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周的農業與百工

西周時期的農業發展與土地製度關係密切。西周時期的土地製度是一種多層次的宗族貴族占有製。周天子是最高一層的土地占有者,天下土地皆歸其所擁有。最高土地所有者,即周天子分封土地人口給各地諸侯及在王朝任職的卿大夫等人,形成了西周分封製度的第一個環節。各地諸侯及王朝的卿大夫將土地和人口再次分配,授予其諸侯國內的卿大夫,便完成了西周各階層宗族貴族對土地的三層分封。各級貴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層單位是邑、裏和書社。《周禮·小司徒》記載:“九夫為井,四井為邑。”

一個貴族,往往能夠占有數十乃至數百個邑。邑、裏和書社,在文獻中常被稱為“采”。對采邑裏的土地的分配、耕作和田賦的收取,西周沿用的是早在夏、商時代就已產生的“井田製度”。

“井田”一詞是戰國時期人們對西周時期土地製度的稱謂,這是因為西周的農用土地在形狀上一般都劃定得比較整齊,連成一片,看上去都呈“井”字形,所以稱為“井田”。井田製度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的農村公社或家庭公社的土地製度演化而來的一種土地製度,到西周時期發展到了最完備的形態。《孟子·滕文公上》說:“方裏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公事畢,然後敢治私事。”在井田製度下,土地分成公田和私田兩種。所謂私田,就是指私人耕種的土地,產出的糧食歸勞動者自己所有。至於公田,則是指由公社成員共同耕種的土地,其中的產出歸占有這一地區的各級貴族所有。

民以食為天,西周的農業較前代有進一步的發展。周人已積累了較豐富的農業知識,開始注意選育良種、施肥、鋤草、防治病蟲害及灌田和排水等。在農作物方麵,周人種植的作物有黍、稷、粟、粱、麥、稻、菽,以及蔬菜、瓜果等。另外,手工業所需要的桑、麻和染料作物的種植,在當時也較普遍。西周時期,周人所使用的主要農具是木製的耒耜,此外也使用骨鏟、石鏟、石犁、石刀、蚌鐮等。銅製農具在西周時期也已經被使用,考古發掘中已有銅鏟、銅鎛、銅鎬、銅鋤等農具出土,但數量不大,這可能與青銅農具在不堪使用時即可回爐重造,以及在西周禮製中不以農具隨葬等因素有關。當然,也可能銅製農具在西周時期還不是普遍使用的生產工具。

西周的商業與手工業也較為發達。但西周實行“工商食官”製度,在身份上,工匠和商賈都隻是貴族的奴仆而已。由於商品經濟不發達,商業與手工業者多依靠貴族,獨立經營的人極少。西周的官府手工業得到了充分發展,有“百工”之稱。所謂“百工”就是指具有各種技藝的工匠。

西周時期的主要手工業有青銅鑄造、製陶、製骨、製玉器、製革,以及木工、竹工、漆工、絲織等。

在西周的“百工”中,青銅鑄造業最為主要。西周是青銅文明的鼎盛時期,鑄造技術在繼承商代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周克商以後,周人把商人的技術工人接收過來,一小部分賞給了分封的姬姓諸侯,周王室則保留了大部分的技工。西周銅器的鑄造,仍沿用晚商已發明的方法,包括製模、翻範及澆鑄三個步驟,但無論是青銅器的器形還是數量都要比商代增多。

西周時期主要的青銅器除禮器、兵器外,還有生產勞動中用的手工工具以及供貴族們享樂所用的生活用具和車馬飾等。

西周的製陶業也有所發展。在陶器的製坯過程中,西周早期采用輪模合製的方法,到西周中期以後則改為快輪法,產品也趨於規格化,這種現象的出現和西周中後期商品貿易的增加有關。除了製作一般陶器外,原始瓷器的製作也有了進步。在西周早期,就已出現原始瓷器和帶釉陶,陝西、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的西周時期墓葬中都發現過原始瓷。在西周時期張家坡遺址中出現的原始瓷片,經過顯微鏡觀察和X光透視,以及化學和物理性的測定,專家判斷,這些原始帶釉瓷的燒成溫度已達1200℃,硬度高,吸水性低,礦物組成已接近後來的瓷器。

除青銅器與陶器外,西周的絲織業、骨器製造和玉石雕刻等手工業也各具特點。大約在西周後期,絲織業迅速發展,出現了複雜技術織成的、比較名貴的絲織物——錦。另外,西周時用麻、葛織成的布種類也很多,有些織物還被染成各種顏色,供貴族和特殊儀式時使用。骨器是周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器物,發笄、箭鏃、骨鏟都是最為常見的骨製器物。在西周時期的扶風雲塘骨器作坊遺址中,竟然出土骨料和蚌製品重達兩萬多斤。

玉石雕刻也是西周時期重要的手工業項目。貴族身上的飾物,禮儀使用的璧、圭、璋、琮、環、瑗等禮器,戈、斧、戚、刀等玉製兵器,都有專門製造的作坊工場。

西周的手工業號稱“百工”,種類自然繁多,如一一簡述,不免有些累贅,所以也就略述到這裏。通過對西周農業與“百工”的簡單了解,可見西周社會的物質文明已達到一定的水平,西周都邑內部,貴族與“百工”共生互倚,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點 評

曆史是縱流於時空中的長河,人是長河中的浪花一朵。伴隨著花開花落,回眸昨天,是非成敗,不過是頷首一笑。西周王朝在筆者的敘述中就要翻過去了,曆史上的人物,文王也好,武王也好,厲王也好,幽王也好,他們的功,他們的過,他們的是,他們的非,都將如同一江春水,東流逝去。

相關鏈接

西周的主食與菜肴

周人以穀為主食。在黍稷稻粱、麥麻菽豆中,黍稷是周人主食中的主食。至於吃法,穀類可以粒食,也可以粉食。如果隻是粒食,去皮揚殼後,用杵臼進行加工就可以了。杵臼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要是粉食,就需要再用碾棒壓穀成粉。因為石磨是西漢時期才有的,所以周人多是用碾棒加工穀物。做法主要以蒸煮為主,在平常人家裏,煮飯是最為普遍的。周人煮飯,和今天的“幹粥爛飯”差不多,說句大白話,就是“粥熬幹了”。

至於周人餐桌上的菜肴,當然這裏是說王公大夫們的宴席。在周代,我們今天所吃的牛、羊、豬、狗、雞、兔、魚等,都已經上了菜譜。在《禮記》中,大夫的一次正式宴席上包括有膷獯膮、牛炙醢、牛胾醢、牛膾、羊炙、羊胾醢、豕醢、芥醬、魚膾、雉、兔、鶉,真是很齊全!當然,在一次大規模的宴會上,並不是每一個人的餐桌上都是這麽豐盛。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享受到的待遇自然不同。最考究的自然是天子的飲食,用鼎所盛的肉食有牛、羊、豬、魚、臘、腸胃、膚等。由天子以下依次遞降,到士一級桌子上擺的就是羊、豕、魚三樣。

平民百姓日常的飲食又是什麽樣呢?當然不會有那麽多的山珍奇味。

在平民的生活中,魚是接人待客的盛食。這可能是因為隻要有水的地方就會有魚,而牛、羊、豬、狗等家畜在當時多是為貴族飼養的,普通百姓並不能經常吃到,所以魚就成了不同階層的人都喜歡的美味了。

周代的餐桌上除了大魚大肉外,蔬果也是不能少的。作為烹調的菜果主要有芥、蓼、苦、荼、薑、桂、蔥、韭、薤、藙。在《周禮》中就曾提到過韭菹、昌本、菁菹、茆菹四類蔬菜與肉醬相配的食用方法。當然,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蔬菜與牲畜不同,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西周南北東西,地域不一,有些蔬菜隻是某一地區所特有。如筍就隻能在氣候暖和的地方生春秋·銅簇

長。至於瓜果,《禮記·內則》中列出了芝、栭、蔆、柤、棗、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可說是品種繁多。

周人的食物種類不算很豐富,飲食方式、禮儀的意義大於美食的口味。周人農業的水平較低,畜牧、園藝也不發達,所以飲食方麵雖已形成一種文化,但還不是十分進步。

周室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