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譯文

大學的宗旨,是彰顯、輸出最有效力的道德,真心實意地親近自己的百姓,止於良知所指引的中庸之點。知道中庸之點後,就明白追求萬事萬物隻在我心,這就是定向;定向堅定不移後,就能安靜冷靜平靜;三靜之後則能有強大的安全感;有了安全感才可心無旁騖地思慮;在這種思慮下,沒有不能收獲的理由。天地萬物都有根本有枝末,任何一件事都有開始有終結。若能明白這本末始終之理,就和“道”非常接近了。

王陽明在這段話後麵注釋道:“明明德、親民,猶修己安百姓。明德、親民無他,惟在止於至善,盡其心之本體,謂之止至善。至善者,心之本體;知至善,惟在於吾心,則求之有定向。”

意思是,彰顯道德其實就是向百姓輸出了道德,真心實意親近自己的百姓,其實就是修身安百姓。修身安百姓的前提就是按良知的指引止於不偏不倚的位置,良知是我們心的本體,要找到修身安百姓不偏不倚的位置,不必外求,隻求於我心,這就是有定向。

注意這個“知止而後有定”的“定”,一般解釋是誌向,做廚子、做殺手也是誌向。而王陽明認為,這個“定”實際上指的就是定向,唯一的方向:吾心之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