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顯、輸出光明正大品德的人,首先是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念頭真誠;要想使自己的念頭真誠,先要使自己的良知光明;光明良知的途徑就是到事物上去正念頭。

在事物上正了念頭,才能光明良知;光明良知念頭才能真誠;念頭真誠後心思才可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就可太平。

王陽明的注釋如下:“明明德天下,猶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至‘協和萬邦’。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發,知者意之體,物者意之用。如意用於事親,即事親之事格之,必盡夫天理,則吾事親之良知無私與之間而得以致其極。知致,則意無所欺而誠矣;意誠,則心無所放而可正矣。格物如格君之格,是正其不正以歸於正。”

意思是,《大學》中的明明德,就是《堯典》中的“光明、輸出自己的良知,讓整個家族都親睦融合”,最後到達“各國團結,天下太平”。心,是身體的主人,意由心發,良知掌控著意的善惡,事則是意的用武之地。比如意用於事親,那事親就是一事,隻須在事親這件事上正意,如此,則必會達到天理境界。因為我們是用良知(心)在正意,心即理。用了良知,則意必真誠無偽;意真誠無偽,良知就光明了。格物的“格”是正的意思,正其不正以歸於正。

注意,良知知意之善惡,而唯有光明者才會去正意之善惡,然後行動。良知昏暗者,雖能知意之善惡,卻不行,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