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當侍衛曲線入仕

當鋪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和珅,內心實際上從未放棄對功名的追求。乾隆三十七年 (1772年)正月,22歲的和珅略備薄禮,前往鹹安宮官學拜訪自己的恩師吳省蘭。

雙方寒暄一番後,吳省蘭頗為感慨地說:“你現在做了尚書大人的乘龍快婿,還能屈尊就駕前來探訪為師,為師甚是感動!你上次科舉不第,今後有何打算啊?”

和珅躬身道:“學生愚鈍,還請老師指點迷津。”

吳省蘭說:“當今天下承平日久,盛世下沉屙迭現,科場舞弊現象極為嚴重,很多不學無術的浪**子弟托關係找門路,千方百計向主考官行賄。坊間傳言很多考生將自己的名字巧妙地暗藏於科考文章之中,以方便閱卷官 “按圖索驥”。你這次落榜很有可能是因為不了解科場潛規則所致。以我對你的了解,你的文章才學雖然不足以問鼎前三甲,但中個十名開外的進士應該沒問題。如果你明年還想繼續考,當未雨綢繆,早做準備。”

和珅憤然道:“大丈夫頂天立地,學生不願用齷齪卑劣的手段去博取功名。敢問老師,當今之世,除科舉之外還有哪些途徑可以達到入仕的目的?”

吳省蘭說:“本朝曾有多名重臣起於皇家侍衛,如傅恒、索額圖等,他們後來一鳴驚人,權傾朝野。你是滿人,武功也不弱,若有機會進宮做侍衛,倒也不失為一個便利的晉升之階。”

和珅一聽有些犯難了:“侍衛是武職,這樣一來,我這麽多年的書豈不是白讀了?況且我不好武事,我弟弟和琳倒是可以。”

吳省蘭說:“侍衛雖是武職,但要想在眾多侍衛中脫穎而出,還得靠真才實學。當今皇上愛才,經常邀請名人雅士一起詩詞酬唱,而內廷侍衛多為胸無點墨的大老粗,你身在皇宮,若能找到適當的機會向當今皇上展示你的文韜武略,必能得到重用,做侍衛不過是你入仕的橋梁而已。”

和珅仍有些猶疑:“大內侍衛雖說是滿人優先,但以我這點功夫,恐怕難以入圍。”

吳省蘭提醒道:“別忘了你現在的身份,你擁有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而且還是刑部尚書的孫女婿,尚書大人手眼通天,為你謀一個小小的宮廷侍衛之職,還不是輕而易舉嗎?”

聽了吳省蘭一席話,和珅頓覺受益匪淺,當即表示他日若遂淩雲之誌,定不忘恩師首功。

事不宜遲,和珅告別吳省蘭後,徑直來到馮府求見英廉,他開門見山地說:“爺爺,孫兒實在慚愧,自從科舉落榜之後,我每天在當鋪裏做生意,可這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我現在正值大好年華,應該以博取功名為朝廷建功立業為己任,豈能沉湎於金山銀堆之中醉生夢死?”英廉說:“你才學出眾,現在好好複習,待來年科考一舉上榜入仕,也不算晚。”和珅說:“孫兒自知並非才學卓絕之士,加之當今科場腐敗,濫竽充數者甚多,科舉入仕之途難有勝算,不如另辟蹊徑。”

英廉是個聰明人,知道和珅心中已有主意,便示意他繼續往下說。和珅也不含糊,直奔主題:“鹹安宮官學的吳省蘭老師指點我去做皇宮侍衛,不知爺爺以為如何?”英廉說:“皇宮侍衛聽起來威風,實際上隻是份低賤的差使,你真想做嗎?”和珅說:“皇宮侍衛雖不是什麽好職位,卻可以經常見到當今皇上,如果能博得皇上的賞識,也能成就一條入仕之道。”英廉終於明白了和珅的用意,問道:“那你是想讓我幫你謀個皇宮侍衛之職?”和珅說:“孫兒正是此意!倘若有朝一日孫兒能飛黃騰達,必會飲水思源,也算是沒有辜負爺爺對我的知遇之恩。”英廉笑著應允了。

半個月後的一天,和珅正在家中讀書,忽然接到一個通知,白紙黑字寫著:“茲募滿洲正紅旗三等輕車都尉和珅為禦前候補侍衛,一個月後正式入職。”顧名思義,禦前候補侍衛是補缺的,因為皇宮大內的禦前侍衛每年都有晉升、降職或退職的,所以,大內侍衛每年都會有新鮮血液注入,入職前須培訓一段時間以熟悉宮內規矩,入職後隨即轉正。

一個月後,在馮英廉的保薦之下,和珅順利成了禦前侍衛。當和珅目睹皇家的氣派和皇宮的森嚴時,內心不由震顫不已。不過,禦前侍衛大多數隻是站崗巡邏,偶爾跟著太監去外麵宣旨,見皇上的機會是多,但很少有機會與皇上搭上話。

冬去春來,轉眼五年時間又過去了,一天,和珅回到家中,和琳見他臉色不太好看,便在家中置酒與他談心:“哥哥,我看你今日不太高興,是不是遇到了什麽麻煩?”和珅歎口氣道:“唉!我這個禦前侍衛也幹了四五年了,皇上倒是見了幾百次,但始終未能與皇上說上一句話,這熬到什麽時候是個頭啊?”和琳安慰道:“守得雲開見月明,哥哥有經天緯地之才,早晚會得到皇上垂青的。”和珅點點頭說:“你說得有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來,我們今晚不醉不休。”

說來也巧,就在和珅有些泄氣的時候,機會便馬上來了。第二天,久居皇宮的乾隆皇帝突發奇想,打算微服出訪,去京城各處體察一下民情。和珅受命與另外兩名侍衛一起保衛皇帝的安全。他心中暗忖:自己進宮做侍衛已經四五年了,難得與皇上同行,一定要好好把握這次難得的機會。

這次微服出巡一行四人,和珅假扮乾隆的兒子,另外兩名武功高強的侍衛假扮隨從;乾隆則脫下龍袍,搖身一變成了富商大賈。出訪時間隻有一天,他們打算早出晚歸,時間安排很緊湊。上午,他們漫步於北京的大街小巷,乾隆見街上攤販眾多,外地遊客如織,對和珅說:“京城貿易繁盛,這是誰的功勞?”和珅回道:“京城乃天子腳下,當然是皇上天恩,誰敢貪功?唐朝興盛時,首都長安也不過如此。”

乾隆聽了心裏很高興,一邊走一邊問和珅道:“你入宮幾年了?今年多大年紀?結婚沒有?”和珅答道:“皇上,奴才入宮5年了,今年26歲,18歲就結婚了,刑部尚書馮英廉是奴才的嶽祖父。”乾隆又問:“哦,你家是哪旗的?現居何處?”和珅說:“奴才是正紅旗人,現居驢肉胡同。”乾隆問:“你的父親是誰?”和珅說:“奴才的父親叫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乾隆說:“常保這個名字朕好像有點印象,那你家祖上可有什麽世襲爵位?”和珅說:“蒙皇上隆恩,奴才家有個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襲爵位。”……

和珅與乾隆並肩而行,邊走邊聊,不覺已到中午,該吃午飯了。他們一行四人走進一家山西麵館,乾隆說:“今天朕請客,待會放開了吃,想吃什麽菜隨便點。”和珅說:“皇上,奴才想跟皇上喝酒。”乾隆說:“今天我不是皇上,而是你的父親。”和珅笑道:“奴才一時疏忽,忘了此事。父親,您不想嚐嚐這坊間的美酒嗎?”和珅一路與乾隆閑聊,已然放鬆下來,隻見乾隆扭頭對另外兩名侍衛說:“你們兩個意下如何?難道就不怕喝酒誤事?”那兩個侍衛說:“我等肩負重任,不敢擅飲。”和珅聞言大驚,立馬回過神來,對乾隆說:“奴才,不,孩兒一時貪杯,疏忽了,疏忽了!”乾隆板著麵孔,不再和顏悅色,和珅嚇得頭上直冒冷汗,一頓飯吃得戰戰兢兢。

午飯過後,他們繼續巡遊。在一個胡同口,乾隆突然停下了腳步,和珅順著乾隆的目光望去,隻見不遠處有幾個乞丐。良久,乾隆才說:“這些人有手有腳,為什麽以行乞為生?”和珅說:“值此太平盛世,皇上恩澤遍於天下,想來必是這幾個乞丐好吃懶做,故而行乞。”

他們繼續往前走,路過一家叫翠紅樓的妓院,乾隆說:“男盜女娼乃萬古惡舉,朕欲整治這種歪風邪氣,你覺得如何?”和珅說:“皇上仁德,但此種風氣古來有之,若想杜絕這一現象,恐怕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辦到的。”

不多時,他們又路過一家叫聚賭坊的賭場,隻聽得賭場中人聲嘈雜,乾隆說:“賭博使人傾家**產,朕想要禁賭,你以為如何?”和珅答道:“賭博雖然可惡,但這是人之本性,奴才沒有聽說過曆朝曆代有禁賭成功的。”乾隆聞言心中不悅,正色道:“朕以大義治天下,你每拂朕意,這是為什麽?”和珅惶恐地說:“奴才說的都是心裏話,請皇上恕罪!”旁邊的兩個侍衛見和珅遭斥,都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

當天晚上,和珅滿臉愁容地回到家中,他的夫人馮霽雯關切地問道:“老爺這是怎麽了,跟丟了魂似的。”和珅垂頭喪氣地說:“夫人有所不知,今天我與皇上一起巡遊京城來著。”馮霽雯說:“這是好事啊,那你為何悶悶不樂?”和珅懊惱地說:“皇上今天以黃賭之事詢我,我據實回奏,哪知卻拂了聖意,都怪我太老實了。”馮霽雯聽了反而放下心來,說:“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依我看,皇上表麵上對你不滿,其實心裏在稱讚你是一個性情中人呢!”盡管如此,和珅內心仍忐忑不安,總擔心遭到乾隆的責罰。

沒想到事情果真如馮霽雯所言,回宮後,乾隆覺得和珅這個侍衛敢說真話,又勇於任事,次日便特批和珅為自己的貼身侍衛,常伴自己左右。這是和珅仕途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從此他不再是普通侍衛,而是乾隆的貼身侍衛,可以常伴君側,表現自己的機會也更多了。

一天,乾隆正在禦花園散步,和珅緊隨其後,突然,軍機大臣董誥一臉焦急地小步跑來:“皇上,雲南巡撫呈報,有緬甸要犯逃脫,據報係主要敵酋之一。”乾隆聞言勃然大怒,斥責道:“緬甸在明朝時曾為藩屬。我大清入主中原後,無暇他顧,近年來緬甸內亂,我大清也沒有乘虛而入,豈料新任緬甸國王登基後竟敢興兵犯境,如今緬甸敵酋越獄,這是誰的過錯?”董誥說:“典守者難辭其咎。”

這時,站在一旁的和珅突然自言自語道: “這可真是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啊!”乾隆見和珅自說自話,怒道:“你一個小小的侍衛,什麽時候輪到你說話了?”和珅惶恐地回道:“皇上恕罪,奴才剛才聽董大人與皇上說緬甸要犯逃脫一事,心有所感,想起 《論語》中的一個典故:‘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乾隆驚訝地說:“你對 《論語》中的典故倒是挺熟悉的,什麽時候學的?”和珅說:“皇上,奴才曾在鹹安宮官學中讀過幾年,粗通文墨,今日有感而發,請皇上恕罪!”

乾隆見和珅不僅長得一表人才,還曾經是鹹安宮官學的學生,有心考他一考,就讓他說說 《季氏將伐顓臾》這一章講的什麽意思。

這正是和珅夢寐以求的機會,他平日的刻苦攻讀,此刻終於派上了用場。於是,他不慌不忙地說道:“重教化,修文德以懷人,不然則國家分崩離析,禍起蕭牆,此後聖人之見也。然,世易時移,如今之世,遠方多頑固不化之人,僅以教化化之,不示之以威勢,則反易生妾心。如此,於國於都,應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人,使遠者來之,來者安之,且加以威力,防微杜漸,不然,就真正是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了。”

董誥在一旁聽著,忍不住對乾隆說:“皇上,此人才思敏捷,又常伴皇上左右,將來可堪大用。”乾隆轉而對和珅說:“和珅,董大人誇你呢,看來讓你當個侍衛真是屈才了。”和珅說:“奴才得以日日侍奉皇上,天天沐浴皇恩足矣。”

董誥走後,乾隆問和珅:“朕觀你頗具才學,你認為緬甸可取否?”和珅回道:“皇上,奴才以為,緬甸雖然是小國,但其風土人情與我國截然不同。奴才還聽說緬甸境內有很多原始森林,大山之中瘴氣密布,派大軍進剿自可取勝,但若留兵據守,恐怕很難適應外邦風化。”乾隆又問:“那你認為應當如何行事?”和珅說:“奴才認為,對於緬甸這樣的小國,應先肅威刑,派大軍進剿;次舉德政,使其感化,歲通朝貢即可。”乾隆點頭道:“嗯,孺子可用也。”

日益得到乾隆信任的和珅,前途一片光明,這時,他又迎來了人生中的一大喜事。乾隆四十年 (1775年)正月十九日,結婚多年的和珅與馮霽雯終於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和府上下一片喜氣。英廉聽說孫女生了兒子,立即升轎來到和珅家中探望,見到孩子時,他不禁喜極而泣,心中暗忖:不管這孩子跟誰姓,他的身體裏畢竟也流淌著我馮家的血,馮家終於有後了。

英廉遠道而來,和珅自然不敢怠慢,置下美酒佳肴盛情款待。雙方酒至半酣,英廉問道: “你進宮做侍衛也有些年頭了,幹得如何啊?”和珅說:“有勞爺爺牽掛,我近來已成為皇上的貼身侍衛,不勝榮幸之至。”英廉說:“皇上都跟你談些什麽話題呀?”和珅說:“從日常小事到軍國大事,無所不談。”英廉高興地說:“果真如此,功名利祿指日可待。”當下二人把酒盡歡,氣氛極為融洽。

孩子滿月時,和珅的舅父明保等親朋皆來道賀。和珅的老師吳省蘭也從鹹安宮官學趕過來,罷宴之後,和珅將吳省蘭請到書房,感恩戴德地說:“沒有老師當年的諄諄教誨和苦心點撥,就沒有學生的今日。現在我日日與皇上相伴,皇上對我甚是親近,不愁將來沒有前途。”

和珅說完倒頭便拜,吳省蘭急忙將他扶起,對他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主要還是靠你自己的本事。不過,為了防止你得意忘形,我今天還得給你敲敲警鍾。自古以來,伴君如伴虎,你在皇上身邊當差,務必謹言慎行,切忌驕狂放縱,否則遺禍無窮。”和珅對此自然深有體會,點頭說道:“老師教訓的是,不過當今皇上並不是隻喜歡聽阿諛奉承之詞的昏君,他更喜歡敢於犯顏直諫的諍臣。我也正在慢慢了解皇上的脾性。”吳省蘭說:“不管怎樣,你現在仍隻是皇上身邊的一個侍衛,自應小心為上。何時提拔重用你,皇上自有明斷。傅恒大人、索額圖大人皆出身侍衛,他們的經曆可作為你的借鑒。”和珅十分感激地說:“老師肺腑之言,學生定銘記於心。”

不過,和珅本是個機靈之人,善於把握乾隆的心理,總是順著乾隆的心意說話,吳省蘭的擔憂似乎有些多餘了。

一天,乾隆正在乾清宮批閱奏章,後宮忽然傳來消息說:有一名宮女被惇妃打死了。惇妃是乾隆的寵妃,平日裏恃寵而驕,動輒打罵太監和宮女。乾隆聞報馬上帶著和珅趕往惇妃寢宮,隻見被打死的宮女躺在**一動不動,裙擺上滿是血跡。乾隆怒斥惇妃道:“這是怎麽回事?如實稟報!”

惇妃見乾隆龍顏大怒,支吾道:“這宮女昨夜為臣妾奉茶時不慎將茶水潑到臣妾手上,燙傷了臣妾,臣妾一怒之下便命太監打了她50大板,不曾想她如此不經打,隔了一夜後竟然死了。請皇上恕罪!”乾隆聽了更加惱怒,斥責道:“這後宮的宮女都是朕從民間借來的秀女,你如此草菅人命,讓朕如何向天下人交代!朕這次絕不饒你。”惇妃嚇得跪倒在地,哭得梨花帶雨:“臣妾18歲入宮侍奉皇上,又為皇上生下了十公主,請皇上看在十公主的份上,饒了臣妾這一回。”

乾隆欲言又止。和珅一直侍立在旁,他知道惇妃很受皇上恩寵,十公主更是皇上的心頭肉,顯然乾隆不忍心嚴懲惇妃,於是,他察言觀色,鬥膽進言道:“皇上息怒,奴才以為娘娘此次誤傷宮女乃無心之過,若按照宮中法典將娘娘打入冷宮,處罰未免太重,可將娘娘由妃降為嬪,以觀後效。”

乾隆聽了和珅的話,心裏終於鬆了一口氣,暗暗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台階下,否則非得將惇妃打入冷宮不可。他沉默半晌,斥責惇妃道:“就依和珅之言,將你由惇妃降為惇嬪,你好自為之吧。”說完拂袖而去。和珅跟在後麵,為自己剛才的表現得意不已。

無論是後宮瑣事還是國家大事,和珅都時刻不忘抓住表現自己的每一個機會。

眾所周知,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的最後一個王朝,而康乾盛世也被世人稱為清王朝最鼎盛的時期,但身處盛世,乾隆也常常居安思危,深知盛極而衰的道理。

一天,輪到和珅值夜班,輾轉難以入睡的乾隆將和珅叫進寢宮,對他說:“朕今夜失眠,你陪朕說說話,一定要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和珅受寵若驚,激動地說:“奴才遵旨。”

乾隆說:“朕已經做了40年皇帝了,先皇雍正帝和聖祖康熙帝皆勤政愛民,一開盛世圖景。朕繼位以來,數十年如一日,延續大清盛世,如今天下不敢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起碼可以說是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朕自幼博覽群書,深知曆朝曆代盛極而衰的鐵律,想我大清恐怕也逃不過這一宿命。你曾是鹹安宮官學中的學生,朕想聽聽你的意見。依你看,曆代王朝的沒落和覆滅都是因為什麽?”

和珅對曆史還算比較了解,他思考片刻,回答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曆代王朝的覆滅都是因為當政者橫征暴斂,百姓無以為生,官逼民反,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所致。”

乾隆說:“朕對農民起義的話題頗有興致,你不妨把你知道的曆史上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給朕一一道來。”

這自然難不倒和珅,他沉吟片刻,侃侃而談:“那奴才就從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說起吧。秦朝末年,統治者窮奢極欲,暴虐無道,濫用民力,修長城使得無數民夫填於溝壑,建阿房宮和焚書坑儒等倒行逆施之舉,使得天下惶惶不安,老百姓有倒懸之急,不堪重負者不得不嘯聚山林,時有陳勝、吳廣二人高舉反秦義旗,天下沸騰,四方多有歸附起義軍者。短短時間內,農民起義軍便發展到100多萬人,分兵據守各地的秦軍望風披靡,陳勝建號稱王,繼續與秦軍作戰。後來他們二人雖然兵敗被殺,但天下已然大亂,項羽和劉邦等趁亂而起,秦朝二世而滅。”

“漢朝建立後綿延400餘年,及至桓帝與靈帝時,由於君主墮落,朝臣昏聵,苛捐雜稅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無奈之下,農民們再次揭竿而起,張角、張梁、張寶兄弟假托宗教之名起義,四海之內擾攘不已,黃巾起義軍充斥全國,其人數、持續時間都更甚於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朝廷下令平叛後,各地諸侯趁機以剿賊之名割據一方,後來,張角病死,張寶被殺,失去首領的百萬烏合之眾紛紛加入各地諸侯的地方軍中,衰微的大漢王朝就此一步步走向滅亡。”

說到這裏,和珅頓了頓,微微抬頭看了眼乾隆,乾隆示意他繼續往下說。和珅接著說下去:

“現在講講隋朝,隋與秦相似,都是二世而亡。隋文帝楊堅是個明君,他開創的 ‘開皇之治’堪與後來唐朝的 ‘貞觀之治’相媲美,可惜楊堅生了個敗家子楊廣,楊堅死後,次子楊廣繼位,是為隋煬帝。隋煬帝窮兵黷武,不恤民力,致使大江南北餓殍遍野,不堪忍受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政。李密領導的瓦崗軍首倡義舉,竇建德等也高舉義旗,饑饉凍餒的各地百姓紛紛響應。農民起義軍的聲勢越來越大,在群雄逐鹿的關鍵時刻,瓦崗軍首領李密發表了一道討隋檄文,其中的一句 ‘隋煬帝之惡,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轟動一時,成為千古絕唱。各地反隋勢力皆奉李密為盟主,就在瓦崗軍如日中天的時候,並州刺史李淵在太原起兵直取長安,攻下長安後,李淵建國號為唐,開始執中原之耳。李密的瓦崗軍因嘩變而土崩瓦解,河北竇建德也在與李淵的爭鬥中敗下陣來。與陳勝、吳廣和張角相似,李密和竇建德都成了李淵稱帝的墊腳石。後來,楊廣在江都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

“隋朝滅亡,唐朝開國後,‘貞觀之治’使得百廢待興的唐王朝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開元盛世’更是將唐王朝推向鼎盛時期。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大衰,及至唐末,統治者罔顧民生,對老百姓實行敲骨吸髓的剝削政策。官逼民反,先是王仙芝率眾起義,轉戰各地,後起之秀黃巢更是將唐末農民起義的浪潮推向高峰。農民軍席卷了現在的山東、河南、浙江、陝西等十幾個省份,窮途末路的唐王朝從此一蹶不振,慢慢淡出了曆史舞台。”

“五代十國後,趙匡胤建立的宋朝更是起義不斷,幾乎年年都有老百姓造反,最終在蒙古大軍的入侵和內亂中走向滅亡。”

“蒙古人入關統一中國後,對漢人采取高壓政策,社會矛盾尖銳,及至元朝末年,社會矛盾已變得不可調和。方國珍領導的農民起義給了元朝統治者當頭棒喝;劉福通亂世崛起,率領農民起義軍以安徽、山東、河南為基地,與盤踞在河北、陝西一帶的元軍主力對峙,經過長期鏖戰,劉福通起義軍消滅了元軍主力。後來,劉福通兵敗,信奉白蓮教的韓山童領導北方的紅巾軍,繼續與元軍周旋。就在北方農民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一舉**平了江南地區的元軍和其他勢力,隨後定都南京,改國號大明,並發兵北伐。北方的元朝殘軍各自為戰,明軍最終消滅了北方元軍勢力,元朝皇族遠遁漠北,明朝基本統一全國。”

口幹舌燥的和珅越講越來勁,乾隆則聽得津津有味。此時已是半夜三更,和珅見乾隆毫無睡意,決心抓住這次機會與皇上徹夜長談。

“皇上,現在該說明朝了。明朝末年,崇禎皇帝還算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可惜幾位前任皇帝給他留下了一個積重難返的爛攤子,加上崇禎年間天災人禍不斷,陝北大旱,百姓無以為食,朝廷財政枯竭,無力賑濟,北方少數民族又虎視眈眈,民變不斷。其中以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股起義軍勢力最為強大,各地無以為生的災民紛紛從良民變成流寇。起初,明軍與各地農民起義軍在作戰中互有勝負,後來戰爭的天平逐漸向農民起義軍傾斜。崇禎十七年 (1644年),李自成率百萬大軍攻陷明朝首都北京,崇禎皇帝自殺殉國。”

“後來,我大清打敗李自成的農民軍,順利開國。本著以史為鏡、以史為鑒的原則,我大清應該革除各種弊政,團結人口眾多的漢人,利用漢人精英鞏固我大清政權。對於農民起義,應該見招拆招、防微杜漸,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和珅這番話講得鞭辟入裏,字字珠璣。乾隆雖然老邁,但並不昏聵,和珅的話像是從某種角度給他敲響了警鍾。良久,微閉雙眼的乾隆才睜開眼睛,沉默無語,若有所思。

不知不覺天已大亮,乾隆似乎清醒了許多,他突然一躍而起,對和珅說:“朕要你從此以後做朕的晨鍾暮鼓,是該給你一個像樣的官職了。朕封你為正藍旗滿洲都統吧。”和珅大喜,跪謝道:“奴才謝皇上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藍旗滿洲都統是一個從二品的武官,和珅一夜之間從一個侍衛躍升為八旗勁旅中的一名將軍,其所部官兵駐地位於北京郊區,任務是拱衛京城。盡管由侍衛變大將古有先例,但隻有得到君王青睞的人才能享有這種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