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操心

王陽明對人生有別致的看法,他的弟子問他:“那些偉大人物能做出驚天動地大事業,是不是預先都有計劃啊?”

王陽明回答:“怎麽可能有計劃。他們的良知光明,守株待兔而已。事情來了就做,事情不來也不去找事,不過是隨感而應罷了。”

也就是說,王陽明相信人生是多變的,沒有人可以預料下一步將發生什麽。“操心”的事,是愚蠢的人幹的。你隻要順其自然就好。

馮友蘭對那些經常“操心”人提出告誡說:“你最好不要操心。你的根本錯誤就在於找個道理打量計算著去走。若是打量計算著去走,就調和也不對,不調和也不對,無論怎樣都不對;你不打量計算著去走,就全對了。人自然會走對的路,原不需你操心打量的。遇事他便當下隨感而應,這隨感而應,通常是對的。要於此外求對,是沒有的。”

不要操心,並不是指你真的什麽事都不幹。王陽明評價孔子時說:“孔子氣魄大,隻要是帝王的事業,他都能從心上一一加以體會。例如一棵大樹,無論有多少枝葉,也隻是從根本上用培養的功夫,因此枝繁葉茂,並不是從枝葉上用功去培養根本。學者向孔子學習,若不在心上用功,隻匆匆忙忙地學那氣魄。如此,隻是將功夫做顛倒了。”

由此可見,我們最應該在根上操心,也就是光明良知,而光明良知的一個主要途徑就是去事上磨煉。

有弟子向王陽明抱怨說:“平時無事的時候覺得自己的修為很好,心境也不錯,總想著遇到一件事後就能把它處理得很好。可一遇到事情就不同了,心亂導致手忙腳亂,什麽事都做不成。”

王陽明說告訴他:“這是因為你隻知道靜養,而沒有在實際事情上用‘克己’的功夫。隻知道靜養,就會養成好靜的毛病,這樣麵對突如其來的事情,心態就會亂,事情就會處理不好。所以呢,人必須通過做事來磨煉自己的心誌,磨礪自己的心境,這樣麵臨事情時心才不會亂,處理事情才能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才能做到‘靜時心也定,動時心也定’。”

我們之所以在平時端坐如聖人,說起話也頭頭是道,是因為我們未遇事時,情緒始終處在平靜狀態。但一遇事來時,情緒就會發生波動,在這個時候,如果你能控製住情緒,讓它恢複到你平時無事的狀態,就能把事做好。王陽明要人到事上磨煉內心,實際上就是讓每個人的內心都成為一塊冰,而不是湖水。湖水在未受外物衝擊時是平靜的,可一受外物衝擊就會起漣漪,而冰則不會。

王陽明告訴他的弟子們:平時無事時有多麽從容的風度都是扯淡。人真正的風度應該是遇到變故遭遇屈辱時,在這個時候,平時憤怒時到此能不憤怒,驚慌失措者到此能不驚慌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亦便是用力處。

不要操心你的人生,但要操心你的良知。這就是王陽明心學,它高屋建瓴,直指終極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