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國的領袖是這樣誕生的(下)

李琬若笑了:對。看來你已經對東方文化開始有點了解了。

哇,Lily終於表揚我啦!

Ginger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一日,李琬若對Ginger說:今天我們一起去唐人街。

OK,就是那個專門說廣東話的中華會館?

是的,走。

說起中華會館不能不多講幾句。

這個華人民間團體組織,起源於孫中山先生在19世紀倡導革命的時代,它是近代中國在海外最早的革命團體組織,通常是以同鄉會、同學會的形式或者是同族同姓的宗族組織。

中華會館對推動20世紀初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起到過重要作用。後來中華會館的組織形式從日本流傳到其他國家的華人社區特別是唐人街,其組織的影響力也非常之大,幾乎每一個唐人街上都有中華會館的分會。在美國的中華會館總部就設在舊金山,後來搬到了洛杉磯,也就是後來李琬若執政市長的蒙特利公園市。

中華會館內部組織非常嚴密,老大的權力比美國法律還厲害。其會員都是些以捍衛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的老華僑為主,他們的會員思想保守,行為方式遠離美國主流社會,雖說都是美國的永久居民或多數人早巳人了美國籍,但實際上與美國沒有多少根本利益關係,是一群純粹的美國土地上的中國人。

李琬若帶著助手一進中華會館,就用剮剛學會的幾句廣東話與會館領導打招呼,並說明來意。於是,會館人員還是很客氣地給Cinger倒茶讓座。

Ginger受驚了,忙告訴主人:你們的Lily才是我們社會福利部的處長大人!他們還不習慣中國人做美國官。

我們爭得的就是模範族裔嘛!這有什麽不好?向政府要救濟,那是很沒有麵子的呀!會館人員打斷李琬若的話,對被人稱為模範族裔很感自豪。

李琬若無奈地一邊點頭一邊陳述自己的觀點:模範族裔本身並沒有什麽不好,再說我們中國人確實有很多做人的美德。可是在我們華人內部.也有不少人有病得不到治療,做苦力得不到生活保障,本來我們是同別人一樣交了稅的,就該向國家要回屬於我們的那些福利,但由於大家不了解這些政策,所以使得很多人生活仍然非常困難。

政府現在在社會福利部設立亞裔事務工作處,就是專門讓我們把美國郡政府的福利帶給華人社區。我是這個事務處的主管,為了便於華人同胞能夠了解政府的福利製度,或者便於大家直接向政府申請福利,我有個想法,是否能在你們會館設一張桌子,派一個我們的公務員在這幾辦公,哪位同胞一旦需要,就可以很方便地向政府要回該得的那份福利。你們看看這個做法行嗎?

在一旁的Ginger聽完上司這番話,佩服得直豎拇指。可馬上感到迷惑不解的是如此一個好建議,竟然被李琬若的同胞一日拒絕。

不可理解,不可思議!你把政府的工作職能直接放在公民中間去的建議,可以不誇張地說,這應該得到國會和白宮的嘉獎,但你自己的同胞為什麽要拒絕它呢?又一個叫我弄不明白,Lily.你說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這回李琬若沒有回答屬下的問題。她隻能沉默,因為心頭有種說不出的苦澀。

走,我們到同源會(CACA)去!李琬若對GinSer說。

華人杜區的同源會也是有百年曆史的海外華人組織,主要由華裔公民中的律師、工程師和醫師等知識界人士參加,所以同源會與中華會館很不一樣,開會時講英語,唱美國國歌,是一個標準的有東方文化背景的美國華人組織。這兒的人員聽李琬若介紹來意後,連聲說這是大好事,能把政府的福利職能從衙門搬到華人杜區來,簡直是太好的便民做法。

李處長什麽時候派人來,我們就什麽時候歡迎!

痛快!李琬若聽後喜出望外,她總算找到了知音。

不多日,洛杉磯政府的第一個政府社會福利工作站正式在美以美教會設立,華裔領袖人物們大力支持。

而同源會的這一行動,使得一向從不到政府申請福利的華人和亞裔公民一改陳舊觀念,紛紛關心起政府的福利政策,並將自己在美國生存命運與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聯在一起。

慢慢地,中華會館的老華僑們也開始像大家一樣,努力爭取政府福利了。並終於在中華會館設立丁工作站,有人說,這種景象與變化,對亞裔特別是華人來說,是一場具有改變自身命運的革命。這話一點不過分。在美國,你要獲得生存權,你要爭取實現心目中的美國夢,如果離開了社會福利製度,恐怕十有八九的移民會晚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真正美國化。

李琬若給我講了現在的一種情形。她說她那時推行福利政策難度之大,無法想象。而現在的中國新移民,有的人還沒有到美國,就已經對美國政府的福利製度與政策能一條條地背得滾瓜爛熟。而那些已經拿到綠卡的人,第一件要做的事不是想著自己的工作如何,麗是想著能不能申請到政府的某某種類福利!

變化之大,真可謂今非昔比。這位美國華人福利製度的拓荒者感慨萬千。

Lily,整天與你一起不分日夜地在華人區工作,我都不知道自己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了!有一天,Cinger從華人區剮剛辦完一宗福利手續,回到辦公室這麽說道,不過,這些日子是我成就感最大的時光。我因此感到十分自豪。

李琬若深情地過來緊緊擁抱住自己的助手。其實李琬若自己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麽叫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便是她在擔任亞裔事務處處長這一重要崗位之後,像GinSer小姐這樣原本就很出色的政府公務員不僅接納了她,而且已經充分肯定了她是個稱職的處長。

這一點對初涉政壇的李琬若來說絕對太重要了。從某種意義講,它比當初爭取到這個職位的意義重要百倍。

李琬若來自草根階層,同時又深知自己是全美第一位專門處理亞裔事務的官員的分量,因此在平時除了敬業外,極其重視自己和屬下的商標準工作。她時常在辦公室要求每個人員都有危機意識。

在30年前的美國社會裏,一位華裔女公務員如此要求自己和教育手下,實屬不易。在李琬若上任一周年紀念日,她的辦公室同事,執意要為她做件有紀念意義的事,此事讓李琬若牢記著。

Lily,你打開門看看。那天,全處同事非常嚴肅整齊地站在李琬若麵前,表示出一種下級對上司的特別尊敬的神情。李琬若笑著轉丁一下腦子,卻怎麽也想不出大家有什麽秘密讓她揭曉。隻好搖搖頭。

Lily,快開門呀!有人已經等不及了。

門被拉開了。李琬若一眼就看到貼在門中央的一塊牌子及上麵的兩個字,又驚又喜地連聲說了三個好好好。好什麽?原來同事們平時經常聽李琬若口中不離危機兩宇,於是便商量說在她任職一年時,我們大家就送她這兩個字。決定後,她們特意找了位會寫中文字的人用美術體將危機兩字寫在牌子上,最後又把牌子方方正正地貼在了她的辦公室大門上。

有危機,才能有機會。真的太好了!它可以讓我時刻嚴以律己,經常想到不足。在為亞裔公民和政府福利事業服務中,雖然我們常常要處理一些緊急事情,但我們從中也獲得了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李琬若站在那塊牌子旁邊,心潮起伏,她特意讓助手們給她照了張相。

亞裔事務處本來隻是社會福利部新設的一個小部門,李瑰若入主這兒後,這個部門便成了最出彩的明星機構。笑聲時常從那幾間辦公室裏飛出來。

相比之下,幾乎同時成立的非裔和拉丁裔兩個事務處則整天有斷不盡的麻煩事。負責非裔事務的貝克(Baken)是個很有長者風範的黑人退伍軍人,為人正直,性格剛強,但有時在處理問題時恰恰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而其實他是非常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由於處事不能運用理想的藝術手段,常夾在上司主管與黑人兄弟之間受冤枉氣。

李琥若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本來這是額外活,但她覺得自己與貝克幹的同是為少數族裔公民服務的職業,人家非裔有了難題,我們亞裔就該幫助和支持人家才對。

而自跟貝克接觸後,李琬若才明白了貝克平時為什麽在上司麵前總顯得通融不夠,生硬有餘。原來貝克是參加過朝鮮戰爭的老兵,在戰鬥中為了美國利益出生人死。可是當他穿著軍裝回到阿拉巴馬州時,一次在乘一輛公共汽車時,白人司機便令他往後坐,那一刻貝克才恍然大悟:隻有在生死由天的戰場上自己可以同白人並肩作戰,而回到美國後他便不再有可能同白人享受同等的權利了。

有人總是想方設法剝奪我們黑人的基本權利,即使在明文規定的福利政策下,他們也會大做手腫。貝克總是在辦公室裏不滿地發牢騷,而這更加增添了他與上司之間的緊張關係。他管轄的那些黑人兄弟則又認為他們的貝克一旦坐在白人堆裏就不會很好地為族裔同胞說話辦事了,所以時不時為一些福利的發放不到位而找貝克的麻煩。

貝克因此裏外不是人。那天他的一幫黑人兄弟又結團聚集到市政大樓來鬧事。非裔事務處的工作人員們嚇得全都跑了。這使得本來就有氣想出的黑人們更加憤憤不平,發誓要端掉社會福利部。

這可怎麽辦?Lily,你說貝克他們是怎麽捕的嘛?出了大事誰負責得起呀?趕緊叫警察來救援吧!李琬若的上司在辦公大樓的走廊道裏驚惶失措地對李琬若說。

不要著急,現在最主要的是要平息黑人兄弟們的情緒,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讓警察出現。那樣事情真的就會鬧大的。李瑰若一邊把上司扶到自己的辦公室,讓其喝口水穩穩情緒,一邊出主意道。

那你說怎麽辦?黑人們鬧起事來整個美國都會受不了的呀!上司的精神都快崩潰了。

李琬若冷靜地朝窗外望去見外麵黑壓壓的一大片。便說:到今天這個地步,肯定是有原因的。既然他們來了,我們也就不能不理人家,否則事情會激化。

這事得讓貝克處理!他人呢?到哪兒去了?可氣!可氣至極!上司簡直暴跳如雷,叉束手無策。

既然貝克有難處,那我就代他去處理一下吧。李琬若說完,很平靜地走出辦公室。她的身後是上司緊張而急促的叮囑:Lily,你千萬要小心啊!

麵對群情激憤的黑人朋友,李琬若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鎮靜。她首先示意大家靜下來慢慢說,隨後開口道:你們今天既然來了,心裏肯定有不平的地方。我是這兒的工作人員,但由於我是新來的,對大家的情況不是特別了解,所以應該說今天能見到大家,是件好事,能直接聽聽大家對我們政府的社會福利工作有什麽意見。這樣吧,為了能很好地表達清楚你們的意見,是不是你們派幾個代表,或者多一點十幾個人也行,隻是我們的會議室隻有那麽大,我向大家抱歉隻能請你們的代表到裏麵去談。大家看如何?

黑人們沒有想到眼前這位彬彬有禮的東方女士,態度特別的溫順和藹,你天大的脾氣也無法再咆哮了,於是整個鬧事的場麵一下恢複了平靜。隨後黑人們自己選出代表跟著李瑰若上了舍議室,其餘的人便三三兩兩地隨後散去。到後來,十幾名代表跟李琬若越談越投機,完全把她當做可以依賴的朋友向其傾訴一些他們對政府福利不滿的情緒,而且提出了不少建議和意見。

今天的收獲真是不小。我真想再請大家談上那麽幾天。但我想大家都很忙,我不能耽誤了你們的工作和生活呀。所以我想,哪一天你們召開社區福利會議,我到你們那兒去聽意見如何?李琬若看了看表,便提出建議。

太好了,我們熱烈歡迎你。黑人代表高興地表示。

一場風波就這麽在李琬若的和風細雨中化解了。事後,社會福利部的頭兒和貝克先生對李琬若感激萬分,說她避免了洛杉磯一劫,同時也幫他們保住了飯碗。但李琬若感到事情還沒有完,尤其是她答應黑人朋友的事一定要做到。

事隔不久,黑人社區真的召開了有關福利問題的集會。那天李琬若特意穿了條牛仔褲,腳上是運動鞋,也絲毫沒有做任何的化妝打扮,到了開會的地方她也非常隨意地跟黑人們一樣,往草地上這麽一坐,像談家常似的跟大家聊了起來。那親近隨和的氣氛,博得非裔居民的極大好感。他們跟這位東方麵孔的政府官員無拘無束地談著對政府福利事業與政策的看法和意見,使李琬若收獲不少。之後,她又連續參加了非裔居民們召開的同類集會。

回到辦公室,她把黑人居民們的意見整理匯總後,又根據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建議,一同分別交給了上司和主管非裔事務的貝克先生。而社會福利部負責人和貝克先生又根據李琬若的建議及意見,對非裔居民的福利工作做了相應調整,從而使本來一直矛盾很激化的非商居民的福利糾紛迅速得到了緩和,出現了從未有過的良好局麵。從此本來同屬平級的李琬若所領導的亞裔事務處,慢慢變成了事實上的由她統管的亞非拉等少數族青事務部門。

在美國,社會福利工作占的比例和工作量是最大的。僅以加州為例,全加州從事社會福利工作的公務員就達1萬多人,獲得聯邦年度經費達10億美元,受益人數在百萬之上。據此有人說過這樣的話:男人要在美國迅速升遷,最好你到軍隊裏去;而女人想顯示能力,最好的鍛煉崗位是在社會福利部。如魚得水的李璃若,在少散族裔事務處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著她的潛能,贏得上下廣泛讚譽。

1975年,事琬若應邀參加在華盛頓召開的第一次全美華人福利會議。在此次會議上,李琬若第一次作為華裔界婦女傑出代表,見到了幾位華人婦女領袖人物,其中有在美國政壇影響很大的祖炳民、陳香梅、張之香等人。

一日,張之香對李琬若說:白宮聯邦杜會福利部正缺一位熟悉業務的顧問,我著你最合適,怎麽樣,我向總統推薦你如何?因為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一來有郡政府社會工作的經驗,二來專業學的也是這一行,更主要的你還是我們華裔婦女。聯邦顧問的榮譽可不是什麽人都可以獲得的,尤其作為華膏婦女,能夠參加聯邦政治與管理工作,這對一向在社會工作上充滿**的李瑰若來說,是求之不得韻事。她點頭表示願意。

果不其然,在張之香等著名華裔人士和加州、首都華盛頓的多名國會議員聯名推薦下,當時的福特總統正式向李琬若發出了關於美國聯邦社會福利部顧問的任命。

這是1975年的事。而正是這一年的2月3日,美國建國之後的幾十任總統中,在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春節這一天,福特是第一個以總統身份發表了向在美華人的賀年致詞,他借此表彰華人對美國社會的特殊貢獻。他是這樣說的:在這歡慶中國新年的時候,我和我夫人向我國的華裔公民同胞致以最美好的祝願。我們歡迎有這個機會來表彰美國華人。他們在許多方麵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有史以來的總統第一次在電視上當著全美公民的麵如此表彰華人,李瑰若聯係起自己剮剛得到的任命,她感慨萬千。因為一位美國總統對華人的讚譽,是幾代華人用淚水、汗水和血水所換來的,這中間自然有她李琬著作為第一代移民和留學生的一份貢獻。

社區女神

李琬若這位全美第一處長真的越做越大了。在這之後的幾個月裏,她應白宮聯邦政府的邀請到了美國各州市調查講演,大張旗鼓地宣傳少數族裔的社會福利工作意義。

而在這不久,她又由亞裔事務處處長升任為社會福利部計劃局局長。因為工作再度出色,又被升任掌管洛杉磯蜘個市的全部社會福利與開發建設投入的計劃資源局局長一職。用她自己的話說:那是真正迸入美國主流社會和政壇台階的重要轉折階段。一個少數族裔,一張並不是這個國家本色麵孔的人要領導這個國家的公民和政府事務,這在當時的洛杉磯郡還是一個創舉。李琬若的職責範圍已經擴大到整個洛杉礬郡,服務對象不再限於少數族裔,對她來說,是個重大的突破與挑戰。

在角逐局長位子時,副局長派崔西亞·瓊森(Patncia Johnson)是李瑰著的有力競爭對手,學曆學識和社會工作經驗,她都不比黃麵孔的李琬若差,也許是在回答考官問題時那種參政意識和表達能力方麵稍遜於李璃若一籌,因而成了下屬。

從處長到局長的升遷過程中,身為副局長的瓊森女士對正局長李琬若總是心頭有種不服氣的情緒,初始一段時間裏,李瑰若感覺非常明顯,她想做什麽事經常不能很好地得到部下支持,瓊森有形無形的表現起著關鍵作用。

這樣的考驗在李琬若當處長時也有過,但局長位置上的這種同事之間的較勁就顯得更為突出。李琬若因此有過苦惱,不過很快她選擇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她覺得這是她做好社會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於是像對待所有難題一樣,她首先采取的是虛心,再是靠自己的努力刻苦,其次是方式方法。她在全局職員麵前,經常與瓊森商量本部門的重要決策,把能發揮瓊森特長的主內工作,大膽放手讓其承擔。

而當一旦獲得收效時,總在上司麵前突出表彰瓊森的工作能力與貢獻。當出現問題時,李琬若便以自己是部門主管主動承擔責任,並千方百計彌補缺陷與漏洞。

幾個來回,讓瓊森感到這位東方文化背景的領導者可親可近,真誠坦**,值得信賴。尤其是看到李琬若為安排聯邦政府的幾千萬美元和處理好族裔之間的平衡,不辭辛勞地親自一次次深入到各杜區調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資料,使得社會福利部以往在安排經費預算時總不能很好協調的老大難間題得到解決,這令自認為有經驗的瑤(森本人內心非常佩服。

瓊森因此很快成了李琬若最得力的助手和親密同事,兩人常常交心共勉,使得部門工作越來越有起色。1978年,她們所領異的部門獲得全美郡政府聯合會的年度獎。在華盛頓領獎時,李琬若聽說洛杉磯郡在首都華盛頓的代表主管空缺,她當即想到了瓊森,便積極為瓊森爭取到了這份重要而美好的差事。果不然,瓊森到華盛頓後工作出色,很快升遷,後來的職位做得很高,成為社交名流,而她與李琬若也成了至今情誼篤厚的莫逆之交。這是後話。

再說李琬若上任洛杉磯郡政府局長之職時,正值洛杉磯這個美國第二大郡麵臨社會福利問題從過去無序向有序轉型的重要階段。而對李琬若這位走上美國主流社會的華裔公職人員來說,幾乎每升遷一次,就開始一次新的開拓性工作。

比如洛杉磯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在全美出名,如何防止或者抑製青少年犯罪的低齡化和日益增長的趨勢,過去一直是警察、學校和政府等直接管理部門與機構十分頭痛的事。

李琬若在調查中發現,美國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很大程度是來自於社會福利工作得不到落實而引發的,因此要抑製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就必須抓好對青少年社會福利工作的改進與重視。

她的這一觀點新穎又抓到了問題的根源,並且從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中尋求到解決的途徑,同時合理調整和安排了一筆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特別經費,該經費專款專用,直接由社會福利部聯合各學區內的行政主管和教師、校工代表、人事公務員及醫院和警方等,開展適合青少年的各種課外活動及設施的建立,使得青少年們在學校和家庭之外的大量時間裏,投身到有意義的社區教育和娛樂活動之中。

李琬若的這項計劃實施後所產生的效果不僅得到了社區家長們的普遍好評,而且使洛杉磯地區久治不愈的青少年犯罪現象得到了巨大改觀。

隨後在此基礎上,她又倡導改進各機構間在社會服務工作中交叉重疊出現真空管理等諸多矛盾與缺陷,提出建立由計算機統一采樣和控製的係統工程管理模式,即後來在全美被廣泛推廣的社區管理資料庫(Community Infanmation Bank)。二三十年後的今天再看這些工作似乎並不算什麽,可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李琬若的這些舉措在美國社區管理建設中,不僅具有開拓性意義,麗且在實踐工作中十分有效,產生的影響深遠。

洛杉磯注定是個多事的郡邦之地,而偏偏這塊土地又是以華人為主的亞裔各族向往與落腳的地方。從七十年代開始,特殊的國際背景下,東南亞各國移民美國的潮流洶湧而至。尼克鬆訪問中國打開了東西方兩個大國之門,而給台灣人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於是台灣同胞移居美國的人數急劇增加;隨後大陸開放,又形成了華人新移民潮。

在中國移民尚在大舉進入洛杉磯之時,開始富有起來的日本人和韓國人帶著巨資也加入了投資移民大潮之中。中英兩國就香港問題簽約後,香港人又怕1997年後遭遇不測,紛紛移民美國;越戰結束,當年跟隨美國的大批越南南方居民害怕北方領導者革新到他們頭上,也舉家加入了赴美淘金潮;這時候柬埔寨形勢又發生混亂,成千上萬的難民窮追不舍地同樣從後麵趕到亞裔移美大潮之中。加州尤其是洛杉磯呈現了曆史上從未有過的亞裔大落戶時代。

這種背景下,亞裔的社區服務成了李魂若所在社會福利部的突出任務。本來移民的安置與創業並不是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部門管轄的事,但問題並不那麽簡單,當大批新移民進入社區後,他們的盲目性多於預見性,這是不熟悉和不了解美國政府的許多政策與國情所致。這種結果直接導致相當一部分新移民由於這樣或那樣問題很快給當地帶來種種不良社會問題。

鑒於此,李琬若在郡政府聯席會議上力主要從穩定和繁榮當地建設的高度,倡導開展關心新移民的社區生計問題列入政府社會福利工作行列,並且通過她的多方協調,獲得了政府高層的支持。也許同為東方文化背景的優勢,李璃若十分熟悉亞膏新移民的心態,那就是多數亞裔希望在落根美國後能夠打開創業局麵,直截了當的說是賺錢。六七十年代的亞裔移民同現在八九十年代的移民不同的是,他們基本上還是以開店做小本經營起家立業的模式。而這也正是亞裔有別於其他族裔,表現出不怕艱苦和辛勤努力的一麵。

日本人早期以園藝出名,以此為業的人很多。所以,日裔社區管理得井然有序,環境整齊、園藝別致、氣派高雅。一棟棟藍色玻璃瓦做頂的凜亮日式小商店,配上同樣風格的小亭子,使小東京顯得典雅而富於文化氣息。日商很少住在小東京,他們隻是把它楚成日裔的商業及文化中心。他們很早就向政府要經費建小東京及老人中心。

初到小東京,日裔社區代表對李琬若非常冷淡,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在角逐亞裔事務處長時,她戰勝了在日裔社區呼聲很高的宮野先生。對此事,他們心裏一直很難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她特別請一位身為《日裔聯盟》(Japanese American Citizens League)領導人的朋友熊本(Alan Kumamoto),陪同琬若先去拜訪了老人中心。他們的老人中心組織得很好,他們在那裏下棋、聽日本歌、閱讀報刊書籍等,怡然自樂。在拜訪老人中心前,李琬若還得到過小妹瑰君的提示。琬君曾在東京禦茶水女子大學就讀,她告訴琬若日本人特別講究禮貌,見到老年人,必須先深深鞠躬。李瑰若還向她學了幾句見麵時用的簡單日語。琬若到老人中心被介紹給老人們時,她就先向他們深深鞠一躬。雖然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懂英文,但琬若還是用小妹教給她的那兒旬日語同他們寒喧。頓時,她得到了他們初步的認同和親切感。接著,又拜訪日本商會,也受到了相當的禮遇。訪問了老人中心和商會後,還到他們的青年服務中心拜訪,發現那裏的年輕人態度相當不好。幸好有熊本先生陪同,熊本對他們說:Lily可跟一般的政府官員不同,她一直同情和支持我們日裔,而且她也是平反運動的成員之一,我有和她一起工作的經驗。經他這麽一說,他們的態度才緩和下來。

在這些拜訪中,李琬若了解了日裔年輕人為什麽會對政府人員的態度如此強硬?他們認為,要讓自己的問題盡快得到解決,就必須像拉丁裔、非裔一樣,采取強硬的態度。這也是日裔在多年鬥爭中所獲得的經驗。特別是二次大戰期間,他們在美國曾有過非常痛苦的經曆。

日本人是在19世紀末開始移民美國的,多半在加州務農。美國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對日宣戰,國會隨即通過了二次世界大戰拘留日裔法案,授權有關當局,可不加審判地拘留那些可能破壞美國安全的話動分子。

當時,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下令,把居住在沿太平洋的加州等地的十二萬多日裔,全部送進設在科羅拉多州等地的集中營(Relocn-tion camp),僅洛杉磯的小東京就有35000人被關。直到1945年8月,二次大戰結束,這些日裔才設放了出來,被關押長達三年之久,而被關者絕大多數都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日裔,他們不僅要離開自己的家園,而且還不得不拋棄自己經營已久的家業,隻帶了些隨身的東西去集中營。

可以想象,這個事件,是他們多麽慘痛的一次經曆。這使他們認識到,如果當時他們具有很強的政治力量,美國政府也就不會這麽欺侮他們。他們由此增長了經驗,懂得了加強族裔政治團結的重要性。二次大戰中,德國和意大利也是美國的敵國,但在美國的德國和意大利裔就沒有被關到集中營裏去。這個痛苦的經驗,促使日裔成了在亞裔之中政治覺醒最早的族裔,成了亞裔參政的先驅。1970年至1980年,日裔政治力量日漸強大。在夏威夷和加州,被選出的日裔國會議員有兩位參議員和三位眾議員。日裔議員們要求國會成立專門委員會,對集中營一事展開調查,在《日裔公民聯盟》等組織領導下,於國會聽證會期間,日裔社區展開草根(基層組織)運動,使許多不願回首往事的日裔終於打破沉默,在聽證會上陳述了當年的痛苦經曆。當時許多華裔有識之士看到日裔在美受辱的經曆,深感利害相關。華裔與日裔同樣是東方人麵孔,一旦發生戰爭,悲劇又會重演,萬一中美交惡,華裔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目標。所以華裔也給日膏很大的支持。

當時,李琬若是平反委員會(Reddress Committee)的成員之一,參加了南加州的聲援運動。李琬若記得有一次在小東京有名的中國飯館遠東樓(Far East Cafe)開會,這座遠東樓深受日裔移民的感念,因為二次大戰結束後,被關押的日裔紛紛回到原居住地,當時很多人身無分文,境況十分可憐,遠東樓的老板讓這些衣食無著的日裔免費到自己的飯館吃飯,他對他們說:到你們有錢的時候再付給我好了。後來,遠東樓因房屋陳舊,擬予拆建,但小東京的日裔堅持要將遠東樓的原建築保留下來作為一個值得紀念的曆史遺跡。

1973年6月9日,定名為美華協會(Organiz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的華裔全國性組織終於在華盛頓正式成立。全美七百多位華裔榮幸參加了聲勢浩大的成立大會。美華協會的成立宣言,以及王恭立、陳香梅、張之香、林敬忠和李琬若等發趁人名單都列入了國會記錄,成為美國曆史文獻。

美華協會成立後的第一個活動就是與日裔公民聯盟及同源會合作,共同支持日裔國會議員鬆長(Spark MaLsunaga)提出的取消《二次世界大戰拘留日裔法案》的提案。後來,迫於亞裔社區各方麵的壓力,1988年,國會終於通過了平反法案,獲得賠償的日裔約有六萬人,每人獲兩萬美元的賠償金,並向他們正式道歉。

1992年日裔在美建立了美籍日裔國家博物館(JapaneseA—merican National Museum),館內展覽的內容就是在二次大戰期間,日本人在美國被監禁的受害史實。該館不但廣發傳單,並且四處寄信爭取捐款,尤其是美籍日裔國會議員井上(Daniel Inouye)曾寫了封情文並茂的信函,向各界呼籲,大力支持這項募捐行動。

日本人設立這個博物館,是為了指出美國政府當年的失誤,提醒後人這段曆史絕對不可重演。井上在信中提及,二次大戰時,他曾入伍為美國作戰,當他接到來自集中營家人的信件時,禁不住自問:我和我的日本同胞上前線為的是什麽?戰爭結束,井上獲光榮服務十字勳章、銅星勳章和紫心勳章,而在返美後去舊金山的一家理發店時,卻被拒絕服務,理由很簡單,因為他是黃皮膚。井上因此大聲疾呼,這個集中營的悲劇如果還有任何正麵的影響,那就是所有的美國人都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教訓,最終了解自由平等的可貴。

近半個世紀以來,日裔人口始終保持在十萬左右,但日裔參政意識最強,實力最大,從70年代到2000年,在加州及聯邦政府的日裔民意代表(三位聯邦參議員、六位聯邦眾議員),以及白宮到聯邦各部,占有決策性地位的日裔官員,數量遠遠超過亞洲其它族裔。

2001年,布什總統任命豐田(Norman Mineta)為聯邦交通部長。在加州州政府的三位部長都是日裔。

李琬若說到此處,極其感慨地說:華人其實在美國受的冤屈一點不比日本人少。

與所有世界各地情況相似,整個加州和洛杉磯地區,由於來自各個國家的不同移民和不同族裔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間經常有矛盾與衝突。身為洛杉磯郡政府的少數族裔事務處處長和管理這些族裔社會福利的局長,在那段歲月裏,李琬若被稱為洛杉磯小聯合國秘書長。大事小事別人不管和管不了的事都可以屬於她的管轄範圍,你能舉出還有比社會福利更寬泛的業務工作?投有。

這一天的事,李琬著永遠記憶在腦海之中,並且多少年來時不時地在她眼前閃動……一天,坐在辦公室的她,不經意中抬頭朝窗外望了一眼,突然看見前麵一條躥天的火龍在洛杉磯城的韓裔社區騰空而起,並迅速蔓延到其他街區。不得了啦!黑人又暴亂啦!駭人的消息就在同一時傳遍了政府大樓,傳遍了每個辦公室,同時也傳遍了全美和全球……洛杉磯自有城市以來,最出名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黑人暴動。

不必埋怨黑人兄弟,他們的每一次暴動都是被逼迫的。此次暴動同樣如此,隻是情況有所特殊而已。

事情還得從那起轟動一時的羅德尼·金·恩(Rodney Kin)案說起。黑人羅德尼·金·恩是位失業黑人。一天他因酒醉開車與警察發生爭執被一群白人警察痛毆了一頓。在場的警察約有二十名之多,恰巧黑人被打的情景被一名居民拍攝到了,結果全世界的報紙和電視台都報道了這一毆打場麵,於是由此引發了一場法律糾紛。案子在加州法院審理,可最後四名被告全部釋放,參加這起案件的12名陪審團的成員無一非裔。黑人兄弟們不幹了,由此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就在不久,加州的洛杉礬又發生了一起與黑人有關的案件。在一個黑人社區的一家韓國人開的商店的店主,因為懷疑15歲的黑裔女孩順手偷了她的一瓶果汁,兩人在爭執時那韓裔女店主用槍打死了那個黑裔女孩。女店主以殺人罪被起訴,但審判最後是,法官認為被告是誤殺人命,僅判罰款和緩刑。這下可把黑人同胞激怒了,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黑人借這次暴動泄恨,他們聯合起來,見開設在黑人區的韓裔老板就燒殺打搶,情況一發不可收拾。

黑人兄弟的憤怒固然值得同情,但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燒殺打搶則有極大危害。為了捍衛族裔的利益,韓國人不得不行動起來示威反抗,而同為亞裔的中、日等族裔也都行動起來聲援韓裔。麵對少數族裔之間的大衝突可能引起的嚴重後果,李琬若心急如焚,她不能不站出來說話,可哪一方都得罪不起呀,一邊是力量強大的黑人,一邊是亞裔同胞。怎麽辦?怎麽辦?

李琬若急得在辦公室直跺腳。有人勸她說最好的辦法是不要去管。

不聞不問便是我們的失職!這樣鬧下去會把我們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社區安定局麵全都給毀了!李琬若幾平是在喊著說道。

但現在出麵實在太危險了!真的,Lily,你要考慮自己的安危。

李琬若知道大夥為她擔憂是好意,可事已火燒眉毛,她身為社區的公職人員,不能袖手旁觀。而既然要出麵,必須原則分明。

於是她采取了對暴力行為堅決聲討——在韓裔集會上她勇敢地上台直麵呼籲停止一切野蠻行徑。

對族裔在社區裏不文明和缺少友善的做法,李琬若同樣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譴責。

腥風血雨中的洛杉磯市民,無論是受辱的黑人兄弟,還是被打挨砸的韓裔居民,大家對李瑰若的一言一行給予了公正的評價。而使黑人社區的非裔居民們尤為感動的是,李琬若身為亞膏而不偏袒同裔,特別指出和提醒韓裔在黑人社區開店做生意中,不僅要賺錢,更要與社區居民建立良好的友善關係。她不厭其煩,敢冒生死風險出入非裔杜區幫助韓、非裔之間協調分歧,解決矛盾。那一天,當李琬若在為一家新開張的韓裔商店剪彩時,她一手拉著的是韓國老板,一手拉著的是非裔社區的黑人領袖,當李琬若等三人出現在鮮花簇擁的台上時,壘場掌聲雷動,鞭炮齊鳴。那一刻,李琬若笑得最開心。

籌劃白宮家庭會議

美國白宮裏一年開多少個會?沒有統計過。但有一個會每十年才開一次,這就是羅斯福總統執政時確定下來的白宮家庭會議。白宮會議並不一定在白宮開,但因為它對美國社會發展起著特殊的曆史性作用,所以定名為白官家庭會議。它的中心主題十分清楚,就是研究美國的家庭問題,十年才一次,這並不是說美國的家庭問題不算重要才十年開一次會,恰恰相反,美國的政治家們清醒地認識到,在他們所謂的自由世界和人人平等的社會裏,家庭問題對國家的發展和存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一個時期的美國家庭問題都在發生某種質的變化,關注這種質的變化,正是美國社會的未來和希望。白宮政府因此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坐鎮,十年一次全美上下參與的家庭會議必須雷打不動地召開。它顯得甚至比國會山的舉手表決和四年一次的總統大選還重要,因為這是關係刊每個公民的直接利益,更關係到美利堅合眾國的明天。

1980年,李琬若在加州洛杉磯郡政府社會福利部任局長,這年正好到了又該召開白宮家庭會議的時間。白宮把這件事變待給了加利捂尼亞,而洛杉磯是加州的最大郡邦。這樣的會議當然應該由業務直接的社會福利部來做,社會福利部讓誰來挑此重任呢?

Lily,此事非Lily莫屬。她的領導與組織能力和對家庭問題的關切與了解,加上又是福特總統任命的聯邦社會福利部顧問,最合適的人選就是她!洛杉磯郡政府這樣認為,加州滿意點頭,白宮完全同意。

李琬若因此被推到了美國政壇的一個表演高峰。而此時的她,正年富力強.光采照人。

關於美國的家庭問題有必要多說幾句,這與李琬若後來參政有直接關係。天下的女人愛家庭愛孩子是共性,東方文化背景下的女人更是如此。早在郡立醫院從事社會工作時,李琉若幾乎沒有離開過與美國的各式各樣家庭打交道。她印象中最深刻的要算那些由於受整個杜會的所謂自由開放追求極樂享受生活而引發的少年媽媽現象。在美國,法律規定18歲就能結婚,但並沒有任何法規約束自由同居,於是18歲下的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同居現象卜分嚴重,一些根本尚未涉世的女燕子先嚐禁果後的結果使社會越來越多的非婚孩子出生。而這些非婚嬰兒的出生帶來的問題很多。有一年的聖誕節前,在紐約黑人區就發生過一起在一幢十幾層的大樓頂上一個還帶著臍帶的小生命被其同樣是燕子的媽媽順手扔出窗外,後來發現這個嬰兒的嘴上還被係著一根紅白格子的洗碗布——是弦子媽媽怕嬰兒發出哭叫聲所為,其情景慘不忍睹。美國的一家醫療機構曾做過一次調查,每年全美在醫院發生的棄嬰就達2200多個。而這並襤有包括那些在汽車旅館等場所發現的私生嬰兒。

一次,李琬若他們得知某社區的一個家庭的孩子受到虐待,警察已經出麵將弦子從殘暴的生父手中搶救出米後,就必須盡快尋找到撫養家庭,而當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願意撫養的婦女,誰知這個嬰兒新家庭的養父又是個極不負責的人,孩子不僅被鼴傷多處,且重病纏身而得不到醫治,最後不得不由李琬若他們凡位社會福利部的工作人員輪流看管。可這能解決什麽問題呢?作為政府機構,他們無法這樣繼續下去,因為總是這樣代人看管棄耍,邵麽所有別的事就再也沒有人顧及了,於是他們不得不重新尋找寄養家庭。

但不出幾天,新家庭突然打電話給李琬若他們,說孩子已經死了。這還了得!社會福利部負責管理的嬰兒竟然死了,一旦事情被媒體炒作,造成負麵影響的將是整個地區的政府社會福利工作形象,同時對由選民選舉上台的政府官員們的工作也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怎麽辦?孩子死了是不可能複活的。李琬若當晚得知此事後,她的第一個反應是:絕不能讓事件本身搞得被動,否則受影響的不僅是自己的飯碗,連郡長、州長的麵子都將受到損害。都說洛杉磯的夜幕總是充滿恐懼,這一夜對孝琬若來說尤為恐懼。按照慣例,這樣爆炸性的事件會在第二天天亮時就引起所有媒體關注,整個加州甚至美國都會大肆渲染。李琬若首先想到的是,絕不能讓媒體幫倒忙。在征得主管的同意後,李琬若立即將電話接通到當地最有影響的《洛杉磯時報》的總編,並把死要事件的全部經過向他作了通報,且有針對性地將政府社會福利部門要做的相關措施進行了陳述。第二天《洛杉磯時報》便首家刊登了死要事件,並論述了政府要采取的一些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某些別有用心的記者們捕風捉影而可能產生的後果。後來郡政府和加州州長知道事實真相後,大大誇獎了李琬若一番。

受表揚體現了李琬若遇事的應變能力,但她心情並不輕鬆,那位可憐的嬰兒久久在她腦海裏回閃,尤其是當她走上當地政府的社會福利工作主管位置後,她的憂慮越來越多。這便是西方式的現代生活,它從家庭這個缺口流露出的種種問題,將不得不告誡全體國民相政府應該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如果處理不好家庭關係,社會將麵臨失衡,國家的發展會因此受阻。

李琬若以其卓越的社會工作成就,於1980年恰逢又一個十年的白宮家庭會議需要召開,而相當難得地擔負起了這一屆的組織者與主持人。其議題和結論都將是對白宮和總統負責。

會議的重任是顯而易見的。李琬若接受籌建後既感光榮,又深感壓力。從小就有政治細胞的她,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她在美國政壇真正露麵的極好機會,一定得抓住不放。但僅靠自己一個東方麵孔的弱女子是不夠的。她因此開動了全部智慧與腦筋,約請洛杉磯郡政府和加州頭麵人物,以及全美有影響的家庭問題專家,與自己共同組成了會議主席,李琬若親自出任會議執行長。

草根出身的她明白,要真正把白宮家庭會議開出成效,僅僅有官員和專家是不夠的。既然是家庭問題,就必須有普通的家庭成員參加。因此李琬若一破以往白宮家庭會議的陳套,在會議中專門邀請了各個族裔和各個階層的家庭成員進入會場,並把他們的意見歸納為美國家庭問題的核心內容展開討論與研究。因為有大到當了幾十年國會參議員,小到還在上學的少年媽媽參加,會議開得特別激烈和有特色。開放和自由式的爭論,幾乎使整個會議常常變成了各種觀點相互辯駁的論壇。而作為會議組織者和主持人,則經常要充當各種觀點的調停人與先知先覺的導師。當參加會議的各路的伶牙俐齒者看到他們的會議執行長是位楚楚動人、風姿婀娜的東方小女子時,不免經常出些難題給李琬若。這時你不可逃避,也不可無視,更不可沉默,你必須麵對,必須製服對方,用上你所有的智慧和才能。

執行長,你在論題中不斷告誡我們應該十分注意結婚和離婚的隨意性,這個議題不符合美國精神。你也許是位本質上的東方人,所以你無法真正理解我們美國人對自由精神的追求方式。有人想讓李琬若下不了台。

但蕁敬的女士你錯了,我不僅懂得什麽是真正的美國自由精神,而且還明白應該如何理解它。

李琬若友善和氣地告訴她的那些自以為是的年輕美國同胞:什麽叫我們美國的自由精神?它應該是對事物是否正確把握的精神,是盡力地理解別人見解的精神,是將對別人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不帶偏見和一並考慮的精神。同時我還知道,對自由的精神的銘記,即使一隻麻雀落地時我們也該引起足夠注意,否則可能就是一場災難。自由的精神也就是基督的精神,它在兩千年之前就教給人類從未學過、從此難忘的一課。在那個自由的王國裏,人們對最偉大者和最渺小者不分貴賤,一視同仁……

李琬若淡淡一笑,說:這是我在十幾年前攻讀華盛頓大學的社會工作的專業碩士學位時記住的一段先人的話,難道你們沒有聽說我們美國本世紀最傑出的大法官勒尼德·漢德這個名字嗎?

不少與會者在搖頭。

那麽我可以再告訴你們:上麵我說的有關自由的精神的解釋,正是勒尼德·漢德先生這位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法官於1951年5月21日在紐約市中央公園裏舉行的集會上的演說,那次講演的主題是以紀念《我是一個美國人日》,恰巧似乎與我們現在共同關心的問題很有共性。我還記得漢德大法官對我們美國人追求的自由有過這樣的忠告:追求自由不是意味著冷酷無情,不約束的意誌,更不是隨心所欲的自由。那是對自由的否定,直接導致自由的毀滅。倘若在一個社會中人們不承認對他們的自由應有的控製,那麽它很快會變成一個隻讓一小撮凶狠殘暴的人擁有自由的社會。對這一點我們已有痛苦的教訓!

Lily,講得太精彩了!會場上響起熱烈掌聲。

李琬若謙和地笑笑:這不是我的話,我僅僅是重新背誦了以前課堂上的一門作業而已。

也許漢德和你都是對的。不和諧的與會者這時也過來握住李琬若的手。不過他們表示保留自己的看j去。你不會反對吧?

當然。李琬若聳聳肩,坦誠道:那才不是美國的自由精神。而且對本次會議毫無益處。

同意!雙方的手掌在空中擊出響亮的聲音。

李琬若對這樣酌一個個不同觀點的出現甚至是激烈的爭執,特別欣慰,因為這正是她和會議主席們最想達到的目的,不通過了解和匯集來自不同階層、不同意識對家庭問題的不同觀點,就不可能準確地解決美國社會的家庭症結。在會上,她倡議並著重提出了家庭問題必須以預防為主的思路,即套用美國人習慣的一兩的預防,勝過一斤的治療觀念,以加深國民注重以預防為主的意識作為此次白宮家庭會議的主基調,重點提出美國社會四大家庭突出問題交大會討論研究。一是少男少女同居造成的娃娃父母現象,二是中年婦女就業問題,三是虐待兒童與老人問題,四是同性戀家庭合法性問題。

會議主題一經拋出,轟動各界,大有大洋彼岸的社會主義東方大國正在開展的那場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的陣勢。身處這一激烈討論中心的李琬若,每時每刻都在感受俯瞰美國社會的那種從未有過的也不是一般人能體昧得到的強烈衝擊和澎湃**。這無疑為日後她成功走向美國政壇儲備了力量和勇氣,經驗與灼見。

緊緊張張,聲勢浩大的此次白宮家庭會議,在對遏製家庭暴力,防止青少年犯罪和對低齡少年媽媽培訓教育以及社會更多地給中年婦女提供就業條件等議題獲得了共識,給國會製定方案提供了諸多依據與建議,還取得了兩項具有曆史性的成果,一是同性戀者組成的家庭被確認為合法化,二是產婦的產假不僅得到延長,而且做孩子爸爸的丈夫也從此有了男人產假。這些成果均是後來被國會通過,形成法律。

白宮家庭會議後,李琉若叉獲卡特總統的任命,成為全國成入教育委員會的十五名委員之一。這是自1970年以來,加州進入該會的唯一代表。這個委員會主要是為全國成人教育法案、政府政策以及經費分派等提供建議。所有建議直接交給國會及總統,通過後由教育部執行。

美國各社區大學都在晚上開設成人教育課程,在那裏可以學習文化、打字、烹調、繪畫等等。課程經費來自學生的學費。政府為新移民開設的英語進修課程,是由聯邦政府提供經費,所以社區大學也很樂意配合。美國雖然教育普及,仍有很多文盲,其中包括許多新來的移民,他們的英文表達能力無法應付日常生活及工作所需。因此,李琬若要求政府增加成人教育方麵的經費,以協助更多失業者學好英語.並進而學習一技之長。

李琬若本人是第一代移民,親身體會到一個新移民成為公民的艱辛曆程。她覺得政府有必要提供經費來設立英語教育課程,讓更多有意成為公民的人士有機會學習英語。這個建議得到了政府的采納。目前在美國成人學校及社區學院裏,公民人籍的英語課程使不少新移民受益匪淺。成人英語班到處呈現出蓬勃氣象,李琬若說,她為此感到特別欣慰。

接受總統任命,開闊了她的政治眼界,同時也激起了她參與政治決策的熱情。這種工作與社會福利部的行政管理工作雖然都是為大眾服務,但它們的性質和範圍是大為不同的。李琬若內心深處感覺到,參與全國性的政策製訂工作,它的挑戰性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一項正確的政策能使千千萬萬人在日後長久獲益。總統的任命,進一步實現了她造福大眾的理想。

有人曾預言:加州有位東方麵孔的華裔女人將在不久成為美國政壇迅速堀起的新星。這個預言後來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