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方尖碑上的女人

在卡納克神廟的柱殿後麵,有一片區域,可以說是整個神廟的核心,圍繞著它建造了許多庭院和廟宇。這個地方本身並不引人注意,但在更遠的一端,聳立著兩根巨大的圓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甚至比拉美西斯大殿的石柱還要壯觀。

這兩根石柱被人們稱為“方尖碑”。它們並不是第一座,也不是唯一一座方尖碑,卻是迄今最雄偉、最著名的方尖碑。其中一座在地震中倒塌了,但另一座仍像剛建成的時候那樣,驕傲地指向天空。它幾乎有一百英尺高,而且和它的同伴一樣,它是“獨石柱”,即一塊完整的石頭。“它既無切割,”建造這兩座方尖碑的統治者說,“也無拚接。”雙塔的頂部曾經被黃金覆蓋,但是很久以前黃金就被盜走了。

請諸位想象一下:一塊堅硬、完整的花崗岩,高達一百英尺,表麵光滑,頂部鑲有黃金。“聳立在神殿中的石柱,”正如古書記載的那樣,“理應刺破天空。”它們從何而來?又是如何被建立起來的?下麵這個故事會告訴你答案。

很久以前,早在拉美西斯登基之前,底比斯王室就迎來了一位新的公主。當然,這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國王以前也生過女兒,但是這一位公主卻異於常人。有人說,她的誕生是一個奇跡。眾神之首阿蒙,將諸神召集起來,請他們為公主殿下祈福。“為了她,”阿蒙說,“我要將上下埃及統一起來,全部交由她統治。因此,請諸位賜福於她,使她感到充盈而富足。”

阿蒙的話,諸神自然是遵從了。公主一出世,就被賦予了女性所能擁有的一切美德。

這位公主名叫哈特謝普蘇特。十二歲那年,她被帶到神殿,接受了諸神的洗禮。儀式如約舉行,眾神複述了公主出生時的誓願,並讓她得到了更多的祝福。“我們將生命與和平賜予哈特謝普蘇特,”他們對阿蒙說,“她是您的女兒,她繼承了您所有的優點。您給了她靈魂,給了她權力,給了她皇冠。天空所覆蓋的,大海所環繞的,都將成為她的寶藏。”

哈特謝普蘇特帶著神的祝福開始了她的生活,不久,她的力量便逐漸顯現出來。她跟隨父王一同穿過埃及,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和崇拜。他們對神殿和神廟也十分重視。在沿途的城鎮中,他們修複了破敗不堪的神廟,並對禮拜場所進行了擴建。他們拜訪了幾座廟宇,神明們重複著對公主偉大榮耀的承諾,並對她繼位後的統治做出了預言。

當他們回到底比斯後,國王任命自己的女兒為共治攝政王,也就是讓哈特謝普蘇特與他一同執政,甚至讓她像國王一樣處理所有的政治事務。然而,這違背了埃及人民的意願,因為之前從未有女性執掌政權。他們擔心哈特謝普蘇特太過軟弱,無法捍衛自己民族的尊嚴和榮耀。但是,國王對這些非議置若罔聞,他指出女兒擁有神聖的血統,並吩咐仆人準備一頂大帳篷,在那裏舉行女兒的加冕儀式。

在典禮當天,埃及王室和各國使者聚集在一起向公主致敬,而普通百姓則像成群的蜜蜂,環繞在宮殿四周。隨著一輛輛來自不同國家的馬車飛馳而過,高亢的歡呼聲也隨之響起,而當皇家馬車駛過時,歡呼聲在刹那間變成了**澎湃的呐喊。盡管,他們對一個女人統治他們的想法很反感,但是他們從心底裏尊重和敬愛這位公主。

國王帶著公主從貴族和親王中間走過,來到帳篷盡頭的高台上,然後端坐在一張用象牙和黃金製成的椅子上。國王先是起身,宣讀了一個例行的歡迎儀式,然後坐回自己的寶座上。

“現在,”他說,“我將王位傳給我的女兒哈特謝普蘇特,讓她坐在我的寶座上。從今往後,她必安坐於高築的聖潔寶座上;她必差遣殿內的所有人,做你們的領袖。你們必須聽從她的指令,謹守她的誡命。”接著,國王起身,環顧四周,“凡稱讚女王的,必存活;凡毀謗女王的,必殞命。”

此話一出,號角聲頓時響徹天際,傳令官也開始向帳篷外的百姓宣告,而在營帳之內,貴族們紛紛跪倒在地,向國王和女王宣誓效忠。他們接受女王作為埃及的統治者,然後起身歡快地舞蹈。見此情景,國王感到十分滿意。

國王去世後,哈特謝普蘇特以女王的身份獨自統治了好幾年。而後,她嫁給了一位年輕的王子,表麵上他是埃及的國王,似乎一切都是他的功勞,但實際上,哈特謝普蘇特才是埃及真正的統治者。她善用權術,治國有方,百姓從不會因為她是女人就要求讓男性重掌大權。

為了紀念父親和阿蒙神的榮耀,哈特謝普蘇特決定在神廟中建造兩座方尖碑。天才建築師森·穆特被召進皇宮。在了解女王的需求後,他派了大量的工人前往阿斯旺附近的采石場。

在采石場中,巨大的石塊被切割成型,然後用滾輪運到河邊,在那裏,它們會被裝上駁船運往底比斯。盡管這些巨石是如此龐大,工程也十分繁重,但是從開鑿石頭到把石碑放進神廟,總共隻花了七個月的時間。它們佇立在那裏,仿佛已經屹立了數百年。方尖碑不僅是為了紀念阿蒙神,更是對早期石匠技藝的一種見證和禮讚。

“即使從無邊的遠端,”哈特謝普蘇特在法令中寫道,“也能將它看得清楚明白。方尖碑將以它自己的光輝照亮整個世界。早晨,太陽將從它們中間升起,如同穿過一條天堂的地平線。我在王宮裏,想起了創造我的神,心中充滿了感動。我要為他建造兩座方尖碑,再以銅片和黃金鑲嵌,將其豎立在神廟的石柱中央。我要使我的名字永存於殿堂之上,不被時間磨滅,不被歲月抹殺。”女王終於得償所願了。

另外一座建築也是為了紀念哈特謝普蘇特的榮耀。這是人們公認的最具藝術性的陵廟。在執政多年後,女王決定為自己修建一座足以與其權力和尊嚴相匹配的陵墓,並命令森·穆特提出一項史無前例的建造方案。

在無數人的努力下,德·埃·巴哈利陵廟建成了。這座建築長約八百英尺,由三個露天平台組成。露台層層相疊,依附於崖壁之上。第一層(即頂層)由一係列墓室組成,第二層(即中間層)是深入山體的大殿,第三層(即底層)則是專供祭司履行神職的聖堂。

這座陵廟的牆壁上繪有女王巡遊和軍隊遠征的壁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便是埃及探險隊前往蓬特的雕繪。據信,耶路撒冷所羅門聖殿所裝飾的金銀和寶石都來自蓬特。牆壁上的圖畫生動地講述了探險隊的故事:他們受到了蓬特國王和王後的熱情接待,並從蓬特帶回了黃金、白銀、寶石、象牙、羽毛、皮毛,還有珍貴的木材和香料。

經過長時間的統治,“阿蒙之女”哈特謝普蘇特,終於長眠於此。然而,她的陵廟被繼任者蒙上塵埃,以致被世人遺忘,但正是因為這份忘卻,才使她的遺體得以保存下來,而她那位聲望較高的哥哥[7]的墓室,卻早已被人毀壞了。在這座沒有人打擾的古墓中,她竟難得地享受了上百年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