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一號病人”擦肩而過

1月15日下午晚飯前後,並不知曉上海已經有了外地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號病人”的我,依然很高興、很輕鬆地參加完在家鄉舉辦的一個“文學與藝術交輝“展後,乘車進入上海。這個展出是我離開家鄉40多年後首次將50餘部作品集中麵向父老鄉親做的一個匯報。記得當地領導和文學理論家丁曉原先生有這樣一句評價:自古蘇南出才子,何建明應該也算當代的一位優秀者。

對此我內心是接受的,因為生活在中國最偉大的一段改革開放時代,我用40年時間,寫出了50餘部作品,應該算是這一曆史進程的部分重要見證。沒有枉費歲月和人生,本身也是一種珍貴。

幾十年來養成的節假日不休的工作習慣多少能夠說明。這個春節同樣如此。

2020年1月15日晚到達上海之後,便在作第二天的采訪安排,之後便是穿梭在上海市區和郊區的街道與公路上……上海近年發生了幾起重大案件引人注目,我想借春節的幾天時間進行調查和采訪。那時除武漢之外,我們誰也不會把第二次“非典”式(後來證明比“非典”疫情更厲害)的大疫情放在心上,該幹什麽照幹什麽。後來想起來真有些後怕,因為說不定哪個地方已經有“二號病人”、“三號病人”就在你身邊走過,同你在一張桌子上喝著咖啡、吃碗麵條呢!

“何主席,春節前你還能來我們浙江采訪嗎?”18日下午,正在上海浦西采訪時,我接到杭州的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同誌來電詢問。

“你們節前還有幾天上班呀?”我心算了一下:如果19日過去,還能采訪三兩天吧。於是就這樣問對方。

“到23、24日可能就不太好采訪了,大家要準備過年了。這幾天還可以……”

“那行。明天上午我到杭州。”

時間點就這樣踩著,習慣了。

19日一早從上海出發,我把行李仍然放在上海浦東的酒店,因為在這之前已經買了22日一早從上海回京的高鐵票。

19、20日兩天在杭州和金華等地連續“作戰”,把浙江的幾個重點法院進行了“地毯”式的密集采訪與調研。

1月21日,在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魏局長等親自陪同下,我一整天都在寧波采訪。這一天收獲很多,因為寧波的執法在全國領先,尤其是他們在解決執行難和海務執法方麵作出了許多貢獻。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跟我特別提到他們。采訪的時間超出了預期,連晚飯都是匆匆在他們的食堂裏吃了一半我就起身說要走了。

“真那麽著急嗎?”魏局長關切地問。

“是。因為明天一早要從上海回京,後天參加人民大會堂的春節團拜會,我買的是早上八點多的高鐵,所以今晚盡量早些回到上海……”我說。

“那就不跟你客氣了。司機,吃好了沒?趕緊送何主席回上海!”魏局長便立即吩咐司機。

“沒問題,馬上就走。”隔壁吃飯的司機立即回應道。

從寧波到上海必須經過跨海大橋,然後再進入上海市區,得3個小時汽車行程。

後來我們知道,1月21日武漢的疫情其實已經非常嚴重了,隻是那裏始終對疫情遮遮掩掩,外界普遍有些糊裏糊塗,仍然過著春節前的平常日子。工作狀態中的我同樣如此。隻是下午在寧波法院會議室采訪半途,手機突然響起,一看是家人發來的微信:北京、上海的口罩已經脫銷,趕緊看看在寧波能不能買點回來。

有這麽嚴重嗎?我心頭一笑。

因為是家人發來的,不能不重視。專注采訪中的我不得不放下筆,悄悄把家人發來的微信內容給了坐在一旁的寧波法院領導看,又不好意思道:“不知真的假的,怎麽給弄成這個樣……”

寧波朋友也笑笑,沒說話。

“能幫我買幾個口罩嗎?”我向他求助。

“沒問題。”

不到五分鍾,兩個口罩拿到我麵前。“這麽快呀!”我有些驚訝。

“是我去辦公室裏拿的……”寧波法院朋友說。

我拿起一看,笑了,話沒到嘴邊:藍布的,根本就不是醫用口罩。我暗道,看來寧波人也根本不知道外麵的世界此時已經如臨大敵了!

但我是經曆過“非典”的,警惕性存在於心。家裏人都是醫生出身,問題不嚴重不會“大驚小怪”地讓我從外地帶口罩回京。

回程的路上,司機開得比較快,一路雨水濛濛,看不清路途上的夜色……連續幾天在浙江各地采訪,有些疲勞,所以我就迷迷盹盹地回到了上海。謝過司機後,急忙趕回酒店房間收拾東西,準備明天一早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