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棄國泰明哲保身

和珅剛剛辦完甘肅的貪腐大案,沒想到反腐這把火很快也燒到了自己身上,使他經曆了宦海生涯中最凶險的一場風波。

前麵說過,山東巡撫國泰本為一個小小的縣令,後來在和珅的舉薦下步步高升。可以說,沒有和珅不遺餘力的提攜,就沒有國泰後來的榮華富貴。國泰坐上山東巡撫的寶座後,也對和珅投桃報李,每年都會給和珅送上大量的錢財。

國泰初到山東任巡撫時,還算勤於政事,廉潔奉公,但他並非廉潔之人,隻不過剛剛上任,難免要做做麵子工程。巡撫的位置坐穩後,他便琢磨著如何為自己斂財。他與山東布政使於易簡狼狽為奸,做了不少貪贓枉法的事情。

為了向下麵的官員索賄,國泰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下麵縣裏幾位較為清廉的縣令無端罷免,其他官員敏銳地覺察到了官場中的風向標,紛紛登門向國泰送禮行賄。若有下屬官員送禮送得少了,國泰便會找機會敲打修理或故意刁難他們,直到他們服服帖帖地送上大禮為止。

自古以來,上行下效,巡撫如此,下麵的官員自然紛紛效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清官根本無法生存。國泰在任期間,山東官場貪汙行賄之風盛行,整個山東省範圍內,從上到下,各級官員層層攤派苛捐雜稅,幾乎到了竭澤而漁的地步,山東百姓怨聲載道。

禍不單行,本來山東的人禍已經很嚴重了,卻又突發天災,省內大部分地區連遭水澇災害,農民顆粒無收,國泰趁機向朝廷請求賑災。乾隆聽說山東遭災,百姓流離失所,當即敕令戶部撥款賑災。和珅身為戶部尚書,又是自己的親信請求撥款,於是大筆一揮,給山東撥了50萬兩銀子賑災。

國泰接到朝廷的賑災款項後大喜過望,與布政使於易簡商定,隻撥30萬兩銀子用於賑災,剩下的20萬兩銀子二人平分,裝進自己的口袋。但是,50萬兩銀子變30萬兩銀子隻是過了第一手,這30萬兩銀子從省裏往下撥,各級官吏也免不了克扣一番,於是這30萬兩銀子就變成了20萬兩銀子……用於救災的款項經過層層盤剝後,連10萬兩銀子都不到。很多得不到救濟的災民隻得背井離鄉,少數沒有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則四處行乞。

經過國泰及一眾貪官幾年的折騰,山東民生凋敝,但老百姓的死活又有誰會去管呢?國泰的貪欲有增無減,既然老百姓已經被榨幹,那就挪用府庫的錢。在他的帶領下,山東官員紛紛將公款據為己有,各地府庫都出現了很大虧空。國泰坐鎮一方,儼然就是山東的土皇帝,不管是戶部撥來的公款還是山東本地的財政收入,一律收入他的小金庫。山東布政使於易簡為虎作倀,也獲益頗豐。

好在山東離北京並不遠,很多關於山東的壞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監察禦史錢灃的耳中。

錢灃,進士出身,曆任江南道監察禦史、太常寺少卿、通政司副使、戶部主事、監察禦史等職。他出身於寒素之家,從小養成了不媚時俗、不畏權貴的品格,為官清廉,剛直不阿,一心效忠朝廷,敢為他人所不敢為,言他人所不敢言。

錢灃聽到來自山東的種種消息後,向乾隆奏道:“山東巡撫國泰辜負皇上的信任,將山東省治理得烏煙瘴氣。臣聽說近年來山東人口大量外流,很多山東百姓已經淪落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地步;臣還聽說山東巡撫國泰驕奢**逸、巧取豪奪,不僅於大澇之年克扣賑災款項,還大肆侵吞府庫銀兩作為私用。山東吏治廢弛,急需整治,請皇上派欽差大臣到山東查辦,廓清山東的亂象。”

錢灃的舉動令朝中大臣十分震驚,本來禦史的職責就是監察官員、上書言事,但自從禦史王蓋等人因彈劾大臣被乾隆治罪以後,禦史們幾乎不敢再彈劾大臣了,何況錢灃彈劾的還是和珅的親信,大家都不禁為錢灃捏一把汗。但錢灃對大臣們為了保住官位而三緘其口的行為深為反感,他說:“朝廷之所以設立諫官這一職位,就是為了彌補吏治中的缺陷,現在許多官員屍位素餐,不能履行職責,使得豺狼遍野,這樣朝廷設立諫官還有什麽用呢?”所以他才甘冒危險,毅然上書彈劾國泰。

乾隆接到錢灃的檢舉後,極為重視,於次日早朝對眾大臣說:“近來有監察禦史向朕揭發山東巡撫國泰貪贓枉法,侵吞公款,山東吏治黑暗,百姓民不聊生。你等可有耳聞?”

吏部尚書永貴進言道:“臣也聽說國泰在山東無法無天,貪汙受賄,導致民怨沸騰,請皇上明鑒。”

都察院禦史劉墉憤然道:“既然山東有不法之徒,臣願與和大人一起前往查辦。”

劉墉乃清朝名臣劉統勳之子,進士出身,素有才名。他平日裏雖與和珅有說有笑,其實打心眼裏不齒和珅的所作所為。清廉剛正而又城府極深的他之所以要拉著和珅一起去山東辦案,其實是想借機扳倒和珅。和珅與國泰關係密切,若和珅參與辦理此案,必然會千方百計為國泰洗脫罪名,自己到時候見機行事,抓住和珅的把柄後參他一本,足以讓和珅吃不了兜著走。不過,和珅也不傻,他知道劉墉拉自己一起去山東查辦國泰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因此,他推辭道:“山東巡撫國泰和我是故交,我去多有不便,還是避嫌為宜。”

劉墉笑道:“和大人曾經查處過雲南李侍堯案和甘肅捐監冒賑案,辦案經驗豐富,如今和大人推脫不去,難道是想暗中保護國泰不成?”

和珅麵露不悅:“臣絕無此意,請皇上明察。”

乾隆笑道:“能大義滅親方顯英雄本色,和珅、劉墉,朕命你二人為欽差大臣,趕赴山東糾察山東巡撫國泰,克日啟程,不得有誤。”

和珅與劉墉領命後,各自回去準備。

出發前一天夜裏,和珅輾轉難眠,自己與國泰曾經稱兄道弟,不容不救啊!他想來想去,還是連夜給國泰寫了一封信,囑咐國泰趕緊想辦法擺平此事,萬一讓劉墉查到證據,後果不堪設想。

錢灃辦案經驗豐富,擔心和珅會預先進行安排,暗中動手腳,於是與劉墉商議,他一個人著便裝先行,由劉墉穩住和珅。和珅本來打算等國泰複信後再與劉墉動身,沒想到國泰的複信被先行一步的錢灃查獲,他自然是等不到了。

這時,劉墉不停地催促和珅出發,說他拖延必是有什麽隱情。和珅推脫說:“我之所以屢屢延後出發,是為了現在甘肅各級官府重建。官吏考選正值緊要關頭,我現在正是忙碌的時候,即使過幾天再去山東又有什麽關係呢,怎麽能因此說我存有私心?”

話說國泰正在府中尋歡作樂,忽然接到和珅的信,知道大事不妙,趕緊叫來布政使於易簡,對他說:“我們被監察禦史彈劾了,如今皇上命和珅與都察院禦史劉墉前來調查,和珅與我交情不淺,自然好說話,但那個劉墉卻是來者不善,我們得趕緊想個辦法應對才是。”

於易簡說:“我哥哥於敏中生前與劉墉有些交情,但現在我哥哥已死,人走茶涼,不知道劉墉買不買我的賬。不管怎樣,欽差來了,一定會先查府庫,我們挪用了那麽多公款,得趕緊想辦法補齊才是,隻要查不出府庫的虧空,其他問題都好應付。”

國泰點頭表示同意:“這樣吧,你我分頭出動,馬上向省裏的富商們籌借銀子去,一定要趕在欽差到來之前將府庫的虧空補齊。”

於易簡猶豫地說:“如果商人們不肯借,該怎麽辦?”

國泰說:“這些富商平日裏多有仰仗我們的地方,諒他們不敢不借。我們不僅要借到他們的錢,還要讓他們守口如瓶。”

此時此刻,對國泰和於易簡來說,時間不僅是金錢,更是生命。山東的富商大賈基本都在濟南居住,國泰和於易簡逐個登門拜訪,又是威逼又是利誘,富商大賈們倒也不敢不借。國泰和於易簡信誓旦旦地保證:“這次向你們借錢是臨時拆借,最多一個月,等朝廷派來查案的欽差一走,立即如數奉還。”就這樣,國泰和於易簡忙了一天,好說歹說總算將府庫的虧空補齊,兩人自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幾天後,和珅與劉墉抵達濟南。國泰和於易簡二人因早有準備,倒也顯得 “從容不迫”。劉墉與和珅商議後決定將國泰和於易簡二人隔離審查,劉墉審於易簡,和珅審國泰。

分工完畢後,和珅約談國泰,國泰倒也不遮掩,不等和珅開口便主動坦白說:“你我相識多年,我不怕老實告訴你,自古以來便有 ‘千裏做官,隻為吃穿’的說法,我確實貪汙腐敗,但人人都有貪念,還請和大人多多關照。”和珅聽了十分生氣,訓斥道:“真是恬不知恥,我能不能關照你,還得看你貪汙腐敗的嚴重程度。你若是犯了十惡不赦之罪,誰也救不了你。”

國泰說:“前年山東大旱,朝廷撥款50萬兩白銀賑災,我貪了一些,再就是逢年過節,下麵的官員會送些禮,這些都是官場常態,我不也經常給你送禮嘛。”

和珅說:“就這些嗎?”

國泰說:“這兩年天災人禍,山東從上到下隻能用一個 ‘窮’字來形容,老百姓過慣了苦日子,熬一熬也就過去了,可我們這些官老爺平日裏養尊處優慣了,日子該怎麽過還得怎麽過,而朝廷發的那點俸祿太少,我就隻能挪用了府庫裏麵的銀子,我這也是沒辦法。”

和珅驚道:“府庫裏的錢都是朝廷的,連當今皇上都很少跟戶部借錢,內務府沒錢了,皇上也得削減開銷,你居然敢動用府庫的錢,膽子真大!”

國泰一臉得意地說:“和大人放心,現在山東府庫裏一兩銀子都不少,我都從民間想辦法給補齊了。”

和珅想了想,又問道:“曆年來的往來賬目可有問題?”

國泰回道:“問題當然是有的,不過請和大人安心,我的幕僚都是做假賬的一流高手,曆年與朝廷及地方上的往來賬都做得毫無瑕疵,斷然查不出什麽問題。”

和珅仍不敢掉以輕心,警告道:“劉墉乃當世英才,能力勝我十倍,可不是那麽好糊弄的,一切還得小心行事。”

就在和珅約談國泰的同時,劉墉也約談了山東布政使於易簡。於易簡試探劉墉道:“我哥哥於敏中生前跟我說他跟劉大人是至交,他日若遇到什麽困難,可以找劉大人幫忙。”劉墉正色道:“於敏中曾任首席軍機大臣,生前確實與我有些交情。甘肅捐監冒賑案案發後,首犯王亶望供出於敏中是他在朝廷裏的靠山,皇上極為震怒。於敏中活著的時候以廉潔之士自居,沒想到暗中卻幹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我誤交了你哥哥那樣的朋友啊。”於易簡聽了劉墉的話,一時啞口無言。

劉墉見狀,改變語氣,和顏悅色地說:“俗話說,一母生九兒,我相信你一定是個遵紀守法的好官。”於易簡冷笑不語,劉墉追問道:“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於大人,你跟我講一講山東的情況吧。”於易簡勉強道:“我與巡撫大人國泰執掌山東數年,恰好趕上山東百年不遇的大澇災,我們這幾年過得很不容易,朝廷的那點賑災款無異於杯水車薪。我和巡撫大人每年都會搞募捐活動,動員本地商人慷慨解囊,如今皇上卻懷疑我們貪汙,真是令人心寒呀!”

劉墉見於易簡說得如此真切,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也怪不得皇上,皇上總攬全局,監察禦史彈劾誰,皇上就可能查誰,概莫能外。聽說你和國泰貪汙了不少澇年的賑災糧款,可有此事?”

於易簡喊冤道:“天地良心!朝廷裏的那些個監察禦史隻知道捕風捉影,既然劉大人來山東了,盡可以到下麵去調查,一切自然會水落石出。”

天下的貪官哪有不打自招的道理,和珅暗中袒護國泰,自然問不出什麽東西來,但劉墉可沒那麽容易糊弄,他對和珅說:“於易簡一上來就跟我套近乎,他身上絕對不幹淨。”

和珅說:“山東雖然疑點重重,可現在毫無頭緒,我們該怎麽查呢?”

劉墉故意激他道:“和大人在甘肅和雲南查案的時候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麽到了山東就一籌莫展啦?”

和珅想了想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貪官們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無非是為了錢。山東現在百業凋敝,貪官們無錢可撈,一定會打府庫的主意,我們隻需查驗一下山東府庫是否虧空,便能找到案件的突破口,劉大人以為如何?”

劉墉笑道:“正所謂朝中有人好做官,國泰和於易簡像是朝中無人的官嗎?京城的動靜早在他們的掌握之中,我們跑得再快也沒有他們快。和大人不必擔心,我自有妙計,我們先到山東各地走一走再說。”

和珅這次不得已來山東辦案,表麵上積極,實際上卻很消極,沒有提出任何有用的建議,一切全憑劉墉做主。劉墉提出要到地方上查看,他自然沒話說,於是兩人便在山東轉了一圈,這一轉就是20多天,可是,地方上的官員都是國泰的親信,他們根本查不出個所以然來。

忙活了一通後,兩人回到濟南,劉墉對和珅說:“看來我們這趟是白跑了,回京後我要奏明皇上,以後不能再讓那些監察禦史風聞言事了。”

和珅心中暗喜,忙點頭稱是:“劉大人說得對,監察禦史聽風就是雨,害得我們白跑一趟,浪費朝廷的人力物力。”

國泰和於易簡聽說欽差要走,內心狂喜,笑著說:“還望二位大人回去後在皇上麵前幫我們美言幾句!”和珅臨走時撫慰國泰說:“皇上把山東這麽大一個省交給你來治理,希望你感念皇恩,把山東治理出個模樣來。看看你現在把山東搞成什麽樣了,民不聊生!”國泰惶恐聽命。

和珅與劉墉前腳剛走,濟南的富商大賈便紛紛上門來討債,國泰和於易簡兌現諾言,不僅將拆借的銀子如數退還,還付給少量利息以示酬謝。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國泰和於易簡做夢也沒有想到,劉墉與和珅出山東、進河北後,突然殺了個回馬槍。和珅見劉墉要回山東,已然明白劉墉的用心,但這時再想給國泰通風報信已經來不及了,他隻能放棄國泰。

眼見劉墉與和珅再次抵達濟南,國泰和於易簡大驚失色,忙問其故。劉墉說:“我與和大人走得匆忙,忘了核查你們山東的府庫,回去後如果皇上問起來,我與和大人沒法交代,請巡撫大人立即帶我們去盤查府庫。”

國泰和於易簡心裏暗暗叫苦,但又無法推脫,隻得硬著頭皮帶和珅與劉墉去府庫查看,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山東的府庫裏竟然空空如也。

和珅知道再也不能替國泰打圓場了,遂怒斥國泰說:“這府庫裏的銀子都到哪兒去了,快快如實招來!”

國泰和於易簡麵麵相覷,無言以對。劉墉下令將他們二人收監,事實清楚,國泰和於易簡毫無抵賴的餘地,隻得將侵吞公款的經過據實交代。

初戰告捷,劉墉與和珅上書乾隆,乾隆大怒,下令將國泰和於易簡二人就地正法。乾隆盛怒之餘,又命和珅與劉墉深入山東各地,仔細核查前年山東澇災時朝廷賑災款的具體發放情況。

和珅與劉墉領命後,不辭勞苦,曆時數月將山東省跑了個遍,調查結果顯示:前年山東澇災,戶部撥款50萬兩銀子賑災,實際落到災民手裏的不足10萬兩銀子,經手的各級官吏均有克扣賑災款的行為。乾隆聞報,下令大規模整治山東的各級貪官。法不容情,山東一省共有200多名各級官員鋃鐺入獄。

這次查辦山東貪腐案,劉墉和錢灃打算借機扳倒和珅,為國除害,就把繳獲的國泰寫給和珅的密信交給乾隆。

等到劉墉與和珅回京複命,麵見皇上的時候,乾隆突然斷喝一聲:“和珅,你可知罪?”

和珅從來沒見過乾隆對自己如此嚴厲,頓時慌了手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皇上明察,臣此去山東,小心謹慎,秉公辦案,唯恐有負皇恩,請皇上明鑒!”他不知道乾隆手裏到底掌握了什麽證據,反正不能貿然認罪,決定等了解清楚再見機行事。

乾隆內心畢竟還是偏向和珅的,他將錢灃查獲的國泰所寫的密信交給和珅,看他有何反應。和珅一見密信,心中大驚,但他表麵上裝出毫不知情的模樣,一邊慢慢地讀著信,一邊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考慮對策。

很快,他就 “義正詞嚴”地對乾隆說:“臣沒有接到這封密信,倘若接到,臣一定會更加嚴懲國泰。”他這話一出口,乾隆的語氣馬上緩和了下來,轉而問劉墉,在這次辦案過程中,和珅是否有阻撓辦案。劉墉隻得據實稟報,說和珅對犯官嚴詞審訊,並無徇私之舉。乾隆這才轉怒為喜,一顆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說:“國泰隻是一廂情願,和珅作為朝廷重臣,不可能做出這種不軌之舉。”

就這樣,和珅用自己的沉著機智,巧妙化解了一場風波。

此次和珅與劉墉辦案有功,被升為內閣大學士。劉墉本想借國泰案扳倒和珅,沒想到和珅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明哲保身。另一邊,山東的貪官全部伏法,山東百姓無不拍手稱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