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夫·埃裏克鬆:踏上美洲土地的維京人

維京人的船能夠抵禦海上風浪。它的獨特構造,能夠迎合海浪的走向。在19世紀理想主義畫作中,船隻構造的細節並不符合事實。

第一位踏上美洲土地的歐洲人究竟何許人也?這個問題至今沒有定論。但能獲此殊榮的或許是一位來自格陵蘭島、名叫萊夫·埃裏克鬆的維京人。根據古代北歐傳說,1000年左右,他到達北美大陸,並在那裏安家。這個人究竟是誰?他為什麽要不遠萬裏,曆經艱險航行去往美洲?這些問題的答案與他祖先的命運和民族曆史背景密切相關。

800年前後,一群來自北方,即如今的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丹麥、瑞典和挪威的人突然從天而降,把歐洲大陸寧靜、祥和的村落洗劫一空後,又迅速消失。不久之後,這些人被稱為“維京人”。北歐語言中的“維京”(Vikings)意為“海上戰士”或者“海上行軍”。一開始,這些維京人搶劫完就馬上帶著獵物撤離,但是逐漸地,他們開始在這裏過冬,並長期定居在自己占領的地方。在北大西洋地區,他們還建立了新的移民區。

維京人不僅是打手,還是藝術家、商人、工匠,同時也是航海家。他們擁有非凡的航海技能,以及優秀的造船技術。他們建造的船不但能抵禦北大西洋海麵的風暴,還能提供足夠大的空間以容納所有家庭成員、家當和牲畜。這種斯堪的納維亞式船隻最突出的特點體現在其魚鱗式的外殼造船法上,以及船頭和船尾柱的一致。和我們今天的船不同,維京人製造的船身是帶有彈性的,非常適應海上風浪。這樣的船身能穩穩地騎在海浪上,而不是穿過海浪。正因如此,這些構造完美的船被稱為中世紀的高科技。

到8世紀末,維京人建造的不同的船隻已可以滿足其各種需求。除了窄船身的快速戰船和帆、槳共用的長形船或者龍船,他們還建造了特殊的商船。這種船也被稱為科諾爾船,船身是圓形的,所以其優勢不在於速度,而是它的裝載容積和海上航行的穩定性。其驅動力來源於掛在固定的桅杆上的寬大的方形帆。這種堅固、耐用的運輸帆船甚至能抵禦北大西洋海麵上最猛烈的風暴。位於船頭和船尾的兩個高層半甲板之間的船身中部是露天的儲藏空間,根據船身大小,這種科諾爾船可以裝載20~50噸貨物,但同時僅需要4~12個隨行人員。

9世紀時,斯堪的納維亞人在法羅群島和設得蘭群島定居。大約860年,他們發現了冰島。874年前後,斯堪的納維亞人英格爾夫·阿納爾鬆首次在冰島定居,當時他選擇蓋房子的地方就位於如今冰島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之後其他的移民也接踵而至,大家紛紛在這片土地上種植農作物,開展畜牧業。到了930年,這座島上就已經有了一個小而繁榮的社區。

萊夫·埃裏克鬆和他祖先的故事就是從冰島開始的。萊夫的祖父圖爾瓦德·阿斯瓦爾德鬆因為在一場爭執中打死了鄰居,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挪威。960年,他帶著家人來到冰島,並開始定居於此。很顯然,他把自己易怒的脾氣遺傳給了綽號“紅發”的兒子埃裏克,因為“紅發”埃裏克在冰島也陷入和鄰居埃約夫、赫蒙剛-赫拉芬兄弟的爭執,這兄弟二人殺死了埃裏克的幾個家奴,他為了報仇而把鄰居殺了。982年,“紅發”埃裏克被趕出冰島,開始了3年的流放生活。

“紅發”埃裏克從一位名叫甘彼陽的水手那裏聽說了一處不為人知的海岸,這位水手曾為了獵捕海象而航行去過很遠的西部。於是“紅發”埃裏克決定踏上探索之旅。果然,他找到了新的陸地,並在那裏進行了3年的勘察。回到冰島以後,“紅發”埃裏克向人們描述了這片“綠地”,也就是“格陵蘭島”(丹麥文Gr?nland,英文Greenland,即“綠地”之意),希望能找到願意和自己去那裏的人,一起建立新的家園。事實上,他的確做到了:985年前後,“紅發”埃裏克帶著400~500名勇敢的誌願者出發了。然而,出發時的25艘船中,最終隻有14艘到達了目的地。幸存者被分為兩組,分別建立了東移民區和西移民區。他們找到了合適的地方就開始耕種,但主要從事畜牧業。

“紅發”埃裏克在此期間有了3個兒子,其中的一個就是萊夫。萊夫似乎是個膽大、喜歡冒險的人,在一次去挪威的旅行中,他皈依了基督教,並接受挪威國王奧拉夫一世的委托,使格陵蘭島的居民也皈依了基督教。萊夫讓自己的母親受洗,並在自己家的布萊特裏德農莊建立了格陵蘭島的第一座基督教堂。按照萊夫母親的意願,萊夫的父親“紅發”埃裏克也在去世前皈依了基督教。

在格陵蘭島,萊夫還聽說了這樣的故事:當年和“紅發”埃裏克一起移民格陵蘭島的人中有一對夫婦,他們的兒子是商人博雅尼·何約夫鬆。有一次,博雅尼想來格陵蘭島探望父母,但在航海途中船隻遇到強風而偏離了航線,隨後一直向西南方向行駛。當博雅尼終於看到陸地時,發現眼前並非格陵蘭島的岩石海岸,而是植被茂密的山地。於是博雅尼向北航行,一直到達一處土地貧瘠的未知陸地。從這裏開始,他繼續向東航行,最終到達格陵蘭島。

20世紀60年代,人們在位於紐芬蘭島北端的蘭塞奧茲牧草地裏發現了維京人留下的居住遺跡,並進行挖掘。出土文物證明,移民北美的第一批歐洲人就是斯堪的納維亞人。

博雅尼講述的遙遠西部陸地的故事令萊夫無法忘懷,顯然他和父親“紅發”埃裏克一樣,天生就是個好奇心極強的探險家。於是萊夫決定去尋找這個未知的大陸。為此,在1000年,他裝備了一艘船,並為這次駛向未知目的地的遠航尋找同伴。萊夫的父親“紅發”埃裏克原本也打算同行,盡管他已經50歲了,這在當時已是高齡。但他在出發前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這被認為是不好的預兆,所以他最終還是留在了格陵蘭島。1003年,“紅發”埃裏克在布萊特裏德農莊的家中去世。

萊夫具體選擇了什麽航海路線,如今已無法確認。但能確定的是,他最開始沿著格陵蘭島西部海岸線行駛,一直到達一片荒蕪的地界。他為這個地方起名赫魯蘭,意為“石頭之地”。乘著攜帶的小舟,他登上了陸地。因此,他很可能就是第一位登上北美洲大陸的歐洲人。這片陸地應該位於今天加拿大東北部,可能是拉布拉多半島,或者巴芬島。從這裏開始,萊夫向南航行,直到他再次抵達一處未知的陸地,他稱之為馬克蘭(意為“林地”),今天史學家確定這片土地就是新斯科舍半島。

接下來,萊夫又向南航行了2天,終於抵達了一片土地肥沃、植被茂盛的地帶。《格陵蘭傳說》中生動地描述了維京人來到這片陌生的新大陸的情景:“他們踏上土地,環顧四周。天氣甚好,地上的青草葉上都是露珠。他們上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拔一撮草,放進嘴裏。他們仿佛嚐到了世間最甜的美味!然後他們回到船上,向海峽駛去。這個海峽南部是一座島,北部是一座突出的舌形半島。”萊夫為這裏取名文蘭,直至今日,這個名字的由來還無法確定;有些學者把文蘭(英文作Vinland)翻譯成“Weinland”,即“紅酒之地”,還有人認為解釋成“草地”或者“牧地”更合適,因為“Vinland”一詞中的“vin”在古挪威語中的意思就是“草地”或者“牧場”。文蘭的具體位置我們無從得知,能夠確定的是,它位於美洲大陸,可能是在新斯科舍和新英格蘭之間的某處。

萊夫和他的手下在這裏建造房屋,同時考察周邊情況。他們很可能是第一批在美洲大陸定居過一段時間的歐洲人。這裏土壤肥沃,河裏的魚成群結隊,氣候也非常宜人。他們在這裏過冬,收集了大量木材後起航回家,木材在植被貧瘠的格陵蘭島是非常珍貴的物資。再次回到格陵蘭島後,萊夫得知父親已經去世,所以布萊特裏德農莊由他繼承。1020年,他也在這裏與世長辭。

但是萊夫所到過的那片樹木繁茂、土地肥沃的陸地一直讓他的家人無法忘懷。於是萊夫的弟弟圖爾瓦德取代哥哥的位置,第二次起航前往文蘭。然而,他卻在和北美土著人的紛爭中被打死了。萊夫的第二個弟弟圖爾斯坦也起航去了文蘭,不過他並未抵達目的地,因為他在航海途中死於疾病。但是勇敢的格陵蘭人還是繼續前往剛剛被發現的新大陸。圖爾瓦德的遺孀古德麗德嫁給了冰島商人圖爾芬·卡爾斯內費,這對夫婦與其他60個男人、5個女人和各種家畜,駕駛3艘船來到文蘭,打算在這裏長期定居。他們建立了一個移民區,但不久之後又陷入和土著人的爭鬥中,以至於古德麗德和圖爾芬最終放棄移民,回到了格陵蘭島。

萊夫同父異母的妹妹——弗萊蒂絲·埃裏克斯多提爾打算再次嚐試移民文蘭,但這次嚐試變成了一場災難。弗萊蒂絲同樣繼承了父親和祖父的暴脾氣。移民之間產生了矛盾,弗萊蒂絲鼓動自己的丈夫殺死小移民區內的其他首領,同時她用斧頭殺害了其他的女人。在這場屠殺後,幸存者紛紛離開了文蘭。

由此,維京人最後一次移民文蘭的嚐試以失敗告終。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記憶中的新大陸逐漸淡去。1121年,格陵蘭島的紅衣大主教埃裏克·格努普森打算親自去傳說中的文蘭,但已經沒有人知道去那裏的航線了。

有關文蘭被發現和嚐試移民而失敗的故事,我們隻能通過這兩個流傳至今的冰島傳說來了解。盡管這些故事最初隻是口頭傳播,直到13世紀才被修士記錄下來,不能完全當成曆史資料,但在紐芬蘭島上發現的遺跡還是可以證明維京人的確在北美大陸生活過。

11世紀上半葉,斯堪的納維亞人的搶劫行為日漸平息,維京人紛紛成為基督教徒。或許是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他們的搶劫行為。但比起維京人搶劫行為的終止,更重要的是他們在北歐建立了王權。11世紀初,君主製在丹麥、瑞典和挪威盛行,這些北歐國家成為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一部分,同時,維京人時代建立的貿易聯係也得以繼續。

格陵蘭島逐漸成為遙遠的、幾乎被人遺忘的、歐洲基督教世界之外的前哨。由於氣候變得更加惡劣,在那裏定居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裏逐漸消亡。到14世紀末,大多數人放棄了經營農莊,剩下的人中有的死於饑餓,有的死於和當地因紐特人的爭鬥。15世紀初,一艘來自挪威的考察船發現這裏所有房屋都是空****的,早已沒了人跡。

1930年,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豎立起萊夫·埃裏克鬆的雕像,這是來自美利堅合眾國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