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兩次攻打集慶失利,隊伍的元氣與士氣都有些受損,元璋反倒顯得不那麽著急了,他暫時沉潛下來,慢慢積蓄水陸兩麵的力量。

其實並非他沒有勝利的把握,而是他要爭取萬無一失,以確保三攻集慶能夠必勝,如此才能無損於自己的威名。從情報上分析,張士德部已經與元軍膠著於平江城下,短時間內根本無力西顧常州和集慶路,這就可以讓元璋的布置從容些許。

不過,北方卻不斷有壞消息傳來:先是劉福通用計除掉了杜遵道,造成小明王朝廷裏一陣不小的混亂;爾後的十一月間,紅巾軍主力又在中牟大戰中慘敗於元將察罕帖木兒之手,從大局上看,元廷在北方似乎依然占據著絕對的優勢。

種種不利的局勢,令元璋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元廷的關係定位,這時他突然想到了先前被自己俘虜的那位元萬戶納哈出,此人乃係成吉思汗麾下“四傑”之一、太師和國王木華黎的後裔,故而元璋便高看此人一眼,一向待之甚厚。

這年十二月的一天,元璋對李百室、馮國用等人說道:“成吉思汗的功業世間少有,木華黎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此番咱既降住了納哈出,萬不可怠慢了,今後說不定就會派上大用場呢!”

李百室因之笑道:“是啊,天上那麽多雲彩,誰能說清哪塊下雨、哪塊不下呢?總要都供起來才穩妥!”

馮國用為著長遠計,也附和道:“也好,來日方長,將來與元廷有所溝通,也可望納哈出出力呢!”

“近日咱見那納哈出鬱鬱寡歡,便派人去探其心思,納哈出坦言:‘幸蒙明公不殺之恩,在下難以為報,但而今一心隻向著北方。’他被我等降住也快半年光景了,那胡馬尚且依戀北風呢,幹脆咱就賣給他這個人情,成全了他吧!”元璋做出為難狀道。

徐達立即站出來阻止道:“恐怕此舉不妥吧,主公,您這可是放虎歸山!您若指望著放歸這些自視血統高貴之人來收買其人心,那大概是奢望!”

“白白放他又如何,天德,你想啊,至少此舉不會敗壞咱朱某人的名聲吧,哈哈!”正如馮國用所憂慮的那樣,其實元璋知道未來的困難還很多,恐怕也少不得要向元廷示弱一回呢。

元璋主意已定,他又給納哈出資助了不少路費,這才打發他一行人北去。

就在元璋部按兵不動的時候,蠻子海牙所率水師卻已扼守住了采石江麵,以阻絕長江南北,並伺機攻打太平。

元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此時他正好可以搬出自己前不久已然裝備齊全的爭戰利器。元璋是一個頭腦靈活、眼光敏銳、自學成才的兵家,他一貫重視隊伍的紀律和裝備,因此當他發現火銃在戰場上取得的驚人效果時,立即意識到了此物的重要性,於是趕緊命人進行研發和鑄造。

陶安見多識廣,元璋有一次特意就火銃的事情征詢他的意見,他侃侃而談:“火銃之出現已近百年,它具有多般優長,如使用壽命長、規製易於一統、構造甚為傑出、射出之速甚快,所以在創製成功後,便大量裝備隊伍以用於作戰。隻因後來天下升平無事,軍備漸趨廢弛,火銃的使用就少多了。而今各路豪傑都尚未花費太多心思在它上麵,實在是一大疏失,咱這江南之地,多有富於巧思之人才,大可對火銃進行各種推進研製,隻要明公多投入些人、財、物即可……”

“那這火銃是不是可大可小呢?咱聽說宋時有所謂‘突火槍’,是一種管形射擊火器,不知威力如何?”元璋問道。

陶安解釋道:“自然是可以根據需要,做大的話,如裝備於戰船和關隘守備用的中型碗口銃及專用於城防要塞的大型銃(筒)炮;做小的話,如一般兵士操弄的單兵手銃。那突火槍乃竹製,自然不如金屬材質的,突火槍射程近、威力小,槍身還易燒毀炸裂,無法耐久使用。在火力上,此類大、中型火銃可以充分壓製西域炮,單兵手銃也可以部分取代普通弓箭……”

元璋已經聽聞倪文俊、陳友諒水師中裝備西域炮的事情,頓時感到欣喜不已,當他聽說手銃可以取代普通弓箭時,又忙問:“先生覺得這些火器能否對付蒙元的騎兵呢?”

“這個……”陶安想了想,“如果量大,想來是可以的吧,比如十個兵士中就有一人操持手銃,以一萬支手銃壓製五千騎兵,想來不是難事!因火器爆發時還伴隨著巨大的聲響,馬匹就算不傷,也容易受驚!”

元璋聽陶安分析得有道理,不禁興奮異常。他找到徐達,很是亢奮地說道:“天德啊,這一回,咱不僅找到了對付敵城、敵船的武器,也找到了對付蒙元騎兵的利器!”

徐達還有些疑慮,道:“如果真是這樣,那掃平群雄、一統天下有何難?隻怕是您高估了它。”

“高估與否,過陣子就見分曉了!好在這江南之地人力、財力都遠較江北充足,而且鐵礦和銅礦也不愁,交通更便利得多,真是天助我等!”元璋得意道。

“那是自然,有財、有人終歸是好事!也虧得主公帶領大家轉戰到了江南。”說著,徐達露出了難得的微笑。

鑄造好第一批火銃後,元璋立即將這批爭戰利器裝備到一些大船上,用來對付元軍的威脅。在進行演示的階段,徐達等人也深為這等利器的威力所折服,當即欣然表示道:“此物確實不同凡響!看來破敵有望了!”

元璋卻略帶謙遜地笑道:“而今還有兩大不足,一是數量太少,二是質量、花樣上還有待改進,這些還需慢慢來,大夥可別心急!”

至正十六年(1356)正月一過,元璋便親率常遇春等人前往攻打蠻子海牙,目的之一就是想看看這些火銃如何實戰操作,威力又如何。

當時敵船在江上互相往來,彼此支援,勢力甚大,元璋便把常遇春與廖永安二人叫來,叮囑他們道:“遇春你不善水戰,但你難得在一股衝勁,如今咱就安排你一個重任,就是要你部作為疑兵橫插到敵船中間去!永安,你精於水戰,望你與遇春有一番相得益彰的配合。”

“主公就等我們的好消息吧!”

二人領命而去,隻見常遇春、廖永安所部一馬當先,率領一支船隊將敵人攔腰截為兩段,並以此吸引了敵軍的注意,敵軍生怕有失,便對常、廖所部集中進行圍攻。

此時,元璋則率領主力軍對被分割開來的一股敵人進行猛攻,趁著敵人首尾不能相顧,全力一擊,以達到殲敵一部的目的。

元璋的苦心果然沒有白費,那些初次登台亮相的火銃威力奇大,隻要打到敵船上,就準保打得敵軍船翻槳爛。激戰從早晨持續到中午,勝負已經相當明顯,最終元軍大敗,被俘達上萬之眾,舟船幾乎全被繳獲,隻有蠻子海牙僥幸逃生,帶著一些散兵遊勇狼狽地逃往了集慶城內。

此戰結束後,元璋立即開會宣布:“前者江上一戰,我部大破蒙元水軍,不僅一舉恢複了近半年來低迷的士氣,也掃除了我部攻打集慶城的最後一個隱憂——切斷了周圍元軍的來路,破除了元軍從江麵上發動進攻的可能,相反卻利於我部從江上封鎖和攻打集慶城!”

“集慶外圍府縣皆已被掃清,製江之權也已操之我手,集慶已近乎一座孤城,請主公下令三攻集慶吧!”徐達請命道。

“是啊,這半年多我等可是憋壞了,該出出這口窩囊氣了!”花雲掐著腰說道。

眾將紛紛表態,元璋於是微笑著拍板道:“好!三月六日是個黃道吉日,本帥將親率諸軍自太平水陸並進,三攻集慶!如今張九六已拿下平江,元軍在江東四麵楚歌,此次攻打集慶,我等要力爭必克,不然集慶將不複我有!眾將皆須立下軍令狀,如有出戰不力者,一律嚴懲不貸!有不敢立此狀者,可留守太平。”

眾將都不想做孬種,便紛紛來簽軍令狀,就在大家爭先恐後地畫押時,突然從大堂外傳來一道聲音:“算我一份,我也要立軍令狀!”

眾人回頭一看,原來是朱文正這小子,因他是元璋的親侄子,大家已本能地把他視為了紈絝子弟,故而都對他多少有些不屑。文正近前對元璋說道:“前番四叔有言在先,侄子來領命了!”

元璋聽趙德勝說,文正身手確實已經很不錯了,為了讓大家都認識一下他,元璋便道:“好吧,打集慶有你的份,不過老叔要先試試你的身手,看看給你安排個什麽職位!”

“好,四叔盡管來試吧!”

此時郭興、郭英已經成為元璋帳下的親軍將領,元璋便道:“郭興,你跟這小子比畫比畫!”

郭興領命出列,兩人各拿了一根棍棒比試起來。幾個回合後,眾人對文正的看法便改觀了,紛紛叫起好來!

二十幾個回合後,郭興落敗,元璋於是笑道:“果然不愧是‘黑趙’的徒弟,才學了一年多,就把我的親將給打翻了,哈哈!”

“讓我郭四兒再來領教一下吧!”郭英撿過哥哥的棍子,便與文正交起手來。

郭英的身手不輸於元璋,一般將領也都不是他的對手,所以他跟文正倒是旗鼓相當。兩人的較量分外精彩,連四處的兵卒也都圍攏來看熱鬧,最後郭英還是仗著身經百戰的經驗占了上風。

元璋眼見侄子如此出息,又希望他能盡快立功以安排重要的職位,以便幫自己握緊兵權,於是大聲道:“行吧,那你此次就跟著遇春他們打先鋒去,若是表現好了,老叔就讓你做個領軍元帥!”

“四叔此話可當真?”文正問道。

“軍中豈有戲言?”元璋明白,今日正好借著這個氣氛來許諾,改日重重地提拔了文正,眾將才不好說什麽。

朱文正受此鼓舞,暗暗發誓要在三攻集慶之戰中好好表現一番,為此他頗費了一番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