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背井離鄉

所以現在麵臨糧食短缺的困境,徐晃和手下親信以及郭至經過商討,決定參考《鹽工互助綱領》的第十三條、第十四條以及第二十五條、二十七條,執行“遊擊戰術”。

《鹽工互助綱領》第十三條:鹽工互助會需掌握生產工具和場地,發展鹽業生產。要謹記鹽工互助會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都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而不是單純的反抗和破壞。而美好生活必然也隻能來源於勞作,因此始終要以勞作生產為根本。所有受欺壓的黔首百姓,都是可以團結的對象。

第十四條:鹽工互助會的武裝力量,是為了保障大家的幹活的權利和勞作所得而存在的。這隻武裝力量必須是經過血與火考驗的精銳。

是依附於鹽工這個組織的忠誠戰士,不可本末倒置。

第二十五條:在武裝爭鬥中要牢記“人是一切之本”,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在自身兵力弱小時,要避開敵軍主力,不要在意一時一地的得失,而要通過攻擊敵方力量薄弱處讓敵方失血並壯大自身,這種作戰方式稱為“遊擊戰”。

第二十七條:遊擊戰能夠獲勝的條件,必須有廣泛的黔首支持,以及迅捷而準確的情報……

徐晃等製定的這個“遊擊戰術”,針對中條山白波軍被四麵圍困的局麵,準備選拔少量精銳,組成快速機動的武裝力量,采取遊鬥方式,突襲山外的地主豪強莊園。

同時團結群眾,獲取補給。

不料這個決定剛一宣布,就被在場的黃巾軍們誤會了,他們以為徐晃在麵臨困境時,要拋棄軍中的老弱病殘。

眼看場麵就要失控,郭至站起來高聲喊道:“大家不要驚慌,我們是選拔精銳去給你們搶糧食的!”

“糧食?”

聽到這兩個字,躁動的人群總算恢複了一些理智。

“沒錯,我們從沒打算拋棄大家,這次隻是讓你們暫時留在營地,我們會給你們帶回糧食。”郭至重複道。

“郭君……”徐晃看著漸漸安靜下來的人群,不再說話了。

他明白了,試圖一下子讓所有的黃巾軍,都跟上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解並支持自己的戰略構想,是不可能做到的。

郭至站出來,用最簡單的方式,安撫了所有人的情緒。

雖然郭至的表達並不太準確,但這些要素是當前所有人能夠理解的:糧食、會分給他們、都能活下去。

很快,徐晃、郭至和鄭庚等人,就率領著一千名黃巾先鋒軍殺出了中條山,向著南部的河北縣地盤進軍。

在他們身後,留下了一支約三四千人的後備隊伍,潛伏在中條山的邊緣地帶,等待往山中運輸糧食。

先鋒軍並沒有太過深入河北縣的平原地帶,而是一路向靠近山地的西陌鄉前進。

入夜,幾條黑影潛入密林。

“西陌最為富豪者是羅氏,同時羅氏也擔任了西陌薔夫,其鄉亭倉庫中還存放著籌備來的一些軍糧。”

火把下,這些黑影現出身形,他們是徐晃派出的哨探,此時帶著本地的兩個黃巾信徒,正向徐晃回報打聽到的消息。

“就按我們原本的計劃,直接攻打西陌鄉亭。”徐晃點頭決定道。

一鄉一亭之地,常駐士卒往往隻有數人到數十人。

徐晃這一千精銳,都特意經過挑選,不僅體格精壯,身經百戰,多數也能夜行,以符合“遊擊”之意。

因此這支軍隊趁夜突進,短短數刻鍾的時間,就突破了十幾個倉促迎戰的士卒抵擋,占據了羅氏的莊園和鄉亭治所。

“抓緊清點搬運糧食和錢財,凡藏私者立斬!”徐晃看了看被抓住的羅氏一族,向眾士卒下令。

到了天明,拷問工作也告一段落,羅氏以及鄉亭的財物、糧食都清點完畢,甚至已經有不少在搬運途中了。

“現在應該派人張貼告示,維持秩序,讓鄉間黔首前往鄉亭領取錢糧,並對羅氏執行公審。”郭至對徐晃說道。

“我們就取了錢糧便走,不是更省事嗎?”徐晃親弟弟徐商擔任著徐晃的護衛,忍不住問道。

徐晃道:“我們直接殺了羅氏,取錢糧而走,那和土匪山賊有什麽區別?就按郭君之言去做,我們要做到名正言順,才可以在黔首中形成良好的聲望。”2

西陌的黔首開始雖然懼怕,不敢前往鄉亭領糧,但見到有大膽之人拿了錢糧回家,不多時就都鼓起勇氣前去。

這時又有黃巾中人在人群裏鼓動,並帶頭扮演被羅氏高利貸陷害到家破人亡的受害者,站出來指責羅氏逼迫的他背井離鄉,今天終於老天開眼,有黃巾軍來為自己主持公道了。

有了人帶頭,剩下的凡被羅氏催債、逼糧甚至抵押兒女的百姓,就紛紛站出來對羅氏發起控訴。

“羅氏的管家羅鳴不是好人呐,他看上了我家閨女,就直接指使人搶走。我前去理論,卻被他打斷了腿。

鄉老薔夫全是他一夥的,反而給我安上個詐傷訛錢的罪名,老伴也被他的手下打死……”

“我家本來有二十畝上好水澆地,但那羅氏命人挖斷田埂,拔除莊稼,我忍無可忍和他們爭鬥,卻被亭長當做盜賊抓了起來,直到認輸賠地才被放出。”

“前年我阿母病重,找羅氏借了八百錢……”

控訴大會到了最後,就連本來抱著“沽名釣譽”心態的徐晃都聽不下去了。

他原本隻是打算隨意羅織些罪名,以他多年的人生經驗,這種豪強地主總會有些汙點。

卻卻沒想到這羅氏竟然真的罪惡滔天,做了這麽多壞事,不禁令人懷疑其是真是假。

“主公說的沒錯,這些地主豪強,凡是富甲一方的,他們的財富肯定沾滿了老百姓的眼淚和鮮血。”郭至麵色凝重地歎息道。

在一眾控訴中,也有些不同的聲音。

“羅氏這些年來修橋補路,為鄉裏做了多少好事?你們這些黔首,此時見其落難,就都出來落井下石,忘了他家的那些善舉了嗎?”一個老者站出來,氣呼呼地指責眾人。

“此人是誰?”徐晃向身邊人問道。