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為什麽沒能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 01 2條改變行為的永恒真理
作為一名高管教練,在過去的三十五年裏,我始終致力於幫助領導者實現積極而持久的改變。絕大部分客戶都很珍惜改變的機會,他們意識到,行為習慣的改變將會幫助自己成為更加高效的領導者、合夥人,甚至是家庭成員,但也有少數人對此不以為然,在計劃之初表現出了些許的抵觸情緒。
我幫助客戶的過程直截了當,始終如一。首先,我會采訪客戶的核心利益相關者,聆聽他們的意見。這些利益相關者可能是同事、下屬或者董事會成員。在積累了大量高度機密的反饋後,我會和客戶一起查看我對反饋的梳理總結。最終要改變哪些行為習慣,由客戶自己選擇。接下來我的工作就很簡單了:客戶選擇的核心利益相關者給他提建議,客戶選擇要聽哪些建議,我隻需要幫助他們實現積極、持久的改變就夠了。如果我的客戶成功實現了這些積極改變,並得到了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認可,我獲得報酬;如果沒有得到核心利益相關者的認可,我分文不收。
我們的成功率不斷提高,因為在客戶自我改變的每一步,我始終伴隨著他們,告訴他們怎樣堅持好習慣,不要倒退回去,又成了原來的自己。即使最終我們會成為可怕的自律人,但這裏也有兩條真理我們須銘記在心:
真理1:有意義的改變是很難做到的
開始改變行為習慣很難,堅持改變更難,最難的是把改變鞏固為好習慣。我嘮叨這麽多,就是想說,對於一個有血有肉的成年人來說,改變行為習慣,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
如果你覺得我過度高估了這件事的難度,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你想在生活中做出哪些改變?它可以是一些大事,比如減肥(這是大事)、跳槽(也是大事),或者改行(更大的事)。它也可以是一些小事,比如換一個發型,或者多去看望你的母親,或者給臥室的牆壁換換顏色。
你有這種想法多久了?是不是到現在已經有幾個月或者幾年時間?是不是每天早上起床都對自己說“今天我要做出改變”?
結果怎麽樣?說白了,你能否指出在某個特定時刻,你決定改變生活中的某件事,並在衝動之下采取行動,最終取得了滿意的成果?
這三個問題,對應了我們想對自己的人生做改變時,麵臨的三個難題。
我們不肯承認自己需要改變。這不僅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要做出改變,更可能是我們意識到了卻還總給自己找借口,否認自己需要改變。在後文中,我將會具體分析,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念頭使得我們抗拒改變。
我們沒有察覺慣性控製了我們。即使有改變的機會,我們也更傾向於什麽都不做,所以我才會懷疑“你有這種想法多久了”這個問題,很多人的答案是幾年,而不是幾天。慣性,讓我們根本無法啟動改變,它極力鼓勵我們在舒適區(因為我們在那裏感受不到痛苦,反而感到很熟悉,或者自在快樂)內行動,不去做某些長遠看來非常有益,卻不容易做到的事。這本書無法為你提供你需要付出的努力,這得靠你自己。但是通過一個強調規劃和自我監督的簡單過程,我能幫助你迅速啟動改變,並持續進行積極的改變。
我們不知道怎樣去改變。動機、認知和能力之間是有區別的。例如,我們或許會有減肥的動機,但缺乏對營養學的認知和必要的烹飪能力,因此無法設計有效的減肥計劃,並把它堅持到底。或者反過來,我們有認知和能力,但是缺乏動機,這同樣無法完成減肥任務。本書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我們的行為,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是由我們所在的環境塑造的。敏銳辨識我們所處的環境,可以迅猛提升我們在行為改變過程中的動機能力和認知,並迅猛提升我們的信心:我們能改變自己。
我能清晰想起成年以後第一次堅定地改變行為習慣的往事。那年我二十六歲,和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妻子麗達結了婚,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組織行為學博士學位。高中起我就有脂溢性脫發,但是當時我不願意承認。每天早上對著浴室的鏡子,我都會花幾分鍾時間認真梳理頭頂上那幾根稀疏的棕色頭發。我把後腦勺的頭發梳到前邊,在額頭上彎個圈,看起來像是一頂桂冠,然後頂著這可笑的發型踏出家門,自以為看起來和常人無異。
理發的時候,我會詳細指導理發師怎樣修剪我的頭發。一天早上,我坐在椅子上打盹兒,結果理發師把頭發剪得太短了,周圍留下的頭發不夠打理我的“桂冠”了。我本可以感到驚慌失措,想戴幾個星期帽子等它們長回來。但等我站起來,在鏡子前盯著自己的樣子,我對自己說:“麵對它吧,你是個禿子,是時候接受它了。”
就在那一刻,我決定把頭頂僅剩的幾根頭發也剃掉。這個決定並不複雜,完成它也不需要費多大功夫,理發師幾下就幫我搞定。但那依然是我成年以後做出最釋放自我的改變。它令我平和地對待自己的外貌,我因此而感到快樂。
我不確定是什麽誘發我接受了自己的新形象。或許我害怕永遠都要這樣生活,或許我意識到了自己不過是在自欺欺人。
原因是什麽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在於,我確實決定去改變,並成功將它付諸行動。這並不容易做到。我曾因為頭發稀少而焦慮、煩躁數年之久。我那時的行為大概介於虛榮和愚蠢之間吧。但我還是把那種愚蠢的行為堅持了很多年,因為我不肯承認自己謝頂。此外,我發現沿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比改變要容易得多。這件事中,我擁有的一個優勢在於我知道怎樣去改變。它不像減肥、學一門新外語、做更好的傾聽者等事情,需要幾個月不斷衡量、跟進,堅持自律,也不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我隻需要讓理發師好好理發,不再對他指手畫腳就行了。如果我們所有的改變都這麽簡單,該多好啊。
真理2:沒有人能讓我們改變,除非我們自己真心想要改變
這條真理不言而喻。改變總是發自內心的,誰也無法指揮、要求或者強迫他人改變。一個並非全心全意想要改變的人,永遠都不會改變。
我做“改變”業務十二年以後,才真正理解這個簡單的道理。那時我已經指導了一百多名高管,絕大多數案例都是成功的,但也有極少數失敗案例。
我在複盤極少數失敗案例時一條結論跳出來:有些人說他們想要改變,但他們並非真的想改變。有些客戶信誓旦旦地說他們想要改變時,我相信了他們,卻沒有深入挖掘他們說的是不是真話。
發現這個問題後不久,我應邀與哈裏合作,他是一家大型谘詢公司的首席運營官。哈裏是個一流人才,聰明、積極、勤奮,但也有點傲慢,並過於自滿。他不太尊重自己的下屬,使得下屬都想跳槽去競爭對手的公司。這種現象令公司CEO大為惱火,因此他請我來指導哈裏。
哈裏一開始說得很好,他向我保證,他非常希望立即開始,變得更好。我采訪了他的同事和下屬,甚至還有他的妻子和十幾歲的孩子。他們告訴我的情況都一樣,盡管哈裏的專業水平很高,但是他總有一種難以遏製的欲望,總想成為房間裏最聰明的人,總想證明自己是正確的,總想贏得每一場爭論,這令大家感到難以忍受。因為人們都不喜歡被打擊甚至是當頭棒喝,他們因為哈裏的這種性格放棄了不少機會。
哈裏和我一起總結有關他的反饋時,他聲稱會珍視同事和家人的這些建議。但是,每當我提出一個需要改進的地方時,哈裏就會一句接一句解釋,他的行為實際上是正當的。他提醒我他是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接著開始分析周圍每一個人的問題,結論是需要改變的是周圍每一個人。有一次他張狂地自我吹噓時,他請我給出建議,他怎樣才能幫助其他人成長。
我年輕的時候,會忽視哈裏的抵觸。我會和他一樣帶著傲慢的較勁心理,堅信自己能夠幫助他變得更好。幸好,我想起了早年得到的教訓:有些人說他們想要改變,但他們並非真的想改變。我漸漸明白,哈裏隻不過是把我們的合作當成了另一次來展示他的機會,並扭轉周圍所有糊塗蟲對他的誤解,包括他的妻子和孩子們。到我們第四次會麵的時候,我放棄了他。我告訴哈裏,我的指導對他不會有多少幫助,然後我們彼此告別。後來聽說那家公司炒了哈裏的魷魚。我既沒有高興,也沒有吃驚。毫無疑問,那名CEO最終認定這個拒絕幫助的人已經透支了他全部的專業能力和個人價值。
我常常回想起哈裏的故事,從這個鮮明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哪怕改變我們的行為習慣能帶來巨大的回報而且沒有任何風險,而固守現狀會讓我們付出職場和人際關係上的雙重代價,我們也依然會拒絕改變。
甚至在生死攸關的事情上,我們也很難改變。想想戒除一個壞習慣有多難吧。比如戒煙,盡管要麵臨癌症的威脅,盡管會受到社會的處處指責,依然有67%說想戒煙的煙民從來都沒有嚐試過;那些嚐試戒煙的人裏麵,90%的人都失敗了;那些最終取得成功的人,可以說是最積極、最堅守原則的人了,他們在戒煙成功之前平均失敗了六次。
相比之下,戒煙隻能算是簡單的挑戰。說到底,它隻是一種個人行為,它隻涉及你和你的習慣,隻不過是一個人獨自和惡魔做鬥爭罷了。你可以點煙,也可以不點。這取決於你,而且隻取決於你,其他任何人在這件事上都沒有發言權。
再想象一下涉及別人的事情改變起來有多難。別人的行動無法預測,你也無法控製,但他們的行為會影響你的成敗。用打網球來比喻這兩者之間的區別,一個好像是在熱身,飛過來的球都是軟綿綿的;另一個卻像是在正式比賽,對手的每一次擊球都無比淩厲。
這就是成年人改變行為習慣如此困難的原因。如果你想在家成為更好的伴侶、在工作中成為更好的經理,你不但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還必須得到愛人或同事的某種認同,必須讓你周圍的每一個人都認識到你在改變。依靠他人會讓改變的難度成指數級增長。
在繼續閱讀之前,請認真理解這一句話:本書的主題並不是教你如何戒除抽煙或者半夜吃冰淇淋這樣的壞習慣。尼古丁和冰淇淋並不是我們的目標所指。本書的主題,是教你如何在你尊重和你愛的人身邊,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這些人才是你的目標受眾。
是什麽讓積極、持久的行為習慣改變如此困難,導致我們大多數人都提前放棄這場遊戲呢?答案是因為我們必須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裏行動,這裏充滿了讓我們偏離正軌的誘因。
好消息是,改變不見得都很複雜。當你搞懂本書中的方法之後,你就會發現我的建議十分簡單,但不要因此就輕視它。實現有意義且持久的改變或許很簡單,起碼比我們想象中簡單。
但是簡單並不等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