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肅威刑甘肅反腐

在和珅日益得到乾隆寵信,風光無限之時,危機也悄悄地潛伏著。

乾隆四十六年 (1781年),西北循化地區由於回教新舊教派之爭,爆發了蘇四十三起義。

甘肅是回族的聚居地之一。乾隆年間,甘肅安定 (今甘肅定西市安定區)回民馬明心創立新教,反抗門宦地主對農民的殘酷剝削。這引起了舊教門宦地主的仇視,新老教派間多次發生爭鬥。而清廷則站在舊教門宦地主一邊,於是,教派鬥爭開始轉化為反抗清朝的武裝起義。

蘇四十三起義也是甘肅官員長期激化教派矛盾造成的。蘇四十三起事之初並非與清廷對著幹,主要還是與舊教相爭,直到甘肅布政使王廷讚插手。

王廷讚原任寧夏道台,甘肅省原布政使王亶望升任浙江巡撫後,王廷讚接任甘肅布政使,時逢蘇四十三起義,王廷讚覺得自己立功的時候到了。

蘇四十三一開始起事,王廷讚就派人把新教的教主馬明心抓到蘭州。這步棋走得並不高明,因為這樣做就等於把起義隊伍引到蘭州來了。起義者圍住蘭州後,王廷讚不由得慌了手腳,連忙上奏朝廷,乾隆下旨:“毋乃過涉張惶,若稍有疏虞,王廷讚不能當其咎。”在清軍的圍剿之下,蘇四十三退離蘭州繼續抵抗。

乾隆聞知此事後,大為震怒,緊急召集百官商議對策。

時任兵部尚書為阿桂,他也是和珅在同僚中最為忌憚的一位。阿桂是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滿洲正藍旗人,後以新疆戰功升入正白旗。後來,跟隨班第參加平定大小金川之亂,經過累次升遷,最後被任命為內閣大臣、工部尚書,駐紮伊犁。從此,阿桂在朝中的地位一天天提高,等到和珅飛黃騰達的時候,阿桂早已是乾隆朝無可替代的一名重臣。乾隆也深知阿桂能征善戰,功勳卓著,所以對他特別器重。

但當時阿桂正在南方治理水患,暫時無法脫身,因此,乾隆在朝堂上朗聲問道:“暴民作亂,殘殺無辜,陝甘地區的軍隊已不足以應付亂局,誰可替朕分憂,前往甘肅地區平定叛亂?”

乾隆話音剛落,和珅便出班奏道:“皇上,甘肅亂民乃一群烏合之眾,臣不才,願領兵前往甘肅平亂。”

乾聽了不禁有些猶豫,說:“愛卿勇氣可嘉,隻是你從來沒有打過仗,派你去平亂,朕不放心呀!”

和珅堅持道:“皇上,臣自入仕以來,無尺寸之戰功,朝中大臣多有非議者,說臣身無寸功而身居高位,臣也每每以此為恥。今甘肅發生叛亂,臣早年曾熟讀 《孫子兵法》,相信對付一小撮亂民必能手到擒來,請皇上放心。”

由於和珅執意前往,乾隆也有意讓他到戰場上去曆練一下,於是命額駙拉旺多爾濟,帶領侍衛內大臣海蘭察、護軍額森特帶兵征討亂民;和珅為欽差大臣,前往督師。乾隆深知打仗並非兒戲,於是複用李侍堯,授予三品頂戴、孔雀花翎,到甘肅總辦軍務。

本來和珅見乾隆願意派自己前去平亂,內心暗自得意,沒想到乾隆略一沉吟,又把命令改成和珅與兵部尚書阿桂一起督軍甘肅,和珅先行,等阿桂到達甘肅後,和珅聽從阿桂指揮。這讓和珅心中憤恨不已,這不就表明乾隆認為自己能力不夠,實際上內心更加倚重阿桂嗎?但他一時也沒有辦法,隻能到戰場上去證明自己了。

和珅領命後,迅速點兵一萬向甘肅地區進發。他率軍來到蘭州城,甘肅布政使王廷讚向他匯報說:“叛軍對蘭州的威脅已經解除,賊首蘇四十三率領暴民轉戰河州去了。和大人遠道而來,休息兩日再進軍也不遲。”

和珅怒道:“我是來甘肅救火的,叛賊橫行法外,你這個甘肅布政使卻一點也不著急,這是為何?”

王廷讚一時語塞,忙奉承道:“人言和大人一心為公,今日相見,果然名不虛傳。”

和珅不耐煩地說:“你且向我匯報敵情,廢話少說。”

王廷讚不敢怠慢,忙詳細介紹敵情:“和大人,叛軍首領蘇四十三異常狡猾,他指揮數千亂民與官軍打遊擊戰,我進他退,我退他擾,兩度乘虛襲破河州城,將河州府的錢糧洗劫一空。不僅如此,他還散布流言,號召社會上的不良分子歸附於他,很多亂民都投到了他的麾下。現在聽說和大人率領朝廷大軍前來鎮壓,他便帶著手下亂賊躲進了河州地區的深山老林裏。”

和珅板起臉,嚴肅地說:“皇上對甘肅的匪情特別重視,我臨行前,皇上千叮嚀萬囑咐,要求我務必以雷霆萬鈞之勢迅速綏靖地方。你作為甘肅布政使,應責無旁貸地協助我破敵才是。”

王廷讚忙不迭地說:“協助和大人是我的分內之事,一切都聽和大人吩咐。”

和珅馬上作了安排,說:“兵貴神速,我明日便揮師河州,尋敵決戰。你調集本部人馬隨我出戰,糧草用度都得跟上,不得有誤。”王廷讚俯首聽命,應聲而去。

甘肅叛軍首領蘇四十三聽聞和珅率領的朝廷大軍已逼近河州地界,忙召集手下謀士商議對策,其中一個謀士進言道:“我久聞和珅之名,其人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靠著皇上的寵信才平步青雲。而且,和珅從來沒有真正帶兵打仗過,一點作戰經驗都沒有,皇上派他來甘肅征剿我們,實為清賊之禍、我等之福也,將軍不必擔心!”蘇四十三仍然有點擔憂:“和珅雖不足為懼,但清軍聲勢浩大,我們該如何迎敵啊?”謀士笑道:“和珅建功心切,必求速戰,將軍可先用驕兵之計引其上當,再用誘敵深入之計重創敵軍,給清廷一點厲害瞧瞧。”蘇四十三聞言大喜過望。

很快,和珅大軍氣勢洶洶地向蘇四十三的叛軍撲來,蘇四十三早有準備,率兵迎戰,他以鞭指著和珅罵道:“你這個貪官,不在家裏數銀子,跑到甘肅來送死嗎?你要是戰死了,留下那麽多家財給誰花呢?”和珅聞言大怒,罵道:“刁民草寇,竟敢在此大言不慚,今日就是你的死期,還不快快下馬受縛。”蘇四十三笑道:“你這個朝廷的鷹犬,今天我就與你決一死戰。”

蘇四十三話音未落,和珅已拔出寶劍,指揮清軍發起了進攻,蘇四十三率軍迎擊,兩軍混戰一處。和珅初臨戰陣,親眼看到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的場麵,心中一陣發緊。正當清軍將士殺得興起之時,蘇四十三詐敗而走,清軍乘勢掩殺,追殺一陣而回。

和珅初戰告捷,一麵上表奏報乾隆,一麵整飭隊伍,準備再戰。

次日,蘇四十三再次領兵前來挑戰,戰不多時又詐敗而走,和珅率軍窮追不舍。追到一處險要地段時,副將圖欽保對和珅說:“此處地勢險要,三麵環山,若敵軍預設伏兵,我軍危矣,請大人暫且收兵,待摸清敵情再做良圖。”和珅壓根沒把蘇四十三放在眼裏,不以為然地說:“你多慮了,蘇四十三等一群草莽豈知兵法!與這等流寇作戰,不必拘於常理。今日我必要殺盡叛賊,為皇上盡忠。”圖欽保見和珅不聽勸阻,隻得說:“大人乃三軍主帥,不可輕進,小人願率軍追擊殘敵,大人坐鎮此處督戰即可。”

和珅見圖欽保態度堅決,於是停止前進,由圖欽保率軍繼續追擊。果然,圖欽保追至前方山穀中時,突然鼓角齊鳴,伏兵四起,刹那間箭如雨下,清軍大敗,圖欽保也被亂箭射死。和珅趕忙率領後軍衝入山穀之中,將殘餘軍隊接應出來。蘇四十三反敗為勝,對清軍窮追猛打。正所謂兵敗如山倒,和珅臨陣經驗不足,怎麽也穩不住敗軍的陣腳,隻得倉皇逃回蘭州城暫避。蘇四十三率領叛軍將蘭州城團團圍住,和珅收攏殘兵敗將,清點人數,發現自己帶來的一萬大軍隻剩下五千人。

經此一戰,叛軍士氣大漲,清軍士氣低迷,蘇四十三猛攻蘭州城,因久攻不下,隻得領軍退去。和珅再也不敢輕易出擊,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乾隆十分關心甘肅戰事,不斷要求前方遞呈戰報。由於前次的失敗,海蘭察、額森特以及陝甘總督勒爾謹都知道和珅毫無指揮作戰的才能,私下商定采取拖延之策,一切等阿桂到來再作打算。

阿桂得知甘肅軍情緊急,忙安排好河工事務,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到蘭州。阿桂來到後,和珅反咬一口,把失敗的責任全都歸之於將領不聽調遣。阿桂聽後不置可否,遂升帳派兵,諸將都聽從號令,不見一絲不敬。阿桂轉身問和珅:“和大人不是說諸將不聽從調遣嗎,這又是為何?”從此,和珅對阿桂更加懷恨在心。

不過,經此一戰,和珅也發現自己毫無軍事才能,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督軍打仗,此後再也沒有指揮過任何軍事行動。跟和珅比起來,阿桂則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他接掌軍權後,立即調整部署,對蘇四十三的叛軍分進合擊。清軍在阿桂的英明指揮下進展神速,僅用月餘時間便徹底撲滅了亂軍,賊首蘇四十三血戰而死。和珅對阿桂取得的軍事勝利心服口服,稱羨不已!

正所謂吉人自有天相,和珅雖然打了敗仗,但很快便找到了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當時,由於清軍不能速勝,乾隆震怒,撤了陝甘總督勒爾謹的職,一時間,甘肅地方官員惶惶不可終日。甘肅布政使王廷讚為擺脫困境,主動上奏表示:“臣自願將曆年積存廉俸銀4萬兩,繳貯甘肅藩庫,以資兵餉。”

王廷讚此舉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精明的乾隆從他的奏折中看出了破綻,王廷讚不過是個布政使,為何家計如此充裕?而且和珅到達蘭州後,在奏折中多次提到甘肅地方經常陰雨,行軍困難。乾隆聯想到王亶望在甘肅任職期間連年奏報地方幹旱,其中必有虛報情形,因此,他當即傳諭和珅查明王廷讚的家產來源是否與甘肅捐監一事有關。乾隆之所以這樣安排,也是為了給打敗仗的和珅一個台階下。

那麽,何為 “捐監”呢?捐監就是捐出身,即平民或生員通過出資報捐取得最高學府——國子監肄業的文憑。盡管它不像捐納實職那樣能直接當官,但是清朝明文規定,要想捐納官職,首先必須具備貢、監生的資格。於是,很多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對當時朝廷頒布的捐監製度趨之若鶩。

捐監製度雖然對解決清廷的財政危機、緩解士人進階的壓力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對科舉製度、社會風氣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所以,乾隆在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下令停止捐監製度。

和珅走上仕途後的第一個職位就是戶部侍郎,後來又升任戶部尚書,對於朝廷的捐監製度,他是很清楚的。甘肅當局每年都會向朝廷陳述災情,要求繼續在全省範圍內捐監。而乾隆為了減輕戶部的壓力,屢屢批準甘肅當局的奏請。和珅出於貪官的本性,敏銳地察覺到捐監對地方官員來說實在是一塊肥肉。甘肅連年捐監,經手的官員一定貪了不少銀子,如果能借機整肅一下甘肅官場的貪腐之風,皇上就不會因為自己在甘肅打了敗仗而責罰自己了。可是,千頭萬緒,該從哪裏下手,怎麽查呢?和珅認為,陝甘地區十年九旱,但到底每年的旱情如何,有沒有甘肅當局匯報的那麽嚴重就很難說了。

為了了解實際情形,和珅決定到甘肅民間私下調查一番,結果讓他喜出望外,很多農民表示甘肅自從乾隆三十九年 (1774年)大旱一年後,其餘年份並無大旱,隻是每年會有局部地區的小旱情。農民都是靠天吃飯,反映的情況應該屬實,那說謊的一定是甘肅的官員。和珅想,甘肅地方官將每年的旱情擴大化,將多出來的捐監糧食中飽私囊,很明顯,他們每年給戶部報上來的捐監賑災的賬目必然有誤。但是有一點是跑不掉的,甘肅多年捐監,朝廷有明文規定,在捐監過程中隻能捐糧食,不能捐錢,更不允許地方官將捐監的糧食折為銀子。如此一來,甘肅的府庫必然充盈。也就是說,如果甘肅的府庫是虧空的,甘肅的官員就難辭其咎了。

現在,擺在和珅麵前的三個嫌犯分別是陝甘總督勒爾謹、甘肅布政使王廷讚、蘭州知府蔣全迪,這三位都是朝廷大員,沒有皇帝的允許,和珅是不能隨便查他們的。於是,和珅派八百裏加急飛報乾隆,指出了甘肅官場的種種弊端。乾隆閱後大筆一揮,擬了一道聖旨,命令和珅全權查辦甘肅的一切不法之事,甘肅所有地方官員必須無條件配合。

得到乾隆的授權後,和珅雷厲風行,以乾隆的名義命令甘肅布政使王廷讚打開甘肅府庫。經過一番查驗後,和珅發現甘肅府庫內的存糧沒有盈餘不說,反倒正常的儲備量都不夠,於是責問王廷讚:“你們甘肅年年捐監,糧食都捐到哪裏去了?”

王廷讚 “從容不迫”地說:“甘肅年年幹旱、顆粒無收,每年通過捐監所得的糧食都用於賑災,由於賑災所用糧食甚多,捐監籌措來的糧食根本就不夠用,所以甘肅的府庫一直處於虧空狀態。”

和珅冷笑一聲,毫不留情地指出:“我已經去民間調查過了,近年來甘肅省隻是局部地區有小災小旱,根本就沒有什麽重大的旱情,你們年年虛報旱情,冒領捐監糧,損公肥私,你可知罪?”

王廷讚表麵不動聲色,針鋒相對道:“和大人說我們捐監冒賑,可有證據?”

和珅怒道:“你要證據是吧,好的,你等著。”

和珅本想逼王廷讚就範,沒想到王廷讚不見黃河心不死,當下兩人不歡而散。

事後,和珅覺得甘肅官場的水很深,自己一個光杆司令實在是孤掌難鳴,他想來想去,覺得李侍堯曾長期執掌地方,熟悉地方上的事務,是查案的不二人選,於是就上表請求讓李侍堯協助自己辦案。乾隆順水推舟,任命李侍堯代理甘肅總督,協同和珅查案。

在和珅向乾隆搬救兵的同時,甘肅的官員也沒有閑著。王廷讚遭到和珅一頓當頭棒喝後,立即與陝甘總督勒爾謹、蘭州知府蔣全迪開了一個秘密會議。會上,王廷讚哭喪著臉說:“這幾年,我們每年都向朝廷謊報災情,將捐監所得糧食以賑災的名義裝進自己的口袋,現在皇上派和珅前來查辦,恐怕是要東窗事發了,該怎麽辦才好?”

勒爾謹一臉愁容地說:“這個和珅打仗不行,查案倒是有些能耐,李侍堯當年就是被他扳倒的,看來我們這次是在劫難逃了。”

蔣全迪還算冷靜,出主意道:“久聞和珅嗜財如命,有錢能使鬼推磨,我們將他收買如何?”

王廷讚點頭表示同意:“如今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先送他幾萬兩銀子試探一下。”

勒爾謹覺得眼下也沒有更好的方法,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不管和珅是否收取我們的賄賂,我們幾個人必須統一口徑,絕不能讓和珅輕易找到破綻。你們兩個派人知會下麵縣裏的官員,讓他們都管好自己的嘴巴,大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會後,三人各自依計而行,蔣全迪要求下麵的官員務必守口如瓶;王廷讚則秘密拜訪了和珅,向和珅送上一張5萬兩銀子的銀票。為了穩住甘肅的官員,和珅將計就計,假意收下了王廷讚的銀票。

不數日,李侍堯走馬上任,和珅秘密拜訪了李侍堯,對他說:“你我之前多有誤會,今日正好冰釋前嫌,我們都是當今皇上器重之人,當以國事為重。如今甘肅的官員們捐監冒賑,年複一年,案情重大,但現在沒有確切的證據,我正為此事頭疼呢!”

李侍堯說:“捐監是一省之大事,經手之人眾多,想要遮掩得密不透風是不可能的,以我的經驗來看,案件若想有突破性的進展,還得從縣官入手。”

和珅想了想說:“好,我明天就帶人去天水縣調查,不查出個端倪來,誓不收兵。”

李侍堯也表示支持:“好,祝和大人早日奏凱,我在蘭州穩住各方勢力,讓他們無法掣肘你在天水縣的行動。”兩人商議妥當後便各自準備去了。

且說天水縣令王平接到蘭州知府蔣全迪的通知,知道朝廷要追查近年來甘肅捐監冒賑的事情,心中十分忐忑,生怕哪天會查到自己頭上,烏紗帽不保。然而,做了虧心事,鬼神遲早是要找上門來的。就在王平惴惴不安之時,和珅已率領三百精兵直奔天水縣而來。

和珅到達後,將王平喚到密室中,連恐帶嚇地說:“甘肅省捐監冒賑的事情已經敗露,李大人正在蘭州提審省級官員,希望你能看清形勢,我的辦案宗旨是抗拒從嚴,坦白從寬。”王平聽了直冒冷汗,但仍緘口不言。

和珅見狀,繼續開導道:“你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定是受上司脅迫,不得已做了些貪贓枉法的事情,隻要你現在能夠悔悟,我以欽差大臣的名義保你無罪;否則,一旦別人先你一步坦白此事,後果的嚴重性你可要想好了。”

和珅的話起了作用,王平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他一五一十地招供道:

“我在天水縣做了快10年縣令,甘肅捐監剛開始確實是大旱,由甘肅布政使王亶望主管捐監賑災事宜。王亶望這個人善於鑽營、貪婪無度,他在處理當年的捐監賑災事宜後發現捐監賑災實在是個撈錢的好機會。於是,他和陝甘總督勒爾謹、蘭州知府蔣全迪等人,年年向朝廷謊報災情,請求捐監賑災。陝甘地區曆來是出了名的幹旱少雨地區,所以朝廷也沒多做調查,很快就批準了王亶望等人的捐監賑災請求。王亶望等人趁機大肆侵吞捐監糧食。

“屢屢得手後,王亶望更是有恃無恐地規定,捐監者可以直接將糧食折為白銀繳納。每年分贓時,王亶望、蔣全迪、勒爾謹三人拿大頭,我們這些縣令也能分到一筆數額不小的贓款。由於上上下下打點得非常到位,所以朝廷對甘肅捐監冒賑一事沒有任何察覺。更為可笑的是,捐監賑災最大的貪腐頭目王亶望,被朝廷調往富庶的浙江省任巡撫,理由便是皇上及吏部認為王亶望在甘肅任期內賑災有功。

“王亶望調走後,新任布政使王廷讚倒是收斂了許多,他不像王亶望那樣明目張膽地欺瞞朝廷,但是每年或多或少還是會向朝廷虛報部分災情,把捐監賑災賬麵上的糧款從上到下一一分贓。我每年都會有幾千兩銀子入賬,這些年分了大概有兩三萬兩銀子吧。”

聽了王平的陳述,和珅目瞪口呆,良久才緩過神來,不無感慨地說:“想不到你們甘肅的官員如此膽大妄為,數年來竟然把皇上蒙在鼓裏,始作俑者王亶望居然還被冠以賑災功臣之名榮升浙江巡撫,你們真是太厲害了。”

王平說:“下官已經將自己知道的所有情況和盤托出,還請和大人寬宥下官的罪過。”和珅說:“你適才說的這些驚天案情足以讓你將功折罪了,我當稟明皇上,保你無事。”王平說:“下官願將曆年來的不法所得全部獻給大人。”和珅笑道:“算你識相,我保你穩坐天水縣令寶座。”

和珅軟硬兼施,迫使天水縣令王平就範後,又讓王平寫了一份供狀,供狀中列舉了蘭州知府蔣全迪和甘肅布政使王廷讚的諸多犯罪證據。和珅隨即拿著王平的供狀火速趕回蘭州,將天水之行的收獲告知李侍堯,李侍堯聽得目瞪口呆,歎道: “王亶望真是膽大包天,這樣的‘人才’真是難得啊,隻可惜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遠在浙江的王亶望恐怕做夢也想不到他馬上就要大禍臨頭了。”

和珅得意地笑道:“王亶望確實高明,但我們兩個也不傻,他這次能栽在你我手上,也算是他的福分。”

李侍堯問道:“和大人,這下一步的棋該怎麽走呢?”

和珅心中早有主意,說:“天水縣令王平在供狀中指證蘭州知府蔣全迪的罪證最多,我決定立即拘傳蔣全迪,從他的嘴裏挖出更多的東西來。”

李侍堯讚道:“和大人思路清晰,辦案手段淩厲。”

和珅聽了李侍堯的話不禁有點飄飄然,冷靜下來後,他馬上拘傳了蘭州知府蔣全迪,並將其軟禁起來。他把天水縣令王平的供狀扔給蔣全迪,蔣全迪仔細看了一遍,知道王平已經出賣了自己,白紙黑字不容辯駁,但他轉念一想,橫豎是個死,不如頑抗到底,遂抵賴道:“這分明是天水縣令王平企圖陷害於我,我是冤枉的。”

和珅見蔣全迪死到臨頭仍不肯招供,便下令用刑。一連三天,蔣全迪嚐遍了各種刑具,但他也是個 “硬骨頭”,咬緊牙關就是不鬆口。第四天,和珅來到牢房,見蔣全迪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幾天沒有睡覺,連眼睛都是半睜半閉的。和珅咬牙切齒地罵道:“蔣全迪,我定要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看你招還是不招?”

蔣全迪就算是鋼筋鐵骨也熬不住了,趕緊求饒道: “我招,我全招!”和珅笑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你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跟我說一遍,然後簽字畫押。”

蔣全迪歎了口氣,說:“乾隆三十九年甘肅大旱,朝廷下令捐監,拿捐監得來的糧食賑濟災民。時任甘肅布政使王亶望主管捐監賑災,自此以後,王亶望認為甘肅地處偏遠,又素有旱名,遂滋生了捐監冒賑的邪念。此後數年,王亶望串通陝甘總督勒爾謹,屢次向朝廷謊報災情,請求捐監。朝廷批準後,王亶望便與我串通一氣,把捐監所得的糧食大部分做了假賬,名為賑災,實則落入了各級官員的口袋。這事一直是我與王亶望主管,我們兩個分到的贓款最多,陝甘總督勒爾謹分到的贓款僅次於王亶望和我。

“勒爾謹雖是總督陝甘,但他與我們並非同城辦公,更多的時候是在陝西,坐在省外便能分得大量贓款,他倒也樂享其成。至於甘肅省下麵的各級官員,王亶望和我會根據其出力多少、貢獻大小進行分贓。多年來,大家各得其所,一直相安無事。如果不是今年甘肅發生暴民叛亂,也許這件事還會一直隱藏下去。現在被和大人連根拔起,也許是天意吧!”

和珅麵露得意之色,說:“你繼續說下去。”

蔣全迪接著說道:“後來,朝廷以王亶望賑災有功將其升為浙江巡撫,王亶望走後,王廷讚繼任甘肅布政使。我與陝甘總督勒爾謹極力拖王廷讚下水,王廷讚初時不肯,但甘肅官風不正,多年來的官場弊端積重難返,從下到上,沒有一個官員反對捐監冒賑,王廷讚若不順從眾意,在甘肅便待不下去。久而久之,王廷讚的防線終於被攻破,不過,他雖然同意與我們同流合汙,但也不敢像王亶望那樣肆意妄為,他上任以來,雖然每年也向朝廷謊報災情、捐監冒賑,但總的數量比王亶望執政時少了許多。”

和珅追問道:“這些年來,你們甘肅捐監,大約有多少銀子?”

蔣全迪想了想說:“具體多少我也記不清了,應該不下於1000萬兩銀子吧。剛開始捐監時,我們隻收糧食,不收銀子。後來我嫌麻煩,就下令各州縣一律以銀子代替糧食捐監,反正每年也沒有多少旱情需要拿糧食去賑濟。”

和珅分析道:“照你這麽說,在整個甘肅捐監冒賑案中,你和王亶望是罪魁禍首,陝甘總督勒爾謹坐地分贓,對你們的行為聽之任之,關係不是太大,後任甘肅布政使王廷讚也涉案不深。”

蔣全迪點頭表示同意。

和珅不無感慨地說:“你和王亶望的貪腐本領確實非同凡響,甘肅捐監冒賑這麽大的案子,你們簡直做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

蔣全迪一副自認倒黴的神態:“普天之下,無官不貪,隻不過我們把動靜搞得太大了,如果能適可而止的話,也許就不會出現今天這個局麵了。”

隨著蔣全迪的招供,和珅下一個要收拾的人就是甘肅布政使王廷讚。當和珅將天水縣令王平和蘭州知府蔣全迪的供狀擺到王廷讚麵前時,王廷讚知道大勢已去,喟然長歎道:“我來甘肅之前本來是個清官,可如今這個世道做官難,做個清官更難。很多時候,要是不和貪官同流合汙,便很難在這個汙濁的官場中站穩腳跟。”

和珅打斷他的話,怒道:“現在說這些已經太晚了,把你這兩年來的不法行為從實招來。”

王廷讚說:“甘肅官場從上到下已經腐敗透頂,我作為布政使焉能獨善其身?兩年來,我通過捐監冒賑的方式累計貪汙銀子數萬兩,下麵的官員也各有所得。”

和珅說:“已經成貪官了,還在這裏裝清高,你就引頸待戮,等著嚴懲吧。”說罷拂袖而去。

甘肅捐監冒賑案的大魚小魚基本都浮出水麵了,也該收網了。隨著和珅一聲令下,甘肅大大小小的貪官紛紛落網。接著,和珅上表乾隆,乾隆接報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想到自己治下居然會發生這種事。龍顏大怒的他,下令將主犯王亶望、蔣全迪斬立決;陝甘總督勒爾謹坐地分贓,本當斬首,念其曾對朝廷有功,賜自盡;甘肅布政使王廷讚其罪可誅,被判處絞刑;其餘官員根據貪汙情況以及治理政績也受到了相應的處罰,而天水縣令王平因在和珅辦案過程中有重大立功表現,赦免其一切罪過,繼續掌管天水縣。

此次和珅因辦案有功,加兵部尚書銜。李侍堯因協助和珅偵破甘肅貪腐大案,升任陝甘總督。

甘肅捐監冒賑案幾乎牽連了甘肅官場的所有官員,上至總督,下至州縣衙役,涉案人數之多、案情之重大,著實讓乾隆瞠目結舌,更讓他意想不到的是,大清的貪腐分子簡直是無孔不入,甘肅捐監冒賑案的餘波驟起。

事情是這樣的,甘肅捐監冒賑案的主犯、原甘肅布政使、現任浙江巡撫王亶望被斬首並處抄沒全部家產,乾隆命令閩浙總督陳輝祖負責查抄事宜,沒想到陳輝祖在抄沒王亶望家產的過程中竟徇私舞弊,中飽私囊,結果東窗事發。那麽,這一係列的作假行為,遠在北京的乾隆又是如何知曉的呢?

當時,閩浙總督陳輝祖和浙江布政使盛住一起負責查抄事宜,共抄得王亶望家產合計白銀300多萬兩。俗話說,官高一級壓死人。陳輝祖私自將王亶望家的查抄底冊做了一些修改,從中截留下來100萬兩銀子,然後取出10萬兩送給浙江布政使盛住,剩下的90萬兩全部據為己有。盛住本想與陳輝祖 “四六開”,自己得40萬兩,陳輝祖得60萬兩,沒想到陳輝祖卻武斷地搞了個 “九一開”。

陳輝祖這次分贓不均給自己埋下了嚴重的隱患。礙於陳輝祖是自己的上級,盛住一直隱忍不發,直到半年以後,陳輝祖因為一件工作上的事情將盛住大罵了一通,盛住對陳輝祖越發不滿,於是偷偷跑到京城刑部告發了陳輝祖,將陳輝祖半年前查抄王亶望家產時作假的事情和盤托出。刑部據實上報乾隆,乾隆大怒,派首席軍機大臣阿桂調查陳輝祖。

阿桂領命後,帶著浙江布政使盛住趕到福建與陳輝祖對質。陳輝祖見盛住窩裏反,已經將自己檢舉揭發,隻得乖乖交代了自己抄沒王亶望家產時搞的那些貓膩。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阿桂奏報乾隆,乾隆下令將陳輝祖革職,押往京城治罪,後來被判處斬監候。可惜,他還不悔改,最終被判處死刑。

官員接二連三貪贓枉法的行為使得乾隆震怒不已,他無奈地對和珅說:“朕治下的太平盛世亂象迭起,簡直到了無官不貪的地步,真是讓朕痛心呀!”

和珅忙安慰乾隆說:“人本來就會有些私欲,皇上隻要做到賞罰分明就可以了,不必過於苛責自己。”

乾隆本來覺得自己身為一國之君,被這麽多官員當猴子一樣耍,內心五味雜陳,和珅的話總算讓他內心稍微好受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