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騁疆場和琳建功

古人常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和珅得到乾隆的寵信後,為了使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穩固,他花了很大的力氣來構建自己的人脈網。除了拉攏朝廷中有利用價值的官員外,對於自己的家人,他也不遺餘力地為他們謀求更好的前途。

眾所周知,和珅有一個弟弟叫和琳,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一直很好。後來,和珅得到乾隆的垂青,平步青雲,從驢肉胡同的老宅搬走後,兄弟倆聚少離多。與和珅相比,和琳的仕途比較一般——從鹹安宮官學畢業後,和琳一直充任吏部筆帖式,這是吏部的普通職務,屬於秘書職位。

和琳在吏部筆帖式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十年如一日,終於等到了一次升職的機會。吏部進行人事調整,和琳因工作勤懇、認真負責被提升為吏部給事中——這是一個五品官,從事文職工作。此時和珅已經官居一品,見弟弟和琳還在官場上停滯不前,心裏十分著急,決定出手相助。

一天,和珅找和琳談話說:“你我兄弟二人自幼父母雙亡,與繼母相依為命,一起長大,後來又一起讀書。記得我們當年在鹹安宮官學上學,著名詩人袁枚先生曾期許我倆說 ‘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如今我確實做到了捧日,而你卻還在原地打轉,徘徊不前,如此下去,何以擎天?”

和琳不以為意地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我現在也隻能屈身守分,以待天時了。”

和珅笑道:“樹挪死,人挪活。我看你還是別在吏部待著了,你自幼好武,要不我想辦法給你謀個武職,如何?”

和琳猶疑地說:“現在太平盛世,天下無戰事,武將又能如何?不過,我確實向往軍旅生活。”

和珅放低聲音,推心置腹:“不是我背地裏詛咒皇上,曆史上的王朝哪個不是盛極而衰?如今天下承平日久,眼看康乾盛世已經走到了盡頭,大清王朝的下坡路就在眼前,武將報效國家的時刻即將到來,你此時不從軍,更待何時?”

和琳覺得和珅言之有理,但又覺得事情沒那麽容易:“哥哥果然有政治遠見,我倒是想從軍,怎奈報國無門!”

和珅點撥道:“放眼望去,朝廷武將之中,以阿桂和福康安二人最有能耐,尤其是阿桂,出將入相、文武雙全,皇上極為倚重他。你若能在他手下辦事,定能學到不少本領,將來天下擾攘之日就是你建功立業之時。所謂厚積薄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和琳不禁有些疑惑:“阿桂與你不和,他怎肯收我?”

和珅自信地說:“阿桂在朝中德高望重,無人可以取代,我早就想與他化幹戈為玉帛,隻要我傾力交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想阿桂多少還是會給我一點麵子的。”

和琳喜道:“哥哥的話令我茅塞頓開,那就拜托哥哥多多費心了。”

和珅做事向來雷厲風行,不久,他在軍機處找了個機會對阿桂說:“我的弟弟和琳現在吏部工作,任吏部給事中,但他自幼尚武,想棄文從武,跟著大人學些本領,以報效國家。若大人能將他收於麾下,和某感激不盡。”

阿桂暗忖:和珅如此明目張膽地想將弟弟安插在自己手下做事,不知道到底是何居心,不如一口回絕了事。但他轉念一想,自己與和珅並無深仇大恨,隻是不屑其為官之道而已。和琳為人如何不得而知,不如將計就計,把他放在自己身邊辦事,視其優劣而用之。如果和琳是來充當和珅的眼線,那就把他晾起來,讓他知難而退。想到這裏,阿桂對和珅說:“既然和大人這麽說了,那就讓和琳到我手下做名副將吧,如果他可堪大用,我絕不屈他的才。”和珅本以為阿桂會拒絕,沒想到阿桂如此爽快地答應下來,不由大喜過望,當下謝過阿桂,然後趕緊將這個好消息派人告知和琳。

和琳到阿桂手下後,工作積極,辦事勤勉認真,給阿桂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長期的相處中,阿桂發現和琳與和珅的性格大不相同,和珅八麵玲瓏、左右逢源;和琳則忠厚老實、正直耿介、不喜鑽營,對阿桂既不刻意逢迎,也不蓄意討好,隻是盡力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但在才學方麵絲毫不亞於和珅。有其兄未必有其弟,久而久之,阿桂對和琳的人品和能力刮目相看。

這一期間,和珅也沒有忘記給和琳尋找施展才華的機會。恰巧浙江學政竇光鼐上書彈劾義烏縣令濫收苛捐雜稅,浙江布政使盛住縱容不法。乾隆大怒,派阿桂為欽差大臣前往浙江查辦。和珅趁機請求乾隆派自己的弟弟和琳隨阿桂一起去浙江辦案,乾隆同意了。

到達浙江後,阿桂坐鎮杭州,命和琳調查義烏縣令案件。和琳在義烏縣張榜曉諭,要求當地百姓主動舉報縣令的不法行為,但百姓懾於縣令的**威,無一人敢站出來指證。和琳無奈,隻得請求竇光鼐協助調查。

竇光鼐的學生王以銜對和琳說:“百姓之所以不敢主動揭發義烏縣令,主要是因為其家族在當地的勢力很大,萬一朝廷派來的官員整不倒他,等朝廷官員一走,他肯定會找當初揭發他的人秋後算賬。”和琳謙虛地請教道:“如你所言,應該如何行事才好?”王以銜主動請纓:“既然百姓們不敢明著指證義烏縣令,我願悄悄潛入民間,暗中搜集他的罪證。”和琳說:“如此甚好,若能就此扳倒他,你就立了一大功。”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和琳坐在縣衙裏不動聲色,王以銜則深入街頭巷尾與百姓攀談。當地百姓平日裏被縣令及其家族壓迫得敢怒而不敢言,王以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同時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百姓們的顧慮,他隻要求鄉親們提供縣令的不法證據,並不要求他們當麵指證。經過一番耐心細致的開導,當地百姓紛紛將曆年來縣裏向他們巧取豪奪的物證獻上,這些物證基本上是縣衙勒捐的書麵憑證。王以銜將證據搜集完畢後,交給了和琳。

和琳隨即開堂提審義烏縣令,將搜集到的物證扔到他麵前,縣令知道抵賴不過去,隻得將自己犯下的罪行如實招來。和琳讓縣令在罪狀上簽字畫押,然後將他押到杭州去見阿桂;阿桂了解案情後,命人將浙江布政使盛住下獄,並再次提審義烏縣令,縣令承認盛住是自己在省裏的靠山。阿桂又讓兩人當麵對質,盛住終於承認了自己的縱容姑息行為,還承認自己曾多次收受義烏縣令的賄賂。案情明了後,阿桂與和琳將罪犯解赴京城。

因為盛住與乾隆有些沾親帶故,乾隆決定親自過問此案。在判決盛住時,乾隆征詢阿桂與和琳的意見,阿桂說:“浙江吏治風氣極差,盛住貪贓枉法,目無朝廷,但他認罪態度很好,一心悔改,而且做官一向勤勞,可酌情減輕處罰。”和琳反對道:“皇上若不嚴加懲處,天下人會認為皇上徇私枉法。皇上乃一代明君,不可因小情而失大義。”乾隆說:“古有明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正因為盛住與朕的關係,所以更應該將其明正典刑。和琳能如此顧全大局,真乃我大清官員之楷模也。”最後,盛住被判處斬監候。和琳因正直敢言且能力出眾,被加封為湖廣道禦史,從此慢慢進入了乾隆的視野。

和珅知道和琳犯顏直諫的事情後,私下裏提醒和琳說:“浙江布政使盛住與皇上沾親帶故,你應該為他求情才對,像阿桂那般正直之人都知道替皇上著想,你卻隻認死理。像你這般死心眼,早晚會在官場上栽跟頭的。皇上雖然一時抹不開麵子從重處罰了盛住,但他回過頭來肯定會後悔的,你看著吧,不出兩年,盛住必然官複原職。”和琳憤然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我隻辨是非曲直,不問人情世故,一切順其自然。”和珅見和琳如此執拗,也無可奈何。

當時,與和珅同朝為官的大臣中,真正能與他相抗衡的除了阿桂就是福康安。福康安是福長安之兄,由雲騎尉起家,屢立戰功,曆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後又任工部尚書、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職位,更被乾隆加封為太子太保、一等嘉勇忠公,是名副其實的朝廷重臣。和珅不免有些嫉妒,總想找個機會打擊一下福康安的氣焰,沒想到機會很快就來了。

和珅聽聞福康安在京城大興土木、營建新宅,托他以前的部下湖北按察使李天培往北京運送木料,李天培為了省錢,居然假公濟私,利用職務之便擅自動用漕船,致使河道壅塞,航道遲滯。

和琳時任湖廣道禦史,和珅馬上把這件事告知和琳,和琳一向正直無私,立即上書朝廷彈劾李天培。乾隆任命阿桂為欽差大臣,前往湖北調查李天培案。李天培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但矢口否認福康安涉案。事後,阿桂報告乾隆說:“福康安委托李天培代為采購木料運送京城,不想李天培財迷心竅,居然動用朝廷運糧的漕船為自己服務,此事與福康安無關,罪在湖北按察使李天培一人。福安康功勳卓著,應從寬處理。”

但乾隆下決心要嚴辦此事,於是親自下諭判定,湖北按察使李天培革職充軍伊犁;兩廣總督福康安因安南作戰有功,從寬處罰,罰總督俸祿3年。另外,湖廣道禦史和琳因糾察地方官有功,升兵部侍郎。

經過這件事後,福康安領教了和珅的手段,再也不敢大意。和珅也深知自己的地位無法與福康安相比,有意無意地開始拉攏福康安。福康安看出了和珅的心思,他不願與小人交惡,於是表麵上對和珅很和氣。和珅趁機讓和琳投靠福康安。和琳雖然很感激兄長的扶持,但他仍保持著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處世方式,在與同僚相處時顯得遊刃有餘。沒多久,和琳升任正藍旗漢軍副都統。

和琳雖然平步青雲,高官厚祿,但他一直渴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當時內叛外亂時有發生,所以要想為朝廷效力,並不是沒有機會。

很快機會便來了,乾隆五十六年 (1791年),廓爾喀 (即尼泊爾王國)貿然興兵,直犯日喀則,洗劫了紮什倫布寺,掠走大批珍寶財物。駐藏大臣保泰臨陣退縮,竟然打算把達賴和班禪移至青海。

乾隆聞報後,當即命福康安為大將軍,與參讚海蘭察、奎林 (福康安的堂兄)率巴圖魯侍衛入藏。和琳主動請纓,乾隆嘉其勇,任命他為駐藏大臣,負責督辦前藏地區的糧餉供應。

福康安受命馳抵後藏,立即整兵進行反擊,很快便收複濟嚨 (今吉隆),殲敵千餘人。濟嚨以外,高山聳峙,道路崎嶇,行走艱難。福康安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他本人率領,由濟嚨直奪界隘熱索橋;另一路由成德等率領,由聶拉木直奔關隘鐵索橋。

次年六月,福康安領兵抵達廓爾喀關津熱索橋。這裏兩邊懸崖峭壁,前麵又有河流阻擋,敵人設碉卡防守,難以攻取。福康安派兵潛入上遊捆木渡河,分兵三股,奇襲敵軍。廓爾喀軍敗退,清軍占卡焚柵,奪橋前進。成德所率清軍也攻碉奪卡,占據山梁,強奪鐵索橋。兩路軍分別奪渡熱索橋和鐵索橋後,翻越高山,攻占要道,深入廓爾喀境內數百裏,很快逼近了廓爾喀的都城陽布 (今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

在此期間,和琳源源不斷地把糧食、火藥等物資運到軍前。八月八日,廓爾喀國王感到勢窮力竭,表示願送還在紮什倫布寺掠奪的財寶、金塔頂、金冊印,認罪乞降。

八月十九日,福康安接受廓爾喀投降。九月四日,清軍由廓爾喀境內全部撤出,退回濟嚨。

因反擊廓爾喀有功,福康安受賞一等輕車都尉,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和琳升任工部尚書。

在這次戰爭中,和琳與福康安配合默契。福康安改變了對和琳的看法,認為他與和珅截然不同,辦事穩重,一腔正氣,而且精通軍務,於是上奏乾隆,讓和琳駐守西藏,負責善後事宜,鞏固邊疆。

和琳從此率軍在西藏地區屯田練兵,業餘時間他或讀書,或下棋,樂此不疲。和珅多次寫信給和琳,想將和琳調離西藏,均遭到和琳婉言拒絕,說這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西藏地處高原,氣候寒冷,當地隻產出少量蔬菜水果,隻能通過四川轉運糧食。由於很少吃到新鮮蔬菜,士兵們很不習慣。有一次,駐軍收到外地轉運來的黃瓜、茄子,軍士們十分高興,和琳居然賦詩道:“更欣黃瓜與紫茄,強於西域得佛牙。”“吟詩大嚼挑銀燈,瓜茄有靈幸知己。”可見其樂觀的精神。

和珅在朝中喜歡以文會友,乾隆年間著名的狀元畢沅就是和珅的好友。

畢沅,字秋帆,自號靈岩山人,中舉後被朝廷授予內閣中書官職,後入職軍機處,擔任軍機章京,從事秘書工作。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畢沅中進士,但能否在隨後的殿試中拔得頭籌還很難說。在參加殿試的前一天晚上,畢沅與兩位同僚諸重光和童鳳三在軍機處值班,諸重光和童鳳三也要參加第二天的殿試。當時的科舉考試非常注重考生的書法水平,而畢沅的字恰恰寫得不好,於是,諸重光和童鳳三對畢沅說:“殿試注重書法水平,你的字寫得那麽難看,無論如何也進不了三甲,我們兩個書法不錯,先回去準備準備,你就代我們兩個再值會班吧。”畢沅也知道書法是自己無法克服的短板,便同意替他們二人值班。事有湊巧,當晚新疆巡撫的一份奏折送達軍機處,畢沅打開一看,是關於新疆屯田的,出於好奇,他就看了一下。畢沅有過目不忘的本領,看完後對該份奏折的內容已經了然於胸。

第二天殿試開考,畢沅打開考卷一看,居然是關於新疆屯田事宜的策論,他不假思索地將昨晚看過的那份奏折上的內容用更為華麗的辭藻一揮而就。

殿試結束後,閱卷官在閱卷時發現畢沅的文章不僅頗具文采,而且將新疆屯田的要點論述得有理有據,但鑒於畢沅的書法難登大雅之堂,遂將其列為第四名。隨後,乾隆親自查閱了前10名考生的考卷,當他看到畢沅的策論時,不由得眼前一亮,經過與其他考卷對比,乾隆認為其他考生大多寫得比較抽象,隻有畢沅的策論切實而具體。於是,乾隆禦筆一揮,將畢沅欽點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狀元。

畢沅奪魁後,輾轉多地為官,曾擔任陝西布政使,一度與朱珪為同僚。朱珪,進士出身,曆任福建糧道、湖北按察使等職,為官清廉,仁義素著。朱珪來到陝西時,正趕上陝西中部地區發大水,很多良田和房屋被洪水衝毀,朱珪命令地方官開倉放糧賑災,但地方官平日為非作歹、挪用公款,導致各地府庫都有很大虧空。朱珪見狀大怒,立即下令將地方上不稱職的官員革職查辦。

畢沅作為陝西布政使,長期以來對下屬的胡作非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聽到朱珪因救災罷免了不少地方上的官員,不禁大吃一驚。他在陝西經營多年,地方上的官員幾乎都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消息傳出後,陝西官員人人自危,紛紛找到畢沅,求他想想對策。畢沅讓下屬們向新任巡撫朱珪行賄,企圖將朱珪拉下水,沒想到朱珪根本不收任何賄賂。

畢沅無奈,隻得寫信向和珅求援,請和珅想辦法將朱珪調離陝西,他還號召下屬籌了一筆巨款送給和珅。和珅見好友有事相求,而且還送來了大禮,不幫忙實在說不過去,於是向乾隆啟奏說:“朱珪善於治理水患,不如將他調到工部任侍郎,專職治水。畢沅任陝西布政使多年,熟悉地方政務,可讓他兼任陝西巡撫。”

乾隆覺得和珅言之有理,於是就批準了和珅的建議。朱珪收到聖旨後,知道肯定是陝西官員在朝中的靠山從中做了手腳,但他也無可奈何,隻得離開陝西,到京城工部報到。畢沅通過和珅的運作,不僅成功趕走了剛正不阿的朱珪,還兼任了陝西巡撫,可謂一舉兩得。

轉眼間,和琳已在西藏戍邊屯田數年,政績卓著,乾隆下旨升任和琳為四川總督,和琳終於躋身總督的行列。後來,湖南、貴州地區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乾隆命令福康安與和琳分兵進剿。

此時和琳正從西藏凱旋,得知鬆桃 (今鬆桃苗族自治縣)的起義軍已經攻打到秀山,他不顧風塵仆仆,馬上率兵進入貴州作戰。

當時起義軍已攻取遵義城,和琳指揮清軍將遵義城團團圍住,但起義軍拚死守城,和琳發動的多次攻城行動都以失敗告終。副將海蘭察擔憂地說: “起義軍據守堅城,我軍急切難下,怎麽辦?”和琳分析道:“遵義城城池堅固,起義軍視死如歸,不可力敵,隻能智取。如今我軍四麵圍城,兵力分散,不如撤其一麵,將南門洞開,然後猛攻東門、西門和北門,起義軍支持不住時必會從不設防的南門出逃,屆時我軍乘勢掩殺,可獲全功。”海蘭察讚道:“此計甚妙!之前我軍四麵圍城,敵軍不得不死戰;今我軍網開一麵,敵軍勢孤時必然棄城逃跑,我軍隨後追殺,敵軍必敗。”

次日,和琳下令撤走遵義城南門的守軍,然後集中兵力猛攻其他三門,起義軍漸漸支撐不住,見南門無守軍,遂棄城從南門出逃。和琳率領清軍奮勇追擊,殺得起義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起義軍殘部向南流竄,逃入深山之中。

這時,和琳沒有趁勢進軍,而是進遵義城撫民。他知道農民之所以揭竿而起,主要是因為貪官汙吏橫行不法,官逼民反,所以,他每收複一處失地便上書乾隆,請旨安民。

不多日,探馬來報,貴州南部大亂,很多農民響應起義並加入了起義軍,正在圍攻六盤水。和琳立即整飭人馬,向六盤水地區開進,起義軍因裝備簡陋,抵擋不住裝備精良的清軍,很快便被擊潰。

和琳率軍進入六盤水後,馬上派人調查貴州南部地區的吏治,很多俘虜紛紛指證當地官員巧取豪奪、貪贓枉法,和琳下令將當地的不法官員嚴加治罪。對於仍然在打遊擊戰的起義軍,和琳決定采用剿撫並施的策略。他下令打開當地的官倉,賑濟衣食無著的百姓,還親自將起義軍將士的家屬接到公衙進行開導,表示自己已經將本地貪官全部依法治罪,希望他們能給起義軍寫信,朝廷將無條件招安他們。在和琳的努力下,起義軍迅速分崩離析,不戰自潰。和琳兌現自己招安前許下的諾言,將前來投誠的起義軍將士一一優撫。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起義軍將士放下武器,歸降清軍。

初戰告捷後,和琳受封一等宣勇伯,並被加封太子太保銜。

看著弟弟在朝中的地位扶搖直上,和珅心裏樂開了花。而和琳雖然升了官,但仍然住在驢肉胡同的老宅子裏。由於各地的軍政官員紛紛登門造訪,老宅的門檻都快被踏平了。和琳不像和珅那樣貪婪成性,前來送禮的人幾乎都吃了閉門羹,但上門送禮的人還是前赴後繼、絡繹不絕。和琳不勝其煩,遂於大門口立一石碑,上書 “送禮者請回”五個大字。有太監將和琳拒收賄賂的事跡報於乾隆,乾隆歎道:“和琳真乃我大清第一清官也!”

和珅聽說和琳將無數錢財拒之門外的事情後,鄭重其事地對和琳說:“你榮升之後,收了多少禮物啊?”和琳說:“分文未取。”和珅不由急了:“你怎麽這麽傻呢!官場非戰場,卻勝似戰場。你不收別人的禮物,就等於是拒絕跟別人交朋友,別人會視你為敵人,你這樣處處樹敵,以後如何在朝中立足呢?”和琳正色道:“人在做,天在看。我自己一身正氣,問心無愧便知足了,不管那麽多。”和珅繼續苦口婆心地勸道:“你可以不收禮,但不可以一概不收,有些人的麵子是必須要給的,這是最起碼的官場生存法則。”和琳聽了毫不客氣地說:“民間傳言說你是大清第一貪官,我哪敢再步你的後塵,讓祖宗蒙羞!”和珅怒道:“你這腦袋真是木頭做的,我是貪汙受賄,可又有誰能奈我何?”和琳說:“現在皇上倚重你,所以沒人敢動你,可當今皇上老了,早晚會將皇位傳給太子,到時候,沒了皇上當靠山,你想過後果嗎?”和珅苦笑道:“罷了罷了!我作惡,你積德。”兄弟二人不歡而散。

和琳的話雖然難聽,卻在一定程度上給和珅敲響了警鍾。和珅知道,若想真正成為官場不倒翁,必須努力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勢力。清代的翰林院盡是天下英才,從翰林院出來的學士極有可能成為官場的後起之秀。於是,和珅打起了翰林院學士的主意。適逢和珅四十大壽,做壽前夕,他給翰林院的學士都發放了請柬。和珅壽誕當天,翰林院的大部分學士都前來捧場,其中有一個名叫阮元的學生給和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取悅和珅,阮元早早就做了功課,在和珅的生日慶典上作詩10首以示慶賀,和珅高興得合不攏嘴,從此,阮元成了和珅的門生。後來,翰林院大考時,和珅暗中活動,使阮元名列前茅;之後經和珅的活動,阮元不斷加官晉爵。此為後話,暫且不提。

乾隆後期,科場舞弊之風盛行,和珅的老師吳省蘭在和珅的保舉下總能順利地拿到主考官的肥差,但凡吳省蘭利用職務之便收受的賄賂,都會送給和珅一半。和珅在貪汙受賄的同時也不忘為乾隆建言獻策,革除科考弊端。比如,他建議將科舉考試的試卷延長兩倍作為草稿紙,這樣一來就可以杜絕考生利用草稿紙作弊的可能;他還建議乾隆進一步強化科場紀律,有膽敢作弊者,永遠取消考試資格。乾隆對和珅的建議表示讚賞,吳省蘭則有些不解,對和珅說:“你這不是賊喊捉賊嗎?”和珅笑道:“我就是要刻意提高科場舞弊的成本,這樣考生才會投入更多的錢財賄賂考官。”吳省蘭這才恍然大悟。

就在和珅攬權納賄、結黨營私之際,戰報再度傳入京城。原來,上次和琳綏靖貴州、湖南全境後,好景不長,當地官員很快又腐敗墮落了,貴州百姓感覺被朝廷欺騙了,個個憤怒不已,加上別有用心的人煽風點火,貴州很多農民再次高舉義旗。

朝廷派大將軍福康安和和琳領兵出征,但是,主帥福康安出征不久便積勞成疾,在軍中病逝。和珅向太上皇乾隆啟奏,允和琳暫代軍務。乾隆當即下令和琳督辦軍務。和琳也不負眾望,迅速生俘義軍領袖石三保。起義領袖相繼遇害,起義軍開始失利。可是,和琳在圍攻平隴 (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境內)的戰役中,由於受瘴氣而染病身亡。

接到和琳的死訊後,和珅泣不成聲,悲痛不已,作了 《悼亡詩》15首來悼念胞弟。他在詩序中寫道: “言不成聲,淚隨筆落,聊以當歌。”其中的兩首分別如下:

其一

看汝成人瞻汝貧,子婚女嫁任勞頓。

如何又為營喪葬,誰是將來送我人。

其二

同胞較我三年少,幼共詩書長共居。

宦海分飛五載別,至今音問藉鳴魚。

乾隆得知和琳染病身亡,也十分傷感,下令晉贈和琳一等公爵,準許後代世襲,並且準許和家建專祠祭奠,命將其牌位放在太廟由朝廷按時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