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送的“禮物”
1906年3月,魯迅離開仙台回到東京。對魯迅的棄醫從文感到很驚訝的許壽裳見麵就問:“為什麽要中斷學醫?”
魯迅躊躇了一下,終於說:“我決計要學文藝了,中國的呆子,壞呆子,豈是醫學所能治療的麽?”
又一次自主的選擇——更為理智、更為痛苦、更為沉重、更為嚴肅的選擇。魯迅從這裏邁出了之所以成為“魯迅”的關鍵一步。從此,魯迅走上了以文藝為職業,以文藝啟蒙人、喚醒人、改造人的身份,改造社會的路。
魯迅的這一選擇,也許使中國和世界失去了一位傑出的醫學科學家,但卻因此得到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重返東京的魯迅把自己的學籍列入東京獨逸語學會所設的德語學校。魯迅在南京學德語,弘文學院學日語、英語,在仙台學德語,返東京後繼續學德語,一年後還學了幾個月的俄語。學籍雖列在德語學校,但並不在那裏按部就班地上課學習,平時主要是自修。自主的學習更適合他從事文藝活動的需求。努力學習多種外語,正是為了大量、直接地閱讀世界各國文學作品,以便有選擇地進行翻譯介紹。魯迅的刻苦向來是令所有了解他的人佩服的。據周作人回憶,魯迅每天晚上“要到什麽時候睡覺,別人不大曉得,因為大抵都先睡了,到明天早晨,房東來拿洋燈,整理炭盆,隻見盆裏插滿了煙蒂頭,像是一個大馬蜂窩,就這上麵估計起來,也約略可以想見那夜是相當的深了”。
朱安(1878—1947)。1906年夏,魯迅奉母命回鄉和朱安完婚
1908年夏,魯迅與許壽裳、周作人、錢玄同等人赴民報社聽章太炎講解文字學。這是魯迅的聽講筆記
在仙台時,1904年寒假期間到東京,魯迅就正式參加了浙江革命誌士組織的“光複會”,回東京後,與“光複會”首領陶成章及會友們的來往更加密切了,所談大抵是陶成章正在策劃的起義之事。魯迅還代為收藏會黨的秘密文件。因《蘇報》案被清政府抓進監獄的章太炎出獄了,同盟會派員赴上海接章太炎到東京,留學生舉行盛大歡迎會。章太炎入同盟會,主編《民報》。魯迅更愛看這份同盟會的會報了。出於對這位有學問的革命家的敬佩,魯迅和許壽裳托人請章太炎給他們另開專班,講解文字學。許壽裳回憶說:“每星期天清晨,我們前往(民報社)受業。在一間陋室之間,師生環繞一張矮矮的小桌,席地而坐。先生講段氏《說文解字注》,郝氏《爾雅義疏》等,神解聰察,精力過人,逐字講釋,滔滔不絕,或則闡明語原,或則推見本字,或則旁證以各處方言。自八時至正午,曆四小時毫無休息,真所謂‘誨人不倦’。”正在尋求和研究世界各國學問的魯迅,親受這位國學大師長達半年的教誨,更加鞏固了他雄厚的國學根底。
放棄醫學,從事文學活動之後,魯迅在個人生活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件大事,是幾乎使他終生痛苦的無愛婚姻。
1906年夏天,魯迅連續接到母病速歸的家信。心急如焚的魯迅萬裏迢迢趕回家中時,母親卻安然無恙,而一場已籌備停當的婚事正等著他扮演新郎的角色。
迎娶紹興城裏門當戶對的朱家的朱安女士,魯迅從未同意過。其實根本用不著魯迅同意,這一切都由母親包辦了。這大約是魯迅一生中唯一一次沒有自主的大事了。一想到拒絕這門親事,祖父下獄、父親久病、變賣田產、父親病逝、小弟夭亡、他與二弟背井離鄉,十多年來,母親默默承受的憂傷、悲苦、辛酸、艱難就一起湧上魯迅的心頭,他絕對不能用自己的拒絕傷母親的心。即使分明是用正確的方式傷害錯誤的母親,他也不能去做。他隻能用錯誤的方式傷害自己。
於是,在家人親友擔心的目光中,一位徹頭徹尾的新人(留學的魯迅回紹興探親,短發皮靴,精神飽滿,連三弟建人都以為來的是一個外國人)與一位徹頭徹尾的舊人(朱安小腳,一字不識,並不漂亮),以完完全全的舊的方式拜了天地,完成了“母親娶媳婦”的任務。
當晚,在當年魯迅出生的那間屋子的樓上的洞房裏,伴著流淚的紅蠟燭,魯迅默默流了半宿的眼淚。第四天,即帶著已被批準赴日留學的二弟作人,匆匆赴日本。見了許壽裳,魯迅黯然地說:“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隻能好好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希望在哪裏?出路在哪裏?也許隻有痛苦的夜鶯才能唱出動聽的歌。
希望在新生。留學生中幾乎沒有人治文學美術。在異常冷漠的空氣中,魯迅終於尋到幾個同誌了。他與許壽裳、周作人、袁文藪、蘇曼殊等積極籌劃辦一本雜誌,魯迅為雜誌取名《新生》。封麵插圖選定了,稿紙印好了,文章也準備好了。魯迅特意選了名為“希望”的插圖:一位包了眼睛的詩人,讓地球傾聽自己的豎琴的聲音。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隱去了若幹擔當文字的人,接著又逃走了資本,結果隻剩下不名一錢的三個人。創始時候既已背時,失敗時候當然無可告語,而其後卻連這三個人也都為各自的運命所驅策,不能在一處縱談將來的好夢了,這就是我們的並未產生的《新生》的結局。《〈呐喊〉自序》
一個人的主張,得到讚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鬥的,而叫喊於生人中,既無讚和,也無反對,一點反應也沒有,真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還沒有從婚姻的苦痛中完全解脫出來的魯迅,感到莫大的悲哀,莫大的寂寥。
魯迅為籌辦中的《新生》選定的插圖。圖名為《希望》。英國畫家華慈作
插圖貓頭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