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自從那個女生搬過來,一切都變得不對勁起來。

心裏一直躁動不安,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如此關注她。

“聽我說,聽我說,聽我說。是我做錯什麽了嗎?這是她發給我的短信,你幫我看看,絕對是她有問題吧?”

起初我很開心。

我在班裏沒有稱得上好朋友的朋友,○○爽朗、坦誠地找我傾訴戀愛、成績的話題時,我很高興她能夠向我敞開心扉。而且,我的煩惱她也願意聆聽。

可是,我們之間的話題漸漸地被她的心事占據了。

“那個男生應該喜歡我吧?”

“那個老師應該覺得我特別優秀吧?”

“那個女生對我那麽冷淡,絕對是嫉妒我吧?”

“我在班上被孤立,是因為我是平凡人無法理解的特殊存在吧?”

必須附和的電話、信件、LINE,日複一日、日複一日,我好想逃跑,但又無法視而不見。

是啦,大家肯定很羨慕你啦,很不甘心啦,因為○○你——越是像這樣盛讚對方,這種事就越是永無止境。

看我,看我,看我。

安慰我。

讚美我。

“聽我說聽我說聽我說——”

我一直以為可以控製。

隻要隨便誇誇她、附和她幾句就沒事了。可是為什麽呢?重要的逐漸不再是她找我商量的內容本身。

我不再繼續誇獎她這件事,在○○那裏逐漸變成了最嚴重的問題。

“為什麽不回複我——”

“我還以為你是我的好朋友——”

“我明明對你那麽好,你卻忘恩負義——”

嗚嗚嗚嗚,從說話的間隙直接傳來了假哭聲。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我死給你看。”

“殺人凶手。”

她在電話那頭嘟囔了一句。

明明我們既不是正在交往的戀人,也不是好朋友,甚至連朋友都不是。

她心目中最無法原諒的人,卻漸漸地變成了我。

自從他來了,一切都變得不對勁起來。

“我是個廢物吧。”

“我都保護不了你。”

“說好要保護你的,我卻沒有做到。”

“我這種人配不上你,你去找個更好的男人吧。”

“可我就是這種人。雖然沒有自信,但是不要離開我。”

“我可以為你去死,但是——”

“喂,那種男的到底哪裏好?”

“那小子根本不喜歡你。”

這句話之後,他再也沒有回複,我不停地等啊等,心想哪怕是暴力性質的內容也沒關係,隻要回一下就好。可是他一直不回,一直不回,一直不回。

要是他遇到事故了怎麽辦?他是不是出什麽事了?我擔心地等著他的回複,然後,收到了這條消息。

“都怪你。”

“都怪你太縱容我,我才會變成廢物。”

看到他這麽說,我不知該如何是好。被“喜歡”這句話捆綁,一動也動不了。一起變成廢物吧,這句話動搖了我的心。

“一起去死吧。”

麵前明明沒有敵人,也沒有障礙,空無一人,他卻想從什麽東西那裏逃離,還邀請我一起。

自從那個老師來了,我們就變得不對勁起來。

我們班不存在霸淩。

會不會是從這樣斬釘截鐵地下結論的時候開始,老師心裏就發生了什麽變化呢?實際上排擠同學在我們班是家常便飯,不受待見的同學經常在課堂上被欺負。不過,老師估計不覺得那算是霸淩吧。

可是無論發生什麽,老師都會說“我們班不存在霸淩”。

並沒有特別的規定,有人卻在班裏貼出寫有“團結”這個班級目標的招貼紙。吃飯的時候也不能分組,必須全班同學一起吃,班裏強調“友愛”,無論發生了什麽都要表現得若無其事。這個班別說是霸淩了,連吵架都會被無視。有一天,我作為班長被叫到老師的工位,被要求看他的電腦。

電腦桌麵上打開了一篇名為《大家的紐帶》的文章。

文章跟小說一樣,寫了混亂的班級是如何擰成一股繩的。老師給我看完以後,“啪”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這個故事如何完結,要看你們的表現。我會把它提交給研究會,所以你給我補救一下,讓它變成我們班的故事。”

我無言以對,舌頭好像被粘住了一樣發不出聲音。究竟為什麽會變成這樣——

自從收到那條信息,一切都變了。

“你寫的這些內容是關於我的作品吧?真想不到。太可悲了。你知道自己有多傷人嗎?”

我有一個專門發表影評的社交賬號,不久之前確實隱去影片名,寫了一些對某部影片的感想。寫感想本來就是自由的,更何況也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這條信息來自創作者本人,所以我選擇了無視。

結果我開始不停地收到私信,一條又一條,數量龐大到想忽略都不行。

“既然你這麽能說,怎麽不自己去創作?”

“要是你連自己寫的東西會涉及另一個人都想象不到,就不該那樣得意揚揚地寫評論。”

“我可是為我的小說賭上了性命的。”

看到小說這個詞我才意識到,我的影評隻是針對電影,是對方誤會了。所以我回複對方:“不好意思,您弄錯了。我列舉的那些都是對電影的感想,沒有一條是針對小說的。”

可是——“別假惺惺的了。”

“都是狡辯。”

“事到如今,我饒不了你。”

“我在你過去的網站上找到了這張照片哦。可以曝出去吧?”

對方附上了一張我和朋友一起拍的臉部照片。可是這張照片我並沒有在賬號上發出來。我目瞪口呆,隨即對方又發來了私信:“家庭住址是△△吧?我要再找找嗎?你應該受到懲罰。”

我嚇得將對方屏蔽了,結果立刻又收到陌生賬號發來的私信:“我是剛剛跟你聯係的人。你是逃不掉的,請你接受懲罰。”

懲罰究竟是什麽?我明明什麽都沒有做。我為什麽會遇到這種事?

從他說出那種話的那天起,一切就都開始了。

我確實隱隱察覺到,一起打工的同事們都覺得店長有些強硬和粗線條。不過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會在這裏做到什麽時候,便都抱著一種“算了吧”的心態,覺得沒必要多在意,一直把這些話默默地藏在心裏。

可是——

“——喂,你們不覺得店長超讓人火大嗎?”

這句話將大家的默契給挑明了,然後在不知不覺間——

既然已經說出來了,就再也回不到彼此不說的時候了,可是他們也並沒有打算做到那個地步——

沒想到大家會把店長——

隻要那個學妹在活動室,我就會控製不住自己。

一開始我還以為她是個好女孩,她擁有春風般的笑臉,是魅力四射的社團經理。大家都喜歡上了她,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都躍躍欲試,想要看看究竟誰能把她追到手。可是後來聽說了那件事,我非常吃驚。聽說她不會拒絕任何人的邀請和表白。所以——

不知不覺間,為什麽會發生這種事——

那個男人來了之後,我家就變得不對勁起來。

那個人——

——

【黑暗騷擾】

由於精神或心靈處於黑暗狀態而產生的,將自己的處境或感受強加於對方、使對方感到不舒服的言行。無論本人是否別有用心,隻要使對方感到不舒服、傷自尊或受威脅,即為黑暗騷擾。

【黑暗家族】

散播黑暗者及其集合體。無處不在,包括你的身邊。

【暗祓師】

從散播黑暗者身邊逃離、祛除他們體內的黑暗,以及以此為業者的總稱。

※本故事純屬虛構。

與實際存在的任何團體或個人一概無關。

但是,黑暗騷擾或許存在於每個人身邊,請務必小心。

注釋:

[1]日本的一種喜劇形式,類似中國的對口相聲。一個人負責吐槽,一個人負責裝傻。?譯者注(如無特殊說明,後文皆為譯者注)

[2]白石要的羅馬音。

[3]日語中的“です?ます體”為敬體,名詞句尾加“です”更加禮貌。

[4]一款即時通訊軟件,類似於微信。

[5]原文為 “たけやぶ、やけた”,正讀倒讀都一樣,是日本有名的回文。

[6]日本小學的常見活動,在上學或放學路上,舉著小旗護送孩子過馬路,通常由家長輪班。

[7]日本的一個獨特概念。根據日本文科省的定義,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每年缺勤達30 天,就被記為“不登校”。不同於家庭貧困或傷病等被動缺席,“不登校”是學生主動地長期逃學。

[8]即Instagram(照片牆,簡稱:INS 或IG),是Facebook 公司的一款免費提供在線圖片及視頻分享的社群應用軟件。

[9]因工作需要,不少日本已婚男性需要到海外或外地工作,其中一些人選擇不帶家屬,這類人被統稱為“單身赴任”。

[10]澤渡博美的羅馬音。

[11]年幼孩子(多為幼兒園、小學)的母親間的交友形式。媽媽們常常在公園、保育園、幼兒園等地認識,成為朋友。在媽媽友間也存在著小社會,有明顯的上下級關係。

[12]日本的中小學實行三學期製,4~7 月為第一學期,8~12 月為第二學期,1~3 月為第三學期。

[13]指在葬禮之前放在死者枕邊的花,通常由親朋好友在收到訃告後贈送。

[14]原文為“ちゃん”,諧音為“醬”,是關係最為親密的稱呼,一般用在關係較好、彼此比較熟悉的朋友或夫妻、家人之間。

[15]指憑借自身地位、專業知識以及人際關係等職場優勢,超出正常業務範圍,給人造成精神和肉體痛苦、惡化職場環境的行為。

[16]Maternity harassment,母職霸淩、孕婦騷擾。職場中因為女性行使母職,而被上司或同事“嫌棄”,在職場中處於不利環境。比如因為生育育兒,而喪失升職加薪的機會,甚至被減薪勸退等。

[17]放在籠屜上蒸製而成的蕎麥麵,蘸熱鴨汁吃。

[18]原文中老太太對白石的稱呼為“先生(せんせい)”,是對老師、律師、醫生等的敬稱。

[19]二子的發音為“にこ”,和表示笑眯眯的“にっこり”發音相近。

[20]男裝和女裝扣子的方向不一樣,女裝的扣子在左邊,男裝的扣子在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