在昆侖遭受重大打擊的時刻毅然向昆侖求愛,卻遭拒絕。
朝鮮戰爭爆發,兒玉鶴子被強行逐出國門。
已經擔任高級幹部、並已另組家庭的胡秋萍回到了野三關,母女相見,抱頭痛哭。可是,母親對已被劃為敵對階級的聶家的冷漠態度讓沈鶯痛心疾首,對沈鶯愛上聶昆侖更是怒不可遏,堅決反對。沈鶯痛不欲生,深夜主動獻身昆侖,並決意私奔,卻被母親和公安人員當場捉奸。
建國初期,當初名震蘇區的“紅色孩子王”聶昆鶴孤苦伶仃地回到了野三關,連黨員的資格也被剝奪。在險惡艱難的環境中,她像一塊被埋入地下的金子,依然在黑暗中默默地放射著熠熠光輝。
縣長祝克寧被打為全縣頭號大右派,貶到群運隊,在昆侖手下當差吃飯。許多日子過去了,反右,大煉鋼鐵,三年大饑荒,**,聶氏父子默默地承受著所有中國人也曾遭受過的苦難。讓聶瘦石喜出望外的是兒玉鶴子獲得中國政府的特許,回到野三關與已經垂垂老矣的丈夫重聚。隨著毛澤東的逝世,政治運動結束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情也正常起來。聶瘦石九十大壽時,胡秋萍、沈鶯全都重新回到了他的身邊。
縣裏的權力機關遷出了聶公祠。象征著仁善誠信的聶家祖先的塑像重新立在了廟堂之上,久斷香火的聶公祠,又重新為人們所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